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現「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圖)

2020-12-16 搜狐網
 
  專家認為:參與者只為發洩,化解矛盾的關鍵在於提高負責幹部的責任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對粵、滬、蘇、浙等發達地區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衝突」的特殊現象:社會衝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而只是表達、發洩一種情緒。

  「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引起記者採訪的專家、黨政幹部的普遍擔心,他們認為,這首先表現為群眾利益從廣義上看受到損害的情況比較多發,進而導致社會情緒異變;其次,「無直接利益衝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難,只能治本,難以治標。有關專家進而分析,一些地方負責幹部的責任心流失,是引發這種現象的根源,也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無直接利益衝突」發出警告

  在廣東的民工群體中,這種傾向也比較明顯。廣州白雲區公安分局局長駱振輝說:現在最難辦的是,沒有直接利益訴求的人與有利益訴求的人攪合在一起,一小部分群眾因為利益要求採取集體行動,周圍幾十幾百人圍觀、起鬨。扔向警察的石頭,常常來自圍觀者,而不是上訪群眾本身。該區曾發生過一起襲警事件,起因是一宗十分簡單的交通事故,死者家屬和同鄉圍困肇事司機索賠,而圍觀者向執勤民警投擲石頭,導致民警犧牲。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樹堅說,近年來民事案件劇增,其中大量案件的訴訟主張非常瑣細,實質上根本用不著打官司。同時,民事案件調解率從1998年起逐年下降,特別是勞動爭議調解率非常低,雙方賭氣成分很大,表明人與人之間、勞資之間寬容度下降,當事人對立情緒比過去強烈。

  責任心流失是引發根源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任劍濤說,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化解社會矛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但是,越往下,一些幹部越「漠然置之」,漫不經心。

  地方各級政府不能形成合力,突出表現在對「失地農民」的安置上。如廣州市大規模徵地建設大學城,為了保障失地農民生活,國土部門特意給農民留下建設用地,農民比較滿意。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樹堅告訴記者,幾年過去了,大學城已建成開學多時,而農民自留建設用地的報建規劃方案遲遲未獲批准,引發群眾不滿。

  他認為,規劃部門嚴格依法辦事沒有錯,但對這個特殊群體還需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主動指導,幫助農民完善方案,儘快開工。

  幹部承擔樹立群眾信心

  ———講清改革得失,堅定群眾改革闖關的信心。現在一些群眾對究竟誰是改革的受益者認識出現偏差。廣東省社科院人口與社會研究所所長鄭梓禎說,每一項改革措施,究竟誰得益、誰受損,得益的如何回報社會、受損者如何合理補償,應該坦誠地向群眾說清楚,而不是簡簡單單冷冰冰地用一句「改革的代價」來敷衍。

  ———幹部要帶頭承擔改革成本,鞏固同舟共濟的社會信念。如公車改革,如果是由市主導全市改革,市五套班子領導就維持現狀,只改局、縣以下單位,使被改革者產生本能的反感牴觸。

  政府要站在維權第一線

  廣州市維穩及綜治辦秘書長鍾健平說:不管是高校知識分子、外企白領、中小老闆、個體戶,還是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各類人群都在「維權」的旗號下找到了共同話語,包括維護自身的財產權、勞動福利權益、消費權益,也包括爭取社會公平權、公共事務知情權、要求防止權力濫用、為困難群體「拔刀相助」等等。

  各地黨委政府在拓寬維權渠道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如深圳、廣州等地全面推廣「市政設施規劃公示制度」,擬建市政設施規劃草案向社會公示,並在相關地區居民中廣泛討論聽證。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樹堅認為,目前普法宣傳教育重擔越來越多地依賴媒體,但報紙可以用一個整版詳細講解怎樣開辦一家燕窩燉品店,但不大教農民怎樣選舉村委會、怎樣參與集體資產管理。
  圖: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樹堅:近年來民事案件劇增,當事人對立情緒比過去強烈。

相關焦點

  • 「無直接利益衝突」苗頭並不可怕
    「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引起專家、黨政幹部的普遍擔心,他們認為,這首先表現為群眾利益從廣義上看受到損害的情況比較多發,進而導致社會情緒異變;其次,「無直接利益衝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難,只能治本,難以治標(10月17日新華網轉載《瞭望》新聞周刊)。  「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提出後,媒體評論很多,網民議論不斷,社會反響很大。
  • 專家:幹部責任心流失引發"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
    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對粵、滬、蘇、浙等發達地區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衝突」的特殊現象:社會衝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而只是表達、發洩一種情緒。  「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引起記者採訪的專家、黨政幹部的普遍擔心,他們認為,這首先表現為群眾利益從廣義上看受到損害的情況比較多發,進而導致社會情緒異變;其次,「無直接利益衝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難,只能治本,難以治標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矛盾是近年來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種新的矛盾形式,暴露了我國在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基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模式,分析了「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主要特徵及其產生原因,指出了我國政府在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中應堅持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包容貴和、共建共享和公平正義,在思想基礎、現實基礎、制度基礎、社會基礎和實踐模式等方面探討了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路徑。
  • 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通俗地講,利益是指好處。在《韋氏大詞典》裡,「利益」含有法定的權益、身受的好處或福利等釋義。《牛津法律大辭典》對「利益」下的定義是「人們受客觀規律制約的,為了滿足生存和發展而產生的,對於一定對象的各種客觀需求」。在我國,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最早關注「利益」一詞之人。他認為,「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
  • 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衡平(圖)
    法學前沿  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重慶「釘子戶」事件,從法學的角度來看,它是我國現有法律制度關於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性、房屋拆遷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公權力對私權利的非法幹涉等一系列問題的一個縮影  公權力與私權利、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衝突,從國家產生時起,就一直存在,並將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下去
  • 小知識|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在我國,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最早關注「利益」一詞之人。他認為,「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此後,儒、法、道諸家都把利益問題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在西方,利益interest 一詞來源於拉丁文interesse,引申為在非報酬性的東西和事件中包含著某些報酬性的成分。利益衝突,是一個多學科的概念。作為政治術語,是指政府官員公職上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衝突。
  • 「直接適用的法」在我國的適用
    > 內容摘要:「直接適用的法」制度已是各國實踐廣為採納的一項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從法律適用角度確立了「直接適用的法」的適用制度,但由於我國司法實踐中存在著將「直接適用的法」制度與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和法律規避制度相混淆的現象,加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關於該制度的規定較為簡略,使得該制度在我國的適用仍有若干問題亟須注意。
  • 國際商務談判中利益衝突的預防與解決
    「關鍵詞」商務談判 利益衝突 預防 解決  國際間的商務交往是國際關係的重要內容,是和平時期國際交往的主旋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推進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際商務談判作為商戰的序幕,已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經濟中。
  • 第三人利益與當事人權利的衝突和協調
    ◎ 文 《法人》特約撰稿 張俊我國民法典中引入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合同的履行、變更與撤銷、合同解除等多個方面,第三人請求權將和當事人既有的合同權利發生衝突,但法律尚未對兩者的關係如何協調作出規定。民法典引入「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指雙方當事人約定,由一方當事人向第三人為給付,第三人可依該合同而取得對債務人的直接請求權的合同,即直接發生第三人享有獨立債權效力的合同。我國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條在合同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向第三人履行合同的基礎上,規定了第三人向債務人的直接請求權。
  • 鴉片戰爭是國家利益衝突,還是清末各階級的利益衝突?
    是國與國的利益衝突,還是清末各階層的利益衝突?也許當我們終於從鴉片戰爭的歷史迷霧中走出來時,就更能有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底氣與經驗。王曉秦先生在《鴉片戰爭》一書中,以史家觀點,文學筆法,從人、制度、技術三方面一層層剝開鴉片戰爭的歷史迷霧。
  • 金融危機反思錄:利益衝突與自我膨脹
    回顧過去30年以來所發生的歷次金融危機,筆者發現,危機爆發之前無一例外地出現金融部門的過度膨脹,並且這種部門自我擴張的趨勢近年來又呈現出加速的態勢。  更值得重視的是,緣於金融中介的道德風險和利益衝突的金融危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密集地爆發,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越來越強烈。
  • ...新冠肺炎疫情下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主體利益衝突及其...
    2.2.1 直接主體、間接主體與特殊主體之間的利益衝突   從宏觀的、外部的視角而言,最為突出的矛盾首先體現在直接主體和間接主體所代表的奧林匹克運動整體利益與特殊主體 WHO 代表的國際公共衛生安全之間的衝突。
  • AI 讓學術論文更客觀:機器人助手查找利益衝突
    過去兩個世紀的時間裡,研究的數量每年增加了3%,人力無法應對  新湧現了一批輔助檢查論文潛在利益衝突的AI  AI不能也沒有能力直接進行論文是否通過的決策  科學應該怎麼去處理利益衝突?一旦發現存在利益衝突,這就會成為客觀性的障礙,而客觀是科學的基本信條,也是學術和研究的基石,一旦存在利益衝突,科學家報告背後的真相也會受到質疑。  有時候,利益衝突是很明顯的。如果在成果裡面研究人員沒有披露存在商業利益的資金來源,其研究結果的合法性往往就會受到破壞。此外,當論文作者跟期刊編輯在其他研究上存在廣泛合作時,這種利益衝突也是很顯然的事情。
  • 論夫妻生育權衝突
    所以生育權要受到我國的「計劃生育」國策的限制。  生育權的享有與實現,不僅涉及生育權主體本人的利益,還涉及配偶、子女、家庭、社會、國家的利益。當生育權的行使與法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衝突時,應當對生育權作出適當的限制。生育權的行使不得違反公共道德,如牟利性的代孕行為,將精子、卵子、胚胎作為商品進行買賣行為,都是不允許的。
  • 媒體稱「捐獻器官」各方應避免利益交叉和倫理衝突
    ■ 觀察家  做好「捐獻器官」這一公益事業,需要紅會、衛生部門和同在醫院內部的OPO與器官移植團隊,各盡本分,避免出現利益交叉、倫理衝突。  國家衛計委發言人在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於近期正式上線運行。屆時,也將正式地出臺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暫行規定,在全國強制使用該系統。
  • 我國企業跨國管理與跨文化衝突
    我國企業跨國管理與跨文化衝突 2017年09月28日 09:03 來源:《河南社會科學》 作者:顏壘 黃靜 字號 內容摘要: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以及併購重組步伐加快,跨國公司數量增加趨勢明顯。
  • 論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偏重第三人義務,輕視第三人權利,過度保護本訴當事人的利益,此類現象在涉及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實務中屢見不鮮,其根源就在於司法者忽略了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首要目的。誠然,這不應完全歸咎於司法者,因為法學界未能提供統一的、理論上能夠自足的觀點體系。近年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保障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訴訟權利的重要性,但是仍未將其上升到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首要目的之高度。
  • ...我國社會經濟利益關係發展變化及和諧社會構建研究」最終成果簡介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形成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既存在著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同時產生不少的矛盾和衝突,這些利益關係和利益矛盾主要有:階層利益關係;區域利益關係;城鄉利益關係;產業間利益關係;代際利益關係;企業內部利益關係和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這些利益關係,有些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事物,有些則是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
  • 我國和巴基斯坦為什麼這麼鐵?存在共同的利益,面臨共同的對手
    當前,與我國外交關係最好的國家一定是巴基斯坦,在我國的外交評級中,巴基斯坦是最高的,是我國首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但是國家之間的關係是靠利益來維繫的,兩國的友好關係其實就是看相互的利益是否穩固和長久。巴基斯坦的位置極為重要,世界上最重要的幾條航線都經過巴基斯坦,我國能源等關鍵戰略資源都主要依靠海外進口,巴基斯坦對我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巴基斯坦一直和印度存在嚴重衝突,由於印度國力遠超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需要強大的第三國牽制印度。因此,我國和巴基斯坦共同利益的基礎就是和印度之間的衝突。
  • 王正毅:物質利益與價值觀念:全球疫情下的國際衝突與合作
    與國家的內部秩序是政府的產物不同,國際社會因為一直處於無政府狀態之下,因而,國際社會的秩序(又稱國際秩序或世界秩序)的確立、維持及變革自然成為國際關係爭論的主題。一種觀點認為,國際社會的秩序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這種觀點的邏輯是,既然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之下,而每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私利理性地行事,那麼,國家之間因利益的衝突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