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索恩thornbird ,作者忘掉地平線
索恩thornbird
社科文獻旗下品牌,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索·恩讀書會 2020年第三期
職業「譯」人從業記
—— 跨過山和大海,隱於書頁之後
主講人:強朝暉
2020年8月30日晚7點,強朝暉老師將做客文獻君讀者微信群、索·恩讀書會微信群,以語音直播的方式講述職業「譯」人從業記,分享「跨過山和大海,隱於書頁之後」的故事。
新人入群傳送門,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說明:已在索·恩讀書會1-3群、文獻君1-6群的讀者不用重複進群~)
———
除了翻譯過的重磅社科著作《世界的演變》被一些高校列為全球史考研參考文獻之外,強朝暉老師引起廣泛關注的還有2019年年初和同行陸大鵬老師關於國內學術翻譯的一次討論。
「這些書不該翻譯引進到中國嗎?」——看到陸大鵬在文章中說「有很多書,是不必翻譯引進,也不應當翻譯引進的」之後,強老師也撰文表達了自己的不同見解。
何為大眾書,何為學術書;是應該費時費力引進外國學術著作,還是主張研究者自覺提升學術語言能力……兩位知名翻譯雖然看法不盡相同,但都直指一個現實問題:儘管人人奔向外版圖書的金礦,學術著作在經濟效益、讀者培養和學術成果上的回報卻是遲緩而深遠的,這其實是一個需要深耕的領域,國內亟待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翻譯、研究的生態環境。
或許正是在這種現實的催逼下,有使命感的譯者和編輯裡,有人側重於當下的接受,期待與非專業的嚴肅讀者共享學術成果,有人則「偏向虎山行」,從更長遠處為填補研究空缺和開拓新視野而下苦功。強朝暉老師大概屬於後者。
但強老師也首先是個愛書之人,她的身份時常在譯者和讀者之間切換,恰恰因為學術著作內容艱澀,「好不好懂,是不是人話」是她在翻譯過程中不斷反問自己的。強老師視自己為「鐘錶匠」,研究輸入語言中各個齒輪的咬合關係,檢驗輸出語言螺絲螺口是否嚴密擰對,這種學習、比對和再表述,本身就是知識發展的重要環節,就像拿起一塊小小的石頭,小心翼翼地鋪到學術小徑的前方。
嘉賓介紹
強朝暉,職業譯者,譯有《中國衝擊》《水的政治》《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全3冊)》(合譯)《亢奮戰:納粹嗑藥史》《中國與世界社會:從18世紀到1949》等。
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全3冊)
[德]于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著
強朝暉 劉風 譯
2016年11月出版
中國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
[德]于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著
強朝暉 譯
2017年8月出版
亢奮戰:納粹嗑藥史
[德]諾曼·奧勒(Norman Ohler) 著
強朝暉 譯
2018年10月出版
中國與世界社會:從18世紀到1949
[德]于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著
強朝暉 譯
2019年10月出版
主題預告
○ 旅居札記:從德奧到斯洛維尼亞
記者、外交官、翻譯三種不同的職業體驗
○ 當譯者遇見那個命中注定的作者
為什麼我欣賞奧斯特哈默的中國研究和歷史書寫
○ 社科與文學:花園探幽的兩條小徑
譯人與文本的共生
關於索·恩讀書會
「索·恩讀書會」是基於索·恩的幾個微信讀者群,在2020年開始陸續推出的線上活動,主要以邀請譯者與書友分享,搭建讀者與索·恩圖書之間的橋梁。今後,「索·恩讀書會」將定期舉辦,如果有任何建議和想法,也歡迎留言給我們。
活動回顧
2020年5月17日
奧朗則布:被神化、妖魔化和遊戲漫畫化的印度皇帝
主講人:李珂
2020年7月25日
從《尋路中國》到《敖德薩的歷史》:我的非虛構翻譯探索之旅
主講人:李雪順
文末彩蛋
朝暉姐姐和玉環妹妹的翻譯後記~
福利:本次直播當晚,《中國與世界社會:從18世紀到1949》一書將推出限時購書優惠,此外,入群還有機會享受更加超值的秒殺機會~
相關閱讀
夏末的書 | 索·恩2020年7~9月書目
文案提供:陳海薇
整理排版:張逸達
原標題:《強朝暉:職業「譯」人從業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