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臺北書店街:書店文化值得大陸業者學習借鑑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大陸遊客黃瓊喻撰寫的文章,介紹其行走臺北書店街的見聞。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的購書中心在哪?臺灣的朋友建議我去臺北的重慶南路書店街走走,說那裡是臺灣最大的書市。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乘車專程到臺北去逛書店街。出臺北車站,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聞名已久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果然書店街氣派非凡,高樓上懸掛的書店燈箱廣告撲面而來,一個書店挨一個書店。據說這條書店街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臺灣的讀書人最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是觀光客的文化觀光區。

  我首先走進「書香林」書店,這是一家三層樓的綜合書店,一樓進門處擺的是最新暢銷書,靠牆兩邊的書架上,按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門類依次排列,擺滿了五顏六色的書。二樓則是按出版社為序排列,多為叢書與套書。三樓是各級各類學校的教科書與參考書,以大學考試輔導材料為多。街兩側的書店各具特色,有的以叢書見長,有的以文庫取勝,有的專營教科書,有的專賣外文書,購書十分方便。

  在這個書香世界裡,據說有幾萬種林林總總的新書。其中有不少大陸作家所著的書,如上海作家葉永烈的《毛澤東與蔣介石》、老作家蕭乾的《未帶地圖的旅人》、北大博士姜南楊的《臺灣大轉型》、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胡鞍鋼的《挑戰中國》等。

  臺北的書店街上,最大的綜合性購書中心當數金石堂書店。據說該書店1983年才開業,卻以現代化的連鎖經營手法投入書業,對傳統的臺灣書店產生了激烈衝擊,推動了臺灣書業從小店式經營轉向擁有寬敞明亮空間的連鎖式營運。十多年來,金石堂已從兩家店拓展到五十一家分店。

  該書店為促銷與擴大知名度,投入大量經費不斷推出活動,如安排作家、歌手到各連鎖店做籤名做演講,以吸引讀者。受金石堂的啟示,臺北書店街上的誠品書店推出了「今夜不打烊」活動,日銷售額竟突破過三百萬臺幣大關。臺北的書店街,有的以打折來吸引購書者,有的以策劃各種新的活動來吸引購書者,由此創造了臺灣的書店文化,展示了臺灣書市衰落中的生機。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單個書店而論,沒有一家書店的營業面積與售書品種趕得上大陸城市的新華書店。臺北書店街上幾十家書店連成一片,競爭中的各書店紛紛改進硬軟體建設,如採光與冷氣、服務態度、新書展示、計算機化庫存管理等,使整個書店街異彩紛呈,品種齊全,方便讀者,值得大陸書店學習借鑑。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漫步臺北書店街-中新網
    漫步臺北書店街   中新網2月18日電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大陸遊客黃瓊喻撰寫的文章,介紹其行走臺北書店街的見聞。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灣寫真: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凌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經是老臺北人購書逛街的首選地。  如今,臺北車站車水馬龍、熱鬧如昔,重慶南路書店街卻已榮光不再,旅館一家一家開,書店卻一家一家關。
  • 逛誠品書店 體驗臺北文化地標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武漢消息 臺灣流傳一個說法:如果說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據說,很多香港人去臺灣只是為了去一趟誠品。此次赴臺參訪,在所有活動結束以後我和友人一起逛了一趟信義路上新開的一家誠品書店,親身體驗了一次臺灣成品書店的文化氣息。
  • 臺北的書店
    曾任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臺北像個大臉盆,四面環山,淡水河貫穿而過。河左岸是新北市,發展慢些,勉強可類比為浦東;右岸的臺北城伴河而起,由西而東而北而南,不停向外擴展,直到山邊。臺北的書店發展,眾所周知的「書店街」重慶南路,雖說1930年代已算繁華的街廓所在,但除了知名的「新高堂」,書店或恐還不像戰後般密集。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當然,冬季到臺北不只是來看雨,而是想親近它的靈魂。龍應臺說,溫潤是臺灣最珍貴的品質,去感受她靈魂,莫過於流連在當地的書店。對於外來遊客而言,往往會把誠品書店作為臺北文化的地標。誠品有大陸書店久違的文藝氣息和生活情調,但它已不是純粹的書店,而是集聚書籍、畫廊、展演、文化創意產品、餐飲等人文複合式空間,所謂「閱讀生命之章,感受生活之樂」。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溫羅汀書店群在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之間,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和新生南路所圍成的街區。早在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建校,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與學術混合空間,有很多書店、出版社、咖啡館、教堂、藝文表演空間、NGO機構等。2005年,這片區域形成為溫羅汀書店群,成為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 「宅」在臺北,在溫羅汀書店街散步,有一家還能免費住宿2到3晚
    這些年泡書店,能讓我一次次流連的城市,臺北算一個。所謂「宅」在臺北,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在溫羅汀書店街散步。好攝女臺北鹿途中旅遊書店 好攝女 攝大陸的朋友們去臺灣時總是必去誠品。當然我也不排斥,但好像也沒有那麼多的期待,不過倒是有些小事值得回味。
  • 臺北書店街一步步消逝 臺媒:要等到文化沒了再來搶救?
    金石堂臺北市城中店驚傳6月吹熄燈號。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屹立30多年,金石堂書店臺北市城中店6月吹熄燈號,古色古香的文化地標將成追憶。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金石堂書店所處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店,30年過去,如今卻只剩10家,如此驚悚的結局,出現在21世紀的臺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文章說,這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公視為了拍攝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要在影像上重建中華商場的決心。
  • 臺北書遊記:書店是臺北美學之旅不變的聲場
    應網易蝸牛讀書邀請,參與「一見臺灣」臺灣美學之旅來到臺北。借活動間隙,在臺北街頭巷尾偶遇各種獨立書店和舊書店。於我,臺北美學之旅中,最美的風景之一就是書店,主辦方在安排蔣勳、羅智成、張大春、阮義忠的交流活動時,也貼心安排在書店或閱讀空間裡,從中也能看出,書店是臺北美學和文學的重要現場。
  • 寶島文藝之旅 臺北書店地圖之重慶南路
    摘要:說起臺北的重慶南路一段,出名的仍是讀書人都心領神會、位於重慶南路一段的「書店街」,它是臺北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臺北市最大的書店以及老字號書店集中地,積聚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重慶南路──一座飄著墨香的書店街 海外網8月7日電 在臺北,無論哪條商業街上都少不了書店。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就算是看似敞亮,門庭若市的「幸運兒」們其實也是有苦說不出,紛紛靠著大力發展文創周邊,經營配套餐飲娛樂,以及大量承接文化活動匍匐前進。「不後退已經很好了」,這樣的知足,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一頁臺北:舊書店往事書店能不能代表一座城市?其他地方不知道,至少在臺北,書店是夠格的。臺北就像一隻貓,書店就是它的毛髮。
  • 45年老字號書店倒閉關門 臺北「書店一條街」僅剩個位數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重慶南路過去曾是知名的「書店一條街」,但近年不少老字號書店紛紛歇業,已有45年歷史的建弘書局日前也公告要結束營業,昨日(22日)則是最後一天開店,從白天起人潮就絡繹不絕,書店業績也是睽違多年來,難得突破百萬(新臺幣,下同)。
  • 臺灣書店,正在慢慢消失
    王英豪攝喜歡臺灣文藝氣息的人可能不願聽到這樣的消息:臺灣的書店正在一家家消失減少。臺北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書店,如今卻只剩下10家,而且還在持續減少。文藝出版界人士和愛書之人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呼籲臺灣當局推出有效手段,有計劃地鼓勵閱讀,振興出版業。
  • 湘版精品圖書展在臺北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開展
    中國臺灣網6月18日臺北消息 6月17日下午,湘版精品圖書展在臺北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開展,展出了「出版湘軍」1300多冊涉及人文歷史、社會文化本次圖書展以圖書為載體,旨在進一步加強湘臺兩地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湘臺兩地深層次的文化、經貿交流。湖南省長徐守盛出席書展並致辭。  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先生對徐守盛的到來表示歡迎辭,並介紹了誠品書店的發展過程和未來規劃。
  • 微光燎原|書店|臺北_鳳凰讀書
    相對於大型連鎖書店及網絡書店,這些十分具有臺灣味道的小書店在近些年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實在令人驚喜。尤其是在網絡書店崛起、圖書市場日益衰退的現狀之下,臺灣獨立書店經營者的運營理念及運營方式更值得人們思索。更重要的是,許多臺灣獨立書店的經營者都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書店的使命就只是賣書嗎?對一般大陸民眾而言,最熟悉的臺灣書店莫過於誠品書店。
  • 臺北著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臺北就像一隻貓,書店就是它的毛髮。牯嶺街一代的舊書店以及重慶南路一代的書店街曾經最為有名。日據時代,牯嶺街城南是當時的臺北文教中心,空氣裡夾雜的都是經史子集,章回線裝小說的黴爛味兒和剛出廠新書的印刷味兒。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後,大批日本人撤離,大堆大堆用得上用不上的書都被遺留下,並被人們在牯嶺街和南海路兜售,逐漸發展為舊書街。
  • 品味臺北故宮與誠品書店的經典特
    今年7月,筆者借赴臺文化交流之機,體驗觀察了其文化形象的兩個標誌——臺北故宮與誠品書店,對其專業服務境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前者所代表的公共文化設施呈現的傳播藝術水準,後者通過社會溫情和延伸布局而表達的城市文明價值。
  • 迎難而上 臺書店業者找尋新出路|臺灣|書店|重慶南路|沈榮裕|臺北|...
    圖為臺北重慶南路「封街悅讀趴」活動現場。臺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供圖馬路塗鴉、說書人講故事、童書公益拍賣……近日,一場名為「封街悅讀趴」的活動在臺北重慶南路舉行。豐富精彩的親子活動,營造出濃濃的閱讀氛圍,也帶動了兒童圖書的銷量。
  • 臺北重慶南路從書店街變身商旅街 遊客最愛文創旅館
    臺北市重慶南路已從書店街轉型,變成商旅一條街。 (楊竣傑攝)   飛機、捷運、巴士、火車或高鐵上,您常會不期然遇見觀光客,餐廳或小吃攤上,也時常可聽到操著非臺灣口音旅客…。   夜幕低垂,昔日被稱為「書店一條街」的臺北市重慶南路上,已經看不見書店林立,反而被商務旅館攻佔,老字號的「臺灣商務印書館」搬遷後,書店字樣仍鑲嵌在建築物上,門口卻早已掛上「Hotel & Hostel」招牌;在高聳的新光大樓注視下,火車站前商圈已悄悄轉型,成為迎接自由行旅客的「商旅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