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養家沒時間陪孩子?別找藉口,任何的「陪伴缺失」都是冷暴力

2020-12-20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小季說到自家的孩子總是抱怨爸媽陪伴他的時間太少,特別是孩子的爸爸,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的,陪伴孩子的空閒時間是很少的。"每次孩子他爸休息在家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纏著他,但是孩子他爸就是想休息,孩子就一直在哭鬧。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很好奇,孩子怎麼平時那麼懂事,突然就會變得很黏人,特別是喜歡他爸爸。"

很多父母總是說"為了養家沒時間陪伴孩子""每天上班那麼累了,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陪孩子玩呢?""現在就算回家也算隱性加班,微信、簡訊和電話都是不斷的,哪裡有空閒啊?"其實這些都是藉口。

前段時間我自己生病去醫院輸液,看到有個小孩子在醫院輸液,孩子的媽媽當時就坐在孩子的對面,手上拿著兩個手機,一直在不斷地忙,偶爾還抱怨醫院的網速太慢。隔了一會,孩子的輸液快沒了,喊了他媽媽三次,但是孩子的母親一直都沒有注意到,剛好有護士進來幫我換藥瓶,孩子就自己叫了護士,這個時候母親才發現孩子的輸液沒了,就說孩子輸液快沒了也不說,孩子委屈地說:"剛剛喊了你幾次,你都沒反應,就知道在那裡看手機!"當時護士和周邊的病人家屬也是讓母親不要總是關注手機,孩子生病了得多關心一下,手機信息難道比孩子還重要嗎?

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出現過,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心思卻一直放在手機上面或是信息上面,沒有關注孩子或是和孩子溝通,長此以往,對於孩子的溝通能力、人際關係、親子關係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看似陪著,實際上是"陪伴缺失",這些就是"冷暴力"。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都不捨得打罵孩子,但是父母無意間的冷暴力行為仍舊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危害,那麼,親子關係的"冷暴力"主要是指哪些方面呢?父母應該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呢?

親子關係的"冷暴力"

"冷暴力"源於婚姻關係,是指夫妻之間以冷漠、冷戰和冷處理的方式來代替"語言暴力""行為暴力"的行為,是精神層面的暴力行為,而這樣產生的危害是社會普遍認同的。

最普遍的"手機暴力"手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似乎也綁架了我們的生活,隨時隨地工作、電話和微信,手機時間一不小心就侵佔親子時間。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陪著就好,但父母一直在孩子身邊玩手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忽視,其次是孩子也會開始效仿家長的行為,熱衷於低頭看手機,這樣子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不能專注地陪伴孩子很多父母都知道"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需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很多家長都無法做到專注地陪伴孩子。所謂"專注"就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陪孩子打鬧,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不是敷衍、應付,也不是為了陪伴才去陪伴孩子。

孩子犯錯就不"理睬"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就不理睬孩子,拒絕應答孩子以表示對孩子的不滿,其實這樣子孩子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感覺獨孤,導致孩子不願意信任、依賴父母。

"陪伴缺失"的危害超乎你想像

很多父母只是知道陪伴孩子很重要,卻不知道"陪伴缺失"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危害,總想著給予孩子物質層面的關注就可以,孩子需要的陪伴卻是少之又少,相關數據顯示70%的中國父母沒時間陪伴孩子,真正做到的只有30%,對於親子陪伴的忽視可能帶來潛在的危害。

1、孩子變得內向孤僻。

缺少陪伴的孩子都會變得比較內向,因為親情的缺失孩子會比較孤單,認為沒人關注或重視自己,變得不願意輕易接近他人。

2、缺乏安全感、極度敏感。

如果父母總是忽視親子陪伴,那麼孩子對於愛和關懷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不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父母陪伴的缺失,不利於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容易因為外界事物變得恐懼不安。

3、孩子容易變得叛逆、不聽管教。

父母關愛的缺失導致孩子的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讓孩子不願意輕易地信任、接近父母,在長大之後孩子就不願意接受父母的管教,很牴觸父母的教育,容易變得叛逆。

4、缺乏責任意識,影響孩子以後的家庭。

父母總是不能夠專注地陪伴孩子就在於父母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責任,這樣子就可能給孩子樹立壞模板,導致孩子也家庭責任意識不強,不利於孩子建立自己的家庭。

不要讓孩子變得孤單,父母多陪陪孩子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原生家庭有著重要關聯,如果父母總是忽視家庭氛圍的營造,忽視了家庭的地位,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孤獨、恐懼,不管再忙,父母還是得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1、多和孩子溝通,增進對孩子的理解。

孩子雖然每天看起來都是一樣,但是通過聊天我們才能發現孩子的成長和問題。父母要抽出時間多和孩子聊天,看看孩子的近況,讓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這樣子既能增進對孩子的理解,也能引導孩子和自己分享。

2、創造更多的親子相處時光和記憶。

陪伴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不僅僅是簡單在家陪伴孩子聊天,沒事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做親子遊戲也是不錯的室內活動選擇。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定期地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的活動,例如周末登山運動、出去外面聚餐、去遊樂場或是圖書館等,開闊孩子的視野。

3、告訴孩子我們有多愛他。

作為父母總是不願意輕易地表達自己對於孩子的愛意,但是孩子對於愛的理解是比較淺顯的,如果總是不說,孩子會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會感覺失落或是被忽視,變得極度沒有安全感和敏感,所以我們除了陪伴孩子、鼓勵孩子,最重要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他們,我們也一直在為這個家、為了他們在努力,讓孩子看到我們對他的愛,給孩子更多的愛和溫暖。

父母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也是最珍貴的,這種溫馨的家庭氛圍和親密的親子關係能夠為孩子創造美好的成長記憶,養成孩子良好的人格和性情,這才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意義。雖然現實生活逼迫著我們必須去拼搏,去獲取更多的物質,但是希望父母也不要捨本逐末,過度追求物質,畢竟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長才是我們最希望的,這也是最簡單的幸福,所以,多點時間陪伴孩子,陪伴的時光只有一次,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那是什麼都彌補不了的。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新型冷暴力」正侵蝕著孩子,家長別再敷衍了事找藉口
    養孩子,不僅經濟上投入巨大,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 很多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抱有許多幻想,覺得孩子可愛,以後自己一定會花很多時間精力陪在孩子身邊,一分一秒都不會錯過。但是當自己生了孩子後,又嫌帶孩子太累,孩子大點會跑會說話了,又嫌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來,「十萬個為什麼」永遠問個不停,不僅要追著孩子跑,大腦也一刻不能放鬆,徹底剝奪了自己的自由空間。
  • 高效陪伴法: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來看一個例子:陳女士剛生孩子回歸工作那段時間,可是一個工作狂,為了補上產假的落下的進度,她拼命加班,而丈夫也差不多,結果就是孩子沒人照顧只能拜託老人。老人幫忙照顧了幾年孩子,孩子上幼兒園後,陳女士輕鬆了不少,但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自己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是很好,更親近爺爺奶奶。
  • 陪伴孩子,只是陪就夠了嗎
    孩子已經長大了:「媽,我快考試了,沒時間玩。」「媽,我還要陪我女朋友呢,沒時間玩。」「媽,我在出差呢,沒時間玩。」後來,你後知後覺,發現孩子環繞在膝下的時間,總共也就那麼幾年。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願意犧牲你的時間去陪他,他就會抽出空來陪你。當我們錯過了陪孩子的成長時光,便真的錯過了!
  • 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試試「聯結式陪伴」,不花時間也能有效陪伴
    而就在他們旁邊,另一位中國媽媽和小小年紀的兒子各自低頭玩著手機,互不關注,表情動作都神相似。在這張圖片持續刷屏的時候,大家都感慨:別再說自己陪伴孩子了,你充其量就是"陪著"。誠然,陪伴是父母最好的愛,但是陪著≠陪伴,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都沒意識到的。
  • 13歲男孩因玩手機雙腿癱瘓、智力衰退:別在該陪伴的年齡找藉口
    若是不好好引導,手機就會像「毒品」一樣侵蝕孩子的身體,讓孩子為了玩手機可能會做出各種可怕的事情。四川成都一位女孩手機被爸爸沒收後,竟然在街頭毆打自己的父親;廣州一名高三學生因玩手機時間受到限制,於高考前離家出走,足足十天毫無音訊;江蘇鹽城一位學生因手機被父母沒收藏起來,竟然揮舞著刀子威脅奶奶把手機交出來。
  • 不要讓「忙碌」成為你不陪孩子的藉口
    01前一段時間回家的時候發現女兒不再像以前一樣黏著我,反而更喜歡和爺爺奶奶一起玩了。·和先生說到這件事,結果先生毫不留情的批評我到:"你想想多長一段時間了,早上起來你就去上班了,孩子醒來也看不到你,中午也沒有回來,晚上回來就在那忙自己的事情,然後陪孩子睡覺。
  • 責任心的缺失,家長別用粗心當作悲劇的藉口
    廣州2名男童自行進入未鎖車門的轎車,觸碰車內中控門按鈕導致車門鎖死,因為年齡小不懂如何脫困,長時間處於高溫悶熱環境導致死亡。因為車主的粗心,不鎖車門導致兩個孩子輕易進入車內。因為父母的粗心,孩子長時間失蹤竟然也不去尋找,和報警求助。因為孩子的粗心,不應該沒有得到別人的允許擅自進入車內,更不應該胡亂碰觸危險的東西。
  • 男人對你態度落差大,目的就一個,可別信他忙的藉口
    見面也特別頻繁,每天哪怕只吃一頓飯,他都願意折騰二十幾公裡路程,專門來找她。當習慣了男朋友粘著她,和她一直有聯繫後,卻察覺到對方漸漸沒空陪她了,從見面的銳減,到不頻繁聊天,讓李靜以為對方變心了。誰知男朋友和一個女孩一起說說笑笑打打鬧鬧走了出來,她躲起來打電話,意料之中的被掛斷,還回了句忙,那一刻她瞬間明白,男人對你態度落差大,根本不是真忙,而是另有目的,女孩可別信他忙的藉口。而這個目的,就是他失去興趣但又捨不得你。
  • 「我沒陪孩子,還不是為賺錢嗎?」這並不是讓孩子缺失父愛的理由
    一般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多,父親的陪伴則相對較少。記得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新聞,在一條車流擁擠的道路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突然闖了進來,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稍不注意小女孩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幸虧被當時的輔警發現小女孩,立馬將小女孩抱走了,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 陪孩子,有的父母是陪玩高手,有的卻在「冷暴力」
    一個沒有想像力的孩子不可能把一張紙片在手上把玩、折捏半小時或者1小時以上;沒有想像力的孩子也不可能一個人在海邊弄一根棍和一堆沙子就快樂得不得了……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幾乎任何一個孩童都能在沒有事先計劃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一支歌、一首詩、一個舞蹈、一幅畫或一個劇本,一個遊戲。」兒童究竟如何從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活動中獲得收穫和樂趣?
  • 家長這3種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帶來的冷暴力想像不到,該反思了
    冷暴力一:表面陪著孩子,實則心思在手機上現在有多少家長,口頭上說著「我要好好陪著孩子」。可真正陪著孩子的時候,只是一個空殼的人坐在孩子身邊,整個人的心思完全都沉浸在手機裡,到頭來,還是孩子一個人在旁邊默默地玩,家長全然沒有在意。
  • 沒時間陪孩子?你的陪伴方式錯了。做對三件事,成為被喜愛的父母
    01沒時間陪孩子是父母面臨的普遍問題。一邊是為了生活打拼,一邊是用渴望眼神期盼父母擁抱和陪伴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兩難境況,父母何去何從?有一天她早早地回了家,想哄孩子睡覺。結果孩子說「我不要你,我要奶奶。」那一刻,她說,只有做過母親的才明白那種萬箭穿心的感覺。因為這一件事,她萌生了辭職做副業的想法並踐行了,只為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擁有天然資源優勢的明星,在面臨陪孩子的問題時,和普通人父母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陪孩子是父母的個體行為,資源只能協助我們,而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內心和行為。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愛和陪伴!最成功的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我整個童年並不開心,有時候看到電視裡很多人欺負那些單親家庭的小朋友,叫他們沒媽媽的孩子,沒爸爸的孩子,我感覺就像在說我一樣,有時候我會躲在被子裡偷偷的哭。可是,我爸爸媽媽明明都還在啊,他們也沒有離婚啊。可能,我的世界裡, 很少有爸爸媽媽吧。
  • 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曾經有位年輕貌美的媽媽將女兒送到貴族學校寄養,對女兒說:為了將來送你去更好的學校,給你更好的生活,媽媽要去賺更多的錢,沒有時間陪你,你不要恨媽媽。近日,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傷心日記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日記是一位女兒「朵朵」渴望得到父親陪伴的迫切呼喚。
  • 我年入千萬,忙得沒時間陪孩子:事業和家庭兩全,才是最大的謊言
    我和老公出去打工兩個月,兒子的一年級老師多次找我反應孩子身上有好多小毛病,作業寫得也沒以前認真。為了孩子,我只能辭了工作回家。我們是四線小城,工資不高,但是開銷很大。只不過現在的人都崇尚和優秀的人玩,好像無形中自己也會變得優秀。所以她為了掙錢養家,不得不包裝自己。劉豔也想過讓婆婆帶孩子,但婆婆嫌棄她配不上自家兒子,孫子出生後,她幾乎沒來看過。她拼命掙錢,就是想讓婆婆瞧得起她。
  • 你對孩子冷暴力嗎?父母的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孤僻是由於孩子的內心敏感自卑,喜歡一個人待著。造成孩子這種性格的原因,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冷暴力。家長對於孩子來講,是最信賴和依靠的人,當家長都不願意和孩子講話溝通,孩子也就不願意和別人溝通相處了。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是不愛自己孩子的。而往往家長對於孩子「冷暴力」,正是因為太愛孩子了,因此才會對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
  • 沒時間陪孩子,家長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裡,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70%的中國父母沒有時間陪子女,只有30.32%的人可以陪子女度過不到10%的全時父母的時間。由於工作原因,73.13%的父母取消了與孩子的約會,67.75%的父母由家裡的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孩子伴隨著手機和ipad,只有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 爸爸總說「找你媽去」,導致孩子離他越來越遠,多數男人還不自知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現如今,很多家庭都出現了父親角色缺失的現象,許多爸爸有苦難言,明明自己對家庭付出得也不少,可是為什麼時間一長,反而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呢?當孩子有事向爸爸求助的時候,他也總是以「工作忙」「沒時間」等藉口來應付,「找你媽媽去」更是我姐夫的口頭禪,可想而知,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必然會失去對父親的依賴感,因為有媽媽就足夠了。
  • 警惕冷暴力,父母這樣對孩子,比打罵更可怕
    為了擺脫孩子的糾纏,不回應有些父母可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這時,恰巧孩子有什麼事情想和你分享,父母在這個時候如果被情緒影響,很有可能為了擺脫孩子的糾纏,不予理睬,甚至完全不回應。尊重孩子的觀點,認可孩子的努力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在聆聽孩子的想法時,不要因為被情緒控制而一味否定和漠視,這會讓孩子覺得失落和不被尊重。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說:我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