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印相|棲身樹上的返鄉農民工:印度疫情熱點正向農村轉移

2020-12-25 澎湃新聞

8月29日,印度當日記錄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再次超過76000,這已是印度一周內第三次打破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單一國家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的世界紀錄。統計數字顯示,印度的疫情熱點地區正在從幾個月前的都市人群向廣大農村地區轉移,這一現象不僅令疾控專家們對印度何時達到疫情拐點深感憂慮,也讓印度政府的經濟恢復計劃遭受嚴峻的挑戰。

農村反超城市

在《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按照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數據中的城鄉人口比例,印度全境的734個行政區被劃分為5個檔次,分別是:完全城市(entirely urban)、城市為主(mostly urban)、城鄉各半(mixed)、鄉村為主(mostly rural)、和完全鄉村(entirely rural)。

《印度斯坦時報》的統計數據

報告顯示,進入8月份以來,在584個鄉村為主和完全鄉村的行政區中,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佔到當月印度全國確診人數的55%,而以新德裡、孟買等大都市組成的16個完全城市行政區中,確診人數只佔到全國的13%。這組數據與疫情初期的4到6月份呈現出顯著差異,當時,完全城市的確診人數佔全國的44-48%,而鄉村為主和完全鄉村的行政區只佔到22-28%。

報告同時揭示出,全國734個行政區中,極少有新冠病毒尚未波及到的地方。在印度首次宣布封城的3月底,只有100來個行政區發現了新冠病毒(很多地區只報告了1例),而到了8月底,超過700個行政區都報告了確診病例。

其他印度媒體的報導也證實了這份研究報告所呈現的趨勢。其中,一向被視為偏僻地區的偽阿魯納恰爾邦(我國藏南地區)已有超過3500人確診。就連遠離印度本土的安達曼群島上的瀕危部落,也有5個島民被確診感染新冠。

疫情控制捉襟見肘

由於農村地區嚴重缺少必要的醫療設施,印度的疾控專家們對於如何有效地控制這些地區的疫情顯得一籌莫展。泰米爾納德邦一所基督教醫學院的病毒學專家雅各布·約翰(T Jacob John)博士表示:「在新德裡或孟買這樣的大城市,疫情像一場野火,來得快,但政府的反應也可以很快,能夠有效地將疫情控制住。但農村就不一樣了,那裡的疫情將會是一場緩慢而持久的大火,抗疫也終將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首要的挑戰是如何讓那些村莊裡的患者和接觸人群得到核酸檢測。印度絕大多數的測試機構都在城市中,鄉鎮一級的行政區裡具有檢測能力的堪稱鳳毛麟角。在一些疫情嚴重的邦,地方政府向農村派駐了簡易醫療隊,但這些醫療隊所能覆蓋的區域十分有限,往往是按住了這頭按不住那頭,導致疫情的蔓延此起彼伏。北方邦和比哈爾邦是印度的人口大邦,也是印度較為貧窮的邦,它們正成為最近幾周農村疫情暴發的熱點地區。

其次,印度農村地區缺乏足夠的醫護人員。疫情初期,一些宗教團體和非政府組織曾經從城市中招募了數批志願義工到農村去,他們的任務只是向農村人群傳授最基本的防護措施,比如要戴口罩、怎樣洗手、如何保持社交距離等。一旦疫情在農村地區蔓延開來,這些志願者並不具備醫療檢測和救護的知識。城市裡的醫護人員尚且自顧不暇,很難抽出人力,為農村提供支援。

印度返鄉農民工等待汽車

再者,對於那些已經感染的患者來說,廣大農村也缺少醫療救治設備,很難找到X光機、血氧儀這類儀器。由於印度農村人口常常是幾代人同居一處的大家庭,如何對感染者進行有效隔離也是一道難題。印度媒體曾經報導,一些早期從大城市返鄉的農民工選擇棲息在樹上,以此來與家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現在,這些當時的潛在病毒攜帶者已經變成感染者和傳播者,如何把那些樹轉換成方艙醫院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經濟復甦的障礙

據印度國家統計局(NSO)8月31日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大幅下滑23.9%,這是印度獨立以來最嚴重的收縮。此前,多個國際經濟組織已接連下調了印度的年度經濟預期,認為印度經濟將遭遇40年來最差的一個年份。

將近一半的印度人口靠農業生存,而農業經濟佔印度GDP的15%。儘管疫情初期返鄉的農民工為農村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今年雨季充沛的降水和化肥需求的增加也都預示了樂觀的農業前景,但印度政府的經濟部門仍然對農村經濟發展持保留態度。其中,最主要的擔心就是未來疫情在農村擴散,將會導致勞動力的缺失。另外,低迷的農業信貸市場和農村消費需求或許已經顯示出,農村對於印度整體經濟復甦所做的貢獻實為有限。

更為糟糕的情況是,在經歷了長達半年之久的失業和飢餓之後,返鄉的農民工開始向大都市回流。儘管印度政府於6月推出了5000億盧比(約500億人民幣)的農民工補助計劃,並承諾幫助他們安排當地就業,但絕大多數農民工對於就業的期盼都消耗在漫長的等待當中了。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8月28日比較印度、美國、巴西的疫情現狀,全球疫情最嚴重的三國中只有印度未見拐點。

在大城市中,復工復產的企業確實需要這些勞動力回崗,一些大公司甚至開始包機包車,從農村接回農民工。但是,農村不斷上升的疫情又讓這些企業主擔心,回城的農民工是否再次攜帶著病毒「逆行」而歸?剛剛相對平靜下來的城市會不會再次迎來疫情的暴發,而使得印度經濟再遭重創?

(朱可,自由撰稿人,南亞和東南亞問題觀察者。)

相關焦點

  • 新冠印相|特效藥失靈和迷之「逆行」:印度尷尬的醫療外交
    自新冠疫情出現的初期階段開始,印度政府的衛生部門就通過媒體,多次宣傳印度「醫療外交」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這些宣傳中所列舉的數字和事例基本雷同,而這種不厭其煩的反覆宣告也正符合印度一貫「有一說三」的行事作風。
  • 新冠印相|300萬人還是3億?印度感染人數「一切皆有可能」
    時間轉眼已是8月下旬,印度官方給出的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了300萬例,死亡人數以每日1000例遞增。然而,印度政府官員仍宣稱,印度應對疫情的方案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醫療專家們認為,印度檢測機構和整體測試能力的增速一直在追趕病毒傳播的速度,而且,追得相當吃力。對於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1511家檢測機構實在不能算多。很多醫療機構無力顧及的地方,比如那些農民工返鄉的農村地區,感染人群根本得不到及時的檢測和隔離,很多因新冠而引起的死亡案例則沒有被計入政府的統計數據之內。
  • 新冠印相|用微信借錢的印度朋友:疫情下普通人生活陷入窘境
    【編者按】7月30日,印度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病例將近5.3萬例,創下該國紀錄。目前印度累計確診病例已逼近160萬,僅次於美國、巴西,排在全球第三位。《外交政策》上月曾刊文指出南亞可能會成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作為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印度疫情不僅關乎南亞的抗疫形勢,也影響著全球疫情發展的方向。
  • 外出農民工能返鄉過年嗎?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魏浩「希望農民工朋友儘量按照當地要求,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2021年1月13日下午,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0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甄表示,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數3086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836萬人,省外轉移1250萬人。當前適逢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於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的農民工。
  • 新增返鄉留鄉超800萬人 中國如何擴大農民工就業面?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陳溯)在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之年,中國外出農民工的生計也備受考驗。中國農業農村部近期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新增返鄉留鄉農民工超過800萬人。為何出現大量返鄉留鄉農民工?展望下半年,中國如何擴大農民工就業面?
  • 印度農民工疫情下艱難返工 宗教和民族問題都比不上失業
    春天疫情封城後,他費盡百般周折回了家。原本想著,過兩個月就能回來復工,沒料到在家裡閒了小半年,才等來了這份工作。儘管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一再承諾為返鄉農民工創造就業,他還是沒能在老家找到活計。薩爾曼等不了了,作為十口之家唯一的收入來源,背井離鄉是他唯一的選擇。
  • 農業農村部: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工作
    中宏網9月22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9月21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視頻調度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決策部署,分析當前返鄉留鄉農民工就業創業面臨形勢,就深入開展「進村入戶、把脈服務
  •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新華社鄭州1月7日電(記者 韓朝陽)記者從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截至2020年底,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3086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850萬人,省外輸出1236萬人。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 石柱:三星鄉動員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6日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筆者昨(25)日從重慶市石柱縣獲悉,該縣三星鄉堅持「環境就是民生、生態就是資源」理念,利用外出農民工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為主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政策大宣講,引導返鄉人員積極參與到環境整治的熱潮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 自貢四措施做好返鄉農民工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和關係轉移接續工作
    自貢四措施做好返鄉農民工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和關係轉移接續工作 印發《關於做好2015年養老保險擴面工作的通知》,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全市要抓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有利時機,重點抓好全市勞動年齡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轉移銜接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工作,將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實處。(2)抓政策統一規範。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向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的繳費年限、補繳標準等相關政策和辦理方法進行了明確和統一規範,確保執行政策不走樣。(3)抓宣傳培訓引導。
  • 天氣開始降溫,春節還很遙遠,為啥農民工已開始返鄉?
    天氣開始降溫,春節還很遙遠,為啥農民工已開始返鄉?一轉眼11月即將過去,天氣也開始了降溫,但是離春節還是還有一段時間,要是在往年的這個時候,農民工肯定還要抓住最後的幾個月掙錢時間,爭取在春節的時候可以多拿一些過年錢回家,但是今年農村卻出現了另一個局面,氣溫才開始下降,農民工就開始返鄉,這又是為啥?
  • 2021春節快到了,疫情這麼嚴重農民工能不能返鄉?
    農民工能不能返鄉?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不是農民工能說的算的。近幾日,全國很多地方都發布了一些建議,大致內容說的是讓農民工就地過年,儘量不要回來。要回來的話,最好錯峰。何為錯峰?意思就是在外地過年,等疫情好轉了再回來。
  • 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短板亟待補齊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氛圍濃、熱情高  該市把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列入重要改革項目,在政策、資金和土地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不斷優化創業環境,竭力盤活創業資源,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高、多、廣、強」的特點:  一是返鄉熱情高。
  • 關於進一步支持和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通知
    各級政府要研究制定支持和促進返鄉創業工作規劃,合理界定返鄉創業人員範圍,科學確定返鄉創業的總體思路、發展方向、建設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措施,鼓勵發展「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賦予縣級政府更多自主權,支持縣級政府結合實際引導返鄉創業人員順應產業梯度轉移和轉型升級趨勢,發揮技術和經驗優勢,承接環境友好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延長產業鏈條,促進創新發展。
  • 促進農民工就業,這個縣城出實招!
    一是有序組織轉移就業。成功組織了「點對點輸出」、「流動招聘進社區」、「就業不打烊」、「人才招聘夜市」、「就業服務月」等系列活動,開展各類現場和線上招聘20餘場,通過網絡、微信、簡訊廣泛推送優質就業崗位8000餘個,幫助廣大農民工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實現轉移就業1.7萬人。 二是技能培訓賦能就業。
  • CCTV《創響中國》鼎力支持返鄉創業,助力新農村蓬勃發展
    2015年上半年連續4個月,國務院頒布了5份文件,鼓舞大學生和農民工返鄉創業。2016年6月,國務院再發紅利,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和農民工提供低息貸款補助。黨中央不斷釋放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利好,在頂層設計和國家戰略層面,給了返鄉創業者充份的政策扶持。
  • 海南六大舉措鼓勵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細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通過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幫扶企業開發更多新型業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就業創業服務、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等六大舉措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
  • 還有3個月過年,為什麼農民工都返鄉了?主要是這四個原因
    有一天,開車送一位老友回家,經過上海火車站時,發現沿途還有許多返鄉的農民工,他們提著編織袋正向火車站走去。於是我上去問,農民工說,受疫情的影響,今年找不到工作,也賺不到什麼錢,現在怕後邊會有更多的人提前回家過年,所以提前回家,和家人團聚,同時,看看2021年怎麼賺錢。
  • 疫情竟然讓印度童婚加劇,成千上萬未成年女孩遭殃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北美留學生日報公眾號ID: collegedaily今年4月3日,疫情剛開始在國外爆發的時候,日報就曾寫過一篇文章:《印度參戰了!印度疫情或將大爆發,12億人面臨新冠和貧窮雙重威脅》。一邊是源源不斷「消失的女孩」,一邊是無數印度家庭無解的貧困。疫情無疑給印度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印度史無前例的全國性封鎖或將使印度經濟每天損失近46.4億美元。
  • 農民工騎摩託車返鄉過年,專家提議禁止騎行,聽聽農民工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民工騎摩託車返鄉過年,專家提議禁止騎行,聽聽農民工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