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行走的人受到地球上所經歷輻射量的200倍!

2020-12-17 核技術CCNTA

在地球上,大多數人都熟悉紫外線對我們皮膚的有害影響,但是在太空中,太空人還受到銀河宇宙射線,加速的太陽粒子,中子和伽馬射線的照射。 (照片來自Nicolas Economou / NurPhoto,Getty Images)

據《科學》雜誌的亞當·曼(Adam Mann)報導,在月球上行走的12名人類都受到了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歷的輻射的大約200倍的轟炸。美聯社(AP)的瑪西婭·鄧恩(Marcia Dunn)解釋說,這是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經歷的2到3倍,並暗示人類在月球上的任何長期居住都將需要具有能夠阻擋輻射的厚壁掩體。

儘管與中國在地球上的經歷相比,由中國的e娥四號月球著陸器提供的測量值確實很高,但這些數據對於保護未來的還是非常有用的。據《科學》雜誌稱,預計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不會使NASA太空人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3%以上–法律上要求該機構將太空人的活動安全控制在危險閾值以下。

「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因為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可用來基準輻射的數據集」,並用來評估對人類在月球上的危害,德國航天局醫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託馬斯·伯格(Thomas Berger)告訴AP。

某些形式的輻射,即以熱,可見光,X射線和無線電波等形式發出的電磁能,可以通過分解由其構成的原子和分子來幹擾人體內部的細胞。根據本周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在地球上,大多數人都熟悉紫外線對我們皮膚的有害影響,但是在太空中,太空人還受到銀河宇宙射線,加速的太陽粒子,中子和伽馬射線的照射。。這種物質可能會破壞我們的DNA,導致癌症的發病率增加,或導致其他健康問題,例如中樞神經系統或其他器官系統的白內障和退行性疾病。

人類測量了阿波羅登月旅程中經歷的太空人的輻射,但是根據《科學》,這些測量是每個太空人整個旅程的累積值。為了弄清月球表面的每日輻射劑量,機器人Chang娥四號著陸器使用了十個矽固態探測器的堆棧。

對收集此類測量值的重新興趣部分是因為NASA計劃將更多人送上月球。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凱蒂·亨特報導,計劃於2024年進行的阿耳emi彌斯登月任務將以有史以來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婦女為特色,並進行為期一周的登月月球探險和至少兩次月球漫步。

伯傑告訴美聯社,這些新發現表明,在如此長的月球停留期間,保護阿耳emi彌斯太空人所需的避難所應該有厚約兩英尺半的用月球汙垢製成的牆壁。科學指出,避難所還需要一個防護更嚴密的內部聖所,以在發生太陽風暴時保護太空人。該內艙的適當屏蔽層大約為30英尺深的水,並且還需要在30分鐘內達到。這是衛星向太空人提供此類危險的高級警告能力的當前限制。

這些發現並不令人驚訝:它們與使用現有度量進行的計算相符。但是,這是使人們長時間處於月球表面的關鍵一步。根據《科學》雜誌的報導,結果證實,如果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太空人可以在月球上停留長達六個月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太空輻射:月球輻射是地球200倍,太空人最長在月球停留兩個月
    太空輻射:月球輻射是地球200倍,太空人最長在月球停留兩個月 2020-12-25 14:48:34 來源 : 物鏡世界
  • 人在月球上受到多大輻射?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 新晚報數字報
    10月9日,科學家對太空人在月球上所受到的輻射劑量有了相當準確的結果,通過一項新研究,科學家終於知道了未來的月球漫步者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輻射環境。該研究稱,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每小時將吸收約60微西弗的輻射,約是我們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到輻射劑量的200倍。
  • 太空人在月球上會遭受多少輻射?
    來源:新浪科技在月球上行走的太空人(想像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爾忒彌斯計劃將爭取在2024年重返月球新浪科技忙 北京時間9月30日消息,科學家對太空人在月球上所受到的輻射劑量已經有了相當準確的估計,但這一結果可能還不足以阻止人類再次登上月球展開探索。
  • 月球有了新發現!月球表面輻射有了更準確數值
    北京時間10月9日報導,科學家已經對在月球上的輻射量有了極為準確的計算,結果顯示輻射量目前還是讓人類可以正常登陸探索的。研究人員說,這比跨大西洋客機的輻射劑量高出5到10倍,大約是我們在地球表面所受輻射劑量的200倍。科學家聲稱,月球輻射量偏高是因為月球沒有磁場或者大氣層保護。只不過由於科技和時間不足,並不能測出具體數值。
  • 中國科學家:在月球發現一大危險!它比在地球上可怕1000倍!
    26日,中國科學家公布最新發現:月亮上的太空人受到的輻射,最高達地球上的1000倍! 這讓未來的月球探測與開發任務,變得相當的危險!
  • 讓咱知道:月球上有多少輻射 太空人面臨多大生命威脅
    而最近,一個中國聯合德國的科研團隊,在學術權威雜誌《科學進展》,一項關於中國嫦娥4號,在月球表明上所採集的數據研究、已經2019的實現結果披露,第一次向人類科學、公開地展示了:月球上,到底會有多少輻射!
  • 人類登月面臨巨大挑戰,科學家:月球表面輻射強度超地球200倍!
    相信沒有人會認為太空旅行是一帆風順的,不過我們也是逐漸才弄清楚,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宇宙有多麼嚴酷。近日,一組科學家通過對月球表面輻射水平遠高於預期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出,月球表面其實是非常不安全的,人類將無法在月球表面長時間停留,這無疑會使美國宇航局的月球探索計劃變得雪上加霜。
  • 從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這種感覺之前從未有過!
    太陽緩緩升起的那一刻,意味著白天的降臨,那是人類最熟悉不過的恆星了,無時無刻都在為地球提供光和熱,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將陷入一片黑暗,每個人每天都要保證受到陽光的照射,長期沒有陽光,整個人會顯得特別沒有精神,人們經常將太陽與月亮做對比,月亮通常只有晚上才會出現。尤其是很多文人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中,成為仰慕和讚美的對象。
  • 超地球200倍!嫦娥四號探測到月球輻射,人類還能常駐月球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衛星,因此人類首先探索的星球是月球,未來考慮建設星際基地的目的地也是月球。這是我國首次在月球上測得太空輻射數據,這有助於我國科學家研究月球的真實環境情況,對以後的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同樣具有建設性的幫助。據了解,這次探測數據顯示月球表面的輻射要明顯比地球表面的輻射高很多,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地球有大氣層保護著,而月球直接暴露在太空中,那麼月球表面的太空輻射程度到底如何呢?
  • 月球未來會離開地球?地球會受到哪些影響?科學家解釋難以想像
    如果拿人類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相比較的話,人類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地球存在於宇宙中至少已經超過了46億年了。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棵生命如此頑強的星球,月球的幫助是最重要的。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其特殊引力吸引著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運動,形成了潮汐。
  • 首次輻射測量證實人類長期探索月球是安全的
    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執行阿波羅任務的太空人攜帶了劑量計測量其輻射暴露程度,但是這些設備記錄不僅僅是他們在月球表面期間受到的輻射量,而是他們整個旅程中受到的總輻射量。研究報告合著者、德國基爾大學物理學家Robert Wimmer-Schweingruber說,從那時起,科學家們不得不從外推法和模型估算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受到的輻射量,「我們從未真正在月球上測量過。」
  • 在地球上60公斤的人在月球上有多重?
    物理學以外的日常生活中質量和重量表述的是同一種東西,但月球這個天然衛星因為質量太小而導致其引力強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一個人呈現60公斤重量但在月球上就只有10公斤了,不過這個人的質量仍然沒有變化。
  •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為什麼有人覺得恐怖?
    古代的人類看待月亮還只是神話中的存在,1969年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拍攝到了在月球表面看地球的照片。但有些人卻覺得這張照片有些恐怖,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拍回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地球閃爍著蔚藍色的光芒,在黑暗的夜空中成為了唯一的璀璨光景,就像一顆永不墜落的藍色寶石。在小編看來,這張照片是是非常有意境的,有些人之所以感到恐怖,或許與木星恐懼症有關。
  • 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相比地球大200倍左右
    據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從月球上看地球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讓人感到害怕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往今來,人們常將思念寄託於月亮,但幾乎都是我們從地球上看月球的描述。不知人類抬頭仰望了月亮多少次,那你可知道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一番怎樣的景致呢?登上月球之後,先來看一下四周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大2.5倍,為什麼月球還圍繞著地球轉?
    這是一個迷惑性非常強的話題,中間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太陽對月球的引力真的是地球對月球引力的2.5倍嗎?其二則是為什麼扳手腕地球輸了月球卻仍然沒有被太陽拉走?一、太陽對月球的引力確實比地球對月球的引力大嗎?
  • 在地球上看月亮像白玉盤,那在月球上看地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只要不是陰天,我們都能看到天空上懸掛著的皎潔的明月,漆黑的夜晚就有了一些朦朧的光線。很多人都說是月亮照亮了夜行的人前進的路,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不會發光,只有恆星會發光,而我們看到月亮會發光,只不過是因為月亮發射了太陽的光線。
  • 在月球上回望地球,為什麼會給人帶來恐懼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同時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38萬公裡之外月球搖曳繞地公轉。在地球剛誕生不久後月球就出現了,對於月球的形成目前尚無定論,有多種猜測,作為陪伴地球最久的自然天體,科學家對它頗感興趣。古人就有望月寄託思鄉之情的習慣,而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也表現了古人對於月球的好奇和深深嚮往。
  • 「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輻射比地球可高1000倍,太空工作要加倍小心
    到現在,登上月球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各大國還設置了空間站,方便太空人工作。不過太空畢竟與地球的環境區別太大,人工能測量的數據有限,更多的數據監測還是要靠各種探測器完成。2018年,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開始進行作業。時隔兩年,「嫦娥四號」收集的數據成果為人們揭示了月球的「秘密」。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大2.5倍為啥月球還圍繞著地球轉
    2015年科學界發現的引力波漣漪穿越13億光年距離來到地球,移動了探測裝置4公裡長臂1個質子直徑萬分之一的尺度,這種比吹一口氣還小億倍的極微觀動靜,被科學家們精準捕捉。但引力又是一種弱力,距離越長引力就越弱。引力明顯影響有一個範圍,叫希爾球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