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體檢,單位福利還是法定責任?
工會專家:特殊工種和群體必須安排體檢
「體檢福利難道不是每個單位的法定責任嗎?」最近剛剛跳槽的曹女士發現,自己來的這家新公司並不提供職工免費體檢。在曹女士的印象中,每個招聘單位都會把「職工體檢」作為福利體系中重要的一條,以至於她一直認為體檢是每家公司的福利「標配」。是否每位職工都該享有體檢福利?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體檢並不是每家用人單位都有的福利
「我進公司8年了,除了做過一次入職體檢,其他從未體檢過。」在江寧經濟開發區一家民營公司上班的周女士告訴記者。
在另一家軟體開發企業工作的夏先生說:「我們單位對職工很關心,每年都安排一次體檢,前年就有一個同事體檢時發現了甲狀腺癌,及時治療現在已經康復。」
記者隨機採訪發現,體檢並不是每家用人單位都有的福利,部分單位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體檢,有些只安排40歲以上的職工體檢,有些只安排中層以上領導體檢,有些只安排達到一定工作年限的職工體檢,有些則從不安排體檢。
特殊工種和群體必須安排體檢
體檢是企業必須安排的福利嗎?市總工會法援團一名律師告訴記者,《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享受福利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所有在職職工須定期體檢,所以並不是必須執行的義務。但是,相關法律規定一些特殊的工種和群體則必須定期安排體檢。
用人單位必須為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安排定期體檢。《勞動法》和《職業病防治法》都有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未成年工也是用人單位必須安排體檢的群體。未成年工指的是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規定:「用人單位應按下列要求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一)安排工作崗位之前;(二)工作滿一年;(三)年滿18周歲,距前一次的體檢時間已超過半年。」
此外,《食品安全法》規定: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去年7月開始實施的《江蘇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對女職工的體檢作出了特別的規定,每年至少安排1次婦女常見病普查,對年滿35周歲的女職工應當增加乳腺癌、宮頸癌篩查。
市總工會相關人員補充,高溫天已經來臨,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還須對從事高溫作業人員進行體檢、建檔。
工會:可與單位開展集體協商
記者從市總工會得知,在我市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部分企業中,體檢被寫進了集體合同。比如,南京金陵金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湯泉建設集團等企業的集體合同當中都寫明了:一年安排一次職工體檢。不僅如此,有些企業甚至連具體的體檢項目都協商一致,寫進集體合同。
據了解,國內一些城市還對規範職工體檢出臺了指導性文件,比如上海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職工健康體檢工作的意見》,要求將職工健康體檢納入集體合同範疇,普遍開展集體協商。
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說,免費體檢是對勞資雙方都有利的好事,對職工來說,可以了解自己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進行幹預和治療。對用人單位來說,能讓職工感受到被關懷,進一步增強職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認同度。希望更多企業將體檢作為一項普惠式福利,各級工會應當鼓勵引導用人單位為職工免費體檢,指導基層企業工會向企業發出協商要約,將職工體檢納入集體合同範疇,就體檢對象、時間、機構、項目、標準和相關經費提取、使用等要素開展集體協商。職工體檢費用可以從福利費中支出,列入企業成本。
本報記者 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