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根總統復旦演講背後的故事

2021-02-19 世紀雜誌

當天下午3時36分,在大禮堂擔任謝校長翻譯的董亞芬副教授宣布:裡根總統到了。董亞芬上世紀50年代就進復旦,70年代給電影《閃閃的紅星》英語版中潘冬子配音,她當年是外文系公共外語組的副教授,也是復旦大學英語教學的元老之一。董亞芬老師曾回憶說,因為安全保密工作,直到裡根總統演講前幾天,她才接到給謝希德校長作翻譯的任務,「雖然謝校長的英語非常好,但按照正規的禮儀,那種場合她只能講漢語」。那天,年已六旬的董亞芬老師以她那吐字清晰、措辭精確、語音利落的現場翻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校友至今回想起來,現在外交部裡被捧成美女翻譯的,哪裡有像董老師那樣水準的一半。80年代初的董亞芬,竟然還只是副教授,可見當年復旦教授的含金量。

復旦大學學生會副主席陳雁如向裡根總統獻花(復旦大學檔案館提供)

在熱烈的掌聲中,謝希德校長陪同美國總統裡根等上臺就座。這時,扎著兩隻淺藍色大蝴蝶結的復旦學生會副主席陳雁如向裡根總統獻了一大束鮮花,並把一枚復旦校徽別在裡根總統的胸前西服上。坐在前排現場聽演講的張力奮教授看得真切,他事後回憶:「陳雁如獻的花,包裝是硬塑料,很特別。」

下午3點55分,裡根總統來到主演講臺,演講正式開始。據坐在禮堂第一排的高滋老師回憶,裡根總統的身材並不如他早年拍的電影中呈現的那樣高大,但他演講時熱情洋溢,也許是好萊塢演藝生涯的薰陶,他的發音特別好聽,傳達了民主自由和平的價值觀、對中國青年的欣賞以及對中美友誼的信心,使得他很具有親和力。  

 

如今,看到當時裡根演講照片的人也許會好奇,演講臺左右兩側前的像樂手的譜架那麼大小的兩塊玻璃是幹什麼用的呢?原來,這兩塊玻璃板是裡根總統演講的秘密武器——提示字幕板。有位校友回憶說,裡根在演講時,口若懸河,眼睛的餘光掃過提詞器時了無痕跡,於素來看慣舔唾沫翻稿紙讀破句的我們,簡直像奇蹟。裡根演講時一會兒看看左邊的字幕,一會兒看看右邊的字幕,就好像他時不時在與左右兩邊師生進行交流,倍感親切。幾年前,我採訪時任復旦外辦副主任的盧義民老師,他跟我提到一個細節:在裡根總統演講前的「彩排」時,他看到主席臺後側,有個來自白宮的非洲裔工作人員在手搖一個東西。他問那位工作人員這是幹什麼用的?工作人員說是提詞器,他要通過這個手柄和皮帶傳動裝置,把演講詞送到一個電視攝像頭之下,再投影到裡根總統演講臺前的玻璃上,而那兩幅玻璃從觀眾的角度絲毫看不出異樣。盧義民老師還繪聲繪色地給我模仿那個工作人員的動作:「我來控制總統的演講速度,我讓他講得快一點,就搖得快一點;我讓他講得慢一點,就搖得慢一點。」令人忍俊不禁。

相關焦點

  • 1984,裡根總統走進復旦課堂
    15時25分許,裡根總統與謝希德校長以及中國文化部部長朱穆之、上海市長汪道涵就在這密集的閃光中踏進了3108教室。陸谷孫老師上前與裡根總統握手之後,便讓出了講臺。由於當時謝希德校長腿腳不便,裡根還親自攙扶她走上講臺。在熱烈的掌聲中,裡根先講了一段開場白:「我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待在這裡,因為我已經告訴過謝校長,我覺得我和復旦大學有一種家庭關係。
  • 【1984:美國裡根總統在復旦3108教室】講笑話卻沒人笑
    可是上面傳下話來,說是裡根總統有些耳背,被選擇到提問的學生必須嗓音要洪亮,咬字要清晰。於是由陸老師和眾多輪不到提問的學生充當陪練,就聽那三四位一遍又一遍不住地從頭來起:「總統先生……」1984年5月1日,解放日報記者陶維佳關於裡根總統在復旦的報導最近,我又通過復旦新聞學院黃旦教授的學生,從美國總統圖書館找到了當年裡根在3108教室與復旦學生對話的全程實錄,清楚地了解到了當年六個提問對話的細節
  • 裡根復旦大學英文演講(中英文字幕),恍如隔世,依然經典!
    80年代,時任總統—也被美國人成為最偉大總統之一的羅納德.裡根訪華,也是中美在1979年1月正式建交後訪華的第一位美國在職總統。裡根除了訪問北京、還訪問了西安、上海。裡根於1984年4月30日至5月1日訪問上海,並在復旦大學發表英文演講,話不多說,一起再來回顧這一時刻吧!
  • 相輝,相會:復旦大禮堂書寫的中美交往故事
    解放後,多位國際知名人士又在此作報告,與復旦的師生們一齊碰撞思想的火花,其中包括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法國共產黨前總書記馬歇、美國前總統裡根等。  而裡根的到訪以及那一段中美交往故事至今依然被復旦人津津樂道。
  • 裡根日記:講解刀光劍影兒女情長(圖)
    提及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人們或許會想起「電影生涯、連任總統、遇刺」等字眼。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一個酷愛寫日記的人。  美國2日出版的6月號《名利場》雜誌上,人們可以讀到裡根就任總統期間的日記選摘,既不乏刀光劍影、兒女情長,亦透露出這位總統的所思所想、情感點滴。  遇刺  由妻子南希精心保存的裡根日記公開後,美聯社2日把這名前總統形容為一名「忠實的講解員」,以日記方式「播報」了自己的總統生涯。
  • 追記裡根大總統聽課
    1984年4月,鄧小平會見裡根    那是1984年4月30日下午的事情,老皇曆了。    美利堅合眾國第40任總統隆納·雷根訪華過滬,要借復旦大學發表演說,並與師生代表見面。所謂聽課,只是個名目,他需要的是一個場所,讓學生在此向他提問,便於他在大禮堂發表主旨演說之後,繼續他那閎中肆外的表演。    翻查當年的日記,我是4月21日夜領受任務的。自次日起,便與學生一日一練。
  • 先後為7位美國總統擔任翻譯 他如何讓總統"聽話"?
    哈利·奧博斯特就是這樣一位總統背後的口譯員,在30年的口譯生涯中,他曾先後為7位美國總統擔任翻譯。      在卸任總統譯員的工作後,奧博斯特在《白宮翻譯員:口譯的藝術》一書中回顧了自己在美國白宮的翻譯員經歷。通過他的自述,深入揭秘了美國總統背後翻譯員的工作。
  • 復旦5103「演說家之夜」走紅:學生用英語演講點評
    在熱烈的掌聲中,自然科學實驗班的陳璟璞登上演講臺,用散文式演講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臺下笑聲不斷、掌聲連連。「We cannot become great people, as long as we do not overcome fear.」
  • 「演說家之夜」走紅復旦:學生用英語演講點評,「敢說就行」
    原標題:「演說家之夜」走紅復旦:學生用英語演講點評,「敢說就行」在熱烈的掌聲中,自然科學實驗班的陳璟璞登上演講臺,用散文式演講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臺下笑聲不斷、掌聲連連。「We cannot become great people, as long as we do not overcome fear.」
  • ...公開信件揭示了裡根總統對上帝及以色列的看法:「信靠無限仁慈...
    (Ronald Reagan)總統與奧斯卡最佳編劇道格拉斯·莫羅(Douglas Morrow)私人來往信件將拍賣出售。信件顯示裡根的另一面,它是留給密友和他的政治盟友的。在40多封從未公開過信件中,涉及一系列有爭議的個人話題,從政府洩密者到被指責沒提供給以色列強有力足夠支持,以及「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後災難性的後果。
  • 35年前「為愛」刺殺總統裡根,辛克利下月將從精神病院出院
    在幾天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她回憶說,那天下午,她在廣播新聞裡聽到了美國總統隆納·雷根遇刺的消息,但她沒有心情了解更多細節。晚飯後她回到寢室,一進門就聽室友叫道:「朱迪,約翰·辛克利!」「約翰·辛克利怎麼了?」她半開玩笑地問,她以前曾向室友抱怨過辛克利的追求。室友告訴她,企圖刺殺裡根的正是曾給她寫信的約翰·辛克利。
  • 美國總統裡根的心態啟示:讓悲觀的孩子變得樂觀
    而其中那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裡根。他從報童到一屆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最後當上美國總統,樂觀的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裡根和其兄弟的故事就說明:悲觀者眼裡都是絕望,樂觀者眼裡都是希望!抱有樂觀的態度更容易獲得成功。
  • 美國總統說服力的悖論:口才重要但並不萬能
    他補充說,「您的演講會在第二天(9月8日)晚上舉行,這樣才可以保證您的演講不被參議院的程序或者後勤方面的障礙所影響。」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個理由冠冕堂皇。但博納拒絕歐巴馬要求的真正原因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將在7日在裡根圖書館舉行第七次電視辯論,歐巴馬的演講因此不得不讓路。與此同時,8日的演講時間正好與美國橄欖球聯盟的賽季揭幕戰相衝突。最終,歐巴馬同意8日發表演講。
  • 歐巴馬籤署裡根百歲法案 裡根夫人應邀觀禮(圖)
    新快報訊 據美國《紐約時報》2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2日在白宮籤署成立「裡根百歲委員會」法案。前總統裡根的遺孀南希,應邀回到白宮觀禮。歐巴馬扶著拄著拐杖的南希進場,場面感人。  小奧扶南希走進禮堂  美國參眾兩院日前分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成立「裡根百歲委員會」,負責籌備於2011年慶祝裡根100歲冥誕。裡根生於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去世。「裡根百歲委員會」將由11名成員組成。委員會將籌備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發行紀念郵票和硬幣。
  • 揭秘各國總統演講稿背後「筆桿子」 多人是80後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當地時間1月21日發表了第二次就職演講,在短短18分鐘的演講中,歐巴馬一改4年前的「構夢」風格,轉而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大力「推銷」自己的系列政綱,如全民醫保、社保,富人加稅,加強槍枝管制,改革移民法則和給予同性戀者「平權」等。  歐巴馬這份「黨派演說詞」並非親撰,而是由「筆桿子」喬尼·法弗羅代筆的。
  • 裡根:最恐怖的九個字「我是政府派來幫你的」
    裡根名言:在英語中最恐怖的九個單詞是,「我是政府派來幫你的」。(網絡圖片)2020年11月15日,賀錦麗發了一條推文:「要知道,拜登和我每天醒來,都會想到你和你的家人。」裡根很早之前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他說,「在英語中最恐怖的九個單詞是,『我是政府派來幫你的』。」裡根(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坦皮科城,美國政治家、演員。1928年,考入尤雷卡學院攻讀經濟和社會學。1932年,先後在艾奧瓦州的WOC廣播電臺、WHO廣播電臺擔任運動播報員。之後,他參與了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1967年至1975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
  • 第1017期:裡根總統說 It takes two to tango 一個巴掌拍不響
    Quote of Today今天的內容仍然跟美國總統有關,但我們仍然不談政治,只談裡根總統說過的這句名言 -
  • 美國在位時間最短的總統,就職後就睡了一天,第二天總統便已換人
    自他以後,每隔20年,將有一個美國總統死在他的任期上,而每1任總統的去世,都將使大家記住我族人的犧牲。」——特庫姆塞「科特抹人詛咒」自1622年英國的殖民者塌上北美的大陸開始,一直到1890年的翁迪德尼之戰結束。這長達268年的時間之中,歐洲的白人移民以及其後裔始終在北美大陸上屠殺這片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 美國副總統彭斯赴聖母大學演講 部分學生退場抗議
    美國副總統彭斯21日在名校「聖母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時,上百名學生離場抗議。他們聲稱,為了天主教價值理念,關愛弱勢群體,堅持真理,代表被彭斯的政策傷害的人進行抗議。 界面新聞5月22日消息,21日,彭斯在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時,上百名學生離開了頒發學位儀式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