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佔社交時間50%,想要孩子口才好,關鍵是培養講故事能力

2020-09-03 金喇叭少兒口才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外向、話多的人,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特別喜歡講故事,講起來滔滔不絕,感覺他的故事永遠沒完?而話少、性格內向的人則常常是不喜歡、不會講故事,即使是聊天需要,他也會直接用三言兩語一筆帶過,非常枯燥乏味,對觀眾來說沒中任何吸引力。

講故事是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部分,在有些社交活動中,講故事可能要佔整個社交活動時間的50%

,甚至更多。為了讓孩子之後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訓練好他講故事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你剛剛打球衝刺的時候,好像一隻獵豹哦,感覺比電視上那些飛人跑得都快」,這是5歲的小寶隨口說的一句話。小寶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好,和經常聽故事離不了關係。

小寶一周歲的時候還是「單蹦豆」,這時候孩子還小,看不出性格如何,我從這時候開始就對小寶進行語言訓練。讓小寶對我講的故事複述,剛開始的時候難免磕磕絆絆,一個故事總要半天才能完成,但在鼓勵下慢慢地愈加熟練,現在都能坐在小朋友中間給他們講故事了。

每個小朋友都天生愛聽故事,把故事講得生動有趣,不僅能夠讓孩子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更是對孩子語言教育的最好啟蒙。

但要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不然對於孩子來說,也只是一段乏味又冗長的對話而已。那麼,講故事的方法有哪些呢?

選擇內容適合孩子的故事

01

給孩子講故事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故事書有很多種類,對於比較低齡的孩子來說,最好是選用童話故事書。

這時候孩子對周圍的一切正處於好奇的狀態,童話故事是以兒童幻想為特徵,從不同角度讓孩子們了解到奇異美妙的現實生活,了解世界的真善美。

家長們也要注意小男生和小女生愛聽的故事可能不太一樣,我通常會給小寶讀一些騎士戰勝惡龍拯救公主,獅子王之類的故事,他很喜歡這些勇敢的主人公,每次都說長大之後要像這些主人公一樣勇往直前,不向困難低頭。

注重故事的質量,不要急於求成

02

很多家長覺得講故事就是每天給孩子換不同的故事講就行了,其實不是的,

講故事是為了讓孩子有好的感覺、引起他的興趣,並且能夠成為孩子語言庫裡的一份材料。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詢問孩子是否能夠聽懂,內容稍長故事可以多重複幾遍,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故事是感興趣的。

巧妙地使用生動的詞語

03

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不要直接照搬故事書上的文字,太過死板和生硬的故事,我想小孩子也沒有興趣聽,還可能影響他的語言發展

。在敘述故事時,可以儘量使用活潑誇張的語言,把人物和故事情節講清楚,聲情並茂,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故事裡的角色,會使故事更有趣味性。

我在給小寶講故事的過程中也有犯了一個錯誤,有段時間我發現他在我講故事的時候心不在焉,問了才知道他覺得我講得故事不好聽。於是我嘗試著轉換了一下,敘述故事的時候儘量使用描述性的語言而不是解釋性的語言。比如說「今天天氣冷,我穿得多」可以說成「今天天氣好冷啊,我裹了件大棉襖,還穿了奶奶織的羊毛背心」。

留有懸念,讓孩子發揮想像

04

家長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只是自己單方面地對孩子說,也要引導孩子開口,讓孩子想像,並鼓勵他們描述出所想的。

留懸念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大家在聽故事的時候聽到一半突然停止,都會對接下來的故事有好奇心,在停止的這段空隙會對之後的故事產生一些聯想,這對孩子語言表達和想像力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

小寶上幼兒園之後給他講故事的時間就變少了,有時候一天只能給他講半個故事,我就會在精彩的地方停下,小寶就會一直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有時吃飯突然停下問我,「媽媽,接下去的情節該不會是...」,我都會告訴他想得不錯,可以沿著這個思路繼續想像。

所以說,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讓孩子在故事中體會感情,在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用想像豐富故事的情節,孩子的口才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成為一個更好的他。

相關焦點

  • 口才訓練 | 如何讓孩子講好一個故事
    故事講述的作用很大,對孩子的記憶力,想像力,思維邏輯能力都有幫助,口才方面,親口講述故事更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習得「講故事」這項技能。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是有上限的,開始的時候不要選擇太難的故事,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也很難讓孩子對故事本身有自己的理解。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孩子年齡和認知的、簡單點兒的故事,邏輯性比較強並且有趣的故事是首選,這樣既能保持孩子對講故事的熱情,又能對孩子進行充分的鍛鍊。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二:語表達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弱,還有家長認為是孩子年齡小的問題,覺得不用刻意的去訓練,等孩子長大自然就會變好的,實則不然。要知道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期是在7歲之前,而在這個階段時鍛鍊和培養孩子各項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
  • 孩子說話沒條理?多培養孩子「講故事」,輕鬆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有時候,孩子會知道自己要去上廁所就會用疊詞"尿尿"來表達,但是,當孩子四歲到五歲的期間,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不管是學習我們的母語還是外語,在這一年齡階段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都是至關重要的時期。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3-4歲是孩子發展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心裡會有很多十萬個為什麼,滿滿的都是疑惑,他們會想要跟在父母身後問東問西。這些就是在暗示父母得注意抓住時機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特別是對女孩而言,他們天生的邏輯思維就像比較差,所以更應該從小培養。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從「講故事」開始
    一般來說,孩子的抽象思維差不多在6、7歲的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但是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3-4歲是孩子發展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總是喜歡追著父母問這問那,心裡滿滿都都是疑惑的東西,總會相處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這些特徵都是在提示父母得注意抓住時機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
  • 孩子說話理不清前因後果?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思維邏輯能力
    就像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會舉行講故事比賽,一個有邏輯的孩子,她們的故事往往講的更加的通順流利,惹人喜愛。也有更多能被別人看見的機會,是那些不敢講故事或者故事講的毫無邏輯的孩子所不能享受到的。在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口才培養要趁早!別讓孩子吃了「啞巴虧」
    人工智慧時代,語言表達能力將成為孩子未來職業競爭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噹噹和艾瑞諮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9家長的成長焦慮白皮書」中顯示,有90.2%的家長為孩子社交能力感到焦慮,他們期望孩子能言善辯會社交。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呢?
  • 每天講一則故事,對孩子能力和性格培養很重要!講故事講究這幾點
    講故事是很多家長的哄睡法寶,但也有很多家長吐槽:「最怕孩子纏著自己講故事了」。一是佔用家長的休息時間,二是講來講去就那些故事,講多了家長煩、孩子也不愛聽其實講故事並非只有哄睡的作用,用這幾種方式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不僅喜歡聽,
  • 如何教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講故事」是少兒口才訓練中的重要方式,但在授課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孩子磕磕巴巴講不出來,這個時候有些口才老師可能單純覺得是孩子表達能力有問題,而好的口才老師則會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教學方法出了問題。今天,奇妙老師為大家梳理一下如何教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所謂會話能力,就是可以表達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或者現在的情緒感受,比如:"媽媽,我想要吃冰淇淋。""作業我已經寫好了,可以看會電視嗎?"會話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習得的能力,幾乎每個會說話的孩子都能比較好地掌握。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陪孩子「講故事」,趁機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用"講故事"來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儘管數學能夠鍛鍊人的邏輯能力,但是對孩子來說數學遊戲只會讓他們覺得枯燥無味,並不會對他們的能力培養發揮什麼大的作用。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將樂趣和學習結合起來的能力培養才是最好的方式,而"講故事"恰恰就是既有趣,又有利於孩子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法之一。
  • 會講故事的孩子邏輯性更高,想孩子講好故事,「故事地圖」能幫忙
    培養孩子的邏輯性,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孩子對時間的概念也是家長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孩子分不清"昨天""今天""明天",也分不清楚"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所以他們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打亂時間順序,以致於聽起來讓人一頭霧水。
  • 專家: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社交學習能力更強!家長可以這樣做
    有一句話這麼說,未來屬於會講故事的人。近年來,除了豐富的文化課程之外,很多的家長都很重視對於孩子興趣特長的發掘和培養,讓孩子報各種的興趣輔導班,學習舞蹈,音樂,繪畫等。但是孩子會講故事的能力,對孩子的發展也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 如何培養孩子口才?
    雖然上臺比賽時,排場比不上其他參賽者,但他們質樸認真的表現,最後還是得到佳作獎,三個人開心的一起吃火鍋慶祝。經過這場考驗,林小姐的女兒有了重大突破,不再害怕公開表達,還會爭取上臺的機會。  就如溝通專家黑幼龍所說,口語表達是可以學習培養的,而且就像學遊泳,一定要實際演練。
  •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怎樣講故事?才算給孩子講個好故事
    本文為欣語媽媽原創,歡迎大家點讚、分享並關注【欣語媽育兒說】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大聲朗讀的習慣,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那麼,家長怎樣給孩子講故事呢?
  • 給孩子講故事的小竅門
    對於孩子來說,最美好的時光是在爸媽的懷抱中聽他們給自己講故事。
  • 訓練孩子講故事的能力
    喜歡聽故事不僅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絕大部分大人的無意識偏好。把故事講好作用巨大,價值無限例如,我們可以看到,現實中那麼多廣告,有好的故事框架的廣告總能吸引人從頭到尾看完,並且餘味不斷,取得良好廣告宣傳效果。因此,在和孩子一起看漫畫插圖書籍時,大人不要一個勁地講給孩子聽,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來講,這樣既能訓練孩子的語言描述能力,也能訓練框架思維。
  • 你的孩子會講故事嗎?教育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小學成績差不了
    一、哈佛教育心理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小學成績差不了哈佛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凱薩琳伊莉莎白斯諾,經過多年的調研和跟蹤調查發現: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上小學後,學習和社交能力會比同齡孩子高出一大截。二、為什麼會講故事的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優勢?
  • 會講故事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他是個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孩子。在軒哥不到2歲左右的時候,姐姐就交給我每天給軒哥講故事的任務。因為我小時候,都是她給我講故事。現在看來,軒哥開始聽故事的時間還是有點兒晚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聽故事,不僅僅能讓孩子講故事,還有許多好處。孩子成長的各年齡段對應不同的敏感期。現在許多家庭都會在孩子的敏感期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訓練。
  •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家長每天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分享一個小故事。長期堅持,細水長流,潛移默化,孩子自然能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有趣故事是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引子。比如學齡前和一二年級的孩子,應該選擇那些故事本身有趣味性,改編得更加生動,而且圖文結合的書。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是短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