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邂逅一條街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我搭上公交車,五站距離,下了車只幾步之遙,遠遠看見那在騎樓下簡陋小桌吃點心、喝茶、聊天的人們,香料氣味撲鼻,那些旅行的日子就都回來了。

作者:陳雪,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臺灣小說家。

從臺中搬到臺北之後,為了節省租屋開銷,我一直住在與臺北僅一橋之隔的中和(房租便宜了1/3),與所謂的「華新街--緬甸街」僅有十分鐘車程,但我總往橋的那頭去,「去臺北」,而不是往山的那處走,「進中和」,以至於錯過了此處。

我是在2003年到緬甸採訪時,在回程的班機上偶遇幾個緬甸街的住戶,他們約我去那兒吃飲茶,回臺北的隔天下午,我就到了緬甸街,非常奇異的感受,知名的幾家港式飲茶大碗便宜,清真小館吃烤餅、喝奶茶、品嘗粑粑絲,雲南小館吃涼麵、米線、大薄片,帶回雜貨店買來的「香木粉」「咖哩包」「夾腳拖」。像極了旅程的濃縮版。

回到臺北的儀式竟然是從回到緬甸開始。

(資料圖:中和緬甸街)

那並不是很長一條街,尋常寬度,快步十幾分鐘可以走完,除了假日人車特別擁擠,乍看與一般中永和的街道並無二致,但只消你在此駐足停留,不久便能看出其中不同。

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店鋪門簷簡單的招牌上經常有著圓圈圈扭曲你看不懂的字體(那是緬文或印度文),或是寫著雲南美食印度小吃這類中文,以及常見的港式飲茶店,但即使是港式飲茶店也絕非正統港式(更不是臺式的),正如那些小便利商店並不是像7-11、萊爾富全家之類的便利超商,而是清一色裝潢簡陋內部狹窄、到處都擺著各種泡麵盜版光碟雜誌零食,且那些物品大多寫著非英文的外國字(緬文泰文印度尼西亞文等等)。

當你沿著商店餐館林立的街道繼續前進,隨處可聽見快速而低瑣的異國語言,發話者輪廓比我們較深膚色也較黯,隨處都見一家家小吃店門口坐著各類喝茶看報的人們聚集,這時你便知道你來到一處「移民聚集地」。

這些早年從大陸福州及廣東移民至緬甸的華僑,在國民黨遷臺前後也陸續遷移到臺灣,群聚在此,但你會驚訝於他們始終保持著在緬甸的生活調性(慵懶的、家常的、仿佛時間過多可以任其消磨的),整條街也仿佛直接冷凍包裝空運來臺,所有街景氣氛都被保留下來(當然也都本土化了),那是臺北縣邊陲一處跟其他零落散居的各種移民(或暫居者)聚集地極為相似但也是最典型的。

那些移民聚集而成的新興區域,除了提供當地人消費群聚,也讓臺北的某些東南亞愛好者來此遊歷。如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新莊泰國街、內湖的越南街,這些地點成因不同,風貌也各異,緬甸街跟越南街居住的大多是華僑或新移民。

除了假日之外,連平日也是人潮眾多,而泰國街菲律賓街則是因為近年來外勞外傭外籍配偶的盛行而產生的消費集散地,下班的時間以及假日,許多年輕男女騎著腳踏車約好了似的成群結對穿行在街上,停下車,看是要唱歌要吃飯要買電話卡要補充糧食,或只是聚在一起喝個小酒,紛紛都出現了,

這些異國人們的現身才會讓那些店鋪展現不同風貌(有些臺灣人來到這裡是為了緬懷他們某次去泰國或印度尼西亞旅遊的記憶)。這些移民區無論是僅有一條街或是幾個街道巷弄組成的區塊,其中的人種混雜、異國情調、家鄉料理都使我想起洛杉磯的移民區,以及那段旅居的日子。這些散居在臺北、以異國城市取名的街道、小區,正如我旅行時去過的唐人街(世界各地幾乎都有的唐人街看起來竟都如此相似)、韓國城(難以忘懷的泡菜豆腐鍋超級美味,以及當年的洛杉磯的大暴動)、泰國城(家常氣氛口味道地的泰國菜、店裡還可以看泰國連續劇)、亞美尼亞城(好懷念那種烤得金黃酥脆的烤雞配上薄餅及黃色辣椒)等等。

人們總是不經意就逛進了一個令回憶竄動的場所,有時或許是因為朋友說「那家泰國菜好地道」「我知道哪裡有賣越南生春卷」因為想吃美食才來到這些地方,有時只是路過(開車或搭公交車時老是覺得那個地方看起來有點特別)直到某一天才真正停下腳步、推門進去。

與一條街道相逢,將它收藏在生活中需要離開住處時的「臨行地點」。我搭上公交車,五站距離,下了車只幾步之遙,遠遠看見那在騎樓下簡陋小桌吃點心、喝茶、聊天的人們,香料氣味撲鼻,那些旅行的日子就都回來了。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臺北清粥小菜一條街 白天打烊晚上開店
    N本報駐臺記者 劉虎 本報訊 臺北民眾不喝粥嗎,為什麼早餐攤上看不到賣粥的?許多到過臺北的人可能都有此感嘆。其實,臺北有清粥小菜一條街,就位於捷運(地鐵)大安站和科技大樓站之間。這裡粥店林立,好多店都有幾十年的歷史。 在大陸,粥通常是早餐,但在臺北,粥卻是晚餐和夜宵。
  • 臺北不起眼的補習一條街,見證臺灣盛行五十餘年的補習文化
    在臺北車站商圈有一條街道臺灣學生最常去,這就是素有補習街的南陽街。南陽街是臺灣補習文化的一個縮影,臺灣在五十年前開始盛行課外補習,當時這些補習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學生考到大學。圖為現在的補習班林立的南陽街。
  • 誠品在臺北的地下通道開設了一條「書街」,氛圍有點迷人
    誠品最近在臺北開了一家新店,不過跟以往的店鋪不一樣,這更像是一條擺滿「書攤」的書街。這條街全長近 300 米,以「排檔」概念打造書店,開放式陳列書籍,設有人文文學、藝術、影音工坊等主題館,也有甜品店、紅豆餅鋪、咖啡館等店鋪。
  • 到了臺北,有一條街大家一定要去,這就是迪化街
    整個臺北市現有古蹟33處,依歷史文化價值分為三級,臺北府城北門、圓山遺址為第一級,第二級有鉀山寺、保安官、臺灣布政使司衙門、臺北公會堂,第三級有義芳居、大稻坦霞海城隍廟、士林慈誠宮等。這些古蹟都隱藏在高樓背後,小巷深處,需要探訪、尋覓。對於現存古蹟,臺北市每年度都請專家學者實地勘查,視損壞情況,編列預算進行古蹟規劃、修護工作。到了臺北,有一條街大家一定要去觀摩,這就是迪化街。
  • 上海風情街——臺北時尚風情街
    位於保利家園C12地塊的臺北時尚風情街是由保利置業打造的一條特色商業街,地下兩層,地上七層,商業總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內含精品商業、娛樂、餐飲、綜合辦公等多種業態。    臺北時尚風情街採用了當下流行的開放式街區模式設計,人們在長約300米的挑空式中庭步行街上漫步,依次體驗人氣美食、飽覽時尚名品、盡享前衛娛樂。據悉,整條臺北時尚風情街將被有序分為時尚體驗館、精品文化館、婚紗禮品館、兒童職業體驗城、創意集市、寵物城、主題餐廳風味美食街、觀光夜市小吃等多個版塊,可謂應有盡有,將時尚一網打盡。
  • 臺北名街——南陽街
    1947年,從上海請來的建築師鄭定邦,奉命為臺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把中國內地的主要城市地名依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來為臺北街道取名。其中以河南城市命名的街道共有六條,除洛陽街位於萬華區外,鄭州路、開封街、許昌街、信陽街、南陽街都位於中正區,尤以南陽街最為臺灣百姓所熟知。  臺北車站前,小小的南陽街上,凝聚了幾代臺北人的補習記憶。
  • 臺北熱炒一條街 短短200米15家激戰(圖)
    原標題:臺北熱炒一條街 短短200米15家激戰(圖) 圖自TVBS網站   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臺灣TVBS新聞臺報導,臺北市長安東路號稱熱炒一條街,因為短短200米就有15家熱炒店比鄰較勁,甚至有客人一個月來上好幾次,因為家裡不煮飯
  • 臺灣美食攻略:臺灣旅遊必去夜市之臺北華西街夜市
    這是第23篇文章臺北華西街夜市位於龍山寺附近,長度有352米,是臺灣第一座觀光夜市,也是一條將接到加頂蓋的半室內夜市,所以不論晴雨夜市內都是燈火通明。百年之前,「一府二鹿三艋胛」的風光使得這裡成為臺北市最具歷史性的名街。每每入夜,這裡便會有殺蛇、鬥蛇表演,充分展現了臺灣老百姓的熱情與生命力。
  • 臺北第一街——艋舺老街
    這其實是臺北市萬華區的一條老街名字,但艋舺老街並不僅指一條街,而是指這一地區以艋舺為起始點發展的街區。萬華區位於臺北市西南部,東以中華路與中正區接壤,北以忠孝西路與大同區為鄰,西面環繞淡水河與新北市為界,南至新店溪,全區呈「胃囊」形狀。十七世紀末,本區有平埔族「紗帽廚社」沿著河流散居,據這裡的老居民說,當時這裡主要的交通工具為獨木舟。
  • 45年老字號書店倒閉關門 臺北「書店一條街」僅剩個位數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重慶南路過去曾是知名的「書店一條街」,但近年不少老字號書店紛紛歇業,已有45年歷史的建弘書局日前也公告要結束營業,昨日(22日)則是最後一天開店,從白天起人潮就絡繹不絕,書店業績也是睽違多年來,難得突破百萬(新臺幣,下同)。
  • 臺北鬧市區又開通一條地鐵
    新華網臺北11月23日電(記者查文曄 何自力)臺北捷運(地鐵)信義線23日下午舉行通車典禮。信義線途徑中正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臺北101大樓等著名景點,將為臺北市民出行與遊客觀光增添新的便利,該線路將於24日正式運營。
  • 臺北最早的商業區|迪化街
    臺北有一條老街,當地人俗稱「大稻埕老街」,在臺北市的大同區,距離各位常常聽到的寧夏夜市步行約10分鐘,但是多數遊客會跳過此街。
  • 貴陽街 曾是臺北第一街
    但是,你可知道臺北以前叫「蕃薯市」?走一趟貴陽街就知道:貴陽街的前身叫「蕃薯市街」,它卻是名符其實的臺北第一街。      如今祖師廟、貴陽街的街廓還可看出臺灣早期市鎮的形勢。站立在位於康定路祖師廟前的人行步道,貴陽老街東邊的盡頭是祖師廟,西邊的盡頭卻是高築的水泥牆,它阻隔了歷史發展的河流……。
  • 臺北,那些街區以浙南市縣名為街名
    他也像以前在上海那樣,把中國地圖往臺北市的地圖上一蓋。東南西北中國各地的城鎮地名就成了臺北市的街名。所以臺北東南區域的街名都來自大陸東南地區的市縣名。 據說鼎泰豊的小籠包子皮薄得能看清裡面的餡 麗水街也是一條美食街。不過更大眾化一些。當年鄧麗君曾是麗水街口川味老張牛肉麵的老顧客。
  • 嘉定|128000㎡臺北風情街揭開神秘面紗
    盼星星盼月亮,嘉定的小夥伴們終於盼來了臺北風情街。被嘉定市民戲稱為「颱風」的臺北風情街終於在3月30日上午10點揭開了神秘面紗。裡面到底有什麼好吃好喝好玩的?小編帶你去探查一番。 臺北風情街位於嘉定新城白銀路裕民南路路口,是國內第一家以臺灣文化、藝術、創意、精品、美食、休閒、娛樂為主的主題式體驗購物中心,同時也是嘉定新城第一個開業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試營業首日,臺北風情街迎來了不少顧客。
  • 臺商考察臺灣禮品一條街
    60多人在市臺辦副主任羅行斌的陪同下,來到武昌區考察建設臺灣禮品一條街。隨後,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孫文杰向臺商介紹了黃鶴樓公園古肆東區建設臺灣禮品一條街招商項目情況、設計效果圖及景區內主要景點照片,並現場回答了臺商的有關提問。推介完後,臺商們實地考察了黃鶴樓公園古肆東區。在首義園,臺商們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全長280米的銀元街全線,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 臺北街頭邂逅「齊東詩舍」
    原標題:臺北街頭邂逅「齊東詩舍」   記者從李國鼎故居出來時,天下起了小雨。趕去捷運站的路上,在一個「丁」字路口,遇到了「齊東詩舍」。   這是臺北市濟南路2段25號,門口掛著「齊東詩舍」的牌子,門敞開著。進了大門,左右兩邊各一棟日式房子,朝著有燈光的右邊一棟推門進去。
  • 漫步臺北書店街-中新網
    漫步臺北書店街   中新網2月18日電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大陸遊客黃瓊喻撰寫的文章,介紹其行走臺北書店街的見聞。
  • 臺北重慶南路從書店街變身商旅街 遊客最愛文創旅館
    臺北市重慶南路已從書店街轉型,變成商旅一條街。 (楊竣傑攝)   飛機、捷運、巴士、火車或高鐵上,您常會不期然遇見觀光客,餐廳或小吃攤上,也時常可聽到操著非臺灣口音旅客…。   夜幕低垂,昔日被稱為「書店一條街」的臺北市重慶南路上,已經看不見書店林立,反而被商務旅館攻佔,老字號的「臺灣商務印書館」搬遷後,書店字樣仍鑲嵌在建築物上,門口卻早已掛上「Hotel & Hostel」招牌;在高聳的新光大樓注視下,火車站前商圈已悄悄轉型,成為迎接自由行旅客的「商旅一條街」。
  • 原汁原味的臺北風情,你要邂逅嗎?
    目的地:中國臺北{最佳季節:10月——11月}3.路線概覽:○ D1龍山寺(1小時) → 西門町(2小時) → 西門紅樓(0.5小時) → 臺北總統府(1小時) → 永康街小吃(2小時) → 101大樓(3小時) → 臺北象山(3小時)○D2中正紀念堂(1小時) → 士林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