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71%流向長三角,月薪5967元

2020-12-14 博雅資料庫

南京農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一所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 特色,農、理、經、管、工、文、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高校,國家首批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 臺」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 聯盟成員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雙一流工程,一流學科:作物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在第四輪全國 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共有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農業經濟管理、 公共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學等7個學科獲評A類。

1、就業去向

南京農業大學日前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詳情如下:

2018屆畢業生共6949人,江蘇生源23.24%,男女比2:3。

本科生4309人,研究生 2640人(其中碩士生2133人,博士生507人)。

總體就業率為96.06%。

本科生就業率為96.68%,研究生就業率為95.04%, 其中,碩士生和博士生就業率分別為96.30%和89.74%。

2、國內升學

①國內升學共1676人。

其中本科生1352人,碩士生國內升學324人。

②本科生國內升學單位:

③本科生保研情況

保研率:15.02%。

保研647人,其中保送本校150人,保送到其他單位497人。

考研率:16.36%。

考研705人,其中考取本校的人數248人,考取其他單位457人。

保研本校率3.48%。

保研外校率11.53%。

考研本校率5.76%。

考研外校率10.61%。

3、境外留學

①研究生出國(境)33人。

分布在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深造單位包括美國紐約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高校。

②本科生共有361人出國(境)。

去向涉及18個國家和地區,佔比前三 位的是英國(33.24%)、澳大利亞(19.39%)和美國(14.96%)。

本科生出國(境)深造去向情況:

4、就業單位

①本科生籤約單位性質以企業為主,佔比達89.41%,其中民營企業比例69.12%,國 有企業比例15.08%,三資企業比例5.21%;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10.21%,其中黨政機 關3.32%,科研教育單位及其他事業單位5.29%;參加基層專項比例為1.60%;到部隊 就業及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為0.25%和0.13%。

②碩士生籤約單位性質以企業為主,佔比達76.82%,其中民營企業54.27%,國有 企業14.20%,三資企業8.35%;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23.05%,其中黨政機關5.21%, 科研教育單位比例8.92%,醫療衛生等其他事業單位7.85%,參加基層專項比例為 1.07%;自主創業的比例為0.13%。

③博士生籤約單位性質以機關事業單位為主,佔比達83.87%,其中科技教育類事 業單位75.81%,其他事業單位7.53%,參加基層專項比例為0.54%;企業就業比例為 16.13%,其中民營企業12.90%,國有企業2.15%,三資企業1.08%。

5、就業地點

長三角地區是畢業生就業首選區域,共計 2959人,佔直接就業畢業生人數的71.16%。

選擇「長江經濟帶」地區就業的共計3196人,佔直接就業畢業生 人數的76.86%。

就業地點:江蘇(52.00%)、上海(8.13%)、浙江(7.43%)、廣東(5.27%)、北京(4.04%)、安徽(3.61%)。

十大就業城市依次為:南京、上海、蘇州、北京、杭州、 無錫、深圳、常州、揚州以及合肥,主要集中在國內一線城市和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

其中,留在江蘇就業的,南京居於首位,達到省內就業的62.16%。其他城 市就業比例依次是蘇州(10.64%)、無錫(6.48%)、常州(3.65%)、揚州(3.28%)、 南通(2.91%)、鎮江(1.94%)、鹽城(1.90%)、淮安(1.62%)、泰州(1.62%)、連雲 港(1.43%)、徐州(1.30%)、宿遷(1.06%)。

6、就業行業

就業行業: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業、製造業等多個行業就業。

7、重點單位、薪酬、求職

①重點單位

共400餘名畢業生在世界500強、中國500強、 中國民營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等重點企業就業。

此外,近300名畢業生 前往高校、中科院系統及省級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工作。

②薪資水平  

本科生試用期後月薪總體均值為5967元。月薪水平在5000-8000元的人數最高,比 例為67.57%。

研究生試用期後月薪水平以5000-8000為主,比例約74.23%。

碩士生 試用期後月薪總體均值為6895元,5000元及以上為主比例合計約89.22%。

博士生試 用期後月薪總體均值為8124元,5000元及以上比例合計約95.45%。

③專業對口度   

本科生中,67.03%認為自己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其中非常對口9.66%、比較 對口29.79%);

碩士生中,81.11%從事專業相關工作(其中非常對口13.36%、比較對 口40.39%);

博士生中,82.61%從事專業相關工作(其中非常對口26.09%、比較對口 43.48%)。

④就業滿意度   

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對客觀層面的總體累計滿意度分別為 87.87%、88.10%和87.60%,

主觀層面的總體累計滿意度分別為89.24%、 88.37%和88.00%。

相關焦點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留學率全國前列,月薪5000元+
    日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詳情如下:1、就業去向2018 屆畢業生7653 人,男女比例1:2,湖北生源33.5%。博士畢業生 88 人。3、就業地點、單位畢業生流以中南和華東區域為主,分別佔比 61.13%和 19.31%。湖北省是畢業生流向最多的省份,佔比 34.76%, 珠三角約佔 14%,長三角約佔 10%,京津冀約佔 7%。
  • 南京農業大學2017屆畢業生就業報告:本科生4成深造,月薪5490 元
    南京農業大學,位於南京。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 色, 國家首批「雙 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 點建設高校之一。雙一流工程,一流學科:作物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 中國藥科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48.6%留江蘇,月薪5079元
    2017 年,藥學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 估中結果為「A+」:1、就業去向中國藥科大學近日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詳情如下:2018 屆畢業生(不含結業生)總數為 4110 人。就業的博士畢業生中,超過五成畢業生(71.43%)在南京就業, 在連雲港就業的比例為 8.79%;就業的碩士與本科畢業生中,均有五成以上(分別 為 57.69%、52.56%)在南京就業,在連雲港就業的比例分別為 19.23%、21.96%。
  • 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21%去世界和中國500強,月薪5421元
    華中農業大學,位於武漢,教育部直屬,國家「211 工程」大學。學校肇端於1898 年湖北 農務學堂。華農2017 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學科數量居全國 21 位。一流學科: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和農林經濟管理。
  • 就業大數據:211工程的南京農業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率超96%
    農業類大學招生都不太好,即便是985工程的中國農業大學亦是如此,我們今天介紹的是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大學,如果你有考211的情結,又不想去西部地區,東部地區較為冷門專業的大學可以成為首選,如果你對於未來所學專業不滿意,還可以通過考研再改變自己的前途啊!就算是將來的單位有就有歧視,你本科畢業的學校不會拖你的後腿啊!
  • 南京農業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南京農業大學,教育部直屬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農、理、經、管、工、文、法學多學科協調發展,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農林經濟管理4個學科獲評A+,公共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學3個學科獲評A類。
  • 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生最後去哪兒了:主要從事IT、教育、商務服務業
    華南農業大學,位於廣州市,廣東省和農業農村部省部共建高校。學校風景優美,櫻花、紫荊最有名氣,歷史可追溯至1909年。學校現為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以農業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優勢。本科畢業生 8822 人,碩士畢業生 1237 人,博士畢業生 71 人。2018 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 95.68%,本科畢 業生初次就業率為 95.69%,研究生初次就業率為 95.57%。
  • 南方醫科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71.8%留廣東,月薪5380 元
    南方醫科大學日前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8 屆畢業生共 4339 人,其中不納入就業方案 211 人(博士研究生 82 人、碩士研究生 34 人、本科畢業生 92 人和專科畢業生 3 人)。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14.7%去世界500強,月薪6778元
    服務長三角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主旋律,近三屆畢業生 在上海就業比例呈下降趨勢:4、就業行業、單位 ①就業單位本科畢業生主要流向「中小企業」(41.38%)、「三資企業」(33.44%) 和「國有企業」(20.97%)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去哪兒?華為是收割大戶
    長三角形成「抱團」引才優勢從TOP10高校畢業生的籤約就業去向地來看,很多人要麼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省市,要麼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這一規律在長三角高校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2020屆各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留滬比例高達71.92%,其次為去向廣東省的,佔比為6.34%,去往浙江和江蘇的比例分別為4.55%和3.58%。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華為是名校生收割大戶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2020屆各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留滬比例高達71.92%,其次為去向廣東省的,佔比為6.34%,去往浙江和江蘇的比例分別為4.55%和3.58%。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的生源地省市中,上海佔17.15%,江蘇佔10.79%,浙江佔7.88%,合計高達35.82%,較為集中的本地或鄰近省份生源,增加了畢業生留滬概率。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去哪?長三角成引才贏家 華為是名校生收割大戶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2020屆各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留滬比例高達71.92%,其次為去向廣東省的,佔比為6.34%,去往浙江和江蘇的比例分別為4.55%和3.58%。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的生源地省市中,上海佔17.15%,江蘇佔10.79%,浙江佔7.88%,合計高達35.82%,較為集中的本地或鄰近省份生源,增加了畢業生留滬概率。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去哪兒?長三角成引才贏家,華為是名校生收割...
    長三角形成「抱團」引才優勢從TOP10高校畢業生的籤約就業去向地來看,很多人要麼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省市,要麼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這一規律在長三角高校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2020屆各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留滬比例高達71.92%,其次為去向廣東省的,佔比為6.34%,去往浙江和江蘇的比例分別為4.55%和3.58%。
  • 大連海事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44.6%服務交通強國,月薪6018元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部所屬,由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國防科技工業局、遼寧省和大連市共建;是國家「211工程」。學校素有「航海家的搖籃」之稱。一流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四輪學科評估情況如下:大連海事大學日前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8年畢業生4798人.其中本科畢業生3938人,畢業研究生860人。年終總體就業率為97.27%。
  • 南京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報告:主要留江蘇,月薪5558元
    南京師範大學,國家211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1952年在原南京大學、公立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
  • 安徽大學VS南京農業大學,實力和分數成反比,應該如何選擇?
    南京農業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江蘇南京要比安徽合肥更受考生和家長歡迎,因此在院校檔次這一局,應該是南京農業大學勝出。
  • 報考志願須知:南京農業大學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及評價分析
    三、畢業生就業信息來源數據顯示,在籤約就業的畢業生中,學校是畢業生就業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院校就業網發布信息」、「院校舉辦的招聘會、洽談會」和「社會招聘網站」位列畢業生就業信息來源的前三位四、畢業生薪資水平本科生試用期後月薪總體均值為5490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都去哪兒了?華為籤約467人,月薪7529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11大學,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直屬教育部,是國家首批 35 所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雙一流」一流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獲評A類近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詳情如下:2018 屆本科畢業生5357 人,男女比例3:1,陝西生源23.2%。碩士畢業生2810 人,博士158 人。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8.0%,碩士就業率99.3%。
  • 重慶交通大學的畢業生最後怎樣了?55%服務大西南,月薪4674元
    ②保研情況根據《重慶交通大學推薦2018屆優秀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名單公示》:98名畢業生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保研率:1.7%。考研率:12.32%。④總體月薪薪酬水平為 4731.36 元/月。其中本科畢業生月均收入為 4674.30 元/月,畢業研究生月均收入為 5981.78 元/月。
  • 農業大學的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這些圖表說明白了
    中國農業大學官方就業統計表顯示,2018年,中國農業大學5144位畢業生中,僅有400餘人畢業後直接從事農林牧漁業,而縱觀2017、2016、2015年,這一數據正在逐年顯著減少。中國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們畢業後都去了哪裡?那些當年畢業後選擇農業的學生們如今境況如何?大學生畢業做職業農民有沒有明顯優勢?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對此進行了一個初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