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韓國再掀起泡菜大戰,泡菜究竟從哪來?中韓為何總起口角

2021-01-10 科學交響樂

泡菜究竟是來自中國,還是來自韓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媒體一篇慶祝泡菜通過ISO認證的文章後,引發兩國網友之間的大論戰。

泡菜行業新標準誕生!

今年11月24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通過中國四川省提出的一項申請案,公布了全新的《泡菜規範和試驗方法》國際標準。消息傳回國內後,我國媒體環球時報形容此一標準:「中國的泡菜產業成為了國際泡菜市場上的行業標杆」。

眾所周知,韓國是啥都想爭一爭,,這則報導卻讓將泡菜視為國粹的韓國不滿,不僅引來南韓網友大肆批評,就連南韓政府也挽起袖子參戰。

是Kimchi還是Pao Cai?

當初我國媒體在英文版的文章裡使用的是「Kimchi」一詞,這個詞指的是「韓式泡菜」;而ISO公布的標準則是指「中式泡菜」 ,英文稱之為「Pao Cai」,兩者並不相同。

其實ISO當初公布的文件中就有特別註明,表示這份文件不適用韓式泡菜。圖中顏色通紅者為韓式泡菜,顏色較淺者則為中式泡菜。

因此,當環球時報將「Kimchi」用在一篇報導中式泡菜的文章中,自然引發廣大南韓網友的不滿。我覺得我國這麼大媒體不會不知道Kimchi得Pao Cai的區別,他們的文章很有可能是為了博取流量,從而達到引戰的效果。

兩國網友吵翻天

環球時報的報導傳進韓國後,一名韓國網友便在南韓入口網站Naver上表示:「這一點道理都沒有,中國根本就是在偷竊南韓的文化!」另一名網友則擔心地表示: 「如果未來中國連泡菜的製造過程都偷走,屆時南韓的傳統文化可能會因此消失。」

在接受《韓聯社》訪問時,熱衷於推廣南韓文化的南韓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敬德(Seo Kyoung-duk,音譯)指出,眼下韓國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正不斷上升,「中國似乎也在努力要宣稱部分南韓文化的根源其實是來自於他們」。

另一方面,一名中國網友則在微博回應道:「如果你沒有達到標準,那就不能叫做泡菜(Kimchi)。更別說『泡菜』一詞的發音是來自中文,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韓國官方:應該要分清楚在講哪個泡菜

不久後,韓國農業部也注意到了兩國網友間的爭議,特地為此發布聲明,澄清中韓兩國泡菜根本不一樣,指出「韓式泡菜」的製作方法和標準,早在2001年時就已經獲得聯合國的認可。最後,南韓農業部更是出面發布聲明,譴責中國媒體用字瑕疵,沒有在報導中分清楚到底是在講「中式泡菜」還是「韓式泡菜」的做法。

韓國農業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在未於報導中區分『中式泡菜』和『韓式泡菜』的情況下,便報導中式泡菜獲得ISO認證並不妥當。」

用字不同,食材也不同

說起泡菜,很多人都會說起咱們的四川泡菜,還有韓國的泡菜,其實還有一種歐洲的酸泡菜,這3個並稱為「世界三大泡菜」。當然最出名的就是中國四川泡菜和韓國泡菜,兩種泡菜除了英語用字不一樣,各自選用的食材也大不相同。

不過受到韓國本地的韓式泡菜工廠外溢影響,再加上中國朝鮮族的人口有100多萬,朝鮮族同胞做的泡菜也很正宗,所以現在韓國市面上買到的韓式泡菜大約有40%是在中國生產。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對食材要求比較廣泛,幾乎所有的綠色蔬菜都可以拿來做泡菜,比如說蘿蔔、黃瓜、白菜、芹菜、豇豆、兒菜,甚至生薑、大蒜、辣椒都可以拿來做泡菜。因為是在純厭氧的環境,加上鹽分略少,所以有益菌含量高,而且亞硝酸鹽少,並且還有助消化的作用。

韓式泡菜:

韓式泡菜主要市場就是辣白菜,一定要韓式魚露和辣椒粉味道才正,韓式泡菜很奇怪,它和其他醃製品不同,其他醃製品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致癌物),而韓國泡菜亞硝酸鹽含量幾乎零。「韓國泡菜」屬於發酵食品。主要含有益因子成分為乳酸菌,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鈣、磷等無機物和礦物質以及人體所需的十餘種胺基酸。

中國泡菜和韓國泡菜,除了都有「泡菜」兩個字,其他方面,無論是口感、外觀、做法上都大相逕庭。中國泡菜品種沒有加入魚露,酸味更少,也沒有長時間發酵。此外,與韓國泡菜相比,中國泡菜沒有那麼刺鼻的氣味。

中國和韓國的文化爭端

中韓兩國的文化爭端存在已久,中國以前是韓國的宗主國,所以在古代朝鮮文化的發源地幾乎都是中國。

近代以來,隨著韓國民族主義的覺醒,但是又不願意承認自己曾經作為中國附屬國的事實,近十幾年一直把中國的文化說成他們自己的東西。

因此,兩國網友近年來因文化歸屬大動幹戈的例子並不罕見。前幾年有孔子和端午節之爭,最近比較火的就是「漢服」和「韓服」之爭。

幾周前,中國漫畫博主「old先」創作了一組關於漢服的漫畫,但這組漫畫被韓國網友指出疑似抄襲韓服,迅速引發了有關中國傳統服飾漢服和韓國傳統服飾韓服關係的激烈辯論,甚至中國著名導演於正也加入其中。

韓國網友稱,漢服有「抄襲韓服元素」,但中國網友表示,該服飾風格在中國明代便存在,韓服本身就「源自漢服」。

亞洲的文化經常起爭議,小販文化、蠟染也吵過

不過這類爭吵在亞洲地區也不是首次發生,2018年時新加坡曾提案,希望聯合國能將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列入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當中,卻引來鄰國馬來西亞網友的不滿,表示很多新加坡的料理追本溯源都是來自馬來西亞,更別提馬來西亞的小販還比新加坡的優秀。

除此之外,印尼、馬來西亞也曾就傳統布料染色技術「蠟染」起過爭執。

相關焦點

  • 泡菜究竟是中國泡菜還是韓國泡菜 四川泡菜怎麼泡又脆又好吃
    近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該事情曝光後韓國媒體迅速指責中國試圖將韓國泡菜變成中國產的泡菜,導致中韓就泡菜起源問題起爭議。那麼,泡菜起源於哪裡?泡菜究竟是中國泡菜還是韓國泡菜?四川泡菜怎麼泡又脆又好吃 ?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外刊速讀|中韓泡菜口水戰,學學「吵架」的英語
    中韓泡菜口水戰的起因是中國主導下ISO制定了泡菜的國際標準。Earlier this month the ISO published new rules for the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of pao cai.
  • 李子柒醃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韓國網友神評論:泡菜是中國的
    文/阿宏泡菜最近又開始瘋狂,李子柒上傳了一段醃泡菜美食是視頻,其中有一段泡製白菜的畫面,不到2分鐘,卻遭到韓國網友的圍攻,甚至對她進行謾罵,表示泡菜是韓國的。李子柒這段視頻以醃蘿蔔、醃榨菜頭、以及醃白菜的各種做法為題材,來作為「一物一生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
  • 美國插足中韓軟實力之爭:泡菜起源是韓國
    近日,一位韓國教授向中國搜尋引擎公司發郵件,就「泡菜源於中國」的「錯誤」進行抗議。這位韓國教授在信中附上了韓國泡菜的歷史文化資料,並且強調韓國泡菜源自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要求糾正相關錯誤信息。中韓之間的泡菜起源之爭又起,而這個時候美國也在其中插上一腳,前太平洋艦隊司令,現任駐韓大使哈裡斯在推特上發表推文力挺韓國,表示韓國是泡菜的起源地。這場中韓之間的軟實力之爭的結局早已註定,擁有完善泡菜產業支持的中國必勝。
  • 中韓泡菜誰才是正宗?原來各國泡菜作法大不同!
    今日導讀:中韓泡菜誰才是正宗?原來各國泡菜作法大不同!中國泡菜日前通過國際食品委員審核,在網上衍生出「泡菜辯論賽」,到底哪裡的泡菜最好吃?各自又有什麼特色呢?中國泡菜日前通過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ISO的審核,《環球時報》也因此宣稱韓國「泡菜宗主國」的稱號「名存實亡」。這一說法立刻引起韓國的不滿,更指出韓式泡菜早在2001年就獲得ISO的通過,並提出常見泡菜的英文也是韓語的諧音「kimchi」的說法,為了證明「誰更正宗」與中國在網上隔空互嗆,引發激烈的「泡菜辯論賽」。
  • 韓國的泡菜VS日本的泡菜,再看到中國的泡菜,網友:都輸了
    泡菜這種食物,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見得不少,而很多食材也是做泡菜的絕佳食材,比如白菜、竹筍、蕨菜等等,既酸辣開胃,又比較實惠便宜,因此也是成為很多人餐桌上的常見美食之一,不過要說起吃泡菜這檔事,韓國、日本以及中國,那就都有著不同的見解,今天說的就是韓國的泡菜VS日本的泡菜,再看到中國的泡菜
  • 韓國將「中國白菜」英文名改為「泡菜白菜」
    原題:韓國把「中國白菜」改為「泡菜白菜」據韓聯社2日報導,韓國食品醫藥安全廳表示,4月23日在中國上海召開的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第44屆年會上,韓國產大白菜的英文名稱由「Chinesecabbage」(中國白菜)改為「Kimchi cabbage」(泡菜白菜)。
  • 韓國政府: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大家怎麼看?
    【文/觀察者網 陳聰】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於日前公布,此事在韓國國內引發關注。當地時間11月29日,包括韓聯社在內的多家韓國媒體又報導了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當天對此事做出的回應。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當天回應稱,中國泡菜的國際標準不適用於韓國泡菜。報導截圖據韓聯社報導,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一名官員表示,韓國泡菜的英文名稱為「Kimchi」,而中國泡菜的英文名稱則是「Paocai」。
  • 韓國教授抗議百科詞條「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
    中韓兩國的泡菜風波仍在持續。據韓聯社當日消息,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當天表示,已經向中國百度公司發郵件,對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示抗議。徐坰德在郵件中稱,百度百科在介紹「韓國泡菜」時主張「韓國泡菜源於中國」,「這是明顯的錯誤。」徐坰德還表示,自己隨信附上了與韓國泡菜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韓聯社還提到,8日,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已經消失。
  • 韓國將「中國白菜」英文名改變為「泡菜白菜」
    韓國把「中國白菜」  改為「泡菜白菜」  據韓聯社2日報導,韓國食品醫藥安全廳表示,4月23日在中國上海召開的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第44屆年會上,韓國產大白菜的英文名稱由「Chinese cabbage」(中國白菜)改為「Kimchi
  • 中韓兩國的"泡菜之爭"
    水質標準由誰來制訂?5.South Korea's agriculture ministry on Sunday released a statement saying that the ISO approved standard does not apply to Kimchi.
  • 中韓「泡菜之爭」未歇,美國頻繁煽風點火
    據韓國韓聯社報導,美國駐韓大使哈裡斯15日在美國駐韓大使館參加了一場製作韓國泡菜的直播活動,再度為中韓網絡上的「韓國泡菜起源之爭」推波助瀾,繼此前公開宣稱「泡菜起源於韓國」之後,哈裡斯在該活動上再度表示泡菜是「韓國獨有、享譽世界的食物。」
  • 四川泡菜國際標準為何不適用於韓國泡菜?
    針對泡菜行業國際標準誕生的消息,韓聯社11月29日報導稱,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稱,此次國際標準的制定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泡菜成為Kimchi(韓國泡菜)的國際標準。
  • 韓國:我們不承認中國定的「泡菜標準」網友:泡菜界你說了不算
    雖然韓國一直稱自己為"泡菜宗主國",但是早從2010年起,中國就有大量的泡菜出口韓國。根據韓國海關在2015年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時間裡,每年有將近20萬噸中國泡菜出口韓國。2015年山東出口韓國的泡菜總量就佔了韓國進口泡菜總量的80%。所以說山東生產的泡菜支撐起了韓國人的餐桌一點也不誇張。
  • 換個視角看中韓「泡菜之爭」
    近日,韓國一個大學的教授向百度百科發郵件,就「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示抗議。這名教授的抗議再次引發中韓網民之間關於「泡菜」起源和文化遺產歸屬的爭論。無獨有偶,這名教授近日還向中國網遊公司「疊紙遊戲」致函,就該公司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韓服套裝提出抗議。
  • 「泡菜是我們的」,李子柒在視頻裡做了次泡菜,結果被韓國網友圍攻...
    YouTube受到歡迎,目前已經近300萬次觀看,然而,韓國網友看到這條視頻卻炸了,因為李子柒的視頻中出現了泡菜:「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還有一些韓國網友的角度更清奇,認為從李子柒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她根本沒有泡菜冰箱,這足以說明「泡菜根本不是中國的食物」。目前,李子柒這條視頻的熱評區幾乎被韓國網友的類似言論給佔領了。去年年底,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眉山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意味著,以後中國能夠制定泡菜行業國際標準。為什麼是四川眉山?
  • 原標題:韓國教授抗議 「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百度百科回應
    ,裡面的「菹」就是酸菜的意思,證明在當時,中國就有了醬菜的製作工藝。  韓國農水產物流通公社北京農業貿易館館長鄭雲溶曾在《泡菜(Kimchi)——韓國代表性的傳統發酵食品》文章中表示:在1300年前的韓半島三國時代中國醬菜傳到了韓國,並結合韓民族的飲食習慣不斷發展演變成了今日的韓國泡菜。  完善了相關資料後,最新的【泡菜】 &【韓國泡菜】 詞條已經上線。
  • 韓國教授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登上網絡熱搜了,到底咋啦?
    最近韓國教授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相信還有很多人和小編之前一樣不了解韓國教授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是啥?怎麼回事?為此小編特意在網上整理了關於韓國教授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的內容,方便您了解其相關信息和來龍去脈。
  • 【VOA慢速 12.11】中韓網民對泡菜看法不一
    這場爭論發生在中韓網民之間。他們對泡菜的起源意見不一。泡菜是韓國一種常見的用捲心菜製作的食物。 China recently won a certific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for Pao Cai.
  • 泡菜是韓國的?端午是韓國的?漢字都是韓國的?
    近日李子柒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講述了蘿蔔從長大到被做成泡菜的「一生」。沒想到卻引來了一大堆韓國鍵盤俠的圍攻,咋咋呼呼說什麼「泡菜是韓國的」,「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李子柒視頻截圖白菜原產自中國,泡菜文化起源於中國,這只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九牛一毛而已,不管韓國棒子如何咋呼,都是毋庸置疑的,但韓國人的這種心理還是很有意思的。這已經不是中韓兩國第一次就文化起源鬥嘴了。此前韓國申遺端午,雙方就吵得不可開交,雖然事後澄清雙方的端午性質不同,但這一石激起千層浪,又有人開始炒作漢服,漢字起源於韓國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