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了,韓國人和日本人還在吵

2020-12-22 新周刊

2019年7月3日,上海,白洋澱杯上海國際少年足球邀請賽第二比賽日,日本少年隊3-1勝韓國少年隊。

2019年是韓國三一運動100周年,日韓關係也不怎麼平靜。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兩國經濟誰都離不開誰,日本制裁韓國必然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韓國人反對日貨也免不了鬧出許多笑話。

日韓吵架,竟吵出了TVB翡翠劇場的感覺。

在首爾,數萬韓國人請願示威,呼籲抵制日貨,甚至要求政府杯葛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個月,在韓國江陵舉行的中日韓女子冰壺賽差點要拆夥,一度傳出拒絕日本隊參賽的消息。

在韓國民間,反日活動一浪接一浪。韓國快遞行業拒絕配送優衣庫產品,一位首爾市民把自己的日本車開到光化門前當眾砸毀,2019年韓國小姐的獲獎者集體拒絕參加日本主辦的國際小姐大賽。

韓國小姐獲勝者。

在東亞其他國家的民眾看來,他們的心態是吃瓜的。

有微博網友調侃說:「韓國小姐派一人參加即可,反正各位佳麗長得都差不多。」「希望韓國不參加東京奧運會,讓東京奧運會成為有史以來最乾淨的一屆奧運會。」

調侃歸調侃,韓國和日本吵起來是認真的。在首爾,有日本女遊客因為拒絕韓國男子搭訕而被暴打;在日本,媒體上已經出現了「和韓國說再見」「斷韓」之類的說法或主張,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涉事男子對媒體表示,是日本女生先用日語罵他「照鏡子看看」。/SBS

真有這麼簡單的分手就好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還未開始,就在韓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由於日本奧組委不願意禁止觀眾攜帶旭日旗,其帕運會獎牌設計得像光芒四射的太陽,韓國方面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嚴正抗議。

可以想見,在體育賽事上以強烈的求勝心聞名於世的韓國人,不可能杯葛東京奧運會而把獎牌拱手讓人。但屆時東京奧運會場上的日章旗,恐怕還是會讓他們想起80多年前的一次恥辱。

看懂韓國體育,你才能看懂韓國人

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辦。

朝鮮運動員孫基禎是長跑天才,最大的夢想是去奧運會拿獎牌,但他只能以日本人的身份報名參賽。

當時朝鮮半島是日本殖民地,孫基禎不得不穿著胸前印著日之丸標誌的運動服,以日文名字的英譯「Kitei Son」(在中文裡被翻譯成孫龜齡)出現在柏林賽場上。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來自遠東的運動員第一個衝過了終點,成為首位在奧運會獲得金牌和獎牌的朝鮮運動員。

孫基禎奪冠時刻。獲得銅牌的是朝鮮運動員南承龍。

在領獎臺上,會場奏起了日本國歌《君之代》,孫基禎神情黯然,用一盆頒給冠軍的月桂樹擋住了胸前運動服的日章旗,史稱「日章旗抹消事件」。

此舉激怒了日本政府。《東亞日報》因為刊登了孫基禎遮擋日章旗的領獎照片,被勒令停刊9個月。在日方的要求下,孫基禎的冠軍獎品——古希臘騎士青銅頭盔也被主辦方扣押,直到1986年才還給孫基禎。

這頂頭盔後來由孫基禎贈給韓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被列為韓國國寶。

孫基禎奪冠以及他遭到的壓制,使其成為了朝鮮的民族英雄。2002年,《朝鮮日報》記者閔鶴洙在一篇報導中,以飽含民族情感的筆調概括了孫基禎的象徵意義:

「孫基禎先生的馬拉松人生是穿越艱難困苦的 20 世紀『韓民族的縮影』。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 1936 年,24歲的孫基禎戴著太陽旗標誌參加奧運會,通過馬拉松發洩了失去祖國的同胞之恨……」

1945年後,韓國得以獨立,但孫基禎在國際奧委會登記的國籍一直得不到更改,韓國人數十年來為此忿忿不平。

1970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的那天,韓國國會議員樸永祿帶上了錘子和鑿子,摸黑潛入德國柏林奧運會體育館,找到奧運冠軍紀念碑,將孫基禎的國籍「日本」鑿掉,重新刻成「韓國」。

事後樸永祿因為涉嫌破壞公共財產而收到德國警方的拘捕令,德國方面將孫基禎的國籍重新改回日本。

直到2011年,國際奧委會才在網站上介紹孫基禎是韓國人,但孫基禎的名字依然是日本名字Kitei Son,國籍也沒有改成韓國,理由是「如果修改他參賽當時登記的名字和國籍,就可能有損歷史真實性」。

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網站,孫基禎的國籍登記為日本。

即使韓國人不想承認,他們在體育上表現出來的強烈愛國心,很大程度上也要追溯至日本的殖民史。

1919年朝鮮半島爆發「三一運動」後,日本有限度地放開了對朝鮮的管制,允許殖民地民眾自由結社。當時出現的第一批社會團體,就是各種各樣的體育協會。

所以從一開始,韓國體育就與民族獨立運動分不開,比賽輸贏不僅僅是體育競技上的事,還事關國體榮辱,尤其是不能輸給日本。

在1986年的漢城亞運會中,韓國隊拿下了93面金牌(僅比榜首中國少1枚),日本只拿到58面,被韓國代表團團長金潗大書特書:「這是我們五千年歷史未曾有過的一大快事。」

然而,韓國人無形中將日本當成了構建認同的「他者」,日本人卻始終沒有怎麼把韓國人放在眼裡。

「很不幸,你生來就是韓國人」

據臺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統計,日本從1910年開始統治朝鮮半島,但直到1919年「三一運動」爆發,日本社會基本不怎麼關注殖民地,尤其是朝鮮與臺灣。

1919年前,日本媒體顯然更關注中國東北。圖/陳翠蓮

「三一運動」爆發後,很多日本知識分子都認為,日本將朝鮮從李朝的封建統治下拯救了出來,讓朝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本應「粉身碎骨以報",有什麼理由不滿?

最後,日本知識分子大多將原因歸為殖民地統治制度的失敗,主張實行進一步的「日鮮融合」,即取消朝鮮的殖民地地位,將其制度、文化、語言等一切東西日本化,使朝鮮成為帝國的地方行政區,以後或可改稱「西海道」。

可想而知,這種名義上的優待,會徹底抹殺朝鮮的民族性,朝鮮人是極度抗拒的。而這種被殖民的恥辱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1945年9月9日美軍接管,降下日本國旗,再升起美國國旗。

1970年,一名在日本長大的韓國人樸鍾碩(Park Jong Seok),以他在日本的名字新井鍾司(Arai Shoji)向日立公司申請了一份工作,並成為7名入選者之一。

當日立公司要求他提交戶籍登記簿時,才知道他是韓國移民。然後日立公司以「不會僱傭外國人」為由收回了給他的offer。

日立是個國際公司,「不錄取外國人」的理由很難令人信服,日本法院最終判樸鍾碩勝訴。但樸鍾碩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當他向高中老師求助時,老師很直白地告訴他:

「很不幸,你生來就是韓國人,你不得不接受這個命運。」

2019年8月,韓國民眾在街頭反對日本經濟制裁,有民眾要求日本為殖民地統治謝罪賠償。/Eugene Hoshiko

這個案子容易令樸鍾碩的韓國同胞想到,假設日本當年沒有戰敗,朝鮮半島從殖民地變成了日本的地方行政區,朝鮮民眾一樣會成為帝國的二等公民。

如果說韓國人「嫌日」是因為被殖民的歷史,那日本人「嫌韓」到底嫌棄的是什麼?

2017年,素來被稱為「韓國通」的前駐韓大使武藤正敏,罕見地出版了一本嫌韓的書,名字恰好也叫《幸虧不是生為韓國人》。

武藤正敏在書中表示,韓國社會根本不適合生活,因為其貧富差距太大了,是一個「考試如同戰爭、就業難、結婚難、老後不安、自殺率高的極為殘酷的競爭社會」。

平心而論,日本在這些社會問題上並沒有太多的優勢。

出生在中國東北的韓裔日本學者金文學,寫過一本書叫《醜陋的韓國人》(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比較系統地收集了日本人對韓國人的負面評價,包括易怒、自大、無禮、排外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文學最後提出了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觀點:韓國是一個「沒有日本就無法生存的可悲國家」,「除了辣白菜外再無炫耀資本的生產廉價貨的國家」。

金文學的觀點雖然激憤,但日本對韓國的經濟優勢,似乎正是很多日本人輕視韓國的根本原因之一。日本政府一收緊原材料供應,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就手忙腳亂,難免會有日本人幸災樂禍。

日本對韓國不再重要了嗎?

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兩國經濟誰都離不開誰,日本制裁韓國必然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韓國人反對日貨也免不了鬧出許多笑話。

韓國民眾中顯然有不少鍵盤俠,口頭上雖然反日,身體上對日本的嚮往卻沒有減少。

據日經中文網9月4日報導,今年到訪北海道的外國遊客已經突破了300萬人次,其中韓國遊客貢獻甚多,有73.12萬人次,比同期增加了14.4%。

更打臉的是,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相當諷刺的視頻,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一次會議開始前,走到韓國記者跟前,笑眯眯地盯著相機,故作好奇地問:「什麼牌子的?」

記者們只好說是佳能或尼康。韓國媒體認為,河野太郎此舉未免有點「用心不良」:「你們雖然抵制日貨,結果不還是在用日本相機?」

回顧歷史,韓國的經濟發展的確離不開日本,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出現的「漢江奇蹟」。

根據1965年日韓籤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日本向韓國提供了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加上民間的援助資金,總數超過了11億美元。而當時韓國政府一年的財政預算只有3.5億美元,這筆錢幫助韓國完成了大量基建。

所以,日本認為他們已經對戰爭行為進行了賠償。當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下令新日鐵、三菱重工賠償二戰勞工,否則將凍結日本企業在韓資產時,日韓貿易戰就難以避免了。

G20峰會,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韓國《中央日報》

問題是,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韓國人一直不太願意承認昔日侵略者對韓國的經濟援助,還反過來主張韓國對日本的正面影響。

這種微妙的心態首先體現在韓國的歷史教科書上。首爾市史編纂委員會委員長、高麗大學名譽教授趙珖指出,日韓兩國的歷史教科書都有不少偏頗之處,韓國對日本的看法也有明顯的傾向性。

在韓國的歷史教材上,日本近代與朝鮮建交的動機被描述為「為了解決經濟困難,接受先進文化」,而日本開關以後的快速發展則是對西方的「妥協」,才得以卑微地「擠進」了列強行列。

不過,這些歷史爭議一直都有,日韓兩國吵吵停停,大家也都看慣了,為何是2019年才發生貿易戰?

正如日本記者秋田浩之指出,最直接的原因還是韓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給了韓國人底氣。簡而言之,中國佔韓國出口總量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與美國的總和,韓國人開始覺得日本對他們而言不再重要了。

但兩國民眾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們之間的敵對情緒,總是會被政客加以利用。

2012年8月,即將卸任的韓國總統李明博登上獨島,其支持率立馬從17%飆升至84%。今年9月,隨著日韓貿易戰升溫,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也上升了6個百分點,達到了58%。

在眾聲喧譁之中也有清醒派。今年八月,韓國首爾中區在街頭掛上了抵制日貨的旗幟,不料卻遭到了韓國民眾的批評,不得不撤下並向國民道歉。

這才是一個發達國家該有的體面。但願這樣的民眾不會成為少數派。

參考文獻:

《「孫基禎,KOREAN」親筆籤名郵票》,東亞日報,2009年8月10日

《「IOC記錄孫基禎為『Kitei Son』」》,東亞日報,2011年3月3日

《韓國體育運動歷史演進與民族主義之形成》,國際研究季刊,臺北,2011 年春季號

《IOC主頁上作出糾正「孫基禎是韓國人」》,韓國中央日報,2011.12.16

《大正民主時期日本言論界的朝鮮論與臺灣論》,陳翠蓮, 2012 年度日本交流協會招聘研究成果報告

《Reinventing Citizenship: Black Los Angeles, Korean Kawasaki,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Kazuyo Tsuchiya, 2014

《為什麼日本出現「日韓斷交論」?》,楚良一,RFI

《日韓因對立失去的東西》,秋田浩之,日經中文網,2019/08/13

《韓國國史研究和教科書所闡述的東亞》,趙珖,Atsumi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

作者 | 張家明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站在一塊,為什麼一眼就可以認出來?
    比如在大廳的某個位置,我看到有九個人都在認真地聽,其中一個人在說,那麼這肯定是日本人,日本人強調集團主義,他們中即使一些人有不同的意見,那也要等他說完;假如這十個人都侃侃而談,吵吵鬧鬧,那可以肯定他們是韓國人,韓國人喜歡個性張揚,一有什麼意見就會說出來;假如這十個人中有四五個人在聽,其他的在觀望,那他們肯定是中國人。
  • 日本人為何最愛「黑」韓國人?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蔣豐 李軍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張倍鑫】在遭受歧視的在日外國人群體中,韓國人是最大的受害者,「彬彬有禮」的日本人「黑」起韓國人一點也不「嘴軟」。5月初,一則視頻席捲日本和韓國網絡:一名韓國遊客到京都旅行,在一家有名的拉麵店附近徘徊了一陣後,推開門用日語問「這是拉麵店嗎?」
  • 在日本人心中,中國人和韓國人有哪些區別?日本人早看在眼裡
    在日本人心中,中國人和韓國人有哪些區別?日本人早看在眼裡說起亞洲的國家,很多人會想到中國,日本和韓國了,那麼在日本人的心中,中國人和韓國人到底有哪些區別呢?其實日本人早就看在了眼裡,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 太吵被嫌棄!眾多日本商家提醒「韓國人不得入內」
    日本商家掛出「NO KOREA」的標語。(《亞洲經濟》)海外網10月15日電據韓媒報導,隨著韓國遊客的劇增以及不文明現象的愈演愈烈,日本對馬島的諸多商家變得無可奈何,甚至掛出了「韓國人禁止入內」的標語。
  • 日本人和韓國人誰更幸福?詳解相似又不同的人生!
    日本和韓國自古以來就是「鄰居」,在文化上同屬於「亞洲文化圈」,其近代社會的構造和經濟發展模式有諸多相同之處。韓國上自稱是「發達國家」,而日本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那麼同做為亞洲的「兩大發達國家」,哪國的人民更加幸福呢?
  • 中國、日本、韓國人長得都差不多,該如何分辨?泰國人說:很簡單
    比如東方人比較含蓄,而歐美西方國家的人都會豪邁奔放一些,不過也有一些人會有些相似,比如說中國人、日本人以及韓國人的樣子就有些相似,該如何才能分辨呢?泰國人說很簡單。泰國是全球聞名的旅遊勝地,許多國家的人都會選擇去泰國旅遊,面對膚色樣貌相近的中國人、日本人以及韓國人,他們是如何分辨的呢?
  • 韓國人究竟素質如何?網友稱:大喊大叫,服了
    ▲韓國人大聲爭吵實際上亞洲國家當中,做的最好的應屬日本。小編不是日吹,日本人在禮節和文明素質方面確實是亞洲最好的。日本人如此,普遍原因是在於其成長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道德的精神壓力的約束所造成的。話說回來,韓國人最大的特點其實是吵。他們不是像咱們喜歡熱鬧。而是真的嗓門大。
  • 韓國人又吵起來了,日本:要不你們「脫亞入西」?
    因為漢語言的方便實用,所以,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現如今的韓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不過,從2011年開始,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已經決定將漢字重新納入中小學的課程裡。最近,韓國又因為漢字的事情爭吵起來。
  • 韓國嘲笑日本還在用漢字,結果日本人一句話完美回懟!
    導語:韓國嘲笑日本還在用漢字,結果日本人一句話完美回懟!哈嘍大家好!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看小編的文章,小編每天會分享有趣的新聞來給大家看,喜歡的話歡迎大家多多關注。話說使用漢字的國家不僅僅是中國一個,曾經的儒家文化圈韓國、日本、越南等也曾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國家,只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其實漢字被廢除的契機在於中國受到各國列強踐踏的那段時期,一時間曾經以「漢字」為榮的東亞諸國才逐漸向西方靠攏,漢字的廢除進程也慢慢推進,「去漢化」運動在亞洲興起,如今僅有日本和中國使用的是漢字而已。
  • 裝成日本人、臺灣人侮辱慰安婦少女像,結果4人全是韓國人
    不過最終韓國方面發現,參與事件的都是韓國人。據韓聯社7月6日報導,韓國警方接報稱有4名可能是日本人的男性在首爾郊外京畿道安山向象徵慰安婦問題的少女像吐口水後,經調查結果發現4人均為韓國人。據稱其中一人說日語,有可能偽裝成日本人。韓聯社稱,4人年齡都在二三十歲左右。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 如果只有一種選擇,你是想和韓國人還是日本人結婚?答案出乎意料
    【如果只有一種選擇,中國人你是想和韓國人還是日本人結婚?】看了所有的評論,小編表示答案出乎意料!1. 這個問題的挑選唯一標準是種族,但是這很奇怪,因為和誰結婚還是取決於具體的個人。這個問題和"如果你不得不與某人結婚,你選擇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一樣,毫無意義。
  • 韓國人又吵起來了,日本民眾:要不你們「脫亞入西」?
    因為漢語言的方便實用,所以,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現如今的韓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不過,從2011年開始,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已經決定將漢字重新納入中小學的課程裡。最近,韓國又因為漢字的事情爭吵起來。
  • 中國人和韓國人、日本人生的孩子,算是混血兒嗎?
    中日韓的人口同屬於亞洲人種,都屬於蒙古利亞人,而且被統稱為黃種人,膚色相近,形態相近,這三個國家的人相互結婚,其實還是存在混血兒的特徵,即便三國人種同屬於蒙古利亞人種,但是從基因方面的說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最為典型的就是血型,亞洲人的身體中存在著南美血型,馬來血型,高加索血型以及北極血型
  • 美國網友熱議:日本人看起來像中國人、蒙古人還是韓國人?
    你不應該把朝鮮人和漢人劃到一組,朝鮮人/滿人/蒙古人應該分成一組。關於日本人的起源還沒有達成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從中國/朝鮮/蒙古到日本的移民,我想日本人的朝鮮/蒙古/滿族血統比漢人血統要多。 「來自北方路線的移民(日文為北方),包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薩哈林島、蒙古和西伯利亞。」維基百科如是說。
  • 韓國人請客,日本人請客,中國人請客,差距一目了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國旅遊,在我們國家,不同地方的飲食文化是不同的,那麼在不同的國家,飲食文化自然也是不同的,我今天就帶你們來看看,韓國人請客,日本人請客,中國人請客,差距一目了然,你最喜歡誰的請客方式呢?
  • 日本人,韓國人和中國人吃米飯有什麼區別?網友:沒有可比性
    文/玉濁清日本人,韓國人和中國人吃米飯有什麼區別?網友:沒有可比性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當然這些文化的形成也和歷史背景和歷史推動性有一定的關係,和處在的環境也有一定的聯繫。就連最普通的吃米飯方式,在各個國家都是不同的,接下來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韓國人吃米飯,日本人吃米飯和我們中國人吃米飯,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
  • 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是如何吃飯的,看完後才知道差距這麼大!
    小妖個人覺得咱們中國在主食方面還是有點奇葩的,因為中國兩個地區的人所食用的主食都是不同的,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而北方地區的人們則是選擇麵食。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是如何吃飯的,看完後才知道差距這麼大!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日本人吃飯,就跟我們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了,日本人大多都對食物的外表十分講究,可以看到日本人在很多食物上都儘量做的非常精緻
  • 國外討論:「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我們有蒙古人血統?」
    在日本、韓國和中國,大多數人都是這兩種主要移民的混合體,同時也是早期移民(被稱為亞洲土著人或澳大利亞人)的混合體。這是由遺傳分析理論支持的。Anand Nyamdavaa, i am mongol(蒙古人)我見過的每一個韓國人都說蒙古人和韓國人是親戚;我聽日本人說同樣的話有一兩次;我從來沒有聽到任何中國人說中國人和蒙古人有什麼聯繫。。。
  • 包含100多萬人的研究:每100個韓國人中,就有5名抑鬱症患者
    最近,韓國阿桑醫療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2013年,每100個韓國人中,就有5個人患有抑鬱症。並且近10年來,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在韓國迅速上升,幾乎已經翻倍。 100多萬人的大容量樣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