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寒門學子:學歷的本質是「發信號」

2020-08-23 崔先森聊心理

本文獻給所有即將考大學的寒門學子,願我在復讀、選大學、選專業上踩過的坑,你不用再踩!

什麼是寒門學子?

所謂的寒門學子就是父輩沒啥權勢,既沒本事送孩子出國,也沒能力偷天換日,找人替考,更不能讓孩子在小學生的時候就發論文。他們只有一雙布滿老繭的粗手,一張風吹日曬雨淋的黑臉,一彎再也直不起來的弓背。

所謂的寒門學子就是父輩沒啥文化,不知道啥是科學育兒,贏在起跑線;不懂得輔導功課,更沒錢讓孩子參加輔導班、興趣班。他們有的是一個信念——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不管多苦得讓孩子上學。

所謂的寒門學子就是,父輩沒啥戰略眼光,不知道該培養孩子什麼能力,不知道如何教孩子表達自己,不知道什麼專業好,什麼專業差。

寒門,就是用冰冷的現實告訴你,不努力學習,祖祖輩輩就要活在山裡,活在貧窮裡,活在卑微裡!父輩的今日,就是自己看得見的未來。

而我就是一個寒門學子,一個不光彩,也不丟人的稱號。2015年,我參加高考,過河南一本線22分,為了一個「211」的名頭,跋山涉水到新疆石河子讀了4年本科;2015年,我面臨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既不是因為興趣,也不是因為就業,而是因為調劑,學了心理學——一個10年前是朝陽產業,10年後還是朝陽產業的專業,一個就業亮紅牌的專業。

畢業後,為了逃避就業壓力,我又選擇了讀研。幾經波折,進入了湖南師範大學讀了心理學碩士。而現在,即將研二的我還在為就業發愁——有時候,我對自己充滿信心,讀書多、啥都會點、學東西快;有時候我又看不到希望。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15年的那個夏天。在於那時的我,那時的父母沒一個人真正理解高考究竟意味著什麼,考大學,選專業究竟意味著什麼。

01

選擇之前,需要看透學歷的本質

選擇大學究竟考慮地區因素還是排名因素?大學究竟該選什麼專業?這個話題,幾乎誰都能給你說幾句。但是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理解大學教育的本質,完全是根據個人見聞給出了所謂的標準答案,誤人子弟。

如果你問村頭老李,老李會說:「學醫好啊!我親戚家有個小子,大學就學的醫學,人家現在在省城醫院,一個月能掙好幾萬!「如果你問隔壁老王,老王會說:」當老師多好啊,考個師範專業。現在國家扶持,工資要漲到公務員水平呢。「你問上100個人,可能有100種答案,但是這樣的答案,毫無價值。

要考慮選什麼大學,什麼專業,還要洞察本質,理解大學教育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競爭優勢。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話:花半秒鐘就洞察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下面,我就來帶你洞察一下,什麼是大學教育的本質。

那麼,大學教育究竟能帶來什麼呢?

其實無非是提升能力、開闊視野、連接人脈,外加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那麼,哪個因素最值錢呢?當然是那兩本證書。因為如果提升能力的話,讀書、做事、職場打拼,提升速度最快,何必聽那些沒走出過校園的老師講;開闊視野的話,打開手機,就能縱觀全球;連接人脈的話,那應該去參加各種訓練營、培訓班……我不是說能力不重要,相反能力永遠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在很多時候,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別人覺得你有能力。而學歷就是最能影響別人判斷的因素。比如說如果我和一個北大學子同臺競技,我還沒表現,你估計就在心裡給我判死刑了。

02

人會撒謊,招聘面臨著」信息不對稱「

我想大多數人不會創業,上大學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說白了就是為了找份體面的工作,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

那麼我們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肯定想要最優秀或者最合適的人,你的目標就是從面試的人裡挑幾個。

如果你會讀心術,應聘者想什麼你都知道,那就簡單了,你肯定能選出想要的人。但是,人會撒謊,你永遠不知道面試者說的是真是假。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這個叫」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

這是老闆挑選員工面臨的困境。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指標證明這個人有能力,是我想要的。學歷就成了破解這個困境的最簡單的方法,記住,是最簡單,而不是最有效。但是,大多數企業,追求的就是簡單快速。

03

學歷的本質是發信號

那麼,怎麼破解信息不對稱呢?

答案是發信號。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可·斯彭斯說,發信號是克服「信息不對稱」的一種有效方式。

什麼叫發信號呢?我們來看個例子:

草原上有一種瞪羚,面對捕食者時,它不會馬上逃跑,而是故意在原地蹦一蹦。你說,它都快被吃了,不趕緊逃,為啥要浪費時間跳一下呢?

這其實就是發信號,為了告訴捕食者:你看我能跳這麼高,我身強力壯,你肯定追不上我,乾脆去找別人吧,咱倆都省點力氣。而捕食者也能接受這個信號,瞪羚跳躍的高度確實反映了它的強壯。

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歷的本質就是發信號。有學歷的人,相當於用學歷告訴招聘者,我能給你提供價值。

首先,能上大學的都不差。如果他因為成績好,進入大學,那證明這個人學習能力強,進入公司後能很快學會新東西;如果他是因為有個好爸爸進入大學的,那就說明他的父親能給公司提供價值。

其次,大學教育被全社會認可。招聘高學歷的的人,更能贏得客戶的信任。這一點社會中也有體現,越是和機器、技術打交道的地方,學歷就越不值錢,比如編程,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越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地方,學歷就越值錢,比如律師、心理諮詢師等。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個意思:學歷的本質是通過發信號來克服信息不對稱,讓招聘單位知道你這個人能給公司提供價值

04

從發信號角度,給專業選擇的三點建議

看懂了學歷的本質,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發呢?不過還是聲明一下,我說的只適用於部分寒門學子,我說的只是一個側面,只是從「發信號」的角度,從就業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因為對於大多數寒門學子來說,就業就只能靠自己。

第一、先選學校,再選專業。

原因很簡單啊,從發信號來看,學校越好,證明這個學生越優秀。HR(企業中負責招聘的人)往往是根據一個人的學校進行判斷,看是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是985還是211。當你進入職場兩年後,基本沒人會問你是哪個專業的,因為隔行如隔山,根本聽不懂。大家問的就是學校,你一說出學校名字,別人就會在第一時間給你的大學找個位置放進去,比如「牛皮,名校啊!」、「還不錯,起碼是個211」、「沒聽過啊」。人就被這麼劃分成了三六九等,這當然不公平,但是哪有絕對的公平啊!

第二、如果你有能力,一定要去大城市。

從發信號的角度來看,學歷就是把人指標化,標籤化的過程。但是指標這個東西,用得越多,越不準確。比如,幾十年用學歷衡量大學生水平,還有較高的準確性;現在學歷其實代表不了真實實力,也就是俗話說的,學歷有水分。大城市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企業為了生存,更看重能力,而非學歷,而非家庭背景。如果你是有能力的寒門學子,一定要去大城市,這樣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第三、技術為王。

如果你有錢,或者考上了名校,學啥都行;如果沒錢,學校又不好,請先學技術。從發信號角度來看,學技術有這樣兩個好處:

01.技術有一定難度,有門檻,會把那些渾水摸魚的人排除在外。假如A君學的是計算機,搞編程;B君學的是心理學,會諮詢。A君看了幾本心理諮詢的書,就敢說自己懂心理學,敢說自己會給人諮詢;B君肯定不會如此膨脹。

02.技術能節約發信號的成本,更容易被人識別。比如,面試的時候,問一個技術性的問題,一下子就能把那些不懂的人排除在外;而問一個中文、心理之類的問題,是個人都能和你聊幾句。

總之,從資訊理論的角度來看,學校認可度第一,排名代表一切;大城市比小城市更值得去,因為大城市更包容,不在意你的出身;如果你既不能考上排名靠前的學校,也不能到大城市,請選擇一個有門檻的行業,選擇一個技術要求高的專業。

寫在最後

學歷為什麼重要?不是因為它能帶給學生什麼,而是它能幫助企業迅速篩選人才,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從資訊理論的角度來看,學歷就是發信號,就是給社會發一個信號——「我能行」!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定要先選學校,再考慮專業;有能力的話,一定要爭取到大城市;如果前兩點都做不到,請從技術性的專業學起!

《新華字典》上有這樣一句話: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願每個人,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子,都能有光明的前途!

有趣有料,心理學碩士和你一起看透複雜人性,破解心理難題!歡迎大家點讚、轉發、評論、關注!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持,特意給大家準備了100話費抽獎,希望大家多多轉發,點擊關注,參與抽獎!

相關焦點

  • 致寒門學子的一封信
    致寒門學子的一封信堅韌如塔 溫暖如家寒門學子:你好!首先請接收塔夫教育對你們的關心和問候。看到有這麼多懂事而優秀的寒門學子為生活奔波的事例。塔夫可以聯想到,此時此刻,也許少年早熟的你,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正頂著酷暑在某個工地搬磚,正冒著高溫在某個餐館洗盤子,正遭受白眼在街上發傳單……塔夫教育從2012年創辦以來,一直以拳拳之心呵護著學生的夢想,把他們送入理想的大校。
  • 寒門學子要不要上「三本」?三本大學對於寒門學子值得嗎?
    寒門學子要不要上「三本」?三本大學對於寒門學子值得嗎?每年高考中都有一部分學生的成績,只能是徘徊在三本和專科,這時候就很難抉擇,要知道三本大學的學費是十分昂貴的,對於富裕的家庭來說這點錢不算什麼,可是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這筆錢就是很大的一筆數字,那麼作為寒門學子要不要上三本呢?三本大學對於寒門學子來說又值得嗎?
  • 讀大學,寒門學子未來一定能過的更好嗎?
    每到高考季,讀書無用論總會沉渣泛起,這對認知能力較低的學生,尤其是寒門學子,會產生誤導效應,會引導他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我是一名高校教師,也是農村寒門學子,我通過讀大學,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我是本碩博連著讀完的,目前在一所985高校擔任研究生導師。
  • 為何「寒門學子」難進清華北大?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明顯
    1.落後的寒門學子《中國青年報》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案例,非常引人深思。一個名叫李林(化名)的北大學子,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李林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村,在鎮裡上的小學和初中,在縣城上的高中。他發現,自己在小學和初中的階段,95%以上的家庭,生活相對一般,同學家庭年收入,一般在每年5萬元以下。
  • 為了孩子的未來,寒門學子一定要讀書
    看了之後很感慨:為了孩子的未來,寒門學子一定要多讀書。父母中有一個是碩士學歷的,孩子留守的比例有多少?父母都是碩士學歷的,把孩子留守在老家的有多少?父母是博士學歷的,讓孩子留守的比例有多少?毫無疑問,隨著父母教育水平的提高,他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概率是大大降低的。宣揚「讀書無用論」之流,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 寒門難、寒門苦,寒門學子難考985?清華兩學霸2段話發人深思
    近年來,國內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種情況:寒門子弟在過去的985、211重點高校、現如今的「雙一流」高校中佔比非常低。「馬太效應」正在教育領域「蔓延」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裡有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196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以此命名了一個社會現象——「馬太效應」。
  •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高素質的人,不是培養高分學子。
    這是剝奪那些寒門學子求學之路,剝奪了他們的奮鬥之路。教育是培養高素質的人,不是培養高分學子,假如我是一個三觀正確的學生,愛國愛家,勵志為社會做貢獻的人,但只是我的學習成績差,難道我就要比高分學子花更多的學費上學嗎?高分學子只是一少部分人,教育培養的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學生,所以教育重點在培養這些普通的學生做一個合格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不只是培養那麼一點點高分學子,因為整體的國民素質提高,還是要靠這些普普通通的學生。
  • 從純功利的角度看,寒門學子讀博士有哪些好處?
    首先申明,本文只針對沒有好出路的貧困學子,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且只站在自利的或者說自私的角度談讀博的好處,不提家國情懷等太宏大的敘事。當然,讀博對社會、國家等具有正外部性,此處不表。寒門學子,家庭沒錢、沒關係、沒背景。如果將來想去大城市立足,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個人奮鬥,除此之外,我認為沒什麼好的路徑。
  • 這樣的鏡頭值得商榷,寒門學子也是學子
    在今天某報的頭版,出現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至少十位接受社會贊助的「寒門學子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我們在展示助學成果的時候,是否兼顧到這些「寒門學子」的內心感受?是的,貧困不可恥,但是貧困同樣並不光榮,貧困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家庭的傷疤或者隱私。把被資助的對象的傷疤或隱私大白於天下,於心何忍?
  • 考研熱潮中,為什麼很少出現「寒門學子」的身影?背後真相扎心了
    考研熱潮中,為什麼很少出現「寒門學子」的身影?背後真相扎心了近幾年,在各大高校中掀起了考研熱潮,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上漲,這其中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那就是考研的大軍中,很少出現寒門學子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就不想考研深造,更好的去改變自己的現狀嗎?經過對一些寒門學子的問答,不考研背後的真相讓人心酸。
  • 華為應屆畢業生年薪200萬:讀書,是寒門學子最好的出路
    美國曾做過一項「美國社會收入和最高學歷的關係」的調查,數據顯示,最高學歷群體比高中以下學歷群體的平均收入高出6倍多 而另一項「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關係」的統計顯示,高中學歷以下群體比大學及以上學歷群體的平均失業率最高高達4倍多。
  • 高考分數過本科線,但只能選民辦本科或大專,寒門學子該咋辦?
    「我今年的高考分數剛好過本科線兩三分,但我只能選民辦本科或大專,請問作為寒門學子的我該咋辦?」有人問。如果考生復讀過,而且復讀的結果還是老樣子,同時又交不起民辦本科大學的學費,那麼還有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先暫時去專科學校就讀,接著用專插本的方式提升學歷。專插本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統招專升本」,相對於自考專升本、函授專升本、電大專升本,專插本的「含金量」應該是比較高的。
  • 如果取消高考,寒門學子的出路將在何方?
    科舉之前的這幾種制度,必然會讓今天的寒門學子更加抓狂與絕望!1.世卿世祿制:盛行於春秋時期。這種制度完全是為士族官僚大夫服務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只要祖上是當官做宰的,那麼不管你資質如何,品行如何,則子孫後代皆可傳承,以至無窮。出生後只需要擔心一件事,就是朝廷穩當,飯票不垮塌,家人便可保榮華富貴。
  • 老師遇到寒門學子要退學,應該怎麼辦?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寒門學子,因為家境不好,沒有持之以恆去努力,而是想退學減輕家裡負擔,這也是寒門學子的無奈。案例:某學生家庭貧寒,該生好學上進,但其父親身故,母親多年患病,家中無力承擔學生的費用,該生產生退學的念頭。#高考有話說# #高考2020# #學浪計劃# 班主任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
  • 高考通脹背後,傷害最大的依舊是寒門學子
    這是一場不屬於寒門學子的狂歡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們被忘帶身份證的孩子考上清華,留守孩子成為考古界團寵的新聞所包圍。我們對這類學生表示崇拜與祝賀的同時,一個冰冷的數據顯示:80年代,寒門學子考上清北的比例大概是三成,2000年後變為不到一成。寒門學子向上的道路正在變窄。
  • 微紀錄片 | 深山裡的寒門學子
    寒門貴子孫川感動了正在大涼山扶貧的農行浙江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農行浙江分行在大涼山的扶智路上,總共幫助了201位像孫川這樣的寒門貴子,截止目前共捐贈552800元。走出大山的路有多遠?浙商影視中心聯合農業銀行浙江分行共同推出系列扶貧微紀錄片,第一集《微紀錄片 | 深山裡的寒門學子》,看寒門學子如何走出大山,農行人如何將扶智踐行到脫貧攻堅戰中。
  • 感謝貧窮的寒門學子,如何改變自身命運
    在多數家長和學子的眼中,高考是他們唯一的出路,這不僅僅是來自寒門的學子。但是,對於那些貧窮的寒門學子,高考真的是他們唯一出路嗎?很多人可能還疑惑不定! 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考確實能決定一個人以後的大致走向。高考不僅是對多年寒窗苦讀付出的一個總結,而且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一個基礎。
  • 寒門學子,考上985固然可喜,考上公辦二本也是一個家庭的驕傲
    去年高考之後,有一位家長發信息告訴我,他告訴我他的孩子考上了公辦二本大學,他很高興,他準備宴請親友,同時準備邀請我過去一起。那一天,我終究沒有過去湊熱鬧,可能是我的性格比較孤僻,我並不喜歡那些比較熱鬧的地場所,但我也衷心為那位家長感到高興。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不就是考個二本大學,有什麼好高興的?
  • 寒門學子學習成績不佳,高考分數僅過本科線!該咋辦?
    寒門出貴子畢竟是少數,不少家境貧寒的學生由於各方面因素成績並不理想。高考成績出爐,剛過本科線的寒門學子們應該如何選擇?復讀剛上本科線,肯定是去不了多好的本科院校。選擇復讀,是不少考生第一想到的解決後路。但其實,第一次高考剛過本科線,說明學習能力並不強。如果是因為發揮失常,失常到這種地步,說明應試能力更差。現在復讀,除了學費還需繳納另外的費用。
  • 2020高考,寒門學子高分人數增多,就說明教育資源對學習不重要嗎
    此外,還有湖南文科第四的留守女孩鍾芳蓉;691分考進清華,暑假卻在工地搬磚的趙桂寧都是寒門學子的代表,他們在今年的高考中都考出了出色的成績。於是,部分人得出了結論,學習主要靠刻苦和自律,教育資源只不過是輔助,並不起決定因素。這個結論相當莫名其妙,事實上寒門學子在高考中不佔任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