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調鼎集》上又稱之為「什錦豆腐羹」。「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江蘇揚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蘇菜系。它選料極嚴,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時具有調理營養不良、補虛養身等功效,是老人、兒童選擇的上好菜譜。
文思豆腐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其鮮美,並且刀工驚人。一塊細軟的豆腐,全部用手工切成細如髮絲的豆腐絲,其中的功夫是非常講究的。一般切豆腐都是在粘板上切,真正的文思豆腐則是在水裡切,原因是在水中切豆腐不易粘刀。一盒豆腐,在一位資深的大師傅手中,橫切,豎切,幾分鐘的光景,一塊豆腐就成了幾千根豆腐絲,放在清澈的水中,根根清晰、粗細均勻。
豆腐切完之後,先將豆腐絲放入碗中用沸水漂起。然後將金針、木耳、冬菇、筍皆切細絲。冬菇絲放入碗內蒸透。炒鍋上火,入高湯燒沸,入冬菇絲、筍絲、青菜葉絲、加鹽燒沸,盛入湯碗。與此同時,另用炒鍋上火,放入高湯燒沸,放入豆腐絲,待豆腐絲浮起,立即用漏勺撈起,放入湯碗,趁熱上桌。幾分鐘的時間,一碗鮮嫩的文思豆腐就可以上桌了。
細如髮絲的豆腐要經得起火煮而不爛為一團,其訣竅在於先將豆腐絲放入開水鍋中過水,一來可以去除豆腥味,而且使豆腐絲條不易弄碎。據說,當年幹隆皇帝曾品嘗過此菜,「文思豆腐」還一度成為清宮名菜。
所需食材:
豆腐(450克)、冬筍(10克)、雞胸脯肉(50克)、火腿(25克)、香菇(鮮)(25克)、生菜(15克)及鹽(4克)、味精(3克)等。
製作方法:
1. 將豆腐削去老皮,切成細絲,用沸水焯去黃水和豆腥味;
2. 把香菇去蒂,洗淨,切成細絲;
3.冬筍去皮,洗淨,煮熟,切成細絲;
4.雞脯肉用清水衝洗乾淨,煮熟,切成細絲;
5. 熟火腿切成細絲;
6.生菜葉擇洗乾淨,用水焯熟,切成細絲;
7.香菇絲放入碗內,加雞清湯[1] 50毫升,上籠蒸熟;
8. 將鍋置火上,舀入雞清湯200毫升燒沸,投入香菇絲、冬筍絲、火腿絲、雞絲、青菜葉絲,加入精鹽燒沸,盛湯碗內加味精;
9. 另取鍋置火上,舀入雞清湯500毫升,沸後投入豆腐絲,待豆腐絲浮上湯麵,即用漏勺撈起盛入湯碗內上桌。
本微信平臺免費為大豆食品企業發布企業新聞、招聘信息等,有意發布的企業請後臺留言或發稿件至: soyfoods@126.com
點讚是鼓勵 分享是傳播
聲明:本公眾號所刊發稿件、圖片均用於內部交流使用,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願意在本平臺刊載,請版權人通過下面多種渠道與小編取得聯繫,小編將會立即刪除。「大豆食品」作為信息內容發布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大豆食品」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