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年均保持在60萬人以上,佔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的7.5%左右,總體就業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其中,留魯畢業生比例保持在8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態勢。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夏魯青介紹,今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留魯就業創業,在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就業機會增多。今年擴大公務員招錄規模,計劃招錄7360名,比上年增加4313名。其中,首次拿出1021個崗位專門用於招錄應屆畢業生。
事業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比例不低於70%,今明兩年國有企業新增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比例不低於50%,應屆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就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比如,山東重工集團今年繼續擴招應屆畢業生3000人,全年招聘近6000人,提供了大量的高質量就業崗位。
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根據今年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到非公有制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達65%左右。
山東設立省級大學生創業引領資金,出臺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給予每人最高2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財政按照基準利率提供全額貼息。
山東打造「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服務品牌,以省委省政府名義舉辦活動31場,吸引5200多名名校畢業生來魯就業。在全國率先啟動「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線下招聘活動,計劃年內舉辦招聘活動100場。目前已經到蘭州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開展14場活動,籤約1000多人,同步組織線上招聘活動276場,達成就業意向3.3萬餘人次。
夏魯青介紹,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層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今年,我省計劃招募「三支一扶」畢業生近3000人,有10.26萬人報名,創歷史新高。「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越來越多有志青年的選擇。
高校畢業生外流嚴重?不存在 省人社廳:來魯就業人數大於出省就業人數
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記者提問,最近網上流傳著一些信息,稱山東的高校畢業生「外流」嚴重。請問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夏魯青介紹,山東是高等教育大省,在校大學生230多萬人,居全國第二位,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60萬人以上,約佔全國的7.5%,居全國前三。
從山東高校畢業生情況看,留魯就業率穩步提升。根據山東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實名監測,2017到2019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當年留魯就業率保持在8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態勢。今年高校畢業生留魯就業率繼續提高,截至7月底達到82.56%,高於前三年水平。對一個高校畢業生資源豐富的省份來說,這一比例還是很高的。
從全國畢業生流動看,高校畢業生流入流出山東基本平衡,流入略大於流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省大數據局、中國移動通信公司,通過對全國和山東高校畢業生數據信息、參保信息、移動通信信息進行大數據比對,對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流入流出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我省高校畢業生流向省外16.78萬人,外省高校畢業生來我省就業19.42萬人,來魯就業人數略大於出省就業人數。
從畢業生流出情況看,到省外就業的畢業生以外省生源為主。近三年來,到省外就業的畢業生中,60%為省外生源畢業生,他們大多選擇回生源地就業。
四成以上畢業生流入濟青 今年已有3萬人自主就業
在發布會上,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夏魯青表示,山東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結構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從行業流向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到製造業就業,說明山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崗位質量有明顯提升。
從就業單位性質看,2019屆畢業生中,企業就業比例為69%,事業單位12.66%,黨政機關1.35%,部隊、基層、城鎮社區、民辦非企業等佔16.99%。
從地域流向來看,膠東經濟圈是山東省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主陣地。濟南、青島、濰坊、煙臺是高校畢業生流入最多的4個地區,其中濟南、青島佔44.2%,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布局相契合。
從就業形式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到新就業形態就業。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通過網際網路營銷、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等行業就業。今年截至7月底,已有近3萬名2020屆高校畢業生通過自由職業的形式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