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叫乞巧節,姑娘們過節的時候,男人們在幹什麼?5首古詩

2020-12-20 天天一首古詩詞

我國古代有拜月的習俗。但我們熟悉的拜月活動都在八月十五。

因為八月十五是滿月,而古代認為滿月象徵著團圓。

故而,在八月十五的時候,擺下香案,放上各種好吃的,然後像月亮禱告,希望能夠如十五的月亮一樣,月圓人圓。

那麼,問題來了。

七夕為何要向天祭拜?

七夕是農曆七月初七,不是月圓之時,月亮是彎彎的上弦月,為何也要夜晚向天祭拜呢?

在七月初七這天的晚上,女孩兒們擺上香案,向天祝禱,希望自己能夠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並且希望,自己能夠姻緣美滿,找到自己的愛情。

所以,七夕節向天祝禱,其實是在拜星。

唐代的詩人林傑就寫過這樣的一首詩:

《乞巧》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的晚上,大家都在外面仰望蒼穹,因為今晚,牛郎和織女要通過鵲橋,相見啦!

每家每戶都在七夕的晚上看著那明亮的月亮,對月穿針,那紅色的絲線已經穿過了幾萬條了。

織女,在民間叫「七姐」因為她是玉帝的七個女兒當中最小的一個,排行第七。

所以,七夕節也有「七姐節」這樣一個稱呼。

明代的詩人毛鉉就曾經寫過一首詩,

描述自己的小女兒,不懂為何七夕節要向天祝禱,

所以學著新娘子的樣子對著天像模像樣的叩拜。

《幼女詞》明代:毛鉉下床著新衣,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

當時,毛鉉的小女兒只有6歲,她穿著新衣服下了床,學著新娘子的樣子向天祭拜。

被人看到了,她害羞地低下了頭,躲了起來。兩隻手侷促地把裙帶扭來扭去。

《秋夕》唐代: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精美的蠟燭的光暈,在秋天的夜晚靜靜地投射在畫屏上。

她拿著絲質的小扇子,扑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露天的石階,今晚已經很陰冷了。

她坐在石階上,抬頭仰望著牽牛星和織女星。

看牽牛星和織女星是七夕的習俗之一,傳說他們會在七夕的夜晚相見。

但天文學家告訴我們:這只是神話傳說。兩顆星距離的遠著呢!

它們之間的距離有有16.4光年,

就算是牽牛星乘坐宇宙飛船,也得需要45萬年才能飛到織女身邊。

但這樣說就不浪漫了。

浪漫的說法是:人間一年,天上一天。

所以這麼說來,牛郎織女應該是天天見面啊!

對於我們來說,是每一年的七夕,他們才能團聚,

但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就是每天晚上的19:00。

和我一樣想法的朋友舉個手,

宋朝,有一個女詩人嚴蕊,她也曾這麼想過。

《鵲橋仙》宋朝:嚴蕊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梧桐葉還是綠色的,有時會隨風飄落一兩片,桂花也才結上花苞。

荷花微微地有些衰敗的景象。

大伙兒在合歡樓上玩穿針遊戲,

月亮在晴朗的夜空,灑下片片銀輝。

姑娘們把蜘蛛關在盒子裡,讓它織網以佔卜自己的幸福,卻沒看到喜鵲搭橋。

牛郎懶得耕田,織女也不想織錦了,牛郎織女相見的場景,估計是看不到了。

其實啊,在人間是隔了一年相見,但人家牛郎織女在天上,不過就是一夜而已。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4首七夕節的古詩詞,雖然與愛情無關,但都和習俗有關。

七夕節男人們在做什麼呢?

男人們也在拜星。

不過不是拜牛郎織女,而是拜魁星,就是北鬥七星當中的第一顆星。

成語「一舉奪魁」其實就是因為古代的文人覺得,魁星掌管著自己的考試運。

所以,七夕節的時候,姑娘們在一邊擺著香案,拜織女,

男人們在另一邊也擺著香案,拜魁星。非常有趣。

這些讓我們漸漸遺忘的習俗,其實才是七夕節真正的含義。

感謝品讀,希望這篇文章給你的七夕增添一些趣味。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 這5首古詩詞告訴你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 這5首古詩詞告訴你 古代的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在古代,叫做乞巧節,或者七姐節,唯獨不具備情人節的因素。 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七在數字當中,並不是一個吉利的數字。
  •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今天的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問題有一定難度,8月24日的問題是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小編帶來的螞蟻莊園8月24日的答案了,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到底是指什麼,看了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 七夕的來歷,什麼時候古人將七月初七定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便是七夕節,這個節日往往是虐單身狗的一天,滿大街的情侶,手捧玫瑰的女生,各種花式秀恩愛,很有人會選擇在七夕的時候求婚或者表白,可能是想藉助七夕這個好日子有個好的兆頭吧。但是有個問題,七夕是什麼時候來的,什麼時候七夕成為情侶們的節日。
  • 七夕,古代泉州小仙女們是如何過節的?
    無太多關係本是古代曆法的天文點後由星宿崇拜逐漸轉變成歲時節俗因拜祭織女在七月七晩舉行,故名「七夕」妙齡女子乞巧、求良緣少婦們求子嗣有孩子的婦女們祈求囝仔平安健康在閩南,特別是泉州過七夕節不重乞巧,更看重為孩子祈福平安健康,更像是孩子的節日。人們口中的「七仙女」不單指一位仙女,而是把天公的七個女兒合稱為七娘媽(織女是其中一位)。閩南地區有「拜契」的信俗,按照傳統信仰十六歲以下的囝仔家長們都會拜契給神明當義子,以求神明庇護。其中七娘媽就是囝仔們最主要的寄拜對象。
  • 七夕節是什麼節?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七夕名稱有哪些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為什麼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七夕名稱有哪些  七夕是我國的情人節,那麼大家知道七夕是幾月幾日嗎?相信大家都知道七夕是在什麼時候吧,那麼什麼是七夕節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
  • 有關七夕節的作文(精選5篇)
    關於七夕節的來歷,除了牛郎織女的傳奇故事,大家還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於七夕節來歷的作文,歡迎大家積極閱讀!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每當我讀起這首古詩,就會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男孩名叫牛郎,他以放牛為生。
  • 七月七日是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有少女節寓意
    眾所周知,每年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是古代女子特別喜歡的一個節日。演變至今成了男女朋友之間必過的節日,有網友好奇,中國沒有情人節,所以七月七是不是中國的情人節呢?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
  •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流傳至今,有不少傳統的七夕美食,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七夕到底吃什麼食物。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
  • 「中國網絡節·七夕」七夕,和男人有關係麼?
    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過七夕。習俗一:穿針乞巧女人們在七夕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舊時,漳州的女人們七夕陳瓜果七盤,茗碗爐香各七數,用針七根,取繡線穿之,以能否穿過及穿過的針數評巧。誰的手藝更好,就能「乞到巧」,獲得好姻緣。清代的《四時竹枝詞》中描寫道「巧在天孫不用猜,女人乞巧亦痴哉。一年一會牛郎話,那有工夫送巧來。」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七夕節的來歷的小故事 七夕節的美麗傳說小故事
    七夕節的來歷的小故事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七夕節就是其中一個,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七夕節也被我們稱為「中國情人節」,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七夕節有哪些故事和傳說呢?
  • 七夕還得吃餃子?你們北方人是要過年嗎?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也被當做中國傳統的情(虐)人(狗)節。中國人過節,最離不開的是吃,無論是莊嚴的祭祀大典還是民間的歡慶節日,總有花樣繁多的食物。今天七夕除了塞狗糧,大家都會吃點啥?吃餃子呀!(啥???你們北方人還有沒有點創新啊摔!)
  • 回到古代過七夕,吃的玩的都不少,就是沒有好兒郎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現代人把這天熱捧成中國「情人節」,想必與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關。但你穿越回古代,古人的七夕節完全不是這個過法。古人把這個日子作為女子乞巧,娘家接閨女,文人曬書,所以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曬書節」。
  • 七夕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它又被叫作乞巧節、乞巧節、七姐誕、道德臘。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被人稱為乞巧市。
  • 七夕節,分享幾首節日詩詞,拿去浪漫吧!
    秋風漸起,日夜生涼,不知不覺到了夏秋相交,作為夏秋相分的標誌性節日——七夕節也悄悄到來了。沒錯,七夕節原本是古人夜觀天象用以辨別季節的節日,不過因為七夕當天牽牛星與織女星在視覺上幾乎是相遇的,勞動人民發揮神奇的想像力杜撰出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 原來日本人和韓國人也過七夕節!
    七夕將至,在多數人眼裡,七夕節就是「中國情人節」,無非就是情侶們出門約會、遊玩。但其實,在古代七夕節就演變出了許多習俗和傳說,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傳統和含義。一直以「中國情人節」的印象出現在我們記憶裡的七夕節,究竟還有著什麼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呢?
  • 七夕節就是吃飯、看電影,完了以後,還能幹啥?
    七夕節也叫「七巧節」「乞巧節」,這一點好多人也都知道,年輕姑娘在這一天向織女星祈求讓自己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這一點也不展開說了。今天說點大家不怎麼知道的,七夕節也叫「七姐誕」,也就是說七月初七這一天,其實是織女的誕辰。
  • 學者解讀七夕乞巧起源:「乞巧」就是祈求巧智
    8月12日,隴南西和地區的姑娘們在鄉村為「巧娘娘」備下美食,載歌載舞請她入「凡間」,祈求心靈手巧、美麗幸福。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夕深夜結束,當地就舉行乞巧民俗活動。 鍾欣 攝   中新網蘭州8月16日電 (閆姣 李亞龍)西北師範大學教授趙逵夫說,「乞巧」就是祈求「巧智」,使婦女走向社會,發揮她們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多做貢獻。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裡有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流傳至今,中國各地的民俗活動不盡相同。
  • 「七夕」節氛圍漸濃 老廈門人講述「乞巧節」傳統習俗
    林坤山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記者 黃文水 顏梅麗 戴懿 龔小莞) 「七夕」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愛情故事,對傳統女子來說,心靈手巧是贏得愛情的基礎,所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閩南地區,傳統的七夕節包含了更多豐富的內容。
  •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以上是螞蟻莊園8月24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官方提供的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答案吧。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24日小課堂答案一、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