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丙酮酸激酶PKM2磷酸化組蛋白H3並誘發癌症的分子機制

2020-12-13 生物谷

2012年8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刊登在8月16日的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田納西大學的研究者表示,一種供給癌細胞營養的代謝類蛋白質也可以通過鬆弛DNA盤繞形成染色體的包裝來激活腫瘤促使基因的表達。通過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中進行研究,研究者揭示了丙酮酸鹽激酶M2(PKM2)可以通過影響組蛋白來促進腫瘤細胞生長。

染色體的形成是DNA是通過盤繞在組蛋白上而形成,研究者發現了PKM2可以在組蛋白H3的特殊位點T11處標記其磷酸基團。

H3如果不發生磷酸化作用 便不會產生腫瘤

磷酸化可以導致腫瘤促使基因的激活,增加腫瘤細胞的再生以及腫瘤的形成速度。如果H3不進行磷酸化,便不會產生腫瘤,這對於膠質母細胞瘤的形成至關重要。

通過對85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分析揭示了細胞核中高水平PKM2的表達和H3的磷酸化和其壽命縮短明顯相關。另一項分析表明,H3的高水平磷酸化和腫瘤高發相關。組蛋白H3-T11位磷酸化對於指示預後標記物以及使用抑制PKM2療法具有潛在的價值。PKM2在有氧發酵過程中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葡萄糖可以產生能量供給癌細胞。研究者同時也檢測了PKM2的轉錄以及激活其它基因的角色。

一切均源於EGFR

當細胞膜上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被生長因子激活之後,PKM2蛋白會移動到細胞核中,在那裡其結合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轉錄因子也可以吸附至基因的啟動子區域來激活基因的表達。

癌細胞其表面有高水平的EGFR,通過EGFR來將生長信號從細胞表面傳遞至細胞內部,同時EGFR也是某些癌症藥物的潛在靶點。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揭示了以下結果:

(1)EGFR激活後,PKM2可以結合至組蛋白H3上,並且吸附至T11位的磷酸基團上。(2)另外一種來自於基因CCND1和MYC的蛋白質,稱為組蛋白脫乙醯基酶3(HDAC3),其可以激活基因的表達。(3)一旦HDACs基因缺失,組蛋白H3便會會的乙醯基基團,其將協助激活基因的表達。(4)只有當H3被PKM2磷酸化之後,這一系列事件才會發生。

通過抑制磷酸化可以組織小鼠腦瘤的形成。CCND1可以表達蛋白質細胞周期蛋白d1,在癌症細胞中,MYC基因經常會發生突變,導致Myc的高表達,隨之會引發其它基因的上調。

使用重建組蛋白H3來使得EGFR誘發的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實驗中,研究者使用正常小鼠和通過PKM2抑制磷酸化造成H3-T11A突變的小鼠來進行研究,研究者發現正常小鼠腫瘤產生的尺寸為40立方毫米,而T11A無功能或者無磷酸化的小鼠不會產生腫瘤。

研究者的研究揭示了,PKM2作為組蛋白激酶,可以直接調節基因的轉錄以及控制細胞周期的進行,並且可以控制癌細胞的增殖。相關研究由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國立癌症研究所提供支持。(生物谷Bioon.com)

編譯自:Metabolic Protein Wields Phosphate Group to Activate Cancer-Promoting Genes

PKM2 Phosphorylates Histone H3 and Promotes Gene Transcription and Tumorigenesis

Weiwei Yang, Yan Xia, David Hawke, Xinjian Li, Ji Liang, Dongming Xing, Kenneth Aldape, Tony Hunter, W.K. Alfred Yung, Zhimin Lu

Tumor-specific pyruvate kinase M2 (PKM2) is essential for the Warburg effect. In addition to its well-established role in aerobic glycolysis, PKM2 directly regulates gene transcrip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nonmetabolic function of PKM2 remains elusive. We show here that PKM2 directly binds to histone H3 and phosphorylates histone H3 at T11 upon EGF receptor activation. This phosphorylation is required for the dissociation of HDAC3 from the CCND1 and MYC promoter regions and subsequent acetylation of histone H3 at K9. PKM2-dependent histone H3 modifications are instrumental in EGF-induced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and c-Myc,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cell-cycle progression, and brain tumorigenesis. In addition, levels of histone H3 T11 phosphorylation correlate with nuclear PKM2 expression levels, glioma malignancy grades, and prognosi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role of PKM2 as a protein kinase in its nonmetabolic functions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its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nd tumorigenesis.

相關焦點

  • Cell:研究者揭示雷帕黴素減緩癌細胞生長的分子機制
    2013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蒙特婁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分子機制,即可以將減緩某些癌症的惡化以及異常疾病的發展
  • Cell:首個激酶組圖譜為開發靶向癌症相關激酶的降解劑奠定基礎
    對於希望利用一種強大的新技術來降解稱為激酶的細胞酶的科學家們來說,選擇可能有點令人難以作出。約有514種不同的蛋白激酶在人體細胞中工作,佔整個人類基因組的2.5%。了解其中的哪些蛋白激酶可以被降解,以及哪些藥物分子可以最好地執行這種降解,可能會加快開發靶向攻擊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激酶的治療方法。
  • The Plant Cell:張躍林等揭示MEKK1-MKK1/MKK2-MPK4蛋白激酶通路...
    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所誘發的免疫反應是植物的第一道免疫防線,而植物的抗性蛋白(R)可識別病原菌的毒性蛋白,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MAPK信號通路在植物先天性免疫反應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功能。PAMP受體下遊有一條重要的MAPK級聯信號通路:MEKK1-MKK1/MKK2-MPK4。已有的研究表明,mekk1,mkk1/2 和mpk4 突變體均表現出自身免疫激活和細胞死亡的表型,但機制尚不明朗。
  • Cell:通過分析受感染細胞的全局磷酸化圖譜,揭示現有的激酶靶向...
    為了促進這一過程,病毒需要控制宿主細胞的分子機器,並操縱它們來產生新的病毒顆粒。有時,這種劫持會干擾宿主中的酶和其他蛋白的活性。一旦蛋白產生,酶可以通過對它的結構進行化學修飾來改變它的活性。比如,磷酸化---一種叫做激酶的酶在蛋白上添加一個磷酸基團---在調節許多細胞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包括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通信、細胞生長和細胞死亡。
  • Cell:新發現!科學家揭示癌症藥物紫杉醇的作用機制!
    2019年10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化療手段剛剛被開發時,它的前體似乎相對簡單,即通過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來抑制癌症進展,如今很多藥物能通過不同的機制來發揮這樣的作用,而且已經被證明僅能針對某些腫瘤患者有用;就以藥物紫杉醇為例,其是一種用來治療一系列癌症的化療藥物,該藥物能干擾細胞分裂,但卻無法在每一位患者機體中產生想要的效應,這表明,該藥物的作用機制要比我們想像之中更為複雜
  • Cell:重磅!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肺內,鑑定出一種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其中肺部是很多癌症的一種常見的轉移位點。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抑制免疫細胞的這種氧氣檢測能力就會阻止肺轉移。
  • Mitapivat治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Mitapivat治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2:17:46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Rachael F.
  • Nature和Cell共同揭示: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LRRK2作用機制
    將低溫電鏡(cryo-EM)與活細胞成像相結合,這些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這種蛋白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並更迅速地確定潛在的藥物如何影響它的功能。這將加速藥物發現,並為患有這種衰弱疾病的人提供新的希望。」 在許多情況下,當人們試圖確定一種蛋白的結構時,他們首先要在細胞外分離這種蛋白。當使用cryo-EM時,科學家們將蛋白分子冷凍在薄薄的冰層中,保存它的結構,並在高解析度下確定它的結構。而Villa的研究團隊則對含有被研究蛋白分子的冷凍細胞進行成像,從不同角度拍照,有點像CAT掃描。
  • 綜述|呂志民團隊總結代謝酶在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非經典功能
    呂志民教授團隊的發現有:(1) 代謝酶可以作為蛋白激酶磷酸化組蛋白:生長因子受體(EGFR,FGFR,PDGFR)的激活可以誘導糖酵解途徑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丙酮酸激酶M2(PKM2)進入細胞核內,結合併激活β-catenin(Nature, 2011. PMID: 22056988),磷酸化組蛋白H3(Cell,2012.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智障相關蛋白分子機制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熊志奇小組在最新的研究中,揭示了智障相關蛋白CDKL5在興奮性突觸發育中的重要作用,增進了對CDKL5相關疾病機理的理解。相關研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智障是一類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疾患,不僅給患兒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 1篇Nature和1篇Cell論文揭示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LRRK2作用機制
    將低溫電鏡(cryo-EM)與活細胞成像相結合,這些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這種蛋白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並更迅速地確定潛在的藥物如何影響它的功能。這將加速藥物發現,並為患有這種衰弱疾病的人提供新的希望。」LRRK2:帕金森病的關鍵治療靶點作為一種激酶,LRRK2是將磷酸化學標籤添加到其他蛋白上,影響它們的功能。
  • 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PCP缺陷與多種人類疾病相關,包括癌症轉移,纖毛病和先天性心臟病。PCP的建立受一組進化保守的PCP核心蛋白調控,包括跨膜蛋白Frizzled以及鈣粘蛋白EGF LAG七次跨膜G型受體家族成員(Celsr)【1】。新合成的跨膜的PCP核心蛋白沿著分泌轉運途徑被傳遞至質膜,而後在質膜上執行其生理功能。
  • 中國科大發現ATM激酶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
    -ATM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  在前期工作中,蔡剛課題組報導了ATM和ATR激酶首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發現並命名幾個關鍵調控結構域、闡明其作用機理,揭示了ATM/ATR激酶活性嚴謹調控的分子機制(
  • Nature|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揭示一類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被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
    2019年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與英國The Sainsbury Laboratory的Cyril Zipfel課題組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發表題為「異型受體複合物識別RALF多肽的分子機制」(Mechanisms of RALF peptide perception by a heterotypic
  • 清華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發文揭示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被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通過解析2.77埃RALF23-LLG2-FER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體內功能與體外生化實驗,闡明了植物肽類激素快速鹼性化因子(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 RALF)被CrRLK1L型受體激酶與膜錨定糖基磷脂醯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isotol, GPI)蛋白異型識別的分子機制,這種新穎的識別模式為相關蛋白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全新範式。
  • 可降解激酶基因組的揭示有利於降解劑的研發
    可降解激酶基因組的揭示有利於降解劑的研發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4:14:25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Eric S. Fischer、Nathanael S.
  • 研究發現ATM激酶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
    -ATM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ATM和 ATR (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 protein)激酶分別啟動細胞對DNA雙鏈斷裂損傷和DNA單鏈斷裂損傷/不穩定複製叉的DNA損傷應答響應。解析ATM和ATR激酶的三維結構,並在此基礎上理解ATM和ATR活性嚴謹調控的分子機制,不僅具有闡明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重大科學意義,也將對腫瘤放射治療的新型增敏劑的研發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 科學網—揭示細菌調控複合體感受木糖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呂志民團隊把目光放在了糖異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1(PCK1)上。糖異生和糖酵解是兩個相互抑制的反應,前者合成葡萄糖,後者把葡萄糖轉化成能量。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其效應蛋白ATR1後激活並形成全酶的分子機制。RPP1識別ATR1引起自身構象變化,從而解除分子內自抑制,形成四聚體的激活狀態。該結構為NLR直接識別效應蛋白的假說提供了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