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長大,我不敢變老!4月2日讓我們為自閉症兒童沉默十分鐘

2020-12-19 SUM電影

在世界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四肢健全,天真可愛,乍一看和普通兒童無異,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在世界的盡頭,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閃爍著,他們就是全球59:1的自閉症兒童!

在2019年的2月25日,奧斯卡的領獎臺上,熱鬧非凡,倍受關注的電影《羅馬》導演阿方索·卡隆榮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當他走上紅毯的時候,卻發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他13歲的兒子在紅毯上做出了「怪異」的鬼臉和「猙獰」的表情,很多觀眾覺得不雅,覺得「丟人」!

然而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阿方索·卡隆的13歲兒子是一個孤獨症患兒,這位導演也曾經在2008年的時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的陪伴著孩子的成長。

近幾年來,關於自閉症兒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每年的4月2日都被定位「全球自閉症日」,在中國範圍內,有著1000萬以上的自閉症人士,其中,14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超過了200萬,並且逐年遞增。

如果你不了解自閉症,你永遠無法去想想自閉症家庭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和壓力,據《2018年藍皮書》中的統計數據,有40%以上的自閉症兒童終身沒有語言;有一半以上的孤獨症孩子伴隨著癲癇,多動等病症共生;有60%左右的自閉症人士毫無自理能力;

在種種現象的背後,對於譜系家族來說,都是難以言說的痛苦。其中,有一些幹預比較好的孩子,將來可能會勉強做一個」正常人」。有大多數幹預效果一般的孩子,就只能在家長的終身庇佑中,做一個社會的「隱形人「。

2018年12月底,廣州一名孕婦帶著自己年僅7歲的自閉症患兒離開了這個世界。

原因是因為自己的自閉症患兒在班級裡由於社交障礙「打「了其他的小朋友而遭到各位家長的聯名反對。在家長群裡,這位家長解釋了自己孩子的情況,但是仍然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於是她選擇帶著自己的孩子和肚子裡未出生的寶寶離開了這個冷漠的世界。

對於社會大眾來說,由於對自閉症疾病缺乏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於是他們覺得」熊孩子」需要在家裡教育好了再送到學校。然而對於譜系家長來說,在對待孩子求學的過程中,卻是不斷地碰壁,新聞中經常會看到某某自閉症兒童被學校拒收,某某自閉症兒童因為在學校「搗亂「被家長聯名勸退。

看到這些也很痛心,雖然國家針對於自閉症家庭每一年都有相應的補助措施,但是在他們的生活當中,經濟壓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壓力和痛苦。

認識的很多家長當中,家長為了孩子的康復提高,不惜遠走他鄉,從家鄉來到了一線城市,排著隊為孩子做好幹預,一位家長在孩子的幹預中,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訓練,每天乘坐四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去做幹預。

針對自閉症家庭現狀的思考和相關建議

1,地區性師生配比的差異

在目前的特教行業,發達城市和一二線的大學校和機構人滿為患,有的學校甚至需要排隊才能夠進入;而一些三四線城市和邊遠地區,卻出現了」教育斷層"的相關情況,面臨著特教老師的匱乏難以招聘的現象。

在我國,並沒有一個關於」特殊教育」這樣的一個專業,很多的從業人員教育和培訓不夠到位,造成了地區性的師生配比差異。

2,目前大眾對於疾病認知和宣傳不夠到位

雖然每一年的4月2日是國際自閉症日,在這一天也有相對的藍色公益活動來倡導關心自閉症患兒,但是對於大部分的社會人士來說,並不了解自閉症的嚴重程度,甚至認為自閉症就是「不愛說話,性格封閉「,造成了很多人對於自閉症的誤解。

所以,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讓大眾增強對於疾病的認知和關注。

3,自閉症家庭亟待解決的精神負擔

新聞中出現的一些」自閉症家長自殺「等悲劇事件的案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家庭成員的精神負擔和難以釋放的壓力。

在中國,有80%以上的自閉症家庭都想要得到迫切的」心理輔導」,他們所面臨的壓力和痛苦通常都是封閉式的,也就是不願意像別人吐露的。所以,在加強對於自閉症家庭的經濟解壓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對於家長的精神減壓。

做自閉症這麼久,社會上也不乏很多的愛心人士一直都在詢問,怎樣才能幫助到這些家庭和孩子?其實,我們能夠提供給自閉症家庭的幫助是杯水車薪的,但是中國13億人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作為社會愛心人士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1,尊重和理解孩子們的生活方式

筆者認為,在對自閉症人士的幫助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的疾病認知和對特殊人群的理解,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

有的ASD孩子由於行為刻板,喜歡重複不斷的做著同一件事情,說著同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去嘲笑和排斥他們,應該去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一起提高。

2,不排斥,不反對

眾所周知,自閉症是不能痊癒的。在對自閉症家庭的調研中,有很多的家庭在孩子被診斷出自閉症的那一刻起,都會在崩潰和傷心中度過,甚至是一生的時間。

他們害怕孩子「長大「,害怕學校不接收,害怕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或者是欺負別的小朋友,這樣的焦慮是伴隨一生的,所以,我們要做到一視同仁的對待孩子們,不要因為他們是自閉症就反對和排斥他們。

3,給予愛心和擁抱

我們生在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薰陶的文明國家中,對於萬事萬物以及周邊的人,都應該心存感恩之心。見到這些特殊兒童,一定不要忘了給他們一個問好,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這些可能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個家庭和一個孩子生活下去的最大動力!

不要吝嗇你的愛心和你的善良,在4月2日這一天,讓我們為孩子們沉默十分鐘——

有13億人的陪伴,星星的孩子不孤單......

相關焦點

  • 4.2日:今天第12個自閉症世界日,讓我們溫暖融化孤單!
    今天是4.2號,是世界自閉症日。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孤獨閃耀,你可以看見,卻無法走近!今天是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日,希望能通過這樣的節日,人們在關注自閉症兒童的時候,也能將多一份關懷給孩子的家長,如果家長在孩子的病症面前,先精神垮掉,對於一個自閉症兒童,無意於雪上加霜。曾經發布過一篇關於自閉症孩子,提升口語的文章,有一個家長給我留言:你的文章,猶如救命!看到這樣的留言,我瞬間淚目,可想而知,這個家長她的內心有多無助,所以,我覺得比自閉症更可怕的家長心理上的崩潰!
  • 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 | 蛋白組學為攻克自閉症帶來什麼?
    特刊:世界自閉症日原創:景傑學術2019年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今天我們為大家總結了蛋白質組學在自閉症領域研究進展,讓我們共同期待各界對自閉症的深入研究,並將有效的研究成果落到實處,真正惠及患者。
  • 4·2世界自閉症日,讓孩子們的天空藍起來!
    今天是 4 月 2 日,「世界自閉症日」。希望你能通過這篇文章,了解到一個不被美化也不被妖魔化的「自閉症」人群。01.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自閉症患者數量已達到了1000萬,其中兒童數量可能超過200萬!並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男性患病率約為女性的3-4倍。也就是說每113個兒童中,可能就有1個自閉症。
  • 【會診通知】4月2日-6日,2020「世界自閉症日」廣東省《兒童疑難病...
    近期,2020年世界孤獨症日中國宣傳主題發布:「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在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為倡導社會對自閉症兒童的關注,進一步推動兒童自閉症知識普及及兒童自閉症康復發展,讓自閉症患兒獲得更專業、更權威診療服務。
  • 經典947助力世界自閉症關注日,為星星的孩子發聲
    他們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星星的孩子 關注自閉症群體 急切需要你我共同的參與 2020年4月2日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隨著醫學及社會的進步,「自閉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而家長對自閉症依然是談之色變,認為自閉症不可治癒,需要終生幹預!所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隨著醫學及社會的進步,「自閉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而家長對自閉症依然是談之色變,認為自閉症不可治癒,需要終生幹預!所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有些兒童隨著幹預以及發育,一些自閉行為症狀被矯正,得以改善或者隱藏,再次評估時候不會再被診斷為自閉症,隨之而來的是關於自閉症誤診的討論。
  • 當自閉症兒童長大:奇蹟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狀態
    今天是4月2日,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以往人們對自閉症/孤獨症的關注更多集中在兒童方面,而今年,聯合國將目光聚焦在了即將成人的自閉症群體身上,2020年世界自閉症日的宣傳主題是:向成人期過渡(The Transitionto Adulthood)。
  • 關注自閉症|自述:我孫子有自閉症,但他的父母都不相信
    在自閉症幹預機構創辦者劉娟看來,如果自閉症孩子不能得到及時幹預,會越來越嚴重,她接觸的很多家長看到幹預有了效果,就急於讓孩子進入沒有專業老師的普通幼兒園,但往往會再回來,反覆之中,錯過了最佳幹預時機。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澎湃新聞採訪了幾位專家、教師及數個自閉症家庭,呈現他們的探索和故事,以期社會對自閉症有更多了解。
  • 關愛自閉症兒童 客如雲&沉默星球公益項目正式啟動
    中新網5月20日電 5月19日由客如雲與沉默星球共同發起的「星寶美食行&芽苗計劃」公益項目正式啟動。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集團北京戰區負責人昆昱、沉默星球發起人全鵬、客如雲COO KK在啟動儀式上表達了對本次公益項目的支持以及對未來合作方向的規劃。
  • 關愛自閉症兒童 十大名樓為「星星的孩子」亮藍燈
    自閉症兒童需接受長期的康復訓練,無法接受義務教育以及正常就業,這些問題導致自閉症患者家庭存在沉重的經濟負擔、遭受社會歧視,陷入孤立無援、沉默孤寂的狀態。為了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爭取早期治療改善患者的狀況,聯合國於2008年將每年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全球都有數千處地標性建築為「星星的孩子」點亮藍燈,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讓他們不再孤獨。
  • 關愛自閉症兒童|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有什麼症狀?
    儘管我們與上海市多家醫院開展了合作研究,也親眼目睹了許多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的種種古怪行為,我心目中始終有很多疑問:這種疾病如何被醫生發現的?是否有更有效的治療幹預方法?自閉症孩子長大以後怎麼辦?社會如何能更好地包容與接納這些孩子?
  • 自閉症兒童長大後能就業嗎?
    一、自閉症兒童長大能夠就業!答案是肯定的!儘管自閉症兒童的康復和治療都較為困難,需要花費整個家庭的心血,但是只要長大成人(一般為16歲),就可以準備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了。當然,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為他們做早期幹預還是第一原則。自閉症家庭最深切的願望不過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獨屬於特教家長的偉大崇高和渺小卑微。
  • 自閉症患者孤獨長大,成年後再遇尷尬困境
    記者 王鑫 攝3月31日,齊魯晚報以《圖書一天整理好多遍,能工作很開心》為題,對青年自閉症患者峻實的工作經歷進行了報導,這也讓不少小齡自閉症患者家庭看到了希望。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記者調查發現,成年後的自閉症患者,通常面臨無處可去的尷尬困境,他們想要融入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十年後,當孩子長大,家長這麼說
    4月2日是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記者了解到,2020年世界孤獨症日的中國宣傳主題是:「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據悉,本次主題是基於今年疫情爆發以來產生的社會短板,以及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契機,在機制上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體系,為孤獨症人士及其家庭的發展提供保障。
  • 你陪我長大,我陪陪你變老,願時光對你溫柔以待
    你陪我長大,我陪陪你變老,願時光對你溫柔以待每當和人談起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意時,總有人會說當我見到父母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深深地親吻。身為子女的我們已經長大,翅膀也已經硬了,我們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向父母表達純粹的愛了。我們更多的是把對他們的愛深埋在心裡,當我們離開家的那一刻,儘管有不舍,卻再也放不開自己,捨不得對父母表達愛意。在外工作的我們總是不敢經常打電話回家,因為每次和父母通話都總是無奈地重複著同樣的話題,工作忙不忙啊,什麼時候回家,吃飯了沒有啊,天冷了記得加衣服……。
  • 害怕「長大」 自閉症患者孤獨成長成年後再遇尷尬困境
    王鑫/攝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記者調查發現,成年後的自閉症患者,通常面臨無處可去的尷尬困境,他們想要融入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暫的幸福時光在濟南自閉症家長圈子裡,大家都喊她「廣振媽媽」。1997年,她有了廣振,看著懷抱中滿是奶香味的小寶,從未有過的幸福感湧上心頭。
  • 上海都市醫院解讀:兒童自閉症不治療,長大以後會怎麼樣?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一部以自閉症為核心主題的紀錄片《藍》首次與觀眾見面。95分鐘的影片中如實記錄了4個大齡自閉症孩子的生活常態。  當自閉症孩子步入成年  《藍》的主角就是4位自閉症孩子——小升、浩浩、冬冬和森林,也曾是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社交的學員。
  • 世界自閉症日走近「星星的孩子」:你可知我的感受?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日電 (記者 張林虎)「我很想衝出去跟他們說,不要用異樣的眼神看我。」4月2日,在密閉透明房子裡呆了不到15分鐘,志願者張偉說出如是感受。圖為康復中心向愛心機構敬獻錦旗。 張林虎 攝  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日」,今年的宣傳口號是「消除誤區·倡導全納」。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面對自己6歲的兒子童童(化名),母親白莉(化名)直言:「我甚至希望他能走在我前面……」今年35歲的白莉,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4年前,兒子童童確診為此病後,白莉的人生似乎踏上了一條沒有終點的長跑。如今,她正陪著孩子竭盡全力在一片無望中尋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