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焦裕祿長女,從未利用父親的名聲謀求便利,後來過得如何?

2020-12-27 趣觀歷史

引言

傅玄《短歌行》中說:「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對父親來說女兒是自己「上輩子的情人」,只要女兒想要的東西,父親肯定會儘自己的全力予以滿足,但是也有一些人對待女兒的愛意和別人不同。

有的人一生為官,清正廉直,沒有為後代留下很多的物質錢財,只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這樣一個人,他用自己一生的奉獻為後代譜寫了一首壯歌。

帶頭艱苦,不搞特殊

焦守鳳是焦裕祿之女,在她的童年記憶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在跟著父母逃荒,她一邊幹農活,還要一邊照顧弟弟。後來焦裕祿當上了書記,成為了人人都稱讚的勞動楷模,但是家裡還是依然過得很貧困家裡的孩子還是穿著破破爛爛的補丁衣服,和其他有官職的家庭大相逕庭

▲焦守鳳舊照

焦守鳳是家中的長女,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一邊上學還要操持家務幹農活。後來繁重的家庭壓力無法讓她全心全意的讀書,到初中時就沒讀了。焦守鳳明白家裡的經濟壓力有多大,放棄學業後,就開始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剛開始焦守鳳想憑爸爸的關係,在縣委機關謀一份打字員的工作,但是爸爸始終不同意。

焦裕祿認為靠關係為子女找工作,是違反組織紀律的事情,所以堅決沒有同意。她常對子女說「帶頭艱苦,不搞特殊」。焦守鳳剛開始是不理解父親的,對爸爸有很多的不滿,為什麼在別人家中的書記,生活的那麼好,但是自己家卻如此的清貧。

▲焦裕祿

焦守鳳還是要找一份工作,後來焦裕祿讓她去朋友的食品加工廠,當一個臨時工。剛去的時候,焦裕祿還打招呼,不能因為自己的關係,而讓女兒做輕鬆的工作。後來,焦守鳳每天就在廠裡洗蘿蔔、切蘿蔔、醃蘿蔔,天天和蘿蔔打交道。加工辣椒更是讓手辣得難受,疼的半夜睡不著覺。

焦守鳳每天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很辛苦,工資還不高,每當焦守鳳抱怨時,焦裕祿總會駁斥她,「都是人,別人可以做,我焦裕祿的女兒就不能堅持嗎」。為了想讓焦裕祿給自己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她哭過、求過,但是沒有用,父親還是沒有同意為自己走後門。

▲焦裕祿紀念雕像

一段時間後,焦守鳳開始反省自己,開始認真踏實的工作,在那個崗位也做了很久。焦守鳳回憶起這段經歷,感觸頗多,因為這段經歷對她影響很大,和弟弟妹妹比起來,她更能吃苦,也更容易滿足。

家風傳承,精神不滅

焦裕祿在42歲時不幸病逝,在彌留之際時,他讓焦守鳳到病榻前,將自己的兩本書和一隻二手的羅馬表送給她,希望她以後上班不要遲到。

焦守鳳非常的重視這個手錶,每次下班後就小心翼翼的把手錶取下來,包在手帕裡。記者去她家採訪時,看到破破爛爛的小院,還一直在漏雨,焦守鳳說這個小院裝著很多的回憶,一直不願意離開。

焦守鳳在廠裡做臨時工,一直堅持了大半輩子。後來被調到了工會,但是她一直住在這個破爛的院子裡,單位曾經兩次分房子給她,她都拒絕了。她說晚上回去能有張床睡覺就好了,不要求有多好的條件。在她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焦裕祿的影子。

▲焦守鳳近照

焦守鳳一出社會就活在父親的照耀之下,作為焦裕祿的長女,她更是嚴格要求自己,一直把父親的教導銘記於心,這麼多年來,她從來沒有為父親抹黑,對這一點她很自豪。

在工作中,焦守鳳也遇到了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還是畢業於復旦大學的高材生,當時這樣的高材生是極其稀少的,後來為了焦守鳳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和焦守鳳一起在廠裡工作,一幹就是三十年。

銀幕趣事

焦裕祿的一生辛勤付出,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人們將他的事跡拍成了電影,而焦裕祿是由李雪健老師來扮演的,他在開拍前去了焦家探訪。

看到李雪健,母親感嘆說這不是老焦,老焦不是長這樣。焦守鳳覺得他和父親相差甚遠,父親比他高,還比他帥氣。在焦守鳳眼中父親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人長得帥,還多才多藝。有一次,父親吹口琴給弟弟妹妹聽,焦守鳳知道父親的這項技能後非常驚訝。在她心中父親是能文能武,樣樣精通。

▲焦裕祿劇照

以前父親為了謀生,還在草臺班子學習樂器和表演,在部隊時,因為自己會拉二胡,還進了文工團。不僅如此,他歌也唱得好,曾經在歌劇《血淚仇》中擔任男主角。

電影還沒有開始拍,李雪健就被焦守鳳否定了,但是後來電影上映後,焦守鳳被李雪健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因為他將父親的形象詮釋得淋漓盡致,讓她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

結語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中說:「高節清風今已矣,英雄須識時宜」。焦裕祿做官清廉,氣節高尚,也影響了焦守鳳的一生。雖然沒有在事業上有多大的成就,但是她將父親這一生的精神財富傳承了下來,無愧父親,無愧人民。

參考資料:《短歌行》《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

相關焦點

  • 焦守鳳:焦裕祿的長女,做了一輩子臨時工,如今仍住在破舊房子裡
    焦裕祿用自己的行為鑄就的"焦裕祿精神",得到全國範圍內的推廣,上級也多次發表講話,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學習"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為祖國奉獻了一生,他的長女焦守鳳如今又過得怎麼樣呢?窮書記家的窮女兒焦守鳳在很小的時候,就要一邊幹農活,一邊照顧弟弟妹妹。
  • 我的父親焦裕祿--黨建-人民網
    風最大的時候就是父親他們查風口的時候,風颳得他們睜不開眼,一張口就是滿嘴的沙土,合上嘴,嘴巴裡就咯吱咯吱亂響。可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他們查清了蘭考的風口和風沙走向。 查出了風口,如何治理風沙?大家著急。一天早上,父親在村口看見一個農民拿黏土封墳,父親問他為何這樣做。農民說,這是他母親的墳,一颳風,墳頭就沒了,拿黏土封上墳,種上草,再大的風也刮不動,只要一個上午就能封好。
  • 「東北王」張作霖,為何唯獨怕長女張首芳?後來她下場如何?
    隨著張作霖的官越做越大,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多,原配趙春桂看不下去了,她怎麼能容忍自己的丈夫有三妻四妾呢?這個大家閨秀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她選擇了帶著三個子女回老家,過起了大宅院的生活。趙春桂積勞成疾,也為張作霖的氣憤不已,不久後,她便一病不起。
  • 人民公僕焦裕祿43歲去世,留下六個孩子,如今個個都是人中翹楚
    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贊焦裕祿同志》焦裕祿同志是我們共產黨的好幹部,好同志,以及蘭考縣父老鄉親的好子弟。焦裕祿在蘭考縣任職期間,發展蘭考縣經濟,使得蘭考縣脫貧摘帽,人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坎坷生平焦裕祿同志1922年出生於山東省博山縣的一個貧苦的農奴家庭。雖然家中並不富裕。但是他的父母還是盡力讓年幼的焦裕祿上學學習知識。
  • 5位「焦裕祿」扮演者談焦裕祿:拒絕「高大全」
    當然在眾多的藝術創作中,最為觀眾熟悉的還是峨眉電影製片廠1990年拍攝、由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焦裕祿》;之後,是2012年王洛勇版的30集電視劇《焦裕祿》,這兩部作品都生動而鮮活地展現了焦裕祿的光輝人生。此外,上個世紀60年代,南京市話劇團曾排演過話劇《焦裕祿》,後來還出現過多個話劇版本;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劉小樓曾主演過評劇《焦裕祿》。
  • 渴望「埋在沙丘上」的焦裕祿病逝後,子女現狀如何?子女:靠自己
    焦守雲是焦裕祿六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從事公眾宣傳工作的子女,她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但承受更多的是責任與義務,用她的話來講,她要讓焦裕祿的精神世代相傳,對於焦守雲來說,任重而道遠。焦守雲的大姐焦守鳳,則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生於亂世而隨父親漂泊,作為家中的老大焦守鳳過早的承擔起了養家的義務,一邊幫父母減輕工作負擔,一邊還要照顧年細的弟弟與妹妹們。即使焦裕祿是縣委書記時,也是過得非常清貧。用焦守鳳的話來講,別人家孩子或許都能借光,而自己卻從來沒有過優越感,凡事都要靠自己。
  • 中國精神|焦裕祿精神
    當初,為了方便給樹林澆水,大隊在林中打了機井,魏善民的父親是看井人。朱莊村幹部張雙力說,老先生看井的時候,也順帶照顧「焦桐」,沒事就會澆澆水,定期撒肥料,樹朝哪邊彎,他就在哪邊多撒些肥料,以保證樹幹的筆直。到後來,由於村民愛護得好,當年的樹苗已長成了如今需3人合抱的參天大樹。而魏善民的父親,也一直照顧著它,直到他臨終的前一年。
  • 焦裕祿42歲患癌去世,留下六個孩子,如今個個都是人中翹楚
    焦裕祿帶領著人民奔走在治理蘭考災害的前線。再苦再累都阻止不了他想讓蘭考百姓吃得飽的信念。經常與農民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一起休息。不為自己謀權益,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擺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的好公僕。幾個兒女也像他一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青蔥歲月。焦裕祿書記在生活中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 宣璐還出演過《如懿傳》,飾演甄嬛長女朧月,只不過改叫恆娖了
    宣璐還出演過《如懿傳》,飾演甄嬛長女朧月,只不過改叫恆娖了宣璐師姐在《陳情令》中的扮演惟妙惟肖,但是沒想到宣璐之前還出演過如懿傳這部古裝電視劇,和周迅等人聯合打造了這部史詩級巨製,宣璐飾演的角色叫做恆娖,也就是鈕祜祿甄嬛的長女,遠嫁準格爾邊塞
  • 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42歲離世,留下的六個孩子,都是人中翹楚
    可惜的是,這時候的中國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而在這樣狀態下的老百姓自然也是難以倖免的,在焦裕祿11歲的時候,就沒有再繼續上學。此後,焦裕祿跟隨父親四處討生活,做一些小成本的買賣,倒也可以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後來,抗戰爆發,在漢奸的迫害之下,焦裕祿的父親喪生,而焦裕祿也好幾次被漢奸抓了起來,最終依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逃離虎口。
  • 在人民中永生——焦裕祿遷葬蘭考追記
    焦裕祿二女兒焦守雲,憶起當年痛不欲生的遷葬時寫道:「給父親遷葬的時候,我跟著,拽著母親,見她哭得一會兒上不來氣,要撞在棺材上跟著他走。奶奶也來了,就不哭,她時刻注意著母親。」  「要不是你爸爸臨終前對我的託付,我早隨他去了……」每逢憶起遷墳那撕肝裂膽的時刻,徐俊雅便啜泣著對子女這樣說。焦裕祿逝世後,孩子們見得最多的場景,是母親對著父親遺像默默流淚。
  • 講好焦裕祿故事,凝聚奮進力量!一名博山人寫在電影《我的父親...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亓超 淄博報導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將於10月15日在焦裕祿的故鄉——淄博博山,舉行開機儀式。影片根據焦裕祿女兒焦守雲口述回憶錄創作,計劃於2021年上映,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向全國觀眾推出。我是名80後,我的故鄉是博山。
  • 辜振甫長女:父親和汪伯伯都是「了不起的老人家」
    汪辜會談20周年前夕,原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長女辜懷群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採訪。圖為辜懷群抱著她2005年策劃出版的《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一書。中新社發 董會峰 攝   中新社臺北4月26日電 題:辜振甫長女:父親和汪伯伯都是「了不起的老人家」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鄭巧  「父親和汪伯伯都是『了不起的老人家』,他們在同一年、一頭一尾過世。對我來說,父親不曾遠去。」
  • 賭王對四房女兒差別有多大:「長女」不好當,「么女」溺愛多?
    後來天機公關成功競標了澳門機場開幕的項目,賭王也發現了何超瓊在做生意上的興趣和才幹,於是要她回集團幫忙,運營旗下的船運公司。何超瓊接手後,保證了航時的準確性,爭取到了客戶的信任,還大幅提升了服務質量。她將本已經走下坡路的航運公司,經營得非常成功。她的能力得到了父親以及家族的肯定,也為日後打理信德打下基礎。
  • 任弼時長女任遠志逝世:她出生百日即入獄,15歲才見到父親
    任遠志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同志長女。為不影響工作,她當機立斷把任遠志送回湖南老家交給奶奶照顧,後來,又把長徵途中生下的女兒遠徵送回老家。6歲的任遠志,才算是第二次見到母親,但因年齡小,時間短,匆匆一面,媽媽是什麼樣,一點兒沒有記住。後來,奶奶去世,鄰村好心的王奶奶照顧起她和妹妹,老少3人相依為命,直到任遠志15歲,任弼時才派人秘密接兩個女兒到延安。
  • 焦裕祿二兒子,有父親遺風,親自進京推銷大蒜,人稱''小焦書記''
    我們一生中一定有許多人聽說過焦裕祿這個名字,但了解他平常生活的人卻寥寥無幾,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與他非常「相似」的人。那位紳士給人的印象是,他和藹可親,舉止大方得體。父親去世時,他還只是個六歲的孩子,他對父親的印象不夠完整,這個孩子就是焦躍進。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在蘭考遇到了嚴重的水旱災害,沙漠化和鹽鹼災害。
  • 真假虛實:焦裕祿大通訊四十年論戰始末
    由於繼父的便利,任彥芳從蘭考的檔案中看了焦裕祿主持工作以來起草和批閱的全部文件,「根據縣委的工作日誌及同志們的回憶,我編寫了《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記下了焦裕祿從到蘭考報到,到告別蘭考去開封治病的475天,每天做些什麼。」
  • 大河初心 ——焦裕祿精神誕生的風雨歷程
    咱得下決心改變面貌!」陳壬年感動地說:「過去的事,你都還記著呀!」焦裕祿說:「記著,永遠也忘不了!我們這裡山多,但我看山上的樹還不多,山該怎麼利用?是不是可以大量造林?還搞一部分經濟林,既可保持水土,又可增加收入,而且是長期的收入。這樣,就可以逐步改變自然面貌。」焦裕祿談了治山,又談治水。
  • 探班《我的父親焦裕祿》!四川傳媒學院超百位師生參與後期製作!
    11月25日,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寧夏銀川殺青,隨即進入後期創作階段,我校超百餘位師生參與其中。12月28日,我校黨委書記、校長馬洪奎,董事長張書玉,副校長張穎江、董孝璧、劉黎、王家福以及總導演、我校教師範元教授等十餘人專程探訪成都影視矽谷並慰問《我的父親焦裕祿》後期特效組。四川傳媒學院與「焦裕祿」淵源深厚。三十年前電影《焦裕祿》的攝像由時任峨眉電影製片廠攝影師、現任我校攝影系主任的強軍教授擔任。
  • 世界第一本中英文對照版圖書《焦裕祿》問世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向世界講好焦裕祿故事世界第一本中英文對照版圖書《焦裕祿》問世這是世界首部關於焦裕祿事跡的中英文對照版圖書,向世界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夜訪火車站」「暴雨中查水情」「先顧吃飯,再顧好看」「『貼膏藥』與『扎針』」等一個個生動故事,圖文並茂展示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還原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曲折而又光輝的人生歷程,同時體現了在焦裕祿精神鼓舞下的蘭考之幹、蘭考之變、蘭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