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哥
孩子上學之後,家長們直接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輔導孩子的學習,最常見到的一個場景就是:沒做作業前母(父)慈子孝、一派祥和,一開始做作業連罵帶教、雞飛狗跳。特別是數學!如何才能將成人思維裡的數學計算方法轉換成孩子所能理解的模式?怎麼能讓孩子輕鬆地學好數學乃至喜歡數學呢?相信這是許多和我一樣的家長們都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直到《10倍數心算》這本書的出現,我才突然如醍醐灌頂般解開了自己的困惑,同時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對於數學的思維能力出現了偏差,以至於我們始終被困在封閉的定勢思維之「繭」中,而無法破繭成蝶。
剛拿到《10倍數心算》這本書的時候,封面的設計一下就吸引了我,清爽的封面上是一張張愉悅的笑臉,教學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思考的快樂、解題的快樂無一不顯現得淋漓盡致,難道數學真的可以帶來如此快樂的感受?帶著期待和疑問,我翻開了它。
本書是擁有25年經驗的日本奧數輔導名師慄田哲也代表作,書的內容主要面向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個人建議,即使是初中的孩子甚至是成人,都可從頭開始,去一一感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帶來的不一樣的結果。
讓我們先來看看「計算」的定義:根據已知數目通過數學方法求得未知數。也就是將用符號連接起來的演算式化為簡單的數學。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實例來幫助讀者體驗數字和演算的規則,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可充分體會到心算與筆算的不同。同時作者也提出了必須掌握心算的三個理由:
《10倍數心算》全書共介紹了56個心算技巧,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在計算589+762時,使用筆算法計算時,就只能上下對齊,按位相加,逢十進位……若換成心算法,則可把589看成500、80、9三個數相加,762看成700、60、2三個數相加,這樣就將兩個複雜的三位數簡化為相對簡單的六個數,而且這六個數可根據自己的方式任意排序、相加,並可互為驗證。
這樣的方法不但適用於加法,對於乘、除法也一樣有效,例如計算75╳32,如果把75看做25╳3,32看做4╳8,則原式就可變為25╳3╳4╳8,這樣相信就能輕鬆地得出答案是2400。
如果在計算過程中,孩子能善於運用化繁為簡,就能從筆算法的繁瑣中擺脫出來,大大提高效率和準確率。
一看到1000-632,你的腦海裡會跳出怎樣的解法,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按照常規的算術運算規則,按位相減,不足借位,直至得出結果。但你可曾想過,減法還可以轉變為加法來計算,如果你把上題想做632加多少可以得到1000,先計算600+300=900;然後計算 30+60=90;再計算2+8=10;最後把三個數相加300+60+8=368,即可得到結果。
同樣對於相對複雜的分數計算,採用這樣的轉換也能有很好的效果,例如:
思維定勢也叫慣性思維,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反而會使問題簡單化。
在讀完合上書的那一瞬間,我在心底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既為自己的困惑和「恐懼」得到了解答而感到輕鬆,又為孩子能有這樣的「良師益友」而感到開心。
我想,本書要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局限在那56個心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屬於自己開闊的數學思維,正是:讀懂數字和圖形背後的原理,就能快速得到答案!數學思維正是庖丁手中的那把利刃,通過建立起來的良好數感和對數字敏銳的洞察力,真正做到「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而這才是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
-END-
親愛的,非常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我是龍哥,兩個女孩的父親。這裡有育兒乾貨、有真實案例,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如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讓我們在育兒路上共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