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現狀不滿,就將思考的重點由「 why me」(為什麼是我)轉為「 how better」(如何更好)。
人們常會問「為什麼我那麼倒黴」「為什麼我老是犯錯」「為什麼別人會這樣對我」這些以「為什麼是我」開頭的問句,常會導致消極、沮喪的情緒,而使情況變得更糟。
一個聰明、有智慧的人會換個方式問問題,比方說,用「該怎麼做才好」來問自己。「要怎麼做才能改善現狀」「要怎麼做結果才會更好」或是「我應該做什麼,才能轉變情勢」,這麼一問,很快就能讓你找到方向,振作起來。
事情如何發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處理,以及最後能學到什麼。
要轉頭,不要回頭
很多人常以為我們的生命之路只有兩條,一條正確,一條錯誤,我們應該在岔路口就先判斷出哪條是正確的。
所以,一且選擇的結果不如預期,我們就會後悔自己選錯了路。然而,生命並非如此對錯分明,如果你選擇道路A,你會學到一些東西;如果你選擇道路B,同樣會帶給你全然不同的機會和人生體驗。決定並沒有對或錯,只是路線不同。
沒有任何特別的秘訣能幫你做出永遠正確的決定。只能說,不論你做出什麼決定,在當時,對你都是最好的。或許有些選擇將你帶往上坡的路,有些則是下坡,然而每條路都會引領你得到智慧。
沒有錯誤,只有學習
人回首過往,常會後悔自己做了某個選擇,「假如當初」「如果我……就好了」;要不就是一心幻想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那樣現狀就能完全不同。這當然不可能!因為你永遠無法回到過去,就算真的回去,你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因為你還是過去的你,而現在你的後悔、悔恨表示你改變了,這不就是那些錯誤讓你學到的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沒有錯誤,只有學習。試想,如果每件事都能心想事成,完全契合你的計劃,那你能體驗到任何新奇的事嗎?你的生命將只是無味的成功,無止境的重複。就像打電子遊戲,從頭到尾沒有任何關卡和障礙,那多無趣啊!
贏和輸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從贏或輸中得到了什麼。有人因為贏而忘了自己,有人因為輸而認識自己;有人從磨難中萃取智慧,有人因成功而驕縱。生命的格局,在那一刻高下立判。
我們必須把自己的想法從「輸/贏」變成「成長/收穫」。把人生想像成是終生學習,每個經驗都當作一次課程、一個值得學習的機會,你就永遠不會有挫敗感。凡走過的,都不是冤枉路我發現大部分人在面對困境和麻煩時,常會問錯問題。
「假如當初」是令人洩氣的話,只會帶來後悔和抱怨,若能改成「下一次」,代表自己已在狀況中學到教訓,會更謹慎行事。例如,「早知道我就不要答應他」可以換成「我了解他的為人,下一次我不會隨便承諾了集中注意力在出錯的地方,而非正確的地方,會造成永無止境的挫折循環,不但把問題放大,同時也阻礙我們解決問題。在面對失敗時也一樣。
我贏了/我輸了」這些都是錯誤的問題,正確的問題是:「我是否盡了全力/是否從中學到什麼?」每條道路都有不同的風景,只要你把人生看成是自已獨一無二的創作,就永遠不可能走錯路。
要轉頭,不要回頭。生命是往前走的,我們應該轉頭看看「學到了什麼」,而不是在頻頻回首中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