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日本人和韓國人也過七夕節!

2020-12-15 青島科技大學國際項目

七夕將至,在多數人眼裡,七夕節就是「中國情人節」,無非就是情侶們出門約會、遊玩。

但其實,在古代七夕節就演變出了許多習俗和傳說,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傳統和含義。

一直以「中國情人節」的印象出現在我們記憶裡的七夕節,究竟還有著什麼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01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節起源於漢朝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西漢劉歆《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所以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這天,女性們便會向「七姐」祈求心靈手巧的手藝,同時也會進行「鬥巧」。因此七夕也被稱為「乞巧節」、「七姐誕」。

到了南梁朝時期,牛郎織女美好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傳開,七夕節也因這段佳話而附上了許多傳奇色彩。

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節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便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02

古人們都是如何過七夕的呢

在古人的眼裡,七夕除了是男女約見相會的日子,它也是女子們「鬥巧」的日子。所謂「鬥巧」,就是一種判定女子們手巧不巧的一種方法,是每到七夕這一天便會進行的一種民間習俗。而鬥巧的方法也有許多種說法。

1.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女子們結彩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2.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盛行的七夕節俗。

所謂投針驗巧,即是先準備一隻面盆,放在天井裡,倒入「鴛鴦水」(將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人們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好了。

面盆和水要露天過夜,再經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陽一曬,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驗巧」了。

原來面盆裡的水,經過半天太陽光照射,表面就會依稀生成薄膜。於是取縫衣針,輕輕平放在水面上,針不會下沉,水底下,就出現針影。這針影若是筆直的一條,即是「乞巧」失敗,若是針影形成各種形狀,或彎曲,或一頭粗,一頭細,或是其他圖形,便是「得巧」。

3.喜蛛應巧

所謂"喜蛛應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黃金瓜、巧果、花生、紅棗等為主)放在果盆上,果盆通常是在穿針乞巧前就已經由大人們作好了準備。"穿針乞巧"以後,大家都睜大眼睛看果盆上有沒有"喜蛛"在結網,誰先發現,誰就大吉大利。

各個時期的人們對於七夕節的慶賀方式、所寄託的願望和期盼也不盡相同。而過七夕的習慣,卻不僅僅是我們國家才有。

03

還有哪些國家也過七夕呢

中國的七夕文化,在古時便對周邊的國家產生了許多深遠的影響,這也恰恰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優越性。

在漢代時期,日本便受到漢文化影響,有了過七夕的傳統,並給七夕以「七夕祭」的命名。

日本七夕節並非是用在祈禱得到愛情的節日,而是姑娘們祈求自己能擁有一身好手藝的節日。

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都會舉辦「七夕祭」,人們身著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

不止是日本,七夕節的傳統也同樣傳到了韓國。韓國的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婦女們把瓜果放在桌上磕頭祈求,希望手藝能越來越好。

還有一個習俗便是祭祀,祭祀也分為家庭祭和集體祭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臺放上乾淨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歷史發展到今天,七夕節在世界各地所被賦予的意義都有所不同,過節的方式也是各式各樣。

無論是美麗的神話故事,還是人們對於天文自然的崇拜,都寄託了我們對於七夕的美好願景。

相關焦點

  • 日本的七夕節與愛情無關?那日本人過七夕做什麼?
    今天,瑪雅君就帶大家了解下日本的七夕節「たなばた」。七夕別名也叫做「細竹節」「笹の節供」」或「祭星「星祭り」」,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被定為五大傳統節日。
  • 日本也過七夕節?不但過,還過得挺有特色!
    日本人也過七夕節。中國的七夕節在大約公元8世紀時傳入日本,距今已經一千來年。這個節日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將它變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節日。日本人在七夕節除了紀念牛郎織女,還紀念傳說中的一位古代日本少女——棚機。
  • 日本人竟如此過七夕?
    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不僅是浪漫愛情的節日,在古代,還是女兒節,又名乞巧節,希望向織女一樣心靈手巧。中國文化在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對亞洲國家都有不小的影響,七夕風俗當然也傳入日本,在日本廢除農曆後,日本七夕節改為公曆7月7日,七夕自傳入日本後經過多年的演變,如今已成為日本夏日傳統節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本是朝廷貴族們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
  • 原來日本也過七夕!沒想到竟然這麼好玩 攻略已幫你備好
    今天是7月7日,日本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咱們中國人傳統的「七夕」啦!那麼,日本的七夕節是怎麼來的?在日本過這個節跟咱們中國有什麼不一樣嗎?有什麼有趣的活動值得推薦嗎?……今天就來說一說。
  • 日本是怎麼過七夕的?網友看完後表示:這才叫七夕啊!
    馬上就是七月初七「七夕節」了。傳統節日中,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或七巧節,傳說這一天如果在月光下用線穿過七個針孔,就能獲得上天的眷顧。但今天,中國的七夕節已經開始變成了「情人節」。然而,在其他亞洲國家,比如日本,他們的七夕節雖源自中國,卻跟我們的很不一樣。
  • 萬萬沒想到「七夕節」竟起源於日本,卻被我們過成了「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七夕節,是日本七夕節的起源。慶祝神社織姬和彥越的會面。根據傳說,銀河系將這些戀人分開,並且每年僅允許在陰陽曆的第七個月的第七天見面一次。七夕的日期因國家/地區而異,但最初的慶祝活動始於公曆7月7日。慶祝活動於七月至八月之間的不同日子舉行。
  • 小語藝考 | 日語高考,日本的夏季傳統節日:七夕節
    據傳,早在奈良時代(710-794年),七夕節就傳到了日本。)改歷之後,大部分的地區把七夕變成了新曆的7月7日,只有仙臺,北海道等地會把節日推遲一個月,將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大致和農曆接近。和中國相似,日本也流傳了很多七夕節的傳說。
  • 小語藝考|日語高考,日本的夏季傳統節日:七夕節
    日本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交流頻繁。而中國的傳統節日,也隨著文化交流傳入到日本,逐漸成為具有日本當地特色的傳統佳節。據傳,早在奈良時代(710-794年),七夕節就傳到了日本。本來日本的七夕節和中國一樣是農曆的7月7日,但是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之後,大部分的地區把七夕變成了新曆的7月7日,只有仙臺,北海道等地會把節日推遲一個月,將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大致和農曆接近。中國的七夕節,來源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和中國相似,日本也流傳了很多七夕節的傳說。
  • 日本的七夕可不是情人節,看了他們的習俗後才知怎麼「過七夕」
    導語隨著七夕將至,中國已經將七夕變成了「中國情人節」,各類商家摩拳擦掌企圖將這個「中國情人節」變成「購物節」。如今中國的七夕已經沒有過去的習俗,然而我們隔壁鄰居日本,則很好的將七夕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下來,現代日本人仍然非常重視七夕節,更視之為每年的五大節日之一。日本七夕是每年陽曆7月7日,不按中國曆法計算。
  • 七夕節: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又逢日本七夕節!快來圍觀櫻花妹製作「天河羊羹」啦!
    今天,是日本的七夕節!是的,與中國人一樣,日本人也過七夕。中國的七夕是陰曆七月初七,而日本的七夕則是公曆七月七日。提到日本的七夕節,就不得不說一說近兩年爆紅日本網絡的網紅甜品「天河羊羹」。季節性的食材,配上每款和菓子背後深藏的意蘊,美味與內涵兼具,使人不得不佩服七條甘春堂的匠心獨運。但今天的主角,是近年來七條甘春堂新推出的七夕限定甜品——「天河羊羹」。同樣以製作精美絕倫的羊羹而聞名的稻垣篤子曾經說過,最好的羊羹,製作中的某一刻會閃耀出紫色光芒。
  •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麵的習俗,可以說,掛麵的祖先就是索餅。
  • 情侶過七夕的最好方式是什麼? 七夕節怎麼過最浪漫?
    情侶過七夕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假如您是因為異地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過節,也不用哀長嘆短,筆者給您出謀劃策。其實,即使不能在這一天相見,也同樣可以「在一起」。異地戀過七夕方案雖然地理條件不允許異地戀一起分享空間,但是還是可以共享時間。
  • 2017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合肥人七夕節送什麼禮物好
    七夕情人節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是四大中國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在每年的七夕這一天男男女女都會在一起慶祝,還會互送禮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17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呢,七夕送什麼禮物好。
  • 100年了,韓國人和日本人還在吵
    調侃歸調侃,韓國和日本吵起來是認真的。在首爾,有日本女遊客因為拒絕韓國男子搭訕而被暴打;在日本,媒體上已經出現了「和韓國說再見」「斷韓」之類的說法或主張,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涉事男子對媒體表示,是日本女生先用日語罵他「照鏡子看看」。
  • 七夕快樂!快來和七夕魚過個浪漫的七夕節吧!
    今天就是七夕節了你是在甜蜜約會、互贈禮物還是雨女無瓜在上班忙裡偷閒刷手機、收看《別人家的男朋友高甜系列》《別人的愛情從沒讓人失望過》《我的對象還不知道在哪裡》等等大型虐狗故事如果你沒想好怎麼過快來和魚鄰一起了解幾種七夕魚修身養性又長學問七夕魚科屬於海水魚
  • 「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
    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其獨特魅力,就像是種在土地上的文明之花,需要精心呵護,更需要了解和傳承。2020年的「七夕節」要比往年來的晚一些,這是每兩到三年來一次的閏月「搞的怪」。在8月25日「七夕節」來臨前夕,讓我們走近它的「前世今生」。
  • 七夕情人節到底應該怎麼過,日本韓國有習俗,你有何種玩法?
    今天又是為別人愛情流淚的一天,喝了這杯檸檬水,咱在為你附上這份七夕指南!對於愛情的追求,從古至今,依舊未變,狂熱至此!「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度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被大家奉為典範,兩人在七月七日相會於鵲橋之上,儼然已經成為七夕節最為人熟知的「背景故事」了。但事實上,七夕節最初是為了紀念織女,主要是女子的節日,也許這時候的織女也是個標準的「單身狗」,凡間的女子常常會在七夕這一天向織女虔誠的祝禱,希望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段美好的姻緣,而在後來的發展中,七夕也被附上了愛情的色彩。
  • 今日是七夕節,農村過七夕節都有什麼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今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等。現如今,七夕節被人們看做是情人節,而最早的起源則是來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而後才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變成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 原來古人這樣過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