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在月球上會遭受多少輻射?

2020-12-17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在月球上行走的太空人(想像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爾忒彌斯計劃將爭取在2024年重返月球

新浪科技忙 北京時間9月30日消息,科學家對太空人在月球上所受到的輻射劑量已經有了相當準確的估計,但這一結果可能還不足以阻止人類再次登上月球展開探索。

通過一項新研究,我們終於知道了未來的月球漫步者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輻射環境。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時,每小時將吸收約60微西弗的輻射,這比在跨大西洋客機上的輻射劑量高5到10倍,約是我們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到輻射劑量的200倍。

換言之,太空人在月球上的長期停留將使其身體暴露在高劑量的輻射下。儘管這些數值確實很高,但對於未來的登月任務而言,可能還不足以成為主要的妨礙因素。

 先進著陸器的開拓性結果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月球上的輻射水平相對較高,因為那裡沒有大氣層或磁場作為保護(幸運的是,地球擁有這兩種屏障,保護著生命免受有害輻射的威脅)。但是,多年來的研究表明,精確的月球輻射數值很難確定。

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的阿波羅號太空人在1969年至1972年間登上月球時,所用的輻射計記錄的是任務期間累積的總輻射劑量,而不是月球表面輻射水平的詳細情況。新的研究使科學家有了更詳細的認識。

這些數據是由德國製造的「月球著陸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Lunar Lander Neutron and Dosimetry,簡稱LND)提供的,而搭載該儀器的正是中國的嫦娥四號登月任務。2019年1月,嫦娥四號在月球未被探測的背面首次實現了軟著陸,創造了歷史。

嫦娥4號由名為「玉兔2號」的月球車和著陸器組成,目前二者仍在運行中,LND是著陸器科學有效載荷的一部分,其所處位置得到了部分防護,可以「很好地顯示太空服內的輻射情況」。

LND的數據顯示,像銀河宇宙射線(galactic cosmic rays,簡稱GCRs)這樣的高能帶電粒子,在月球表面每小時60微西弗的總劑量中約佔75%,這些粒子被遙遠的超新星爆發加速到極高的速度。

根據9月25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月球上的銀河宇宙射線輻射量比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所受到的要高出2.6倍(空間站在地球大氣層上空運行時,會受到地球磁場的保護)。

不會妨礙阿爾忒彌斯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致力於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通過名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的太空探索計劃,於這個十年內在月球及其周圍建立一個人類可持續存在的空間站。NASA官員表示,在阿爾忒彌斯計劃中獲得的經驗也將有助於為載人登陸火星鋪平道路,而按照NASA的設想,載人登陸火星將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

一份對NASA的輻射暴露要求的解讀顯示,最新報告的這些數據並不會影響阿爾忒彌斯計劃。NASA的要求規定,任何太空人接受的職業輻射劑量都不能導致其終生癌症死亡風險增加3%以上。造成這種危險的總當量劑量除其他因素外,還取決於太空人的性別,以及開始接受輻射時的年齡。

女性和年輕太空人面臨的風險更大。例如,一名25歲就開始航天生涯的女太空人的職業暴露上限為100萬微西弗,而55歲就開始飛行的男性的職業暴露上限是這個上限的四倍。不過,在每小時60微西弗的情況下,這位25歲的女太空人可以用將近700天的時間探索月球表面,才會超過她的壽命暴露極限(這一計算並不包括她往返月球的時間)。

該研究的作者表示,LND測量的銀河宇宙射線數值可能高於在月球表面漫步的太空人經歷的任何輻射暴露,因為這些數據是在太陽的11年活動周期中不活躍的時期收集的,相對而言,更多的銀河宇宙射線能夠掠過日球層、帶電粒子泡和太陽自身周圍的磁場。

然而,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在阿爾忒彌斯計劃中,太空人的登月時限只有兩年;為了安全起見,NASA無疑希望太空人的輻射暴露隨時間「攤平」。例如,對於在國際空間站上飛行的NASA太空人,其每年的輻射量均不能超過50000微西弗。

另一方面,NASA可能也會盡力將阿爾忒彌斯計劃太空人所經歷的輻射風險降到最低,尤其是那些在月球表面執行任務及繞月飛行的太空人。

「在時間更長的登月任務中,太空人必須保護自己免受(輻射暴露),他們可以用一層厚厚月球巖石蓋住居住地,」研究作者之一、德國基爾大學的羅伯特·維默爾-施魏因格魯伯(Robert Wimmer-Schweingruber)說,「這可以降低在月球上長時間生活而導致的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維默爾-施魏因格魯伯的團隊建造了LND。

這些措施也將有助於防範零星但有潛在危險的太陽爆發,即所謂的太陽質子事件(solar particle events,簡稱SPEs)。在這項新研究的覆蓋範圍內,LND沒有發現任何太陽質子事件,但未來的月球探險者很可能會遭遇這些高能粒子。(任天)

相關焦點

  • 讓咱知道:月球上有多少輻射 太空人面臨多大生命威脅
    而最近,一個中國聯合德國的科研團隊,在學術權威雜誌《科學進展》,一項關於中國嫦娥4號,在月球表明上所採集的數據研究、已經2019的實現結果披露,第一次向人類科學、公開地展示了:月球上,到底會有多少輻射!
  • 太空輻射:月球輻射是地球200倍,太空人最長在月球停留兩個月
    太空輻射:月球輻射是地球200倍,太空人最長在月球停留兩個月 2020-12-25 14:48:34 來源 : 物鏡世界
  • 月球有了新發現!月球表面輻射有了更準確數值
    北京時間10月9日報導,科學家已經對在月球上的輻射量有了極為準確的計算,結果顯示輻射量目前還是讓人類可以正常登陸探索的。德國航天中心航空航天醫學研究所的輻射物理學家、此次研究的人員之一——託馬斯·伯格說:「換句話說,目前太空人如果在月球上長時間停留會遭受很多輻射。」但數值再高,對於以後的登月任務來說,並不會成為最大的影響。研究稱,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跳躍時,每小時將吸收約60微西弗的輻射。
  • 嫦娥四號探測到月球輻射,人類還能常駐月球嗎?
    儘管如此,月球的自然環境並不符合人類的要求,首先它的表面既沒有流淌著的液態水,也沒有合適的溫度,而造成這一切環境條件形成的因素是月球缺乏大氣層。由於缺少大氣層,月球的表面常年遭受太空輻射的侵害。前段時間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探測到了月球表面輻射值數據,並將數據傳回地球。
  • 人在月球上受到多大輻射?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 新晚報數字報
    10月9日,科學家對太空人在月球上所受到的輻射劑量有了相當準確的結果,通過一項新研究,科學家終於知道了未來的月球漫步者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輻射環境。該研究稱,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每小時將吸收約60微西弗的輻射,約是我們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到輻射劑量的200倍。
  • 首次輻射測量證實人類長期探索月球是安全的
    相關研究結果讓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未來太空人需要穿何種程度的防護服。 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執行阿波羅任務的太空人攜帶了劑量計測量其輻射暴露程度,但是這些設備記錄不僅僅是他們在月球表面期間受到的輻射量,而是他們整個旅程中受到的總輻射量。
  • 如果太空人在月球上開槍,會發生什麼情況?答案出人預料!
    如果太空人在月球上開槍,會發生什麼情況?答案出人預料!隨著嫦娥5號順利落月,大家之前懸著心的,也總算落地了。現如今,只剩下一步月壤取樣返回,嫦娥5號就能回到祖國了。許多人可能會好奇一個問題,如果太空人在月球上開上一槍,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答案出人預料!首先,大家都知道,月球的體積和質量都比地球小很多,所以,它的重量也比較小。在月球上的物體,重力基本上只有地球的1/6。也就是說,如果在月球發射一顆子彈,沒有強大的空氣阻力以及重力,它將會飛得更遠!
  • 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相比地球大200倍左右
    據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用什麼在月球上建房子?科學家表示用太空人的尿液就行!
    據sciencealert報導,如果我們人類想要在月球上生活——我們正在計劃這樣做——我們將不得不在月球上建造能供人居住的設施。小型著陸器可能在短暫的阿波羅任務期間發揮了作用,但是要想長期地停留,我們需要一些更持久的建築。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空間維度上獲取縱向剖面,從時間維度上研究古老的物質成分
  • 「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輻射比地球可高1000倍,太空工作要加倍小心
    到現在,登上月球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各大國還設置了空間站,方便太空人工作。不過太空畢竟與地球的環境區別太大,人工能測量的數據有限,更多的數據監測還是要靠各種探測器完成。2018年,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開始進行作業。時隔兩年,「嫦娥四號」收集的數據成果為人們揭示了月球的「秘密」。
  • 外媒:新研究揭示月球表面的輻射有多強
    據外媒BGR報導,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月球表面具有很強的輻射。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
  • 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遇見嫦娥了?怎麼回到地球就言行失常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功擺脫地球引力的牽絆,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類。美國人緊隨其後,1969年7月20日,3名太空人乘坐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成功登陸。面對絕境而不會心理崩潰,是對太空人的基本要求。太空人這個職業,可以說是地球上所有職業中,綜合素質最高的。
  • 為何從月球上看地球,會覺得恐怖?這12位太空人有一個同樣的感受
    嫦娥五號登月任務的圓滿成功,讓世界再次對中國的航天科技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中國的航天實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終於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不過要想實現載人上月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人類漫長的科技發展過程中,實現過登月的太空人也僅僅只有12位,但是據這些登上月球的太空人說,從月球上看地球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並且12位太空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感受。
  • 月球輻射有多可怕?嫦娥4號發現超地球兩百倍,為何登月不受影響
    月球因為磁場幾乎消失,且引力較小,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大氣層,造成由於月球表面真空,除了因隕石擊起的月塵,基本和外太空無異。這樣的環境,造成月球表面的輻射場與行星際空間的輻射場相似。雖然美蘇上個世紀就開始了無人和有人的登月探測,但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調查的最清楚的卻是我國的嫦娥四號。
  • 美國2024年重返月球板釘釘的事,NASA承諾將一名女太空人送上月球
    距離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經51年了,美國先後6次共將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人數已經不少,可是有個遺憾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名女太空人登上月球。根據NASA計劃,2021年SLS火箭將帶著「獵戶座」飛船進行無人試飛,2022年運載太空人繞月飛行,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NASA承諾,首次重返月球的2名太空人,其中一名為女太空人。
  • 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是怎樣的感受?太空人:更多是一種不安的情緒!
    文/仗劍走天涯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是什麼感受?太空人:更多是一種不安的情緒!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衛星,而人類對於地球的特殊感情也是很強的。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很多的詩句和一些話本,都曾經描寫月球,這都是人類對於月球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寄託。而人類在有能力登上宇宙太空之時,第一時間就去了月球,想通過對月球的探知,來加深自己對月球的,一種情感上的寄託。在月球上眺望地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美國的太空人在感慨之後,卻是更多的不安。
  • 阿波羅計劃太空人都把什麼留在月球上...
    但是,將地球物品留在月球上其實也受到了實用主義的影響:按照邏輯來說,太空人丟棄的東西越多,他們就能採集更多的月球巖石帶回地球。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貝絲·奧利裡(Beth O'Lear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雜物裡有一些殘骸,有一些標誌性的人工製品(它們並不一定要留在月球上),還有一些炫酷的科學器材。」
  • 月球上行走的人受到地球上所經歷輻射量的200倍!
    (照片來自Nicolas Economou / NurPhoto,Getty Images)據《科學》雜誌的亞當·曼(Adam Mann)報導,在月球上行走的12名人類都受到了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歷的輻射的大約200倍的轟炸。
  • 一個120斤的太空人到了月球後,他的體重會變多重?
    引言: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因此人類最早對它進行探索。在美國人成功登陸月球之後,世界掀起了一股探索月球的熱潮。在眾多的探索之下,人類逐漸揭開月球的面紗,原來它是一顆貧瘠的星球,但也和地球一樣存在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