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功利的角度看,寒門學子讀博士有哪些好處?

2020-08-23 導師說

首先申明,本文只針對沒有好出路的貧困學子,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且只站在自利的或者說自私的角度談讀博的好處,不提家國情懷等太宏大的敘事。當然,讀博對社會、國家等具有正外部性,此處不表。

寒門學子,家庭沒錢、沒關係、沒背景。如果將來想去大城市立足,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個人奮鬥,除此之外,我認為沒什麼好的路徑。而在這不多的路徑中,我認為讀博士是最好的路徑,也是改寒門學子變命運的捷徑。

結論:讀博有更高概率找到好工作,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長條件,退休後生活有保障,發展門路更廣。

寒門學子讀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信心滿滿

1、手握最高學歷,一定能找到工作

我這裡說的找工作,是指在整個社會中,相對體面的、收入還基本上可以的工作。我認為不管現在的社會怎麼發展,如果博士真找不到工作,說明社會可能有點問題(這裡說的博士是指具有真才實學,正常的,不是神經病、偏執狂的那種正常的脫產博士)。

擁有博士學位,可以對本科和碩士進行降維打擊。本科和碩士能幹的工作,博士也可以去應聘。

畢業了

退一萬步,一線城市中最好的單位被實力最強的博士佔據,水平不那麼高的可以去省會城市,省會去不了可以去地級市。一線城市去不了,可以去二線、三線或者是第N線城市。東部去不了,可以選擇中部,再或者是西部地區。沿海去不了,可以去內地。殊不知,現在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地級市中的高校,博士還是不多的,有的地方屬於很稀缺。找到一個和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不難,如果說難,那可能是因為你太挑剔,或者是你的實力太差了。


自信

現在有些高校碩士都可以進教師崗,博士去應聘,一定能進。說來說去,博士期間一定要努力出成果,有了好成果,你的就業機會會更多,更好。

博士不用被動選擇幹危險的、勞累的活。碩士階段,為了體驗生活,我在工地上跟著一個親戚幹過一段時間。幹活過程中,不小心,架腳手架上的鋼管把我的手夾的不輕,手指頭戳到扣件上一次,疼了1個多月才好。我發現,這些粗活,只要你幹的久,你一定會受傷,甚至是生命危險。幹了一天很累,就想睡覺,你也不會去深入思考未來。而博士,有了不用去被迫選擇這樣辛苦的工作,你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2、為子女創造好的教育條件

貧困農村出身,沒上過幼兒園,從小在村裡上學,中學在鄉鎮,初中畢業前,我從來沒進過我們縣城,說出來丟人。這麼一個環境下長大的我,受到的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而你讀完博士,去一個大學,你的子女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高中至少應該會在市裡上,享受的是比縣城、鄉鎮、村級好的多的教育質量,中國極少有大學是在縣城裡,當然如果你能去更高的平臺那就更好了。

而且一般而言,你博士畢業,你的配偶應該也是碩博士,至少也是個本科吧,這樣學歷組合的家庭,對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挺好家庭教育環境。總之,你讀博,你孩子的教育條件會更好。

信心滿滿

3、退休後有保障

通過我的父輩,我深深的了解,農民的晚年太沒有保障了。目前,雖然國家早就取消農業稅,而且開始給農民發養老金,像我父母,每人每月幾十元錢,現在這個物價下,這點錢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事業單位等體制內人員的退休金在社會上基本上是最高的那一類,目前物價下,退休金是能滿足正常生活的,而且退休金已經連續很多年上漲,如果夫妻都有退休金,那晚年生活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

養老金

4、擁有博士學位,認識的人多是博士,人脈更廣,路也更廣

擁有博士學位,本身就代表了一種能力。博士的朋友中一定有很多的博士,多和這些人接觸,你能進步更快,除了那些功利的東西之外,這樣的朋友之間交流,至少可以給你提供思路,尤其是你碰到困惑時,給你提供的建議是有價值的。博士人脈更多,聊著聊著說不定就有新的思路。講師和教授們一起吃飯,明顯教授講話的信息量比講師大的多。講師碰到困惑時,教授們一般對你的困惑都摸得門清,此時他們給你解惑,你會很有啟發。

攜起手來,路更廣

總結:讀博士是寒門學子的成長的捷徑,對那些沒什麼門路的農村貧困學子更是如此。從個人角度、功利的角度看,讀博有更高概率找到好工作,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長條件,退休後生活有保障,發展門路更廣。

(導師說,985高校教師一枚,一起關注青年學子成長。歡迎關注,點讚)

相關焦點

  • 讀大學,寒門學子未來一定能過的更好嗎?
    希望我的求學經歷及感悟的分享能對寒門學子,特別是高考生,能有所啟發。(本文所說的讀大學,不是特指讀本科,可以是接受高等教育,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也是讀大學,這裡是泛指)觀點和結論:讀大學,是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沒有之一,將來一定能過的更好。
  • 從「功利角度」談做老師的好處與壞處
    我看未必,以下僅從功利角度談做老師得好處與壞處。首先我談做老師得壞處,僅我所見,大概遇到過兩類老師,一類是只能夠完成上面布置得任務得,至於怎麼完成任務的,大概也能分為兩種,一種是痴於抄襲,東抄一點,西抄一點,便能了事。還有一種,能夠堅持認真的態度,不以過了任務的底線為目的,積極工作,提高自我。
  • 致寒門學子:學歷的本質是「發信號」
    本文獻給所有即將考大學的寒門學子,願我在復讀、選大學、選專業上踩過的坑,你不用再踩!什麼是寒門學子?所謂的寒門學子就是父輩沒啥權勢,既沒本事送孩子出國,也沒能力偷天換日,找人替考,更不能讓孩子在小學生的時候就發論文。他們只有一雙布滿老繭的粗手,一張風吹日曬雨淋的黑臉,一彎再也直不起來的弓背。
  • 寒門學子也可以放心考研,讀研究生不僅有補助,還有「工資」
    不過很多寒門學子擔心讀研究生的花銷太大。按一般標準來看,學碩每年學費八千元,專碩偏貴,可能需要一兩萬,住宿費一般是一千元左右。再加上生活費,讀研的花銷是比較大的,對於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的家庭,可能難以承受。不過有考研夢想的寒門學子一定要堅定考研目標,畢竟碩士畢業後前途更好。至於花銷問題,不用擔心。首先每年可以申請八千元的助學貸款,解決學費問題。
  • 研究生,讀了有什麼好處?好處說不盡
    我寫了很多和讀書相關的文章,很多人質疑:讀研有什麼作用?讀研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要讀研究生?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來談一談,讀研究生的收益到底有哪些?先申明,這是個人的看法,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現在很多單位在晉升、升職、加薪等會有學歷上的要求,或者高學歷者優先,所以有更高的學歷還是有一定優勢。另外,現在很多城市進行人才大戰,有的城市將碩士列為高層次人才,享受落戶、購房等方面的一定的優惠政策。趁早提高學歷,將來不用為學歷發愁,當然博士學歷更好。
  • 為了孩子的未來,寒門學子一定要讀書
    最近在看一部中國留守兒童題材的紀錄片《村小的孩子》,蔣能傑指導的。看了之後很感慨:為了孩子的未來,寒門學子一定要多讀書。有多少父母是本科畢業而孩子在老家留守的?父母中有一個是碩士學歷的,孩子留守的比例有多少?父母都是碩士學歷的,把孩子留守在老家的有多少?父母是博士學歷的,讓孩子留守的比例有多少?毫無疑問,隨著父母教育水平的提高,他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概率是大大降低的。宣揚「讀書無用論」之流,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 農村孩子選考古專業被勸退,那些清北畢業的寒門學子命運怎樣了?
    而那些勸退的聲音或許聽起來功利、現實,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它或許也是苦口良藥。對於寒門學子來說,由於資源、人脈的缺乏,亦沒有殷實的家庭兜底,代表著試錯的代價更高。考上清北的寒門學子怎麼樣了?寒門學子考上清北本就不容易,但這一切還只是考驗的開始。還記得前幾年的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嗎?他的一句話被媒體廣為流傳。
  • 微紀錄片 | 深山裡的寒門學子
    為了生活,村裡甚少有高中生,他們大多早早輟學打工。讀大學,是孩子們奢侈的夢想。寒門貴子孫川感動了正在大涼山扶貧的農行浙江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農行浙江分行在大涼山的扶智路上,總共幫助了201位像孫川這樣的寒門貴子,截止目前共捐贈552800元。走出大山的路有多遠?
  • 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導師除了有晚上12點以後不接學生催論文修改稿電話的權利外,也應該有不被研究生辱罵、甚至威脅的權利。 研究生有哪些權益?研究生有不給導師倒水泡茶的權利,女研究生還有晚上拒絕男性導師單獨約談的權利。 導師有什麼職責?導師有責任了解和清楚自己研究生的基礎和能力,也有責任給研究生留出談戀愛的時間的責任。 研究生有什麼職責?
  • 2020高考揭秘:別再相信寒門難出貴子!今年貧困學子集體爆發
    曾經一出生北京中產階級家庭的北大生從多個角度闡述「寒門再難出貴子」,其中有關教育資源方面分析得非常有信服力,歸根結底就是階層固化,多數高考狀元都來自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而農民的孩子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只會越來越難。
  • 寒門難、寒門苦,寒門學子難考985?清華兩學霸2段話發人深思
    他們的人生軌跡可能會讓很多相信童話的人失望——上層社會的小孩們入讀牛津大學,如今已經是著名律師、著名教授;中產階級的小孩也個個事業有成,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夢想;而來自社會底層的孩子,常常與失業為伴,他們的孩子,也極少能上到大學。國外情況如此殘酷,讓人不勝唏噓。近年來,國內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種情況:寒門子弟在過去的985、211重點高校、現如今的「雙一流」高校中佔比非常低。
  • 上海黃浦報考在職讀博士對就業有什麼好處_DBA招生網
    上海黃浦報考在職讀博士對就業有什麼好處,DBA招生網,我們熱衷幫助所有年輕人通過我們的平臺得到更好的才智提升、事業成長、家庭幸福。上海黃浦報考在職讀博士對就業有什麼好處, 據了解,清華目前全校共有1170餘名在職博導,每年參與招生的有980多人,而近幾年來該校博士生招生規模一直控制在1100名左右,也就是說,一個博導平均每年至少招到一個學生。學校不愁選拔不到優質的生源,不存在學生荒的問題,同時,學校也在不斷優化博導招生的名額配置,目的在於提高培養質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致寒門學子的一封信
    致寒門學子的一封信堅韌如塔 溫暖如家寒門學子:你好!首先請接收塔夫教育對你們的關心和問候。看到有這麼多懂事而優秀的寒門學子為生活奔波的事例。塔夫可以聯想到,此時此刻,也許少年早熟的你,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正頂著酷暑在某個工地搬磚,正冒著高溫在某個餐館洗盤子,正遭受白眼在街上發傳單……塔夫教育從2012年創辦以來,一直以拳拳之心呵護著學生的夢想,把他們送入理想的大校。
  • 學費「最貴」大學,讀4年要花費100萬!卻有很多寒門學子報考
    國內學費「最貴」的大學,讀4年要花費100萬!卻有很多寒門學子報考在選大學的時候,會參考的因素有很多,地理位置,綜合實力,師資力量,還有畢業生就業情況等,每個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點都不一樣,不過不管怎麼選擇大學,學費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畢竟大學4年大部分學生的學費,都是由家庭來承擔的,一定要選擇一所父母能夠承受學費的大學。
  • 一所民辦中學如何改變寒門學子命運?碧桂園這支微電影講透了
    「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校碑上有這樣一句話,字裡行間透露著創辦者對寒門有志學子的憐惜。農民出身的他經常會提起曾經窮得差點沒讀高中,因得到政府資助才完成學業、改變命運。後來,在兄長楊國華幫助下,他入門建築行業,從建築包工頭逐步成長為世界500強公司掌舵者。
  • 寒門博士,一心只想裝錢的博士帽還能裝的下科研嗎
    寒門博士自殺,最博人眼球的是寒門兩個字,寒門究竟有多寒,一味強調寒門對這件事的分析毫無益處。現在的寒門只是一種感覺,而並非真正的寒門,不用去講具體的事例,例子只能讓我們從情感上體會到寒門的寒,卻並不能讓我們了解真相。
  • 國內學費「最貴」的大學,讀4年要花費100萬!卻有很多寒門學子報考
    國內學費「最貴」的大學,讀4年要花費100萬!卻有很多寒門學子報考 在選大學的時候,會參考的因素有很多,地理位置,綜合實力,師資力量,還有畢業生就業情況等,每個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點都不一樣,不過不管怎麼選擇大學,學費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畢竟大學4年大部分學生的學費,都是由家庭來承擔的,一定要選擇一所父母能夠承受學費的大學。
  • 寒門女孩清華畢業感言,我聽出了人生三大真相
    使張薇受到廣泛關注的,不只是她寒門出生與清華學子的身份,更因為她在畢業典禮中說的這句話:「我要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這件終生難忘的事,就是推遲保研入學時間,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 高考通脹背後,傷害最大的依舊是寒門學子
    這是一場不屬於寒門學子的狂歡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們被忘帶身份證的孩子考上清華,留守孩子成為考古界團寵的新聞所包圍。我們對這類學生表示崇拜與祝賀的同時,一個冰冷的數據顯示:80年代,寒門學子考上清北的比例大概是三成,2000年後變為不到一成。寒門學子向上的道路正在變窄。
  • 歷史專業的寒門學子選擇考研還是就業
    我不想給父母增加負擔,可如果我不考研,工作也不好找,讀個研究生,起碼學歷高了還有點競爭力,對自己的長遠發展也有好處。我真的很困惑,究竟該選擇哪條路?     同學你好!剛上大一就開始謀劃四年之後的道路,你的所思所想顯然要比你的同齡人成熟,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了這個精神,我相信你未來的職業生涯一定會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