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街 曾是臺北第一街

2021-01-21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09-02-05 10:08:25   

你也許知道「艋舺」名稱的來源?但是,你可知道臺北以前叫「蕃薯市」?走一趟貴陽街就知道:貴陽街的前身叫「蕃薯市街」,它卻是名符其實的臺北第一街。
   
  如今祖師廟、貴陽街的街廓還可看出臺灣早期市鎮的形勢。站立在位於康定路祖師廟前的人行步道,貴陽老街東邊的盡頭是祖師廟,西邊的盡頭卻是高築的水泥牆,它阻隔了歷史發展的河流……。    

  圖一:年節前萬華龍山寺的香火依然鼎盛。(攝影/老霍)
   
  新曆年甫過,農曆年將至。思古之情油燃而生,我們從萬華龍山寺(圖一)來到康定路81號的萬華祖師廟。
   
  廟門面對淡水河
   
  艋舺祖師廟,又名清水巖,與龍山寺、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另與三峽、淡水合稱臺北地區三大祖師廟,是臺灣三級古蹟。
   
  艋舺祖師廟建於乾隆52年(1787),由渡海來臺的福建泉州安溪人,從原鄉攜來清水祖師的香火,合資興建歷時三年完成。鹹豐3年(1853),泉州三邑人與同安人間發生歷史著名的「頂下郊拼」械鬥事件,泉州三邑人慾攻打同安人,焚毀阻礙攻打路線的艋舺祖師廟。    

  圖二:祖師廟後殿在頂下郊拼時毀於戰火。(攝影/老霍)
   
  同治6年(1867)安溪人重新修建祖師廟,祖師廟原有三殿,現只餘兩殿,後殿在頂下郊拼時毀於戰火,迄今尚未修建,徒留下歷史的見證(圖二)。如今廟門旁的抱鼓石,拜殿的一對蟠龍石柱,均為同治7年修建的舊物。
   
  曾是臺北第一街
   
  舊名蕃薯市街,1947年才改名為貴陽街。淡水河因新店溪與大漢溪的匯合,河面加大,昔稱「大溪口」。康熙年間,漳泉移民定居。當時平埔族划船載運蕃薯土產前來交易,漸漸形成買賣市集,俗稱「蕃薯市」。
   
  而後河岸邊船舟聚集,平埔族稱獨木舟為「莽葛」,音似的「艋舺」,為艋舺的由來。附近山區各式土產如大菁、薴麻、茶葉、煤等,都在這裡集散或轉運,艋舺一時成為臺北貨物出口中心,貴陽街曾經是臺北第一街。
   
  日本明治41年(1908年)實施市區改正,街道拓寬取直,將原有的閩南紅磚厝,改建為二層樓式巴洛克建築,至今,街道兩旁還保有日據時期的建築形勢。    

  圖三:萬華西園路與貴陽街口的朝北醫院。(攝影/老霍)
   
  西園路口一棟李朝北經營的「朝北醫院」如今尚保存如昔(圖三)。
   
  神威遠被護臺疆    

  圖四:青山宮交趾陶的製作最為精緻華麗。(攝影/老霍)
   
  距離祖師廟不過百餘公尺之遙,貴陽街二段218號,青山宮座落在街屋裡面,廟門前沒有廣場,但也雕梁畫棟古意盎然,以交趾陶的製作最為精緻華麗,是為臺灣三級古蹟(圖四)。    

  圖五:青山宮六方柱上有神威遠被護臺疆。(攝影/老霍)
   
  鹹豐4年(1856),福建泉州惠安漁民,取青山宮祖廟香火到艋舺立祠,當時艋舺地方瘟疫流行,死亡枕藉,據說至祠祈禱者,均安然無恙,於是信徒日增,鹹豐6年,地方人士正式倡議建廟。六方柱子上有「安基綏神威遠被護臺疆」為證(圖五)。
   
  青山宮、祖師廟與龍山寺,由於地理位置接近,形成三足鼎立的關係,並稱為艋舺三大寺廟,只是規模格局與古意大不相同……。
   
  註:「頂下郊拼」為以龍山寺為主的三邑人,取得安溪人的同意,燒毀祖師廟,衝入同安人居住的八甲莊,同安人將其所信奉的城隍爺帶往北方的大稻埕發展(參考相關網站)。
   
  聯合新聞網

 

責任編輯:包瑋瑋

共1頁

 

相關文章

   

聚焦臺島

  更多

臺島夜話

  更多

臺灣新聞排行榜

   

熱門評論

 

熱門關鍵字

  更多

頻道特別推薦

   

相關焦點

  • 臺北第一街——艋舺老街
    這其實是臺北市萬華區的一條老街名字,但艋舺老街並不僅指一條街,而是指這一地區以艋舺為起始點發展的街區。萬華區位於臺北市西南部,東以中華路與中正區接壤,北以忠孝西路與大同區為鄰,西面環繞淡水河與新北市為界,南至新店溪,全區呈「胃囊」形狀。十七世紀末,本區有平埔族「紗帽廚社」沿著河流散居,據這裡的老居民說,當時這裡主要的交通工具為獨木舟。
  • 「臺北第一街」的興衰沉浮
    【臺灣《今周刊》文章】題:迪化街商道啟示錄(作者 萬蓓琳)原文提要: 臺北迪化街,這條長僅800米卻創造了數千億財富的狹長街道,是臺灣富商的發源地:不論是紡織業龍頭的臺南紡織、食品業的光泉,還是在中國大陸打下江山的旺旺仙貝、聯華食品,乃至於後續許多知名企業,都是從這裡闖出名號的。這些老店的發家之道,絲毫不遜橫行無阻於紐約華爾街的猶太人。
  • 上海風情街——臺北時尚風情街
    位於保利家園C12地塊的臺北時尚風情街是由保利置業打造的一條特色商業街,地下兩層,地上七層,商業總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內含精品商業、娛樂、餐飲、綜合辦公等多種業態。    臺北時尚風情街採用了當下流行的開放式街區模式設計,人們在長約300米的挑空式中庭步行街上漫步,依次體驗人氣美食、飽覽時尚名品、盡享前衛娛樂。據悉,整條臺北時尚風情街將被有序分為時尚體驗館、精品文化館、婚紗禮品館、兒童職業體驗城、創意集市、寵物城、主題餐廳風味美食街、觀光夜市小吃等多個版塊,可謂應有盡有,將時尚一網打盡。
  • 臺北名街——南陽街
    1947年,從上海請來的建築師鄭定邦,奉命為臺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把中國內地的主要城市地名依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來為臺北街道取名。其中以河南城市命名的街道共有六條,除洛陽街位於萬華區外,鄭州路、開封街、許昌街、信陽街、南陽街都位於中正區,尤以南陽街最為臺灣百姓所熟知。  臺北車站前,小小的南陽街上,凝聚了幾代臺北人的補習記憶。
  • 圖文:走進臺北迪化街(6)
    新華社照片,臺北,2005年4月1日走進臺北迪化街 臺北迪化街的許多店鋪依然保留著被稱為「亭仔腳」的清代閩南式建築(4月1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
  • 永康街、青田街,大安區這幾條街才濃縮著臺北骨子裡的文藝氣息
    作為臺北的文教區,這裡不僅有著臺大和師大等全臺灣最一流的大學,各種宗教機構堂會也都在此聚集,臺北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也在這裡,各種新奇創意與日常生活的碰撞,是大安區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面。
  • 貴陽二七路小吃街上榜!「2021馬蜂窩旅行者之選」發布
    其中,貴陽的二七路小吃街入選美食榜單,黔東南的西江千戶苗寨入選景點榜單。貴陽二七路小吃街據了解,「2021馬蜂窩旅行者之選」榜單基於億萬中國旅行者在馬蜂窩旅遊APP中的行為數據,從旅遊內容的發布、傳播、互動,以及交易指數等方面進行評估,對景區景點、酒店、美食街鋪等旅行玩樂項目的服務能力、消費者口碑等維度進行綜合測評,評選出每一年的「馬蜂窩旅行者之選」榜單。
  • 在臺北邂逅一條街
    從臺中搬到臺北之後,為了節省租屋開銷,我一直住在與臺北僅一橋之隔的中和(房租便宜了1/3),與所謂的「華新街--緬甸街」僅有十分鐘車程,但我總往橋的那頭去,「去臺北」,而不是往山的那處走,「進中和」,以至於錯過了此處。
  • 漫步臺北書店街-中新網
    漫步臺北書店街   中新網2月18日電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大陸遊客黃瓊喻撰寫的文章,介紹其行走臺北書店街的見聞。
  • 貴陽小吃街的火爆場面,連外國人都被嚇到!
    四個小時車程,真正可以做到早上廣州嘆早茶,中午貴陽打酸湯魚火鍋。雙旦假期,當然要去貴陽吃吃吃!貴陽人民對於吃這件事,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大多數人氣網紅店,都是露天街邊小攤,開著名車,穿著小貂,隨意街邊亞洲蹲,齜牙咧嘴的吃辣乎乎的小吃,是常見的事。
  • 臺灣寫真: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凌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經是老臺北人購書逛街的首選地。  如今,臺北車站車水馬龍、熱鬧如昔,重慶南路書店街卻已榮光不再,旅館一家一家開,書店卻一家一家關。
  • 臺北最早的商業區|迪化街
    臺北有一條老街,當地人俗稱「大稻埕老街」,在臺北市的大同區,距離各位常常聽到的寧夏夜市步行約10分鐘,但是多數遊客會跳過此街。
  • 臺北迪化街:臺灣最有年味的老街
    在全臺灣所有的「年貨大街」中,最著名的要數擁有20餘年歷史的臺北市迪化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貨大街」位於臺北保留最完整的老街——迪化街一段,北起歸綏街,南至南京西路這一段及周邊區域。記者了解到,其所處的迪化街,是19世紀以來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在這裡,不僅賣年貨,還有樸實的閩南式店鋪、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建築以及老字號商行。
  • 臺北,那些街區以浙南市縣名為街名
    他也像以前在上海那樣,把中國地圖往臺北市的地圖上一蓋。東南西北中國各地的城鎮地名就成了臺北市的街名。所以臺北東南區域的街名都來自大陸東南地區的市縣名。 據說鼎泰豊的小籠包子皮薄得能看清裡面的餡 麗水街也是一條美食街。不過更大眾化一些。當年鄧麗君曾是麗水街口川味老張牛肉麵的老顧客。
  • 老街不老——臺北迪化街的老街改造
    乍一眼看上去,以傳統年貨著稱的迪化街似乎與文創商業並不搭邊。但實際上,這條老街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遲重衰緩,恰恰相反,借文化創意之名,迪化老街正在進行一場內部煥新。舊日容顏1、臺北最古老街:  迪化街,與臺北歷史同壽,也是臺北保留最好與最完整的老街。1850年,福建人林藍田在此開店三間,成為此街歷史的起源;1853年,迪化街又吸納了被排擠出艋舺地區的商貿移民,此街商號開始林立。
  • 探一探臺北地下街的奧秘所在
    目前本市規劃之地下街共有七處:臺北捷運大街、臺北地下街、忠孝西路地下街、中華路地下街,臺北捷 運忠孝東路地下街、臺北車站地區站前地下街(DN174A標)、十二號公園地下街。已營業的計有臺北捷運大 街及臺北地下街:已完工籌備開業的計有忠孝西路地下街、中華路地下街及臺北捷運忠孝東路地下街:尚在 興建中的為臺北車站地區站前地下街(DN174A標)及十二號公園地下街。
  • 到了臺北,有一條街大家一定要去,這就是迪化街
    整個臺北市現有古蹟33處,依歷史文化價值分為三級,臺北府城北門、圓山遺址為第一級,第二級有鉀山寺、保安官、臺灣布政使司衙門、臺北公會堂,第三級有義芳居、大稻坦霞海城隍廟、士林慈誠宮等。這些古蹟都隱藏在高樓背後,小巷深處,需要探訪、尋覓。對於現存古蹟,臺北市每年度都請專家學者實地勘查,視損壞情況,編列預算進行古蹟規劃、修護工作。到了臺北,有一條街大家一定要去觀摩,這就是迪化街。
  • 徜徉臺北迪化街\馮進
    一九四七年,上海建築師鄭定邦奉命為臺北街道命名。他拿出中國地圖貼在臺北街道圖上,以南北向的中山路、東西向的忠孝路畫出一個大十字坐標,分成上下左右四大塊,左上區以中國的西北城市為名,左下則是中國的西南。依此類推,迪化街在臺北的西北部。  迪化街是臺北最完整的老街,比臺北城還要歷史悠久。
  • 嘉定|128000㎡臺北風情街揭開神秘面紗
    盼星星盼月亮,嘉定的小夥伴們終於盼來了臺北風情街。被嘉定市民戲稱為「颱風」的臺北風情街終於在3月30日上午10點揭開了神秘面紗。裡面到底有什麼好吃好喝好玩的?小編帶你去探查一番。 臺北風情街位於嘉定新城白銀路裕民南路路口,是國內第一家以臺灣文化、藝術、創意、精品、美食、休閒、娛樂為主的主題式體驗購物中心,同時也是嘉定新城第一個開業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試營業首日,臺北風情街迎來了不少顧客。
  • 貴陽3大打卡「網紅街」,溫暖這個冬季的城市
    一、 貴陽中山西路站網紅街 貴陽中山西路站網紅街位於雲巖區地鐵1號線中山西路地鐵站A出口,每天12點、14點、16點、18點網紅街唐人街區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