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通常喜歡把社會分為兩種:
我家的、別人家的;我方xxx、敵方xxx;中國、外國;中國國情、世界國情等等等等。
名字也是如此。只有兩種名字,第一種就是本名,父母取的,用於日常交流,第二種英文名,用來交流世界,融入世界。
日本人韓國人並非不喜歡起英國名字,而是他們本身屬於東方文化,他們更多的是以適應當地而做出的選擇。
通常來說,日本/韓國等,他們的名字都是可以直譯成中文,自己同樣也取一個英文名字。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整個世界逐漸分為三個文化兩種文字圈,第一種是以美國為首的美式英語(包括英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第二種是以中國為首的中文漢字(包括繁體漢字、日文、韓語)。
中國現在對全球的影響力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中文,雖然不會去普及。
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必須要像我國的科學家、學者,以及商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國人很善於環境變化下的生存。估計這也是大陸生存環境多次變化造成的。而局部小區域國家這種衝擊變化少,人的對外界適應性較少。
同樣的歐美人向外部擴張,也需要快速適應當地環境,所以他們其實更會有這種適應,如很多歐美人到中國或其他國家,會首先起一個中國名字或其他國家的名字。如胡潤百富榜那個創始人胡潤,還有大山
感覺還是拼音惹的禍,不過日韓起英文名的也不少,只是他們的名字直接用拉丁字母拼寫出來是符合英語發音的習慣,中國人平舌翹舌前鼻音後鼻音導致了一些特有的發音組合以至於英語直接讀很奇怪。
日本人,比如安藤忠雄,英文名直接就用讀音的英文Tadao Ando,很洋氣了吧,山本耀司直接就用Yohji Yamamoto,老外也讀不錯發音。
韓國人,比如宋仲基,英文直接用Song Joong Ki,看上去也不土,英語發音也不錯。
中國人,例如一個老哥叫張文生,直接拼Zhang Wensheng,這個張字老外就難讀了,可能會讀成「漿」,反正都讀不清楚,乾脆起個英文的還洋氣點,比如John Watson好了
喜歡取外國名字說白了就是不自信崇洋媚外,歸根結底就是自卑,而且是深入骨子裡的,總覺得白人至上!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國家的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在這些人眼裡中國是落後的,外國的月亮是圓的,到了國外頓時空氣就香甜了,人也自由了,取個外國名字多洋氣放屁說不定都是香的,這就是國人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日本韓國不管我們怎麼看他們,人家是發達國家我們是發展中國家,這是事實!人家的國民有優越感且更自信,所以很少有人取外國名字!
再過幾十年等中國真正現在世界之巔,到那時候估計就沒人會取外國名字了,說不定外國人會以取中國名為時尚!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