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重慶南路已從書店街轉型,變成商旅一條街。 (楊竣傑攝)
飛機、捷運、巴士、火車或高鐵上,您常會不期然遇見觀光客,餐廳或小吃攤上,也時常可聽到操著非臺灣口音旅客…。今年來臺旅客即將破一千萬人次,幾為臺灣近半人口,大量觀光客來臺,已悄然改變了臺灣產業結構、教育制度、就業市場等。邁向觀光大國的臺灣,如何大步走,使臺灣觀光可以永續呢?系列專題將以產業結構調整、面臨困境及臺灣觀光的未來三大部分,分四天進行探討。
夜幕低垂,昔日被稱為「書店一條街」的臺北市重慶南路上,已經看不見書店林立,反而被商務旅館攻佔,老字號的「臺灣商務印書館」搬遷後,書店字樣仍鑲嵌在建築物上,門口卻早已掛上「Hotel & Hostel」招牌;在高聳的新光大樓注視下,火車站前商圈已悄悄轉型,成為迎接自由行旅客的「商旅一條街」。
重慶南路悄悄轉型
臺灣今年將邁入千萬觀光大國,觀光產業面對如洪水般湧入的觀光客,都已快速轉型,旅宿業最明顯。房屋仲介統計,自由行旅客去年增加263萬人次,每日約有7205人,每日平均需3600間房,客房需求大增,讓交通最方便的臺北車站周邊,就有14間商務旅館,加上新興的青年旅館,北車的風景已經大變身。
走一趟北車就能印證,近4年北市旅館房間數增加7200間,一般旅館就貢獻5700間,北車周邊的考友社、肯德基、地球村、臺灣商務印書館等原址,搖身一變為商務旅館。
觀光局旅館查報督導中心主任劉士銘提到,近5年(民國99年至103年)一般旅館平均房價自1881元增加至2093元,成長11.27%,平均住房率則由42.76%增至53.78%,增加11.02% ,且逐年成長;這股商機也讓國際旅館品牌紛紛在臺灣「插旗」,以往只能在國外看到的W飯店、大倉久和飯店、文華東方酒店等,都在看重這波觀光潮,進駐臺灣。
遊客最愛文創旅館
不只星級飯店受惠,特色旅館也隨之出現。臺中文創旅館「紅點文旅」被英國媒體喻為「全球最好玩的飯店」,總經理吳宗穎說,臺灣旅客原本佔9成,今年降至8成多,反而是今年港客比例倍增,從1月的4%,8月就增至15%,自由行市場明顯蓬勃發展。
吳宗穎提到,這些背包客年輕化、勇於嘗試,紅點文旅這類風格設計型旅館很吃香,因為自由行旅客會上網找,並在旅館所在地的臺中老城區觀光,這也是團客較難接觸到的深度之旅。
吳宗穎強調,臺灣有很多旅宿、民宿在追求硬體提升時,將臺灣文化放進來,這將是一種趨勢,也是觀光客想要看的。「臺灣旅館應結合文化勢力,如臺中草悟道、範特喜老屋改建、宮原眼科,都是很棒的文創之旅。」只要方向正確,各產業一定都能雨露均沾。
本文轉載來自:中國時報 記者 楊俊傑,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