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組織和號召全市各級志願服務組織和廣大志願者,將志願服務活動貫穿生態文明保護各層面,以典型示範帶動號召更多的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讓綠色理念在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宜居中薪火相傳,將綠色生態成為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
「志願紅」扮靚昔日美景,織夢綠水青山,在這片富饒的黑土地,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播撒著一顆顆美麗而又文明的鄉愁。
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同緯度地區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溼地生態系統。烏裕爾河漫溢而成湖泊連片,成為46種魚類,277種昆蟲,260種鳥類,21種獸類的忠實擁躉,是丹頂鶴的天堂。溼地之神翼舞生輝下,絕倫之美燦若星辰,象徵著忠貞清正、品德高尚。33年過去了,如今的扎龍溼地,在志願者們助力保護下,宛如紅色的精靈讓一泓清水換新顏,盡顯生態之美。漁舟唱晚間,丹頂鶴每天都在輕輕的飛過,似在追溯,亦在傳唱,蒹葭中那個美麗的「仙鶴姑娘」。
青年林場坐落於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是1956年全國第一批仿效前蘇聯集體農莊形式建立的林場。當年,知青們在風沙乾旱荒原上一棵一棵種植的小樹,那曾經親手撫摸過的荒蕪如今已變成4660公頃的林海,滋養著勒勒車千百年前為此駐足的富饒水土。在萬木成林的同時,多少知青在此處蹉跎歲月,用志願灑下無悔青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也在此棲居。隨著梅花鹿的養殖與放歸項目在青年林場落地生根,志願者的加入參與,生物多樣性將會得到更好的保護,提升人們參與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人們常說,林深時見鹿,也許有一天,在茂密無垠的青年林場中,那一聲悠遠鹿鳴,可以帶著我們沿著青年們留下的足跡,認識自己、仰望天地、敬畏眾生。
明月島,嫩江上的一座四面環水的江心島,春季芳草萋萋,鳥雀齊鳴;夏日綠野繁花,碧水藍天;秋時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冬季玉樹瓊枝,銀裝素裹。這裡動物、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在志願者的參與與保護下,明月島的環境重歸昔日的潔淨與素雅,那一泓明月,如同留在逶迤嫩江水上的一滴永恆的晶色淚珠,承載並涵養著人們的記憶與鄉愁: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音河水庫坐標甘南,波碧水澄,岸邊樹木環繞,亭臺樓閣點綴其間,風光秀美,荷塘夜色,醉美遊人。落雪之後,北國風光,旖旎大氣。在志願者的參與修復下,種樹育林,涵養水土,讓這座林木疊翠、水光瀲灩的生態水庫,候鳥蹁躚而至,浸潤朗朗書香。
於2006年建成的尼爾基湖坐標訥謨爾河嫩江幹流上,是截江而成的大湖,是東北三省北水南調工程的重要基地,也是涵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的水源地。寬闊潔淨,水草茂盛,餌料繁多。莫力達瓦旗山坡上佇立的薩滿銅像,作為人與自然的中介,注視著志願者將魚兒放歸自然,魚翔淺底間,「捕魚人」變身「保護者」,人與青山的約定,在和諧中彼此雲端書信;七秒的記憶被裝進漂流瓶,順著藍色的一望無際,雲淡風輕。
在龍江縣新功杜鵑山,曾經的「不如歸去」歷經風雨,用不渝堅守終於綻放出對小康生活的美好嚮往;克山縣西河鎮芍藥花盛開,一顰一笑如白色流霞點綴人間;碾子山區興安油菜花海,敖包相會讓中式浪漫香飄田野;龍沙區鶴城公園的摩天輪,擘畫出城市文明新的色彩斑斕。這一切,都有志願者們的身影,撿拾廢棄垃圾、維修安全設施、擦亮指示牌、引導文明旅遊,讓家鄉的一花一木更青、更亮、更美。當志願精神變成一種留住美麗鄉愁的情懷,當綠水青山的生態願景漸漸成為不再遙不可及的生活美景,一幅幅幸福畫卷也在徐徐鋪開,即便沒有面朝大海,也能沿著志願者鋪就的文明小徑,遇見春暖花開。(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