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走進吳冠中畫中的「點、線、面」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走進香港藝術館四層的展廳,入口左側素白的牆上寫著:「點、線、面自家原料,自家色相黑、白、灰間紅、綠、黃,自斟自酌自得意,今日且醉自家作坊裡。」這是吳冠中彩墨畫《吳家作坊》的自白。

  近日,獲贈已故畫壇大師吳冠中多幅作品的香港藝術館推出「吳冠中——畫·舞·詩」展覽,精選20多幅作品,配合播放舞蹈、音樂等多媒體製作展現大師畫作精髓。

  新華社記者日前專訪了香港藝術館虛白齋館館長司徒元傑,並在他帶領下觀賞展品。司徒元傑說,與以往不同,這次吳冠中畫展最大的特點是圍繞其作品中點、線、面的藝術元素,展示畫家如何通過這些元素演繹美感進行創作。

  點

  「點」是傳統中國畫的基本元素之一,可用來表現樹葉、苔蘚等具體對象,也可用作抽象的「點醒」元素。司徒元傑認為,這兩者在吳冠中的畫作中都有很好的體現,「大量紅、綠、黃的『色點』,是吳冠中畫作鮮明的藝術特徵。」

  結合本次的展品,他介紹說,吳冠中既用色點表現高度概括、簡練的具象之物,如早期作品《水巷》,在素雅的粉牆黛瓦之間「鑲嵌」似人間衣衫的彩點;更將色點作為一種形式美的抽象元素表現氣韻和律動,如《朱顏未改》《維港寫生》《東風開過紫藤花》等作品。

  特別是密布色點的《朱顏未改》,司徒元傑說,點是整個畫面唯一的構成元素,已經精煉成純粹的視覺符號。為這幅畫,吳冠中寫過一篇短文:「李煜哀痛地思念他失去了的豪華宮殿:只是朱顏改。流水留不住落花,落花留不住紅,誰也留不住紅。我濃抹重彩,一味顯示朱顏未改,或朱顏不改,一廂情願。」

  在司徒元傑看來,「這不單是先生的藝術點語,也是他的生命宣言」。

  線

  憶述童年所見,吳冠中曾說,「水波擴展的圖像給我留下美的印象,也可說是我抽象美的啟蒙老師。」司徒元傑認為,生於江南水鄉的吳冠中對「線」有一種天然的敏感。對於國畫中的線條,吳冠中曾如是說:「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武器是線,用線構成畫,用線營造深遠,『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皆憑線之功能,抒寫意境。」

  本次展覽中,《飛燕》《補網》《巢》三幅作品正是以線條承載美感表達。

  司徒元傑介紹說,《飛燕》用纖細、抽象的線條,突出燕群在空中往返穿插的神韻,《補網》通過橫掃千軍的大筆粗線,表現伏臥在水泥曬場上如巨大蛟龍的漁網,絕筆之作《巢》則使用了濃密交錯的線條,除了演繹北京「鳥巢」體育館建築結構,還表達出晚年對人生塵網的悵然。

  此外,很多線條性強烈的花木植物也常見於吳冠中的畫作中。司徒元傑說,通過《鄉情與鄉愁》等作品中攀纏的藤枝、蔓生的爬山虎,《樹根》等作品中虯曲糾纏的枝幹,不難感悟畫家如何指揮線條。

  在他看來,吳氏花木植物題材畫中最經典的當屬《甦醒》,以蘇州司徒廟內的漢柏寓意如屈原一樣「獨立風骨」的民族之魂,這也成為這一類作品的重要母題之一。

  面

  畫壇一般認為,相對於西方,東方繪畫藝術更著意於神韻捕捉,而對「面」的把握比較薄弱。司徒元傑說,吳冠中在這方面對國畫現代化有重要貢獻,即「處理舶來的立體塊面」。

  被吳冠中喻為「最優秀的三個女兒」的經典之作《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正是對「面」的成功演繹作品。

  指著素白高牆充滿畫面的《雙燕》,司徒元傑說,「如果要選一張最能代表吳冠中的畫作,就是它」,畫面中這種簡單的長方形在視覺上表現出懾人氣勢,但又有含蓄之感,牆上畫了一些直身的門窗,與前面一棵向上伸展的高樹一起,正好跟橫向的主構圖相呼應,給人以穩重寧靜的感覺,就如畫家自己所形容的好像「端端正正、安詳橫臥著的女王」。

  其他兩幅作品同以黑白對比、集合塊面組合而成,《秋瑾故居》烏黑大門讓人感覺悲劇默無聲,《憶江南》則以幾個墨點幾條線勾出幾塊極素淨的牆面,將江南之景和遊子之情融於畫中。

  據司徒元傑介紹,《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三幅作品創作時間分別為1981年、1988年和1996年,正好體現吳冠中從具象到抽象、不斷追求國畫現代化的提煉過程。(記者曾繁娟)

相關焦點

  • 「風箏不斷線——走進吳冠中的繪畫世界」展即將在湖南省博物館啟幕
    (本次「風箏不斷線——走進吳冠中的繪畫世界」特展布展已經完成。)(吳冠中生前在客廳中懸掛的唯一一件他本人的作品。浙江美術館前往吳宅拜訪時,吳冠中當即就將畫從牆上摘下並捐贈,並說道:「在這隻貓的眼睛裡,他已經看穿了一切。」
  • 吳冠中畫作賞析——水彩與水墨的融合
    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可以稱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由於種種原因對吳冠中水彩畫的研究遠不如對其油畫和水墨畫的研究深入。其實,相比較而言,吳冠中最早被人所熟識的不得的油畫,也不是水墨畫,而是水彩畫。雖然吳冠中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隨著年代的推移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在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這一點上,是十分突出的。
  • 爭議:吳冠中是中庸還是創新?
    記者:當我們談論吳冠中的時候,我們談論的不是那個已經82歲的老人,而是那個糾葛在筆墨之爭中,為種種溢美之辭以及無端非議雙重包圍的吳冠中,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一個歧義叢生的符號。吳冠中,是美術界一個受誤解最深的名字。吳冠中,1919年出生於江蘇宜興,父親務農,兼任小學教員。
  • 司徒元傑:細說吳冠中的香港情緣
    「這個餐車有特殊的意義:吳冠中之前有『糞筐』時期,十分艱苦,但他成名了、有地位了,在創作上仍然使用隨意、簡單的方法創作。」司徒元傑說,從糞筐到餐車,串聯了我們展覽的兩個點,而兩點中間就是吳冠中的人生起伏、風風雨雨和坎坎坷坷。本次展覽展出了吳冠中不同時期創作的一百件作品,有油畫,也有中國畫。
  • 吳冠中畫一扇門賣7475萬,除了黑什麼都沒有,專家:這不是門
    吳關中吳冠中對這幅畫中「黑門」的自己解釋是「像棺材上塗著黑色的漆,被鐵越來越堅固。」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吳冠中之所以把這扇門漆成像棺材一樣漆黑的原因,是為了突出一種記憶,是為了突出仇進為他的祖國而死,並用黑色來表現莊嚴和莊重。整個畫面的莊嚴意境。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一,筆法之美筆法是中國寫意畫的元素之一。中國傳統繪畫講究筆法和骨法。南齊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畫有「六法" 其中第二條就是骨法用筆。「骨法"即是用筆,「骨法用筆"把表現物象的結構與筆法聯繫在一起,這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特色。其中,用線造型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基本法則,也是筆法的表現形式。
  • 白天畫畫,藝術大師吳冠中作品欣賞
    這根線就是一個與現實相連接,與人民大眾相連接的一根感情線,這根線按我們說的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中國畫又透露著西洋畫的用色、光影與用筆的表現技法。雖然他高度概括了繪畫創作對象的線條。表現出中國畫的寫意特點,但是他的用筆一直像是在用油畫筆作為創作工具,筆觸硬朗缺少變化。他擴展了繪畫的既定題材範圍。吳冠中的國畫特別是風景的裝飾意味很強。
  • 經典之作,吳冠中手稿《探聽藝術與科學相呼應》
    展覽是對吳先生一生在國民美育啟蒙中所產生的影響做的一次宏大表述,包含吳先生優秀作品111幅,以及相關的文獻、圖片、文章、手稿和畫具等。 我們特別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學者以及公眾,朗讀展覽中呈現的吳先生手稿以及相關文章,以聲音表現與圖像敘事相結合的藝術方式,傳播和共享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思想。
  • 吳冠中113幅畫作捐獻新加坡美術館(圖)
    ·吳冠中將其113幅畫作獻給新加坡估價高達3億元  ·吳冠中三幅水墨名作9月將亮相上海藝術博覽會  ·吳冠中領銜「版畫盛典為奧運喝彩」展亮相798  吳冠中這次捐獻的作品,包括63幅水墨畫、48幅油畫、兩幅書法。作品的創作年份從1957年到21世紀初,全面表現了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以及各個時期的風格。如果按照近期國際拍賣行對吳冠中作品的拍賣價推算,這批畫作市值高達3億元。  據新加坡當地媒體報導,這次將作品捐獻給新加坡,是吳冠中主動提出的。新加坡美術館未來將開闢一個以吳冠中名字命名的展廳。
  • 「他和她」的故事 | 吳冠中最深情的作品!
    有一次,她隨手抽出一張報刊畫頁看,看得很細緻,她想說話,但說不出來,看來她在畫頁上沒找見他的作品,有疑問,想提問。他見她語言又生了障礙,更心酸,拍著她的背說:不說了,不看了,早些睡覺吧,今天輸液一天太累了。她很聽話,讓他牽著手走進臥房,他發現她忘了溺器,這本是她天天自己收撿,連阿姨也不讓碰的工作。
  • 吳冠中把同一題材畫2遍,水墨畫價值5000萬,油畫價值1.1億
    吳冠中把同一題材畫2遍,水墨畫價值5000萬,油畫價值1.1億。吳冠中是了不起的繪畫藝術大師,他的繪畫功名在國內首屈一指,在國際獨領風騷,是一位畫法貫通中西的大手筆,像他這樣的大藝術家在當代畫壇是非常少見的,可以說他的繪畫藝術造化無人能與之匹敵。
  • 吳冠中71歲重溫夢想,畫人體很激動!專家:放大6倍越看越精彩
    陳洪標|文【全文字數2520,圖片17張】吳冠中71歲重溫夢想,畫人體很激動!專家:放大6倍越看越精彩!▲吳冠中山水畫。這些年吳冠中都是在畫山水,畫江南水鄉,畫名人故居,人體這個繪畫主題根本沒有去碰過。
  • 吳冠中《獅子林》、明宣德蟋蟀罐將亮相嘉德春拍預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作為體現吳冠中「風中不斷線」理論的代表作,巨幅作品《獅子林》將亮相本月底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預展,並在6月2日至6日拍賣。《獅子林》創作於1988年,吳冠中曾稱,「畫面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表現的是石頭,亦即點、線、面之抽象構成,是抽象畫……將觀眾引入園林後,他們迷失於抽象世界,願他們步入抽象美的欣賞領域。這近乎我的慣用手法。」他將作品比作不斷線的風箏,「線」是作品與人民感情的連接,《獅子林》正是「風箏不斷線」的代表作。
  • 吳冠中《英國鄉村旅店》亮相永樂夏拍 以1955萬元成交
    吳冠中1992年作品《英國鄉村旅店》備受追捧,以1000萬元起拍,最終以1955萬元被電話委託席買家拿下。1992年3月至5月,大英博物館為73歲的吳冠中舉辦了「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這是吳冠中的作品第一次進入西方主流藝術陣地,與此同時,吳冠中在英國北部和南部地區進行了寫生。在5月份回到北京之後,吳冠中又創作了一批以英國風景為題材的油畫。
  • 吳冠中:妻子成全我一生夢想 來世共結連理
    1942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吳冠中先生於2010年6月25日23點5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 吳冠中大師的作品太有靈氣了,最特別的是中國味十足,畫非常耐看
    吳冠中是我超喜歡的一位大師,作品太有靈氣了,對點線面的理解已經登峰造極,最特別的是中國味十足,他的畫非常耐看。而且是審美越高,再看他的畫越有意思。和妹妹不約而同去看了老先生的畫展,以前去看展,真的就是只是看看,但是吳冠中的畫,每一幅都值得駐足久觀。
  • 吳冠中畫竹林,美得像風景照片賣975萬,醜得像甘蔗林卻賣4370萬
    而看起來像甘蔗林的《竹海》在北京保利二零一六秋拍中,卻賣出了4370萬的高價,成了吳冠中油畫竹子中最貴的一幅。這讓網友們很難理解。 意思是,你把竹子畫得太像竹子,這是媚俗,只是畫了竹子而已,沒畫出畫家的融入畫中的心聲,也就是沒有動腦子,沒用心畫。同樣,你把竹子畫成甘蔗,或者把甘蔗畫成竹子,這就是騙人,欺負不懂畫的老百姓,也就是忽悠人。
  • 規劃日報42:怎麼畫規劃分析圖之底圖、點、線、面
    怎麼畫規劃分析圖之——掃盲篇今天講講上篇,掃盲篇,關於底圖、點、線、面。
  • 猶如跳動音符,吳冠中的繪畫語言,充滿時代性
    猶如跳動音符,吳冠中的繪畫語言,充滿時代性 圖/吳冠中 文/文涓 繪畫作為一種充滿美感的藝術形態,想要深入解讀畫中意境,了解畫家的真實思路,就要對畫家其人深入探尋,認識到他所處的時代以及繪畫特點,探尋畫中內涵。
  • 詳解點、線、面!在設計中的運用
    線、面是構成平面設計的三大基本元素。點不是傳統意義中的一個固定概念,在平面設計中將所有的元素都可以視為點,只是其形態各有不同。線在視覺導視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平面設計可以藉助線的重構來分割、編排、布局。面更具有強烈的視覺表現力與衝擊力。本文對平面設計中基本元素進行了解析,並進行了一定深度的理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