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還得吃餃子?你們北方人是要過年嗎?

2020-12-23 舌在美食線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也被當做中國傳統的情(虐)人(狗)節。中國人過節,最離不開的是吃,無論是莊嚴的祭祀大典還是民間的歡慶節日,總有花樣繁多的食物。今天七夕除了塞狗糧,大家都會吃點啥?吃餃子呀!(啥???你們北方人還有沒有點創新啊摔!)

我沒騙你,七夕真的真的有地方要吃餃子的!01古 人 在 七 夕 吃 點 啥 ?/ 各地風俗不一,但真有吃餃子的 /七夕又叫做乞巧節,傳說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一年一次的相逢。織女是天女,主司瓜果、絲帛和珍寶。乞巧節的食俗主要是擺設「巧果筵」,包括花糕、花點、花瓜、花果。還要盛陳美酒、菜餚於庭中,這些用來祭祀織女,禮畢就可以自己吃和送人。新鮮水果都是當季時新的,乾果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和瓜子。

明人仿仇英《漢宮乞巧圖》

吃巧果

花糕和花點也就是巧果(乞巧果子),這是流傳最廣的七夕食物,有白面和米麵的,有爐烤和油炸的,有圓餅和梭形(織女的織布梭)的,花樣有飛禽走獸和奇花異草的,各地風俗不一。在《東京夢華錄》裡,稱為「笑靨兒(兩人相會笑靨如花)」、「果食花樣」,圖案則有捺香和方勝等。宋朝街市出售的七夕巧果,先把白糖放入鍋中化為糖漿,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於案上擀薄,晾涼後再用刀切成長方塊,最後折成梭形巧果胚,入油炸成金黃即可。浙江一帶的巧果則是用麵粉製成各式小物,用油炸熟。晚宴時在庭院裡擺上巧果、蓮蓬、白藕和紅菱等。

雕花瓜

把金瓜、葫蘆、水果雕成奇花異鳥,或者在瓜皮表面上浮雕圖案。手巧的姑娘就可以趁此機會大展身手。

巧食、巧巧飯、巧餅

古代民間祭拜完織女,用餃子、餛飩、麵條和油果子等做節日食物,統稱為巧食。山東鄄城、曹縣一帶則吃巧巧飯、包餃子(北方人真的是什麼節都離不開餃子_(:з)∠)_),七個要好的姑娘湊在一起包餃子,包進去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吃到銅錢的生財、吃到針的手巧(吃到針,真的不怕扎嗎?又不是容嬤嬤......)、吃到棗的很快婚嫁。河南新鄉一帶的姑娘也會包餃子、烙餅、擺麵條湯和新鮮瓜果,數目都是七,來祈求織女送巧。

北方節日槓把子食物,餃子!山東膠東一帶,姑娘們製作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樣的餅饃食品,稱作巧餅。福建邵武地區,七夕節也做麵餅,亦稱為巧餅。

巧人、巧酥 在不少民間的糕點鋪,師傅做一些織女形象的酥餅,俗稱為巧人、巧酥,賣的時候叫「送巧人」。浙江玉環現在賣的巧酥,用油酥麵包上豆沙餡、五仁餡、蛋黃餡、水果餡、香腸餡等,用烤箱烤熟。

湯餅《風土紀》中載:「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珍。今北人唯設湯餅,無復有糜。」西晉以前,七夕的食物是糜粥,西晉以後變成了湯餅。油飯 福建廈門地區,除了用鮮花和瓜果祭拜之外,還做油飯和「七娘媽亭」來祭織女,因為當地人認為她是嬰兒的保護神。祭禮完畢,把「七娘媽亭」焚化,吃油飯可得織女神保佑。閩南還有習俗要在七夕這一天吃石榴,煮蛋、肉和紅糖糯米飯,來驅蟲防瘟疫。

殺雞 浙江金華一帶,家家戶戶在七夕這一天殺雞,希望沒有公雞報曉,牛郎和織女就永遠不分離。咬巧 湖北鄂州武漢一帶,吃各種土產小吃,特別是菱角,稱為咬巧,還會吃花生和棗子。

02七夕原本是未婚女性的節日 / 咋就變成情人節了呢?/七夕節的慶典,原本不是用來虐狗的,而是未婚單身姑娘的盛大節日,七夕的雛形跟朝朝暮暮更是八竿子都打不著,反而有一本正經的文化基因。七夕叫做乞巧節、女兒節,乞巧的習俗最早始於西漢宮廷,宮女們用彩線穿針乞巧,宮女是不提倡自由戀愛的,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求女子巧慧,是未婚姑娘的專屬節日。而到了東漢,《風俗演義》出現了「織女七夕當渡河」的記載,而七夕後,喜鵲都無緣無故禿頂沒毛了,都是因為搭橋搭的!在《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文人一多情就喜歡胡說八道有感而發,於是兩顆星星喜結連理,牛郎和織女從此在七夕夜搭鵲橋跨天河來相會。

牛郎織女鵲橋相 經過民間的衍化和傳承,到了晉代,七夕的風俗和牛郎織女的傳說基本定型,在《荊楚歲時記》中被完整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要穿七孔針擺瓜果乞巧。唐代在宮廷中專設乞巧樓,陳設瓜果酒炙,舉行盛大的穿針乞巧儀式,七夕節日被著於政令,成為朝廷和後宮的例行公事,民間也紛紛效仿。

桐蔭乞巧 從歷代宮廷傳入民間的七夕節,逐漸被加入了愛情、家庭的更多內涵,婦女們希望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聰慧可人,祈求如意郎君美滿姻緣,期盼多子多福家庭和睦。除了中國本土,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有著七夕的傳統。在隋唐時期的文化交流活動中,七夕傳說和乞巧節經由古代朝鮮傳去了日本。孝謙天皇(749-758)在天平勝寶七年(755年)的記事中記載了最早的七夕乞巧活動,院內鋪長席,置案幾,上供香和鮮花,擺點心、梨、桃、酒、黃豆、茄子、鮑魚等,另一案几上則擺著一枚上面扎著五色彩線穿過的七孔針的構樹葉(日本供神的神木),來向神靈祈願。

東京大神宮拜殿內舉行祭祀「織姫」的七夕祈願祭 在江戶時代,七夕節成為了國家的法定節日,同時從宮廷內部和武家舉行的祭祀活動演變成了普通民間祭祀活動,祭品還是蔬菜、魚類、水果等,樂器、香花和荷葉是必不可少的,還出現了竹飾,人們給帶有竹葉的竹竿上裝飾五色紙條(祈願條)、長條詩箋和飄帶旗,在節日裡祈福請願,去汙除穢。後來明治維新,七夕法定節日被廢除,祭祀習俗被淡忘,但不少民間的七夕習俗被保留了下來,部分地方仍會舉辦七夕節慶活動。

仙臺七夕祭就是這樣演變而來 | 七夕節,在歷代的演變中,從古人的乞巧求福,到現代的情人節,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一天一夜都講不完,本文只講了一小部分的食俗,畢竟在吃貨的眼中,甭管過什麼節都是要吃的,所以你今天是吃餃子、巧果還是狗糧?_(:з)∠)_

相關焦點

  • 你媽燙頭了嗎?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們北方人都這麼過年嗎!?
    對不起,南方人要笑暈了~中國農曆新年如約而至你媽去燙頭了嗎?你媽逼你大掃除了嗎?微博@大連老溼王博文神還原北方過年那些事兒南方小夥伴們直呼驚呆!北方人的熱情,了解一下?也是讓南方小夥伴震驚北方人過年方圓百裡找不到空著的澡堂子理髮店爆滿,商場也爆滿
  • 為什麼北方人吃麵吃餃子喜歡配點生蒜一起吃,還說很美味?
    蒜是北方人喜歡的順口食物:1、蒜在北方人平時吃飯時都離不開,蒜拌可以生吃,因為北方是糧食產業基地,農業生產的人口佔的比重大,所以蒜和毛蔥產量都比較多,;2、餃子是北方人最愛吃的,早年過節才能吃到,現在平時想吃隨時都可以包,肉餡的餃子都是要粘蒜吃的,因為蒜可以增加食慾;3、北方人在外地也養成吃肉要吃蒜的習慣
  • 除夕吃餃子還是吃長面?北方人用餃子「算命」,吃長面為更好活著
    提示:過年了,說說餃子與長面。幾十年前,北方人過年吃長面不吃餃子。然而,1986年,專家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時,就發現了餃子,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被放在一個木碗中。這是歷史留給人們的一份溫暖,也是中原故鄉的味道。
  • 北方人喜歡吃餃子,但要注意,這種餃子還是別吃了
    餃子的外觀就像元寶一樣寓意著發財,而吃餃子就象徵著我們現在的生活非常的富裕,當然除此之外,在我國很多地方他們在包餃子的時候,就會把花生紅棗甚至例子都包到餃子餡兒裡面,這樣讓大家在吃的時候能夠去碰運氣。比如在吃到花生的時候就代表身體會長壽,吃到紅棗則代表明年的日子會過得甜甜蜜蜜,而吃到硬幣的人則寓意著能夠財運亨通,廣進財源。類似諸多這樣的願望非常多,但是今天小編要在這裡提醒大家,雖然餃子非常好吃,但是對於這種餃子還是少吃為好。在以前過年的時候,基本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包餃子,就算是餃子皮也需要依靠自己的雙手慢慢地幹出來。
  • 賣了20年餃子的老闆透露,餃子蘸料這樣做最香,吃完還想吃
    怎麼做餃子的蘸料才最好吃呢?說到餃子,這就不得說一下餃子的歷史有多悠久了,在很久之前,每到過年過節,人們就會包餃子來慶祝節日。餃子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在中國美食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幾乎沒有其他美食可以比得上它。
  • 「冬至吃啥」衝上熱搜!網友吵翻…北方人到底有多愛吃餃子?
    「冬至吃啥」衝上熱搜!網友吵翻…北方人到底有多愛吃餃子?這麼火爆的場面大家吃上餃子了沒答案肯定是:不僅吃上了,還吃得嘎嘎香山西自古就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寒冷的冬日來一份熱氣騰騰剛出鍋的餃子▼
  • 北方人更愛餃子?南方人表示不服
    南方人表示不服 都說北方人喜歡吃餃子 南方人恐怕不服 吃餃子為了紀念他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春節期間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吃飯的時候必須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不管是許久未見的老友,還是久別重逢的親戚,見面必須一起吃上一頓好的。那麼春節的時候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呢?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魚吃年糕呢?這三樣東西有什麼寓意?
  • 在過年時一定要吃這些,寓意好還健康,你知道它們都代表什麼嗎?
    通常我們都會吃一些比較具有象徵意義的菜,代表著吉祥和和幸運的食物,吃了這些菜才算是過年,不僅這些菜很重要,而且菜的準備過程還有上菜和用餐的方式也同樣重要。我們最常見的中國新年美食包括餃子、魚、春卷和年糕。我們收集了7種在中國新年的餐桌上必有的食物,還有它們背後的象徵意義。1.
  • 「農曆七月七,牛郎會織女」七夕節的風俗習慣你們還記得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七夕節的風俗習慣,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的話題,請記得關注我。你的每一次點讚、收藏、分享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關心和支持。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之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半。翻看日曆一看,2019年七夕節是8月7日,星期三,農曆七月初七。
  • 冬至吃餃子,就饞這個餡,餃子調餡有竅門,比肉餡的還香
    冬至吃餃子,就饞這個餡,餃子調餡有竅門,比肉餡的還香。北方人吃餃子是家常便飯,過年、過節、時令的節氣都喜歡吃餃子,尤其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除了餐桌上不少的美食,這餃子是必須的。雖然是個俗語,但餃子還是要吃的。最喜歡這素餡餃子,鮮香素口好吃不膩,吃起來比肉餃子還香,全家人吃不夠。
  •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今天談談吃餃子
    不光北方人愛吃餃子,就是到了南方,一聽說包餃子,肯定都來興致。可以說吃餃子在美食界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美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又叫水餃,由餃子延伸出的有好多吃法,比如鍋貼,煎餃,蒸餃,燙麵餃子,多種多樣。
  • 冬至節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與眾不同的浙江人吃什麼呢?
    眾所周知,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不過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既然堪比過年,那肯定少不了美食,很多外國人經常說,中國人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節日,就是為「吃」找個正當的理由罷了,在中國的冬至節那天,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人則喜歡吃湯圓,那麼在浙江省
  • 南方人的我在這裡過年了
    時間飛快,又要過年了,在農村,大部分人的年夜飯選擇和家人在家吃,一家人其樂融融,圍著桌子一邊吃一邊聊;在城市,有些人喜歡在家吃,有很大一部分人群都會早早的預定好晚飯,北上廣的人大概得提前兩個月預定,為了除夕夜的年夜飯,大家也是努力了。
  • 冬至祝福語:冬至大過年 吃餃子盼團圓
    按照國人的傳統習俗,這一天都要吃一些特定的美食,對於北方人而言,毫無疑問,冬至吃餃子。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是哪裡人,是學生,還是勤勤懇懇的「打工人」,您在親人身邊麼,冬至這天會和家人一起吃飯麼?被生計所迫,我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打拼,每逢佳節,比平時更想家。
  • 冬至出遊——北方的冬至要吃餃子,老鐵們準備好了嗎
    今天是冬至,北方,到了冬至這天,如果手頭沒有特別要緊的事,總要抽時間包一頓餃子吃的。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餃子,是北方人的重要的食物,節假日要吃,過年要吃,平時遇到重大活動也要吃。小時候吃餃子,素餡兒的多,因為那個時候,真的是窮;現在,天天吃大魚大肉,偶爾包一頓素餡兒餃子,反而成了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通過食物,也能看出生活中的變化,簡直就是天翻地覆。母親常說:現在生活真是好了,我們小時候,想都不敢想能過上現在這樣吃喝不愁的日子。同事恰好就有北方人,一大早起來好不激動,非要鬧騰著去包餃子。
  • 不只有灣仔碼頭 過年速凍餃子也能吃得好
    (原標題:不只有灣仔碼頭 過年速凍餃子也能吃得好)
  • 美國老闆開了間餃子館,吃完5個可免單,中國北方人最多吃3個
    小編是一個北方人,我們不光過年要吃餃子,每逢立冬、冬至、大年初五都要吃餃子,甚至平時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情,家家戶戶也都會包餃子的。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只有北方人特別喜歡吃餃子,南方人雖然也吃,但明顯沒有那麼熱情,他們過年還是會以吃湯圓為主,也蘊含著十分美好的寓意。
  • 華北愛餃子、華東愛八寶飯,每逢佳節胖三斤,各地過年都吃什麼
    「每逢佳節胖三斤」是很多人甜蜜的負擔~大數據顯示,華北地區最受歡迎的年菜是餃子;華東地區,大家的最愛美食則是八寶飯。此外,上海的四喜烤麩、北京的芥末墩、廣州的白切雞也位居地方過年特色菜榜單前列。你家的必備年菜是什麼呢?
  • 煎餃子要想不粘鍋?別傻乎乎直接倒油,老廚師教你一招輕鬆搞定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對於餃子,無論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都很喜愛,而餃子的做法也很多,水餃,蒸餃,蒸餃沾紅油是極好吃的,另外還有煎餃。但是看似簡單的煎餃,卻也難倒一大波人,因為要粘鍋!那麼煎餃子要想不粘鍋怎麼辦呢?可別傻乎乎直接倒油哦,老廚師教你一招輕鬆搞定。很多人想到的辦法都是多加一些油來避免這個問題。但是在多加入了油之後,雖然不粘鍋了,但是卻使得這樣的將餃子煎出來之後會很油膩,多吃幾個就吃不消了。所以對於餃子粘鍋,頻繁加油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