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孩子養成良好性格的需要,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2020-08-10 紫翹

佳佳喜歡探索天文奧秘等科學知識,尤其對星座知識感興趣,常常在晴朗的晚上要媽媽陪她出去看星空。

媽媽雖然累了困了,很想早點休息,但她十分理解佳佳,從不批評女兒的要求太過分,更不給她潑冷水,而是為女兒小小的年齡就對科學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感到高興。

於是,不管自己有多累、多困,媽媽都會愉快地滿足佳佳的要求,陪女兒站在陽臺上,跟女兒一起仰望著星空,討論一些有關天文知識的問題。

後來,佳佳參加學校組織的天文知識競賽獲得了第一名。媽媽非常高興:「佳佳,今晚的夜空非常晴朗,媽媽陪你一起看星星!」

可以說,媽媽對天文學的愛好,完全是從女兒看星星的興趣中培養起來的。


多陪孩子做喜歡做的事

 

案例分析

教育專家曾經發出這樣的呼籲:「做家長的要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了。當孩子做了不合自己期望的事情時,不要急著馬上發火,先聽聽孩子的理由。」

然而,許多家長都覺得自己沒時間陪孩子,也有許多孩子覺得父母並不願意陪自己。家長不願意陪孩子,自然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有的家長雖然陪著孩子,但只希望孩子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例如,陪孩子讀書學習、上課外輔導班等,至於去參觀博物館、觀賞大自然美景之類的事情,常常被家長排除之外,認為那是無聊的事,不阻止孩子就算不錯了。

由於家長的錯誤觀念,一些孩子也不希望父母陪在自己身邊,因為有父母在身邊,不僅不會從父母那裡得到讚賞,反而多了一位「監工」,時時刻刻監督著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陪孩子做一些事是很有必要的,家長要記住,陪孩子做事,主要是陪孩子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而不是家長自己喜歡的事。這一點很重要。

同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還要多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這樣親子間的相處才會變得和諧、珍貴,孩子也會更懂事,會更用心體諒父母的立場和辛勞。


多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


應對之策

  • 真正關注孩子

陪伴孩子,不僅要求家長與孩子在一起,而且要求家長主動去跟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是在積極熱情地陪伴著他,而不是很勉強和心不在焉的——孩子雖小,也有敏感的心靈,家長「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表現是瞞不了孩子的。

維妮從小就很聰明,但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讓媽媽馬娜感到很頭疼。維妮在6歲時有一段時間非常頑皮,她每天都故意把房間裡的各種物品扔到地上,還經常發小脾氣,使小性子。

有一天,馬娜見維妮又開始「造反」了,就走過去問她:「維妮,你又在幹什麼呢?為什麼不老老實實的,非要把房間弄得這麼亂你才高興?」

維妮聽了媽媽的話並沒停下來,反而當著媽媽的面把桌上的一本書扔到了地上。

「你變本加厲是嗎?趕快把書撿起來!」馬娜實在是很生氣。

「我不撿。」維妮道。

「你就是不聽我的話,對嗎?」

「對,我就是不聽你的話。」維妮毫不示弱。

見女兒這樣子,馬娜扭頭走了。看見媽媽走了,維妮更加忘乎所以,她一會兒大聲尖叫,一會兒又把地上的東西撿起來再扔掉。馬娜盡力抑制住自己的怒火,就當沒看見。


真正關注孩子


過了一會兒,維妮鬧夠了自己安靜下來,隨後傷心地哭了。這時,馬娜走進維妮的房間,和藹地說:「孩子,你今天怎麼啦?遇到了什麼不高興的事,能不能告訴媽媽呢?」

維妮只顧傷心地哭著,就是不說話。

馬娜心生愛憐,把女兒從地上抱了起來,說:「維妮,我一直覺得你是個乖孩子,所以你亂扔東西時我沒罵你。我想,你之所以這樣做,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事,你能告訴媽媽嗎?媽媽也許能幫助你呢。」

維妮聽到媽媽這樣說,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但仍然在抽泣。

「好了!」馬娜接著說,「別哭了,孩子,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有解決的辦法。你一直這麼聰明伶俐,加上媽媽的幫助,你一定能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對吧?」

維妮突然撲到媽媽的懷裡,哭喊道:「媽媽,我覺得自己好孤單啊!」

「怎麼會呢?媽媽不是天天跟你在一起嗎?」馬娜不解地說。

「可是,你總是不搭理我,整天就知道在書房裡寫字,你一點兒也不在乎我……」

原來如此,由於這段時間工作比較忙,馬娜有很多策劃文案要寫,所以沒有像平時那樣陪女兒。

「女兒,你可不要那麼想。媽媽最在乎、最愛的就是你,你是媽媽的寶貝對不對?這段時間媽媽確實比較忙,忽視了你,等忙完這一陣子媽媽就陪你玩。不過,現在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也要理解媽媽呀——媽媽需要工作,不能老是陪著你,懂了嗎?」


陪伴,是孩子養成良好性格的需要


自從馬娜讓維妮知道自己仍然愛她後,她就再也沒故意搗亂過。有時候,馬娜在工作之餘去她的房間看一看,她也會說:「媽媽,你去忙你的吧,我在學畫畫呢。」

可見,孩子並不會無理地要求父母一直陪伴自己,如果父母確實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也會乖乖地等待——只要父母沒忘記他,在空閒的時候去陪陪他,跟他聊聊,他就滿足了。

你看,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簡單,作為父母,你為什麼就不能滿足他呢?

  • 捕捉孩子的每一點快樂

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時常會為自己感到快樂的事而高興。家長要學會捕捉孩子的每一點快樂,不要在孩子快樂的時候打攪他,而應該同他一起分享快樂。

例如,當孩子看動畫片看得哈哈大笑時,當孩子玩積木遊戲累得滿頭大汗時,當孩子聚精會神地畫畫時,你不要粗暴地打斷孩子,讓他「趕快去做作業」,而要靜靜地陪他坐一會兒,跟他一起歡笑。


捕捉孩子的每一點快樂


  • 爸爸不要缺席

儘管爸爸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工作繁忙,甚至經常不在家,但這不能成為爸爸不陪孩子的理由。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爸爸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玩、一起分享快樂的事。這不僅是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是孩子養成良好性格的需要。

爸爸的缺席,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孩子也有感情的需要,他不僅需要爸爸提供物質保證,更需要爸爸的陪伴。

如果爸爸僅僅把自己定位為家庭經濟來源的支柱,只知道掙錢養家,孩子在心中就會產生對爸爸的「怨恨」,這種情緒不利於維持親子之間的正常關係。

明智的爸爸,再忙也應該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和學習,陪孩子一起成長。


親子陪伴,爸爸不要缺席


  • 陪伴不是監督

陳序是一個很愛孩子的父親,從陳東出生後,他就堅持陪伴著。例如,當陳東與小夥伴玩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著孩子玩;當陳東要學習的時候,他就把電視關掉,坐在旁邊陪著陳東學習;當陳東睡覺的時候,他還給陳東規定好起床時間,好讓孩子早起複習功課。

在陳序的努力下,陳東的成績在班裡始終名列前茅,這成為他津津樂道的話題,他自己也引以為豪。

但是,在一次快要參加期末考試時,陳東卻突然玩起了失蹤。陳序好不容易找到了陳東,問他「失蹤」的原因,他這樣回答:「爸爸對我的愛太沉重了,我感覺自己總是被你監視著,一不小心就會做不好。我很害怕這次考不了好成績,讓你失望。」

陳序的本意是陪著兒子成長,可他看孩子看得太緊了,不知不覺中扮演了「監工」的角色——他一直監督著兒子,生怕兒子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為。這種監督,無疑讓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孩子並不需要這樣的「陪伴」,他需要自由自在的成長空間。

明智的家長,應該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去陪伴孩子;當孩子忙自己的事情時,家長則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這樣,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空間,相處起來才會比較融洽,對培養孩子的獨立品格也大有好處。


好書推薦:《全面捕捉兒童叛逆期》


觀點歸納

1.時時關注孩子,不要讓他感到孤單。

2.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玩耍和學習。

3.陪伴孩子,但不要讓他有被監視的感覺。




作者|金波 《全面捕捉兒童叛逆期》

授權|子語文化

排版|小雅

審核|李子語

【熱點話題】關於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阿紫討論~

相關焦點

  • 不管每天工作再忙,一定要留時間給孩子,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很多人都忙於工作,加班加點是常事,所以常常把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事情交給老人去做,但是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和孩子在一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愛是不能缺失的,忙於工作的父母可以在這幾個時間忙裡偷閒多陪陪孩子一、飯後休息時間現在許多父母工作都非常忙,經常是回家之後,還要忙工作到深夜,但是晚飯之後的短暫空閒一定可不要錯過,這個時候孩子學習了一天比較疲憊
  • 「愛我你就陪陪我」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寫給年輕的父母
    蔡姐經常說,她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一旦有空餘的時候,她就想要陪在女兒身邊,給她講故事,陪她一起畫畫,一起搭樂高。蔡姐有個閨蜜,她說她很後悔兒子讀小學的時候沒有時間陪他,導致兒子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 就算再忙,也請六歲前,陪伴孩子養成受益終生的這個習慣
    安靜適合閱讀的空間閱讀需要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在日常閱讀的時候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空間,在孩子閱讀的時候沒有外物的打擾,儘可能的避免電視等電子設備出現在孩子的閱讀空間裡。也要給孩子準備好自己的小書架,方便孩子取閱。同時家長也不要在閱讀期間打擾孩子。
  • 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家人的,三星座
    網上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詞叫「詐屍式育兒」,意思就是說每個月給你固定的錢讓你養孩子,但沒時間陪孩子,這跟「喪偶式婚姻」差不多,性質都是一樣,可以給你錢但就是沒時間陪你,所以感情幾乎是沒有的,你們之間其實更像是一種交易,對有的人來說是完全接受不了這樣的生活的,所以無論他們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家人
  • 孩子性格的養成需要父母的陪伴
    我和孩子她媽仔細分析一下原因,孩子沒有自信主要是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玩耍。這段時間我和他媽媽由於要準備中級職稱考試,把他放到老家。讓他爺爺、奶奶看著,爺爺、奶奶需要下地幹活,很少帶他去人多熱鬧的地方玩耍,而且爺爺、奶奶教育方式確實鼓勵教育,兒子出去玩時自然也沒有了以前的自信和表達欲望。這也是兒子突然變得有些木訥的原因。
  • 再多的金錢補償,都比不上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再加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沒有辦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顧小宇身上,小宇可以說是獨自成長起來的。①利用空閒時間,多和孩子溝通父母想要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首先要利用空閒時間,儘可能地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心之所想,這樣才能夠找到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成為孩子分享秘密的摯友。
  • 元旦將至我想陪陪孩子
    「時間過得真快」這句話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忙的人總覺得時間過得快,不管真忙還是假忙,忙有用的還是忙無用功。閒的人覺得無聊空虛,總抱怨時間過得好慢。如果因為其他而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就不是更好地為孩子。因此,當孩子受傷多了的時候我覺得再沒有什麼事情能和孩子相比。那時,我寧願放棄一切,因為覺得毫無意義。生了孩子,尚且不管,還能做好什麼呢?很多人會說:「生了孩子就變為家庭主婦了,整天圍著孩子轉,人生價值得不到實現,不值得,人要為自己活才有價值。」
  • 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除了難管教,還容易形成這3種性格缺陷
    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除了叛逆,極難管教之外,這三種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也經常出現。容易缺少安全感在孩子6歲之前,爸爸媽媽都需要付出大把時間來陪伴和進行幼兒教育的。如果在這段時間,父母能夠給孩子充分的陪伴和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們就能在將來擁有獨當一面的實力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創新工場的創辦者李開復曾經這樣呼籲:「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不要以為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儘管父母的工作很忙,但是,我們還是建議父母多抽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 孩子性格孤僻,家長要如何引導
    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不喜歡和外界溝通,自己玩的還挺開心,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孤僻的性格,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1.多和孩子做遊戲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行為,更是學習和成長。遊戲是組成整個幼兒生活的一大部分,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快捷通道,玩遊戲可以促進孩子通過實際行動去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積極活動,特別是家長們一起做遊戲,更容易激發他的積極性。
  • 孩子長大後需要「拼爹」?家長錯了,優秀孩子背後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長大之後難道需要「拼爹」?家長其實錯了,優秀的孩子背後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孩子性格的養成也跟家長的陪伴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家長一直不陪伴孩子,孩子很有可能變得特別孤僻,內心也會非常脆弱,而且容易沒有安全感。
  • 孩子這4種表現,說明父母陪伴少,一定要警惕
    我想說作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真的很累,我們上有老,下有小;想多掙點錢,還想兼顧家庭。尤其在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他們,於是我們拼命努力的賺錢,從而很多時候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脾氣暴躁不可理喻,其實這些都是對孩子缺少陪伴的表現,孩子有以下四種表現,就說明父母陪伴較少,一定要警惕。
  • 為了養家沒時間陪孩子?別找藉口,任何的「陪伴缺失」都是冷暴力
    不能專注地陪伴孩子很多父母都知道"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需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很多家長都無法做到專注地陪伴孩子。所謂"專注"就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陪孩子打鬧,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不是敷衍、應付,也不是為了陪伴才去陪伴孩子。
  • 父母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對話的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而媽媽每天和孩子說話的時間,則基本上在半小時以內,而且說話的內容多是「教育性」的。許多媽媽覺得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關心他的學習,孩子就會感到很幸福。要讓孩子感到幸福,絕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溝通。而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陪孩子,就是與孩子進行精神交流的最好渠道。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上班族媽媽越來越多,他們常常是在跟時間賽跑。有時回到家裡,孩子已經睡了。然而,聰明的媽媽總是能夠擠出時間陪孩子聊聊天,分享他的心情。
  • 再苦再難,這幾年都要多陪陪孩子!與父母共勉!
    父母們總是在感慨,孩子的出生好像就在昨天,柔軟的小手,皺巴巴的皮膚。一恍然,時間過得那麼快,孩子上了幼兒園,讀了小學,上了中學,又奔赴大學的象牙塔。如此匆匆。孩子小的時候,你對他的疏忽和懈怠,都是他長大後的嘆息。趁著這幾年,趁著孩子還小,多陪陪孩子吧!
  • 再累、再忙,初三這年都要堅持陪伴孩子度過
    身為成年人一定忙,同時身為家長定會很累,但我們總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因此,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尤其是初三、高三這些關鍵期。孩子進入初三,面臨中考,家長要協助孩子做好學習計劃,當好信息部長,做個明智的點撥者。
  • 作為孩子的父親,請你每周至少抽出一個小時來陪伴你的孩子
    大多數父親直到現在還有「大丈夫就該做大事」這樣陳舊的觀念,他們認為自已應該出去賺大錢,如果要花時間在教育孩子上,就必須性工作賺錢的時間,所以大都會打退堂鼓。因此,即使只需要花一點時間就可以改善親子間的關係,爸爸們也總是以工作繁忙為由推辭,或者抱著「這點時間什麼也教育不了」的態度,乾脆不做免得浪費因時。
  • 孩子性格孤僻,選擇性無視父母,家長要如何引導?
    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不喜歡和外界溝通,自己玩的還挺開心,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孤僻的性格,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的不利的 孩子的天性應該是活潑好動,善於模仿新奇事物的,那麼對事物過於冷淡的表現明顯的就是不正常了。這種往往是孤僻症的前症狀,甚至還可能會引發抑鬱。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那麼要如何去改變這一現狀呢?
  • 爸爸們真的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嗎?
    在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的現代社會,確實有很多爸爸因為工作和應酬,而忽略了對孩子和家人的陪伴。因此,這些工作狂爸爸也常常感到委屈:為什麼我拼了命地賺錢養家、累死累活,還會被指責?作為父親,我們也想多陪陪孩子,但作為員工,公司政策和經濟壓力就擺在那裡,又不可能不去面對。
  • 再苦再難,這幾年都要多陪陪孩子!朋友圈刷屏了,與父母共勉
    趁著這幾年,趁著孩子還小,多陪陪孩子吧!,一方面要忙於應酬,哪有時間帶孩子?時代不同了,教育方式自然要改變。家長以為要多賺錢給孩子買房子、買車、娶媳婦,然而卻不知不覺地遠離了孩子,這樣真的值得嗎?不要找藉口說沒時間,只要父母心中有孩子,總會有時間的。陪孩子是一種不能以任何藉口推卸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忙都要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