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媒體報導了中國殲-16戰鬥機已經批量服役的有關情況,認為這種先進的改進型蘇-30主要部署在中國沿海地區,是中國空軍和海航部隊在完善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研發歷史上講,外界認為殲-16可能源自俄羅斯的蘇-30MK2。
《漢和防務評論》也揣測「中國版蘇-30」——殲-16已經批量裝備部隊,也是認為解放軍的先進戰鬥機借鑑俄羅斯蘇-30MK2,被認為是解放軍現役戰鬥力最強的海航飛機戰鬥機的機型,「其具體的部署情況一直是個謎」。
以往,外界認為該海航部隊以殲-11戰鬥機的雙座版,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殲-11BSH作為新一代主力戰鬥機,但它最終裝備了殲-16,表明殲-16的外形儘管與殲-11BSH相似,但是性能相較於殲-11BSH有所提升。
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與殲轟7比較殲16的機體更大,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飛彈。
殲16裝備了國產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殲16性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連美軍都要忌憚三分。
殲-16對比此前的殲-11改進型最重要的升級是安裝了中國自主生產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此前中國已經有裝備蘇-30MKK戰鬥機和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經驗,所以在通用的彈藥和武器掛載上,都會獲得極大飛躍。同時具備超遠距離空戰能力和強大的遠程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現在對外展示的畫面,是殲-16攜帶機載隱身防區外彈藥播撒攻擊系統的畫面,搭配類似於美國的「狙擊手」吊艙,可以讓殲-16在超遠距離上對敵方目標進行打擊,遠離對方防空火力的威脅範圍,增強了中國空軍對點面目標的打擊能力,有提升了殲-16戰鬥機的生存率。
此番對外展示的殲-16戰鬥機的畫面,被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稱為中國故意洩露出來的,目的是展示中國空軍的遠程對地打擊能力,這樣的展示形式相當讓人意外。尤其是掛在怪掛架上新型航空炸彈,類似於美國GBU-97傳感器引爆武器(SFW),在中高空投放後,會分離出10個子彈頭,這些彈頭都帶有降落傘,在落地前還會放出4個帶有探測器的反裝甲彈頭,在自動探測到裝甲目標後會發動攻頂打擊。(c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