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跨國管理與跨文化衝突

2021-01-07 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國企業跨國管理與跨文化衝突

2017年09月28日 09:03 來源:《河南社會科學》 作者:顏壘 黃靜

字號

內容摘要: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以及併購重組步伐加快,跨國公司數量增加趨勢明顯。

關鍵詞:中國企業海外管理;文化衝突;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顏壘,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研究,湖北 武漢 430072;黃靜,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研究,湖北 武漢 430072

  內容提要: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以及併購重組步伐加快,跨國公司數量增加趨勢明顯。但與此同時,由於企業文化、政治制度及法律等層面的差異,中國跨國公司面臨著嚴峻的跨文化衝突的挑戰。基於此,本研究從廣義文化視角切入,探討了因為企業文化、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差異所帶來的跨文化衝突,並分別以聯想收購IBM 案、華為集團併購案例以及中海油併購優尼科案為例,分別探討了不同層面文化衝突對跨國企業經營的影響。最後,研究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跨國公司跨文化衝突管理對策。

  關 鍵 詞:中國企業海外管理 文化衝突 跨文化管理 文化融合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已經進入「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對外投資,開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市場,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轉型升級以及深化對外開放的戰略之舉,對於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以及激發新一輪增長活力意義重大。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量達到了1456.7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位,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也達到了1356億美元,對外投資額首次超過吸引外資額,資本淨輸出100.7億美元。此外Wind數據也表明,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的跨境併購總金額達到了67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23%,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不可否認,中國海外投資與併購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之下一枝獨秀,呈現出明顯的戰略性結構調整的趨勢。

  但與此同時,通過對外投資、併購重組等方式進軍海外的中國跨國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跨文化衝突問題。從廣義的文化視角來看,跨國公司面臨著企業文化、政治制度、法律等多個方面衝突。由於語言、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等差別,跨國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面臨著水土不服以及難以融入當地文化的問題[1]。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政治環境的不可預測性問題大大增加,戰爭以及匯兌限制等因素給中國跨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另外,有些國家還以損害國家安全為由,通過選擇性的法律條款解讀或者利用緊急立法的形式阻礙中國跨國企業的正常併購或者經營活動,給跨國企業帶來了除正常商業風險外的額外法律風險。基於以上分析,研究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識別因為企業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差異所帶來的跨文化衝突,並進一步完善跨國企業保護的相關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策略。研究的完成對於緩解跨文化管理衝突,化解中國跨國企業海外經營風險以及維護我國海外企業投資權益意義重大。

  二、我國企業跨國管理中的文化衝突案例研究

  (一)文化差異下的跨文化衝突與案例分析

  1.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具體表現特徵

  東西方企業管理文化既存在共性,但也往往烙上了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這就導致企業在跨國經營中不可避免因為僱用當地員工而產生文化衝突。這種文化衝突在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東西方企業文化存在的差異主要表現為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企業內部人際關係氛圍的差異以及企業管理方式的差異等。東方奉行集體主義文化,強調員工的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司的整體利益,體現了東方傳統文化以親緣、血緣以及地緣宗法關係為主導。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個人主義以及市場體制下的契約精神,企業樂於通過鼓勵員工的個人價值發揮提高公司收益。

  2.聯想收購IBM案例分析

  中國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的經驗對於中國跨國企業處理跨文化衝突提供了良好的榜樣。2004年年底,中國聯想公布了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最終協議,併購成功後聯想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業務供應商,但由於中美企業文化存在的巨大差異,聯想收購IBM之後遇到了一系列的跨文化整合的挑戰。

  (1)企業價值觀差異帶來的文化衝突

  聯想集團作為一家具有濃重國企背景的民營企業,不僅能夠享受到政府預算軟約束條件下的低成本資金支持,而且也具有現代企業產權明晰、競爭充分等特徵。追溯聯想集團的企業價值觀的形成,與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密不可分。與大多數中國製造業企業負責人一樣,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倡導標準化、規範化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繼任者楊元慶傾向於泰勒管理制度下的員工標準化,通過強化個體員工的集體意識,提高企業的產能。員工的職責就是盡力完成崗位工作任務要求,結果員工個人作為流水線生產上的一環,其對產品意見的表達信息難以傳遞到高層。相比較而言,IBM則更加鼓勵員工的獨立研發,倡導員工通過參與競爭提升個人的價值,個人的晉升考核指標也以工作業績為主,這點與依賴工齡、資歷以及學歷等指標對員工進行考核的中國企業差異較大。

  (2)個體文化背景帶來的文化衝突

  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部門之後,聯想的海外員工來自全球160多個國家,多元文化背景以及多維度的思維方式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挑戰。個體員工語言、價值觀以及宗教信仰等的差異帶來潛在的跨文化衝突,導致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層之間信息溝通不暢,造成交易成本增加,損害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在導致個體文化衝突的原因當中,語言問題最為基礎也最為突出。由於聯想總共僱用了超過1萬名外籍員工,工作語言主要為英語,但聯想派駐海外工作的國內高層員工跨文化管理經驗有限,總體上滿足不了交流以及管理的需要,損害了管理層與員工之間溝通效率,語言溝通問題是聯想與IBM之間文化融合的首要問題。員工價值觀以及宗教信仰差異帶來的文化衝突往往較為嚴重,因其涉及員工個人根本的價值信仰,因此企業管理應當出臺詳細明確的文化融合操作方案,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為底線,妥善解決文化衝突難題[2]。

  (3)管理模式差異帶來的文化衝突

  聯想的管理模式具有典型的中國式集權特色,科層組織特徵較為明顯,強調「上級命令、下級服從」的威權管理關係。相比較而言,IBM公司組織架構更加扁平化,有利於溝通成本的降低以及管理層與下級溝通效率的提高,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通過「授權式」管理模式提高了員工的自主權,使得管理層與員工之間能夠針對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平等交流、互換意見。聯想公司強勢的管理文化容易造成文化衝突問題。很多外國員工希望公司開闢員工提建議的專門渠道,通過民主化的方式參與公司的管理過程中去,但與聯想的管理文化格格不入,結果導致聯想收購IBM的初期發生了一波不小的國外員工離職潮[3]。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畢雁)

相關焦點

  • 跨文化管理——霍夫斯泰德的四個維度
    當他們與自己文化環境以外的人們進行貿易時,他們就會對與他們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語言、信仰以及習慣保持敏感以避免發生衝突並順利實現交易。這些事實上就是在從事跨文化的經營與管理活動。不過這時候的跨文化管理活動完全取決於從事貿易活動的商人們的個人經驗,有關文化及文化差異與相似的研究也僅僅是人類學家的事。公司與企業還很少注意對文化及其差異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 清華大學張德: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
    什麼叫跨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說美國人到中國來,惠普公司、松下公司,日本人也來了,美國人也來了,管理中國人怎麼管理。聯想總部搬到美國,他在美國兼併了IBM的PC業務,楊元慶在美國辦公,怎麼管理美國經理和美國員工,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跨文化管理也是國際上的熱點,前年我到美國訪問的時候,沃頓商學院院長跟我說,他們全力以赴在搞什麼項目呢,派一批教授到中國來,了解中國的文化和企業、中國員工、中國的企業管理,得出一點結論,美國人怎麼管理中國人。
  • 學者提出:找出文化衝突點有助文化跨界溝通
    原標題:學者提出:找出文化衝突點有助文化跨界溝通 【核心提示】我國跨文化傳播學研究正處於中外學術對話後的本土化過程之中。 對邊緣人經驗研究有助理解文化衝突   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文化方式、標準、習慣來理解世界。因此,跨文化傳播中就可能產生文化衝突。如何化解衝突?單波建議,處於跨文化衝突之中的個體,應提高互惠性理解能力、跨文化傾聽能力、移情能力,提高跨文化敏感力來理解他者。
  • 跨文化管理知識分享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使用跨文化團隊的潛在優勢述錯誤的一項是  A A、跨文化團隊成員容易達成共識 B、跨文化團隊容易產生有創意的思想 C、跨文化團隊可以改進管理質量,提高公平性 D、跨文化團隊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4.
  • 李書福:跨國企業文化需要「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人民網成都6月7日電(侯鈞傑)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李書福今天下午在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上談論跨國企業文化時表示,跨國企業只有做到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學習,才能形成被大家普遍認同的、放在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企業文化。對此,李書福引用了我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的經典論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 跨文化,這個能力不能缺
    與經濟上的一體化不同,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表現是多樣化,全球化將多元文化匯聚在一起,文化多樣化的問題因而凸顯出來。培養能夠適應文化多樣化要求、自如地在不同文化間穿行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務。加強跨文化人才培養,提高我國青年的跨文化能力和全球勝任力,是我國高校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包括新文科、新工科等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 從「辱華現象」探析跨文化衝突的深層次成因
    原標題:從「辱華現象」探析跨文化衝突的深層次成因 近期,幾起由海外明星或品牌造成的「辱華」事件相繼在輿論場中再起波瀾。「辱華現象」作為一種跨文化衝突的體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酵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因個別人的言論,對海內外人民的深厚友誼造成傷害。當揭開辱華言論的偽裝,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則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誤解以及溝通的缺失。
  • 蒙格斯智庫:深入骨髓的小農意識如何阻礙了中國企業的跨國發展?
    然而,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但能獲得成功的卻少之又少,管理和諧的更是鳳毛麟角,跨文化的企業管理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國長期以來是一個農業社會,與誕生於歐洲的海洋社會有巨大的差異,伴隨農業社會而生的「小農意識」在管理上造成了很多矛盾的現象,這或許是中國跨國管理困難的癥結所在。
  • 企業文化部分論文摘要
    本文從管理制度、流程再造、信息技術應用、建立有效評價體系等多方面探討如何建立與知識管理相適應的企業文化,促進知識管理的實施。  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文化適應性分析  楊清(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行跨國經營是個必然的趨勢。
  • 跨文化溝通培訓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徵,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差異,研究不同社會結構導致的角色關係、行為規範的差異
  • 反思跨國/跨文化比較研究:路徑與方法
    本次學術午餐會的主講嘉賓為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周翔教授,講座主題為《反思跨國/跨文化比較研究:路徑與方法》。李曉愚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講座,並向周翔老師贈送了第一至第四季博士之家學術午餐會文集。來自院內外的眾多師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 學者專欄|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傑出學者:陳曉萍教授
    在世界經濟舞臺上長袖善舞的企業,多半靠的不是其核心科技和雄厚的資產等,而是一種突破國界、善於與各種公司協作的能力和具備這種協作能力的人才儲備。在全球供應鏈越來越長的當今市場,具有跨文化知識和技能成為個體獨特的競爭優勢。跨文化管理學科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全球化經濟迫使來自不同文化的個體和群體在一起工作和學習,讓產品被不同習俗的人群接受和使用。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師生赴臺灣成功大學參加跨國管理...
    【MBA中國網訊】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李秀婷老師帶隊,一行9名師生赴臺參加在臺灣成功大學舉辦的跨國管理實務融合課程(Global Immersion Course)。
  • 經濟與管理學院師生赴臺灣成功大學參加跨國管理實務融合課程
    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李秀婷老師帶隊,一行9名師生赴臺參加在臺灣成功大學舉辦的跨國管理實務融合課程(Global Immersion
  • 跨縣、跨市、跨省、跨國施工,財稅處理要注意什麼?
    一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跨地區經營建築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156號)的規定,建築企業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設立的跨地(市、縣)項目部,其企業所得稅的徵收管理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共同制定,並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 視角轉變中的「全球技能」:從經濟競爭力、跨文化理解力到批判性教育
    隨著很多跨國企業對「全球技能」越來越重視,大量的培訓機構將「培養『全球技能'」作為其培訓課程的營銷口號。比如,在英國倫敦,全球技能學院(The Global Skills College)就舉辦了相關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團隊合作能力、IT技能,以及解決問題和化解衝突的能力。
  • 第十一屆國際跨文化研究學會雙年會暨第十五屆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年會舉辦
    作者:賈玉新等ISBN:978-7-5213-0582-1《跨文化交際新視野》將跨文化交際理論與中國傳統思想相結合,提出跨文化交際教育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球公民教育為目標。全書通過探尋中國傳統文化與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關係,彰顯中國文化在21世紀跨文化交際理論和實踐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跨國企業合作要注意什麼?上海電氣副總裁這樣建議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跨國企業合作要注意什麼?上海電氣副總裁金孝龍這樣建議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11月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第二日,一場題為「高端智造引領高質量發展-世界500強企業產能合作的對話會吸引了多家企業參與,會上跨國企業合作成了重要議題。
  • 如何在家族企業中進行衝突管理
    P ellegrini )教授,是一位義大利家族企業的後裔。在接受《家族企業》雜誌專訪時,佩萊格裡尼告訴記者,他當初選擇到大學做研究,是為了逃離自家的家族企業。 或許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歷,讓佩萊格裡尼教授發現了家族企業中的衝突管理以及組織變革的重要性。
  •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但是目前看來,我國新聞在跨文化傳播中仍面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與發展。通過全面分析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意義和特點,結合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究解決的方式,以期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