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鴉片戰爭是國家利益衝突,還是清末各階級的利益衝突?

2020-12-25 仁仁閱

鴉片戰爭的

過去、現在和未來

鴉片戰爭幾乎是每個中國人熟知的一個歷史名詞。我們熟知它,是因為它早已成為一個標籤:它被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被作為國家恥辱和中國人民覺醒的時刻。與鴉片戰爭綁定在一起的,是「閉關鎖國」。

是否打開國門就可避開一劫?是國與國的利益衝突,還是清末各階層的利益衝突?也許當我們終於從鴉片戰爭的歷史迷霧中走出來時,就更能有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底氣與經驗。王曉秦先生在《鴉片戰爭》一書中,以史家觀點,文學筆法,從人、制度、技術三方面一層層剝開鴉片戰爭的歷史迷霧。

居廟堂之高VS處江湖之遠

在鴉片戰爭中粉墨登場的人物分為三類:一是以道光、王鼎、潘世恩、穆彰阿、琦善等為核心的權力集團和以林則徐、伊里布、葛雲飛、奕山、鄧廷楨、關天培等為代表的執行聖命的疆臣;一是戰爭的另一方英軍和英商,以明託家族和威廉·查頓、馬地臣、顛地為代表;一是廣州十三行、疍戶和鴉片戰爭期間的廣東、浙江一帶的中國老百姓。

這三類人物排列組合成數個矛盾衝突,演繹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隱匿不報」是書中反覆出現的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四個字。每戰必敗的疆臣不僅私自對皇上「隱匿不報」,還聯手對皇上「隱匿不報」;不僅不報戰敗的情況,還虛報小勝的軍情,粉飾戰績。

道光對戰爭期間的戰敗態勢一直處於「蒙蔽聖聽」中,因此從1840-1842年間從廣東到福建,再到浙江的諸次戰役,每戰必敗,敗完再接著打。道光如果早知道敗得如此慘烈,想必會召集軍機大臣考慮第二條道路,不至於「誤判敵情」。

至於「隱匿不報」的原因,是因為一俟戰敗,疆臣們會受到如罷免流徙等嚴厲的懲罰,家人也不能倖免。「道光皇帝多威少恩多張少弛,小眚大罰大功小賞,恨不得讓臣工們像磨道上的健驢一樣勤勤懇懇不出差錯。他既握有生殺予奪的無上權力,又以刻薄寡恩固執吝嗇聞名官場,故而各省的督撫提鎮都畏他三分。

另一個是一直以來不為大眾熟知的夾在英國商人與清朝官員之間商步維艱的廣州十三行。十三行屬於官商,負有替朝廷經理海外貿易的職責。行商們雖有官銜,卻常常受到科場官員們的歧視。他們隨時可能被仗責、罰款、勒索、抄家,連伍秉鑑那樣的富比王侯的皇商都不能倖免,他本人受過仗刑,巨額罰款,三兒子伍元華擔任總商時,因為得罪了廣東巡撫,居然被杖刑致死。因此行商的子孫後代多不願經商,寧願通過科舉步入仕途。

在鴉片戰爭初期,十三行扮演著調解清政府與英商之間的矛盾,在戰爭升級之時,「勸捐」成了刻在行商腦門擦之不去的壓力,既要為鴉片戰爭的軍費買單,又要承擔巨額的戰爭賠款。

戰爭是一面鏡子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歷史觀點:中國舊王朝一直重道德輕技術。和道德相比,可靠的數字、優秀的制度、高明的「手腕」更令人期待。而要進行這樣的改造,皇帝、首輔、軍將、地方官員、哲學家、鄉紳等各個層面,都需要一場大的改變,而非局部的改造可以完成。

乾隆後期,清朝已不可避免走向式微。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經經歷了數次戰亂:平定準格爾部,遠徵緬甸,白蓮教起義。道光時期,白銀外流嚴重。道光繼位時戶部有四千多萬兩存銀,到虎門銷煙前只有一千多萬存銀。道光認為菸民對鴉片的大量需求是白銀外流的主要原因,但卻並不打算關上最後一道大門。

因為「皇家度支取自廣東粵海關、蘇州滸墅關和北京崇文門的關稅,粵海關的稅收一半上繳內務府供皇家開支,一半由地方留用,要是禁海封關,朝廷收入會減去不少」。

與英國的上下議院就是否要對中國開戰展開了激烈的爭吵結果是主戰派以9票的微弱優勢宣布開戰不同,道光的禁菸令(驅逐夷商、禁絕煙毒)與禁菸人選是與三位軍機大臣商定的。中國是一個宗族社會的性質也決定了戰爭期間對疆臣的啟用也多少受人情的影響:有人舉薦,就有做官的機會。

鴉片戰爭本質上是一場貿易爭端引起的戰爭。在英商看來,他們嚴格遵守大清法規,只在公海上銷售鴉片,清政府的貿易制度卻是苛刻又腐敗:每條商船進入中國內河都要交納數額驚人的船鈔和名目繁多的陋規。徵收船鈔的胥吏明目張胆地索要賄賂,如果不給,小船就按中船徵,中船按大船徵。

除英商難做外,中國官憲對行商也是恣意盤剝,各種攤派,廣州十三行除怡和行和同孚行外,其餘行商全都負債纍纍,連本帶息欠英國23家商行300萬巨款,相當於一個小國一年的稅賦。林則徐的禁菸令將16名英商驅逐出境,這讓英商認為這300萬巨款無法討回。

因此信奉自由貿易的英國人打著「明定關稅,取消陋規,重建貿易制度,廢除行商,打破壟斷,自由貿易」的旗號開始著手準備一場維護英國利益的戰爭。道光和諸臣不知道的是,大清制度下的種種流弊,成為英國發動戰爭的「名正言順」的理由。

知己知彼VS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間對彼此的了解是不對等的。道光對英國位於哪裡都不知道,也不相信傳教士所說英國距「本朝」7萬裡,因為「夷商怎能涉海而來?」而英方不僅熟知中國地輿,且在戰前早已準備好涉及中國海域、航道、物產、兵備、戰略等資料。

自信「中國文明相當於英國中世紀的水平,落後三百年」。英商查頓向英國國防大臣馬考雷匯報時說:「他們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不知道牛頓力學,更不懂的亞當·斯密的經濟學。

他們使用中世紀的鑄模法製造槍炮,不懂怎樣在炮管制造來複線。他們缺乏空氣動力學的知識,他們的戰船和商船只有橫帆,沒有縱帆和三角帆,我國的一條戰列艦足以摧毀中國的全部外海水師。」

王曉秦先生用諸多筆墨描寫了英軍的船堅炮利,每一次戰役清軍的奮勇都如同以卵擊石。英國海軍的三桅風帆、燧發槍、雷爆槍、推輪野戰炮、施拉普納子母彈、康格利夫火箭、火箭船輪番上陣,就連戰鬥意志最強烈的八旗兵拼盡全力浴血奮戰儼然沒有扭轉局面的可能時只能自殺殉國。

兵少糧少的英軍挑起離本國萬裡之外的這場戰爭,不可不說是下了足夠大的勇氣。英軍最初的行動帶著試探意味,等熟知清軍外強中乾的真面目時,便長驅直入,直到掐斷了長江和大運河,大清的經濟命脈被卡住,而南京戰役時英軍疫情暴發不敢戀戰,清軍再也抵禦不了隱瞞不了時,這場中國不可能戰勝而英國不該發起的戰爭以損失十萬大軍、籤訂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的《南京條約》、林則徐遣戍新疆牛鑑餘步雲奕山等等候刑部會審落下帷幕。

歷史從未封存於史書中,也從未停下腳步。戰爭只有一個結果,原因卻是複雜的。今天再來看一百多年前發生的戰爭,如果處在先人們的時代,我們也許沒有比他們更好的選擇。歷史的必然總是讓後人吸取經驗從而不重蹈覆轍。能夠推動歷史的前進,就是失敗最好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作為法律術語,最初出現於民商事法律領域,原指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在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對抗關係。20世紀中葉,西方出現了公職人員個人利益與其履職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間相互交織的現象,為此,一些西方國家在反腐敗法律法規中引入利益衝突概念,用以專指公職人員因其公職身份所代表或維護的公共利益與其個人利益之間可能或正在發生的矛盾、對抗和衝突。
  • 國際商務談判中利益衝突的預防與解決
    當衝突和矛盾出現時又如何化解呢?本文將對此做出探討。  一、了解各國商人的特點是國際商務談判必備的常識  國際商務談判要面對的談判對象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由於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各民族間有著迥然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各國客商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他們在商務談判中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 「無直接利益衝突」苗頭並不可怕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對粵、滬、蘇、浙等發達地區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衝突」的特殊現象:社會衝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而只是表達、發洩一種情緒。「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引起專家、黨政幹部的普遍擔心,他們認為,這首先表現為群眾利益從廣義上看受到損害的情況比較多發,進而導致社會情緒異變;其次,「無直接利益衝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難,只能治本,難以治標(10月17日新華網轉載《瞭望》新聞周刊)。  「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提出後,媒體評論很多,網民議論不斷,社會反響很大。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關鍵詞]「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社會管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利益表達 [中圖分類號]C9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863(2014)12-0082-04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改革的深入進行,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各方面的形勢越來越複雜,一些地方因公共安全、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汙染
  • 國家利益的國內基礎 ——一個動態分析框架
    國家利益是國際關係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不同理論和經驗研究對國家利益的解釋各有不同,且中西方國家利益研究存在較大差異。源於西方的國際關係學主要從兩大路徑出發研究國家利益。一種路徑從國際維度出發,多以國際體系為框架,聚焦於國家利益的「第三意象」分析。
  • 道德之必要,來源於個與社會利益所存在的衝突
    那些不能專嘗甜頭不吃苦頭的人,覺得需要訂法律立契約:既不要得不正義之惠,也不要吃不正義之虧」,這一對法律起源的霍布斯式解說,既可以用來解釋國家與法律的產生,同樣也可以用來解釋作為與法律同樣規範社會行為的道德的必要。
  • 小知識|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作為法律術語,最初出現於民商事法律領域,原指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在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對抗關係。20世紀中葉,西方出現了公職人員個人利益與其履職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間相互交織的現象,為此,一些西方國家在反腐敗法律法規中引入利益衝突概念,用以專指公職人員因其公職身份所代表或維護的公共利益與其個人利益之間可能或正在發生的矛盾、對抗和衝突。
  • CSGO:YEAH戰隊正與組織談判利益衝突,TACO冷神捲入衝突
    巴西戰隊Yeah發表了一份聲明,聲稱他們正在與一些組織談判,談判內容涉及到他們和其他三個組織之間的利益關係。在四月份的時候有關該戰隊的利益衝突就已經被曝光,當時MIBR和Yeah正在準備參加通往裡約之路的比賽,前者拿到了7-8名,獲得950點RMR積分;後者拿到了11名,獲得了600點RMR積分。與此同時V社下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在夏季積分賽前解決所有利益衝突。
  • 第三人利益與當事人權利的衝突和協調
    長期從事民商事審判及實務調研工作,著有《國家企業權力規制論》,在《法律適用》《人民司法》等法學刊物公開發表論文十餘篇,執筆多個國家級和上海市級重大調研課題。◎ 文 《法人》特約撰稿 張俊我國民法典中引入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合同的履行、變更與撤銷、合同解除等多個方面,第三人請求權將和當事人既有的合同權利發生衝突,但法律尚未對兩者的關係如何協調作出規定。
  • 我國出現「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圖)
    專家認為:參與者只為發洩,化解矛盾的關鍵在於提高負責幹部的責任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對粵、滬、蘇、浙等發達地區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衝突」的特殊現象:社會衝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而只是表達、發洩一種情緒。
  • 專家:幹部責任心流失引發"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
    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對粵、滬、蘇、浙等發達地區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衝突」的特殊現象:社會衝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而只是表達、發洩一種情緒。  「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引起記者採訪的專家、黨政幹部的普遍擔心,他們認為,這首先表現為群眾利益從廣義上看受到損害的情況比較多發,進而導致社會情緒異變;其次,「無直接利益衝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難,只能治本,難以治標
  • 金融危機反思錄:利益衝突與自我膨脹
    更值得重視的是,緣於金融中介的道德風險和利益衝突的金融危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密集地爆發,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越來越強烈。從20世紀80年代儲貸危機中美國儲貸協會的冒險放貸,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行為,到20世紀90年代末新經濟泡沫中華爾街投資銀行的盲目樂觀和機構投資者的狂躁投機,再到21世紀次貸危機中各類金融機構(包括放貸機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評級公司等)的「貪婪」和「冒險」,金融中介的利益衝突行為已經從個別金融機構蔓延至整個金融部門。
  • AI 讓學術論文更客觀:機器人助手查找利益衝突
    過去兩個世紀的時間裡,研究的數量每年增加了3%,人力無法應對  新湧現了一批輔助檢查論文潛在利益衝突的AI  AI不能也沒有能力直接進行論文是否通過的決策  科學應該怎麼去處理利益衝突?一旦發現存在利益衝突,這就會成為客觀性的障礙,而客觀是科學的基本信條,也是學術和研究的基石,一旦存在利益衝突,科學家報告背後的真相也會受到質疑。  有時候,利益衝突是很明顯的。如果在成果裡面研究人員沒有披露存在商業利益的資金來源,其研究結果的合法性往往就會受到破壞。此外,當論文作者跟期刊編輯在其他研究上存在廣泛合作時,這種利益衝突也是很顯然的事情。
  • 初讀《衝突背後的衝突》
    看張天布的《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剛看了序言和第一章。通過看書,才明白自體、客體、孩子-父親-母親三角關係都屬於精神分析領域。對於精神分析自成一體的話術,我覺得對我來說還是挺不好理解的,但是有時候也會有一種可以言說的喜悅。就是通過某種關係模型的分析,能夠描繪出人的某種思維和行為模式。但是,這本書似乎是想用俄狄浦斯三角關係,解釋普遍的人的內心的衝突與複雜關係,我覺得還是有些局限的。前幾天在頭腦中思考著,人的被塑造與自我塑造的過程。
  • ...新冠肺炎疫情下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主體利益衝突及其...
    在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奧運會賽事的組織和籌劃應置於國際公共衛生整體考量之下,各方主體之間以及主體內部各要素之間會呈現出一種緊張甚至是相互衝突的關係。根據從宏觀到微觀、從外部至內部、從一般到特殊的邏輯進路,可將關涉主體的利益衝突概括為以下3種類型。
  • 社評:中美不是價值觀衝突,而是利益之爭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社會、地理單元之間,不同文明和國家之間的差異是在縮小還是擴大呢?我們認為是在逐漸縮小的。原因在於經濟文化交往在不可逆轉地持續增加,全球化不僅僅發生在經濟和信息領域,而是產生了全面效果。
  • 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的偏好推薦有關
    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的偏好推薦有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03:27 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Camilla H Nejstgaard團隊研究了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偏好推薦之間的相關性。
  • 勿忘國恥,讓我們銘記歷史
    骨氣,一個人需要有骨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需要有骨氣!鴉片戰爭,是中華文化史上鮮明的一頁,同時也是血腥的一頁。它記載了鴉片戰爭期間人們頑強拼搏的奮起抵抗,同時也體現了中華人民鐵骨錚錚,不向強權低頭的無畏精神。
  • 媒體稱「捐獻器官」各方應避免利益交叉和倫理衝突
    ■ 觀察家  做好「捐獻器官」這一公益事業,需要紅會、衛生部門和同在醫院內部的OPO與器官移植團隊,各盡本分,避免出現利益交叉、倫理衝突。  國家衛計委發言人在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於近期正式上線運行。屆時,也將正式地出臺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暫行規定,在全國強制使用該系統。
  • 勿忘國恥 銘記歷史——商務管理系組織愛國教育活動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爆發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89年過去了,我們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警鐘長鳴,吾輩當自強。2020年9月18日上午10時,在時隔89年這特殊而有意義的時刻,商務管理系組織全體師生參加了「勿忘國恥,銘記歷史」活動,提醒大家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 本次活動由商務管理系團總支組織,王琪主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