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好課當然也得多磨。平時的課堂教學,教師要自覺地「磨」:與文本細磨,於《教師用書》等工具書中琢磨,和名師專家經典的教學建議、教學設計商磨,然後根據自己的風格、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打磨,完成一份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後,胸有成竹地走進課堂和學生一起與文本「耳鬢廝磨」。課上完了,還要再回味回味,反芻反芻,我們就叫它「消磨」。本次磨課,我校力薦青年教師嶽娜老師主講,拿到課題,所有磨課組成員進行了細緻的分工。並且就《秋天的雨》這節課,全體語文老師認真研讀課標、單元要素、文本目標、課後習題等形成了第一次教學設計。
共賞文本解讀之美:
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本來 集體磨課是文本解讀體現為一種共享和磨合的過程,觀點交鋒的過程,智慧碰撞的過程,撥雲見日真真切切看清文本真面目的過程。面對文本,每個教師首先都是一位純粹的讀者。從閱讀的本質而言,不同的讀者和文本、作者展開對話所共同成就的作品是不同的,所以才會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每一個讀者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教師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為課堂為學生服務的文本解讀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具體姿態。面對同一個文本,走進同一個文本,以不同的知識背景、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個性追求去解讀,就會出現「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豐富性。我們又將這些豐富性整合起來,每個教師都會重新擁有更全面的解讀視角,把文本看得更清晰更透徹,也就使文本的學習價值有了最大化實現的可能。
品味教學設計之美
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進行教學設計也就是細緻描繪課堂教學的藍圖。不同的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對學生實際的不同考慮,設計的「藍圖」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各有所長。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精心的教學設計也會有不足之處。更何況,荷花固然已經很美,卻會在太陽照耀時呈現出更令人陶醉的「別樣紅」來。所以,在磨課活動中,大家將《秋天的雨》不同的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設計流程等展示出來,共同分析,相互切磋,細心打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形成的教學設計才更具有科學性、實用性,也更具教學價值。聚集體智慧,本次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磨」:
在疑惑處磨,找突破
(一)、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時,面對具體的文本、具體的教學目標、具體的學生,有時教師會在某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上遇到難題,一時找不到較好的突破口,不知該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有效學習。集體磨課時,大家針對共同的疑惑,深入思考,共同探究,集眾人之智,往往會收到事倍功半之效。第一次課上完時,我們發現諸多問題:
1、本節課作為第二課時,秋天的雨有三個特點,這節課僅抓住第二自然段,重點講解第一個特點,整堂課的內容有些單薄,不夠豐富。但是如果《秋天的雨》的第二、三個特點也在課堂呈現,那麼應該放在這節課哪個環節呈現?
2、課堂導入問題的設置模糊不明確,沒有指向性。我們設置的問題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秋雨有什麼特點?我們的目的是引出教師預設的小詩: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但是由於問題沒有指向性,孩子的回答豐富多彩,遲遲不能導入主題。
3、根據學情,因為這節課學生已經學過了,所以課後題中仿寫一句這個環節是否有點簡單,是否需要加大難度。
4、本節課一開始我們是以氣泡圖的形式將秋天的第一個特點五彩繽紛呈現出來。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板書設計多而凌亂並且內容不夠全面。
在有爭議處磨,明理念
(二)在某個具體的知識點、訓練點或教學環節的教學設計上,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更有利於學生的有效學習往往會存在爭議。集體磨課時,明確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背後隱含的不同教學理念,會幫助教師以科學的教學理念為導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重新進行審視、修正,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科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和學習需要。
1、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老師的激勵性語言單一、寬泛。
2、授課教師在孩子仿寫的過程中引導還是不夠到位,孩子對於比喻句的仿寫感到有難度。另外課件上的圖片太小,後面的孩子看不清楚,並且孩子缺乏生活常識,對於教師出示的高粱、棉花等事物不認識等原因浪費了很多小練筆的時間,最後我們發現大部分孩子沒有完成這部分內容。
3、秋雨的第二、三的特點放在開始導入時呈現,一筆帶過,沒有落實。
4、教師的板書雖然能夠概括全文,但是卻沒有特色。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所有磨課組成員又進行了研究,各抒己見,共同商討。最終對教學設計又做出了如下調整:
1、秋雨的第二、三的特點放在小練筆之後時呈現,讓孩子在讀中感悟。
2、根據學情,仿寫段落還是有些困難,所以去掉了仿寫段落,改為仿寫句子。但是我們仿寫句子加了點難度。在老師給出的三個固定句式中選擇一個進行仿寫。但是考慮到這樣限制了孩子的思維,我們修改了仿寫的練習單,去掉了固定格式。讓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寫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特色設計處磨,促創意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一篇課文的課堂教學所呈現出的具體姿態是各不相同的。集體磨課時,富有特色的教學設計往往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要自覺探尋這樣的教學設計的創意所在,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努力形成具有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首先,我們在板書方面做了大膽的設計,每一處書寫文字的地方都用生動的簡筆畫雨滴呈現,看起來既生動又美觀。其次是又進行了換班教學,開始第三次磨課。第三次試講時,我們發現學生們一下子興奮起來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親歷專業成長之美
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磨課」從關注我們教師的課堂操作開始,研究自身,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師間的合作探究等,著眼的是「教師操作」這一教學主動因素的發展變化和給教學效果帶來的發展變化。所以,「磨課」的價值不僅在於會使師生共同擁有一個充滿智慧、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不僅在於會使教學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還在於它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教師的「臨床」經驗,給了教師一個新課程下專業成長的抓手,給教師搭建了一個實施新課程的探究平臺。
對於教師而言,尤其是像嶽娜這樣的教育新秀,每一次磨課對於她來說都是艱辛的歷程,但也是幸福的歷程。因為,在磨課過程中,教師進行文本解讀的視野拓寬了,教學設計的能力提高了,追求有效教學的意識增強了,慢慢地,對怎樣當好一名語文教師心中更有底了。教師就應該自覺享受磨課帶來的幸福,在磨課中體驗自我價值的實現。正如一位教師在「磨課手記」中所說的:「每一次我都把磨課看成是一次學習的過程、一次歷練的過程、一次成長的過程。我覺得好好把握這樣的機會,對於自己的成長和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我們平凡的一線教師來說,磨課無疑是鍛鍊自己的最佳平臺。磨課讓我『磨』出了樣子。我在講臺上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真正找到了一名教師的感覺!磨課讓我『磨』出了方向。每次磨課,都讓我清楚地看清了自身的不足,對文本的理解、對教材的鑽研、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對課堂預設和生成的把握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的方向。我深深地感受到,磨課是一個非常好的成長過程,雖然很累,很辛苦,壓力很大,但是熬過來了,也就進入一種新的境界,在教學修養、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問題了。」
的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了,才知道:集體磨課,真美! 。
(貝勒姐 張學軍 )
作者/來源:雪駿蟠龍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