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1000家實體店社群盈利爆破你帶走!
拍腦袋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這是你命好。
如果再來一次,你才會知道,命這個東西很懸。
——李書國
上兩篇我們重點講了,你看到做得好的實體店並不僅僅是你看到的樣子,盲目模仿,會死的很慘。同時大家都說實體店不好做了,這也是假象,真相是你只要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實體店經營系統,你會獲得比別人高的多的成功率。
實體店是一個小微生態系統,是由很多要素構成的,這些要素之間也有很強的關係,如果你把握了這些要素同時理順了這些關係,做成一家實體店還不是非常難的事情。
實體店這個小微生態,整個系統包含6大板塊,也就是6個關鍵詞系統。
一、定位系統
二、機制系統
三、團隊系統
四、產品系統
五、營銷系統
六、用戶系統
今天我們重點講解第一個系統:定位系統。
定位是一個實體店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如果定位不好,90%的實體店都會死掉,剩下的10%能活著就是所謂的天意,就是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他碰巧遇上了天時地利,這樣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是偶然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家樓下的有些店鋪總是關了又開,開了有關的原因。
定位這個詞來源於西方,商業中的定位概念,來源於1972年,艾·裡斯與傑克·特勞特提出的定位理論,開創了一種新的營銷思維和理念,被評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1991年,中文版《定位》出版,定位理論傳入中國。經過二十年的理論移植與實踐,定位思想正在中國開花結果:定位、營銷戰、聚焦、品類等思想深入了更多營銷人的心智,也出現了長城汽車、真功夫、王老吉等實踐定位理論的經典案例。
定位理論在逐步的演化過程中,被很多人、很多商業諮詢機構搞得越來越複雜,普通大眾好像很難理解,其實用大白話、用人話來說就是,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我該怎麼去?
轉化到一家實體店就是,我是一家什麼樣的店?我要服務什麼樣的消費人群?我要為這個消費人群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和產品?
絕大多數實體店老闆,開店都是盲目的,突然的,很多時候都是拍腦袋的決定,看到朋友或者別人開了一家什麼樣的店蠻賺錢的,或者自己對什麼有那麼一點點的了解,或者這個地方挺繁華的開個餐廳應該不錯,開個甜品店應該不錯,開個服裝店應該不錯等等。
總之不是從解決人群需求出發,而是從自己出發,所謂的定位都是混亂的,有相當於沒有,因為他不是科學的定位,這就為後面的關門埋下了伏筆,定位一旦錯了,這是很難去調整的。
好了,我們來看實體店的定位系統是什麼,究竟應該怎麼做?
定位的第一點,就是定位人群,也就是定位我是誰,我為誰服務決定了我是誰,而不是由你的腦袋決定你是誰。
你開這個店是為什麼人服務的,這很關鍵,不同的人群差有不同的需求,這個差別非常大,一旦定位不準,接下來的經營會非常困難。
定位的第二點,就是定位人群需求,也就是定位我到哪裡去,人群的需求決定你到哪裡去,而不是你想到哪裡去。
人群需求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場景下就有不同的需求,比如餓了需要吃飯,吃飯也有多種情況,快餐,火鍋,中餐,西餐等等,見客戶需要咖啡廳,減肥需要健身房或者瑜伽館等等。
我們必須給自己定位到一個人群需求的具體場景下。
定位的第三點,就是定位滿足人群需求,也就是定位我該怎麼去,確定了人群,確定了人群具體場景下的需求之後,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去滿足這些需求。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要做什麼樣的投入,確定好投入以後,我要去選址,然後就是後續的裝修風格,產品服務,團隊搭建等等。
我們就會發現,前期的什麼謀劃,這些都是基於定位去做的動作,定位的根源是什麼,滿足某類人的需求,這些人的需求,如果你開的實體店周圍沒有這類人群,或者周圍的人群跟你要開的實體店是供應不匹配的,你的定位就是錯的,定位一錯,後端的龐大的系統的改造是很困難的,就必須進顛覆性的改造,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所以真相90%的店的失敗都是因為定位不對,定位不對,努力白費。
所以,你必須清楚,定位是一個科學的決策系統,不是你感覺、你認為、你覺得,出發前想清楚了,出發才是有意義的。
今天就講到這裡。
下一篇講解機制系統,關注我,給你帶來顛覆性的思維認知,讓你在實體店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快速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