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傅玄《短歌行》中說:「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對父親來說女兒是自己「上輩子的情人」,只要女兒想要的東西,父親肯定會儘自己的全力予以滿足,但是也有一些人對待女兒的愛意和別人不同。
有的人一生為官,清正廉直,沒有為後代留下很多的物質錢財,只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這樣一個人,他用自己一生的奉獻為後代譜寫了一首壯歌。
帶頭艱苦,不搞特殊
焦守鳳是焦裕祿之女,在她的童年記憶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在跟著父母逃荒,她一邊幹農活,還要一邊照顧弟弟。後來焦裕祿當上了書記,成為了人人都稱讚的勞動楷模,但是家裡還是依然過得很貧困。家裡的孩子還是穿著破破爛爛的補丁衣服,和其他有官職的家庭大相逕庭。
焦守鳳是家中的長女,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一邊上學還要操持家務幹農活。後來繁重的家庭壓力無法讓她全心全意的讀書,到初中時就沒讀了。焦守鳳明白家裡的經濟壓力有多大,放棄學業後,就開始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剛開始焦守鳳想憑爸爸的關係,在縣委機關謀一份打字員的工作,但是爸爸始終不同意。
焦裕祿認為靠關係為子女找工作,是違反組織紀律的事情,所以堅決沒有同意。她常對子女說「帶頭艱苦,不搞特殊」。焦守鳳剛開始是不理解父親的,對爸爸有很多的不滿,為什麼在別人家中的書記,生活的那麼好,但是自己家卻如此的清貧。
焦守鳳還是要找一份工作,後來焦裕祿讓她去朋友的食品加工廠,當一個臨時工。剛去的時候,焦裕祿還打招呼,不能因為自己的關係,而讓女兒做輕鬆的工作。後來,焦守鳳每天就在廠裡洗蘿蔔、切蘿蔔、醃蘿蔔,天天和蘿蔔打交道。加工辣椒更是讓手辣得難受,疼的半夜睡不著覺。
焦守鳳每天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很辛苦,工資還不高,每當焦守鳳抱怨時,焦裕祿總會駁斥她,「都是人,別人可以做,我焦裕祿的女兒就不能堅持嗎」。為了想讓焦裕祿給自己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她哭過、求過,但是沒有用,父親還是沒有同意為自己走後門。
一段時間後,焦守鳳開始反省自己,開始認真踏實的工作,在那個崗位也做了很久。焦守鳳回憶起這段經歷,感觸頗多,因為這段經歷對她影響很大,和弟弟妹妹比起來,她更能吃苦,也更容易滿足。
家風傳承,精神不滅
焦裕祿在42歲時不幸病逝,在彌留之際時,他讓焦守鳳到病榻前,將自己的兩本書和一隻二手的羅馬表送給她,希望她以後上班不要遲到。
焦守鳳非常的重視這個手錶,每次下班後就小心翼翼的把手錶取下來,包在手帕裡。記者去她家採訪時,看到破破爛爛的小院,還一直在漏雨,焦守鳳說這個小院裝著很多的回憶,一直不願意離開。
焦守鳳在廠裡做臨時工,一直堅持了大半輩子。後來被調到了工會,但是她一直住在這個破爛的院子裡,單位曾經兩次分房子給她,她都拒絕了。她說晚上回去能有張床睡覺就好了,不要求有多好的條件。在她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焦裕祿的影子。
焦守鳳一出社會就活在父親的照耀之下,作為焦裕祿的長女,她更是嚴格要求自己,一直把父親的教導銘記於心,這麼多年來,她從來沒有為父親抹黑,對這一點她很自豪。
在工作中,焦守鳳也遇到了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還是畢業於復旦大學的高材生,當時這樣的高材生是極其稀少的,後來為了焦守鳳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和焦守鳳一起在廠裡工作,一幹就是三十年。
銀幕趣事
焦裕祿的一生辛勤付出,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人們將他的事跡拍成了電影,而焦裕祿是由李雪健老師來扮演的,他在開拍前去了焦家探訪。
看到李雪健,母親感嘆說這不是老焦,老焦不是長這樣。焦守鳳覺得他和父親相差甚遠,父親比他高,還比他帥氣。在焦守鳳眼中父親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人長得帥,還多才多藝。有一次,父親吹口琴給弟弟妹妹聽,焦守鳳知道父親的這項技能後非常驚訝。在她心中父親是能文能武,樣樣精通。
以前父親為了謀生,還在草臺班子學習樂器和表演,在部隊時,因為自己會拉二胡,還進了文工團。不僅如此,他歌也唱得好,曾經在歌劇《血淚仇》中擔任男主角。
電影還沒有開始拍,李雪健就被焦守鳳否定了,但是後來電影上映後,焦守鳳被李雪健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因為他將父親的形象詮釋得淋漓盡致,讓她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
結語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中說:「高節清風今已矣,英雄須識時宜」。焦裕祿做官清廉,氣節高尚,也影響了焦守鳳的一生。雖然沒有在事業上有多大的成就,但是她將父親這一生的精神財富傳承了下來,無愧父親,無愧人民。
參考資料:《短歌行》《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