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的智慧:名字背後原來隱藏著這麼多玄機

2021-02-21 孕寶盒

小小的名字有著大有學問,它寄託著父母的期望,蘊藏著深刻的內涵,閃爍著民族的智慧,是窺探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名字裡的大學問

我們的先民自古以來就講究給孩子取個「嘉名」。

屈原在《離騷》中就說:「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意思是說:我的父親考察了我的出生時間,就賜給我一個好名字——名叫「正則」,字叫「靈均」(屈原名「平」,字「原」,無凹凸為平,無凹凸且廣大曰原,正則和靈均則為二者的引申義)。

古人有名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成人冠禮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字以表德」,故又稱「表字」或「表德」,舊小說裡常常介紹某人「表德」叫什麼,這個「表德」就是字。

名和字意思要相應,通常構成同義關係、反義關係或相關關係。比如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字子淵,《說文解字》說:「淵,回水也。」淵就是迴旋的水;又比如孔子的弟子曾點,字皙,《說文解字》說:「點,小黑也。 」「皙,人色白也。 」點和皙意思正好相反;又如唐代大文豪韓愈,字退之,「愈」是超過、勝過的意思,「退之」則是讓他謙虛退讓一點,這反映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同時「退之」二字又是有出典的,《論語·先進》說: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宋代的蘇軾(東坡),字子瞻,軾是車前的橫木,古代男子乘車一般都是 「立乘」,就是人站在車上,手扶著軾,可以往前看,所以蘇軾的字叫「子瞻」。他的弟弟蘇轍,字子由,由是經過的意思,轍則是車輪碾過的軌跡,名和字也是相關的。而且軾和轍都從「車」旁,跟車有關,兩人的字裡面又都有一個「子」字(「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由此可見兄弟倆名、字之間關係之密切。

三國名人周瑜,字公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瑾和瑜都是美玉,名、字相應。成語有 「懷瑾握瑜」、「如懷瑾瑜」,比喻人有佳子女。魯迅小說《藥》的主人公叫夏瑜,暗指「鑑湖女俠」秋瑾,夏和秋都是季節名,瑜和瑾是同義詞,堪稱匠心獨運。

古人的名和字各有其用,總的原則是:自稱己名是謙稱,稱人之字是尊稱。 

《論語》中孔子自稱為「丘」,對弟子則稱名。比如《述而》篇:「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因為他名丘,字仲尼。 《先進》篇:「求,爾何如? 」「赤,爾何如? 」求是冉求,字子有;赤是公西赤,子子華。他倆都是孔子的學生,所以老師就直呼其名而不必稱字。

弟子對老師要自稱名,當著老師稱呼其他同學也稱名,《論語》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編集《論語》的人對孔門弟子一般都稱字,這是後人對前輩的尊稱,只有對曾子稱「子」不稱字,對有若也有一次稱「子」不稱字,稱「子」比稱字又高了一個規格,所以有人由此推想,《論語》是曾子和有若的門人所記的。

宋人筆記 《河南邵氏聞見後錄》說:「漢高祖?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奴耳。至張良,必字曰『子房』而不敢名。 」這表明了劉邦對張良的尊敬。

今人往往不了解古人用名和字的區別,以至於鬧了笑話。比如《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元直是徐庶的字。可是電視劇在演這場戲的時候,徐庶對劉備自稱時卻一口一個 「元直」,翻開《三國演義》這一回,凡是電視劇裡徐庶自稱「元直」的地方,原書都是「庶」。也許編劇覺得在電視劇裡讓徐庶自稱「庶」觀眾可能看不懂,所以改成了兩個字的「元直」,殊不知,這一改卻違背了古人用名和字的原則,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古人只有在特殊的場合才會自稱字,比如《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載:「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瞠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張飛字益德(後來常寫作「翼德」,如《三國演義》),面對曹操的大軍,他以二十騎的弱兵大呼自己的字,說:「我是張益德!你們有膽的可過來跟我決一死戰! 」這是何等的豪壯!難怪敵軍都不敢近前了。

由於古人的名不可隨便稱呼,於是就有了避帝王、尊長名諱的習俗。避諱在舊時代可是一件大事,讀書人不小心犯了帝王或官長的諱,輕則丟官下獄,重則喪命滅族,這種慘劇史不絕書。還有避不勝避的家諱。

《紅樓夢》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說到:冷子興告訴賈雨村,雨村所教的女弟子林黛玉的母親,「即榮府中 (賈)赦、 (賈)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時名喚賈敏」,雨村聽後不禁拍案笑道: 「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 『敏』字,皆念作 『密』字,每每如是,寫字遇著 『敏』字,又減一二筆,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聽你說的,是為此無疑矣。」這就是家諱——對尊長的名不能說,也不能寫,實在避不開的,要改變讀音來念,寫的時候要缺最後一筆兩筆不寫,以示避忌。

跟別人交往,先要了解他的家諱,以免不小心觸犯了,既得罪人,又顯得自己缺乏教養。其實,這種習俗的流風餘韻直到今天還有殘存,比如有些傳統家庭給孩子起名不能跟家族中的長輩重字,講究的甚至連同音字也要避;在外謀生的孩子給家中寫信,信封上不能直接寫父母的名字,而要寫 「×××家中收」之類。

避諱有種種辦法,除了缺筆、空字等等之外,常用的一個辦法就是用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比如漢高祖名叫劉邦,「邦」字就改用「國」字,以至於《詩經》中的「邦風」都改成了「國風」,一直傳到今天,上海博物館藏的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中一律稱作「邦風」,猶存其原貌。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世」字就改用「代」字,「民」則改用「人」,於是「三世」變成了「三代」,流傳至今,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把「民風」改成了「人風」,幸好這一改稱後來沒有被接受。

東漢明帝名叫劉莊,為了避諱,以「嚴」代「莊」,於是「莊周/莊子」被改稱為「嚴周/嚴子」,「莊光」(字子陵)被改為「嚴光」,遂使至今只知有嚴子陵(就是東漢光武帝的好友、隱居富春江畔不願出仕的那位高士,至今浙江桐廬富春江邊猶有嚴子陵釣臺、子陵灘等遺蹟),不知其原來是莊子陵。

漢文帝名叫劉恆,「恆」要改叫「常」,「恆山」改稱為「常山」,連同音的月宮女神「姮娥」也改成了「嫦娥」,如今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嫦娥」原來本名叫「姮娥」了。漢景帝名叫劉啟,「啟封」就改叫做「開封」,也是一直沿用到今天。

歷史上這種例子不一而足。宋人筆記《籍川笑林》中記載了一則笑話:「五代時馮瀛王門客講 《道德經》,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門客見『道』字是馮名,乃曰:『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馮瀛王就是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的馮道,門客為了避他的名諱,碰到「道」字統統來個「不敢說」,真是令人捧腹。

「嘉名」中的寓意

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的人已很少會同時擁有名和字了,一般都只有一個「名字」。不過取個好名字的願望則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個美好的名字,至少會給人以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那麼如何才能取個「嘉名」呢?好名字應該符合下面一些條件:一是優美,最好有點詩意;二是獨特,要避重名,不落俗套;三是好念,忌用怪字僻字;四是好聽,念起來有音樂美;五是易寫,筆畫不宜太多;六是易記,讓人一見難忘;七是有味,最好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現在重名太多,有時同一個單位或班級就有重名的,稱呼起來實在不方便。筆者還遇到過老師與學生同名的,上課的時候很尷尬。所以取名最好能避免重複。當然,中國人口那麼多,要做到完全不重名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僅現代如此,古時也一樣。

北宋朱彧的 《萍州可談》裡記載過一個趣聞:王安石晚年住在金陵,作過一首 《謝墩詩》: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原來他住的地方正是東晉名相謝安的故地,其地有謝公墩。謝安字安石,王安石名安石 (字介甫),所以他說 「我名公字偶相同」。古人重名的也很多,我們今天取名也只能力求不要重得太多而已。

取名要追求獨特,但不能怪異。據報載,江西籍公民趙志榮得子,取名「趙C」,稱以 「C」開頭的英語單詞為數眾多,可使趙家人丁興旺,又說希望兒子把英語學好,且 「C」是英語單詞「中國」的首字母。這個名字夠獨特的,估計重名的概率很小,但是後來報戶口、做身份證卻都遇到了麻煩,因為這不像中國人的名字。我國的相關規定不允許在名字中出現外文字母。

還有的人為了避免重複,專挑字典裡的冷僻字給孩子起名。筆者就碰到過兩個單名 「龑」的學生,這個 「龑」字估計很少有人念得出。實際上這個字是五代時南漢國的開國君主劉龑(yǎn)為自己造的字,就像武則天為自己的名造了個「曌」字一樣。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記載:劉龑初名巖,後改名為陟。建國後的第九年,有一條白龍出現在南宮三清殿,於是改元叫 「白龍」,又把自己的名改為龔,以應龍現之祥。但是有一個胡僧告訴他說: 「讖書上說: 『滅劉氏者龔也。』」於是他就取 《周易》 「飛龍在天」之義造了一個 「龑」字,音「儼」,用作自己的名。這個皇帝的迷信和無聊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還有一個 「贇(yūn)」字也常常被用作人名,尤其是單名,男女皆有。這個字有文有武又有貝,意思是「美好」,真是一舉多得,堪稱「嘉名」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念得出。主編《漢語方言地圖集》的方言學家曹志耘教授,本名叫曹志贇,可能是因為覺得「贇」字太生僻,別人大都不會念,就自己改成了「耘」,志耘——志在耕耘,多好的名字!

名字是供人稱呼的,所以要易認、易念、易記,忌用冷僻字。像著名學者馬一浮先生的名字,就既簡單易記,又獨特新穎。還有一點也應注意,就是最好不要用多音字,像王重民、潘重規、劉長卿、唐長孺這些名字,究竟是念zhòng還是念chóng,cháng還是zhǎng,有時真叫人無所適從。

此外還應注意諧音問題,就是要避免讓人聯想到難聽的字眼。有些名字字面看起來挺不錯,用方言念也不成問題,但是一用普通話來念就不好聽了;還有些名字,用普通話念沒問題,可是一改成方言,就不雅了。

筆者曾經歸納過古今人取名字的幾種常見類型,雖然不一定全面,但或可聊供年輕的父母們參考。

一曰經典型。這是傳統社會裡取名字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其好處是文化底蘊深厚,給人以典雅之感。比如毛澤東字潤之,澤應該是行輩,東與潤之則名、字相應,典出《論語·憲問》:「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裡子產潤色之。 』」取最後一句的東和潤、之三字。

無獨有偶,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復旦大學已故教授朱東潤先生的字也是出自這句話。據說朱先生譜名屬「世」字輩,名世溱。 1906年(十一歲)入幼幼小學(初等小學)甲班,從汪民甫先生讀《左傳》,甚得汪先生器重,並蒙字以「東潤」。

毛澤東的兩個女兒李敏、李訥,出自《論語·裡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作家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典出《詩經·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堯應該也是行輩,名和字則取了「蔽芾甘棠」句的後三字。巴金是他的筆名。美學家王朝聞,顯然是出自《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曰寓意型。這也是常見的一種取名方式,就是在名字中寄寓了各種特定的含意。比如孔子給長子取名叫孔鯉,字伯魚。據說孔鯉出生的時候,正好國君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孔子覺得很光榮,於是就取了這個名和字。伯就是伯仲叔季的伯,指兄弟中排行最長的。鄧樸方的名字據說是劉伯承元帥給起的,取 「質樸方正」之意。後來弟弟鄧質方出生的時候,鄧小平說,這就不用再麻煩劉伯伯給取了,就叫質方吧。

還有以出生地或出生時辰來命名的。比如清代樸學大師、嘉定人錢大昕,大概是生於早晨,因為昕是 「日將出」的意思 (見《說文解字》)。現代名人叫寅初的有好幾位,比如馬寅初、董寅初,大概都是生於寅時初刻。

三曰時代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氣,這往往會在名字上留下烙印。比如東晉南北朝人取名喜歡用「之」字,翻開《晉書》《宋書》《世說新語》等古籍,叫「××之」的人是成串的,像顧愷之、王坦之、王彪之、張玄之、羊玄之、溫放之、袁悅之、祖衝之,等等。甚至有祖孫三代一路「之」下去的,比如王羲之的五個兒子叫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王徽之的兒子叫王楨之。

今人也有不少仿此格式起名的,如朱穆之、王忍之,等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人們還喜歡用佛教詞語取名,菩提、菩薩、羅漢、彌陀、文殊、師利、普賢、藥王、羅侯、羅雲、迦葉等等,不一而足。為此,語言學大師呂叔湘先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 《南北朝人名與佛教》。看了這些人名,令人不禁聯想起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風至唐猶存,王維字摩詰,維摩詰不就是佛教人物嗎?自從基督教傳入中國,許多人的名字也顯露出宗教的色彩,比如民國時期的各界名人符保盧、馬約翰、洪煨蓮、趙蘿蕤等等,正如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在 《語言與文化》中所說:「即使你沒看見過他們本人,單從他們的命名,就可以推知他們是曾經受過洗禮的人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人們常常用道、德、仁、義、忠、孝、禮、智、誠、信、儒、卿一類的字來取名,臺灣地區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上世紀50年代叫建國、建軍、解放、強國、國強、勝利、援朝、躍進、紅旗一類名字的特多。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放眼四海,胸懷全球,仰望星空,豪情滿懷,名字也越起越大,亞洲、世界、天宇、宇宙、宇航、航宇等充滿時代氣息的名字層出不窮,還有叫雨果的,公然把世界級文豪的大名也「拿來」了。甚至有非複姓而取日本式的四個字的名字的,也不鮮見。真是百花齊放,琳琅滿目,無不帶著鮮明的時代特徵。

四曰巧妙型。著名學者金克木,歷史地理學泰鬥陳橋驛,畫家關山月,作家茅盾、馬識途、路遙,詞作家閻肅,中科院院士鍾南山,等等,都屬於巧妙型。更有妙者:夏商周、周秦漢——三個相連的朝代名;丁壬癸——十個天幹中的三個;錢鍾書——一輩子鍾情於書;父親叫陳詩經,女兒叫張楚辭……令人嘆絕!

五曰家族型。這在傳統社會裡是常見的一種取名類型。著名的如聖人孔子和亞聖孟子後人的行輩。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清代避帝諱,弘改為宏,胤改為衍),供起名用。後經明崇禎、清乾隆和民國八年三次添補,接以如下四十個字: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目前在世的大概以慶、繁、祥、令四輩為多,迄今已知的最小輩分是「欽」字輩。以前一些較大的姓氏往往都有自己的行輩用字,一看就能知道某人是屬於哪一輩的。此風俗在海外華人社團往往還被較好地保留著。

六曰隨機型。搜索枯腸仍然想不出合適的名字的時候,人們有時會把給孩子取名的特權委託給冥冥之中的隨機性。比如北大教授、語言學家蔣紹愚先生的孫子叫蔣文淵,據說是蔣先生閉著眼睛隨手在書架上抽一本書決定的,抽到的剛好是文淵閣 《四庫全書》,那就叫 「文淵」吧。

相關焦點

  • 古詩詞的背後,原來還隱藏著這麼多,不為人知的趣事
    不過,你知道嗎,在古詩的背後,原來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趣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其一)最流行,但又最容易被理解錯的一首詩。提起這首詩,任何人都知道,它就是李白的《靜夜思》,說實話,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都能夠非常完整地把它背誦出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巡迴檢察組:宋麗敏上吊,馮森隱藏太多事實,背後暗藏玄機
    巡迴檢察組:宋麗敏上吊,馮森隱藏太多事實,背後暗藏玄機這部劇,不僅很精彩,還很有營養價值,通過觀看這部劇,真的是收穫太多了,關於宋麗敏上吊的事,更是讓人思維不斷,宋麗敏上吊背後的故事,只有馮森一個人知道,然而馮森選擇了隱瞞太多事實,我認為其中肯定暗藏玄機,宋麗敏的自殺行為實在是太蹊蹺了。
  • 智慧與涵養的女孩名字,女孩怎麼取名顯得比較智慧?
    我們都知道,給女孩取名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想給女孩取一個符合天性的名字,要好聽、可愛,最好是顯得女孩溫柔、美麗。因為一開始女孩的名字是在家人或者親密的人之間使用的,所以儘量要簡單、朗朗上口。那麼有智慧與涵養的女孩名字究竟是怎麼樣的?女孩怎麼取名顯得比較智慧?
  • 古詩詞中精選的男孩名字,用詩詞取名原來可以這麼好聽!
    我國是擁有眾多文化瑰寶的大國,許多家長要為男孩起名時便會從詩詞歌賦中挑選,以此增加名字的韻味,提升文化修養,讓男孩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有魅力,畢竟古詩詞中的用字非常獨到,不僅是讀起來會朗朗上口,用作名字更有古韻,所以,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古詩詞中精選的男孩名字吧,你會發現用詩詞取名原來可以這麼好聽
  • 原來「濟公」隱藏了這麼多智慧的一面
    原來「濟公」隱藏了這麼多智慧的一面說到經典版的《濟公》,那是成為了很多80、90後的回憶,那個時候還沒有數字網絡,每次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播放時間,只能是斷斷續續的看著,但是依舊是看的意猶未盡,反倒是現在不知道要看些什麼了。眾所周知,那個時候的影視劇特效和技術都不像現在的十分之一那麼發達,而且拍攝的條件也是很辛苦!
  • 名字不能亂取?歪果仁取名也暗藏玄機
    我們的名字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嗎?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將某人的名字與命運歸結為巧合,但令人驚訝的是,最新研究顯示,它們之間的確存在某種詭異的聯繫。名字不僅可以影響我們在學校的行為、我們的工作前景,甚至還能贏響我們的聲望。我們的姓氏甚至能夠提供有關體型和職業的線索。這種現象背後存在科學依據,因為我們總是潛意識地想起與名字有關的詞彙,並利用它們提醒我們。
  • 名字後面暗藏玄機 中國人取名的文化內涵
    中國人對取名非常的重視,平常我們取名,都會選一個寓意好的字,或者在網上根據八字,五行,取一個綜合分數高的名字。但,在書香門第或者大家族裡,起名字卻沒有這麼簡單。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有身份地位的長輩來給孩子取名,而且一般都是有出處的,比如出自《論語》的名人李宗仁,字德鄰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歷史書上的臺兒莊大捷還記得吧,總指揮就是他。他的字,出自《論語·裡仁》「德不孤,必有鄰。」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這麼好聽?古人取名方法大揭秘
    起名網發現很多人都很喜歡古人的名字,認為它們非常的好聽且寓意深刻。可是在古代教育遠遠沒有我們這麼普及,那他們的父母是如何給孩子起名字的呢?
  • 麥克阿瑟口叼玉米芯菸斗造型背後隱藏怎樣的玄機?
    什麼玄機?飛春讀傳一語道破天機:我是老兵,我牛逼!玉米菸斗、AO墨鏡、陸軍元帥帽,麥克阿瑟的這個造型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你說愛戴墨鏡的男人,其背後有啥玄機?你說有捲菸不抽,專抽菸絲的男人,啥玄機?你說自己發明出一個軍帽,戴了20年也不嫌油膩的老男人,心理上有啥玄機?3個獨特的組合,變成一個巨型麥氏變形金剛,他就是老兵麥克阿瑟,驕傲、不死、榮譽上不封頂的最牛老兵,麥克阿瑟。他的菸斗是用來叼的,不是用來抽菸的。玉米芯菸斗,最不耐抽菸,被稱為一次性牙刷,頂多3次就燒焦了。
  • 背後隱藏玄機
    背後隱藏玄機   高收益產品  究竟「高」在何處?  產品收益率高,肯定是好事,但是這些高收益是從何而來的呢?高收益率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東西?
  • 新生兒取名:吉祥爽朗的女孩名字大全
    說到新生兒取名,如何起個個吉祥爽朗的女孩名字,成為很多父母非常憂愁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起名是一項目複雜的綜合過程,名字是寶寶使用一生的符號,也是讓他受用一生的好禮物,.一個人的姓名傳遞著人的情、意、志,蘊含著人寄托在裡面的精神,也傳遞著天地的玄機。
  • 寫自己的名字,測出你一生隱藏的命運玄機!
    名字如咒語,暗含卦象,卦象又生發願力,這種願力對於一個人的性格、運勢等都有明顯的誘導和影響。 很多人在測名字前都不相信:名字不就是幾個字嘛,能測得出什麼?但是測名之後很驚訝:居然這麼準!
  • 女孩取名詩經楚辭的唯美名字!
    應用詩經楚辭起個唯美的女孩名字,是每個父母的最終願望。當然不女孩的名字也不能隨意起,不僅要符合女性的柔美氣質,還需要講究文雅的感覺,這樣的名字才能給女孩帶來跟多的幫助。生活當中經常使用的文雅有寓意字眼也有特別多,這些字背後所隱藏的寓意是很豐富的,利用在起名方面是能起到一個極具內涵的名字,也是富有文化底蘊的,使得人們非常喜歡。接下來大眾起名網小編為大家推薦和整理了一些女孩取名詩經楚辭的唯美名字,有需要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裡的好名字。
  • 新生寶寶智慧取名 男孩女孩新穎獨特智慧名字大全
    女孩新穎獨特智慧名字大全 葛菲 取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妙桐 就讀音而言,妙桐做女孩名字,念起來就比一般的名字好聽,適合古靈精怪的女孩子。 瑞琳 瑞字是古時一種玉制的符信,作為一種憑證,後取名時引申安樂、康健、和樂、平安,是一個非常吉祥的用字。
  • 寶寶取名字大全小孩取名嬰兒取名測名改名算命生辰八字名字大全
    寶寶取名字大全小孩取名嬰兒取名測名改名算命生辰八字名字大全一個人的名字如何會關係著這個人日後的運勢好壞,畢竟名字是伴隨著我們一生的所在,固然起名並非是一件小事,起名要注重很多方面的問題等等,其中起名就一定不可忽視了生辰八字的講究,且很多人起名都是依據生辰八字來取名的,那麼如何算命生辰八字名字大全呢?
  • 寶寶取名:生辰八字取名女生取名字大全測算五行八字取名
    寶寶取名:生辰八字取名女生取名字大全測算五行八字取名在生活中,很多的父母給自己的女兒起名的時候都希望可以體現女性的特質。那麼你知道女生取名字大全是怎樣的嗎?姓名,傳達著天地之玄機。姓名影響命運。起名的重要性:  每個人必要起名,起名必分姓與名,姓名既是人的符號,又是人們彼此相區別相聯繫的一個記號。自古以來,人們對自己姓名十分珍視,我國的姓與名,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
  • 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
    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經典,是因為其中有非常多的伏筆,並且相互之間有所呼應。像魯智深的死,就有著非常大的深意!魯智深以嫉惡如仇出名,他剛出場就為了素不相識的人而拳打鎮關西,可見其對恃強凌弱的痛恨。因為鬧出了人命,所以魯智深的提轄官也做不成了,只能四處逃命,後來在五臺山出家做了和尚。
  • 薄姓寶寶取名,取名技巧不可小看,原來取名可以這麼簡單-尚名網
    目前薄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等地為多。薄姓在中國大陸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如下為大家列舉了薄姓的來源、取名技巧和一些名字樣例,希望能助您一臂之力。薄姓來源1、薄(Bó)姓源於子姓,出自商湯後裔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又出自子姓,以邑名為氏。
  • 沉香的真實身份,方塊腦袋下暗藏玄機,魔羊公終於發現隱藏的秘密
    沉香的方腦袋不論是誰看都認為有問題,但劉璽卻不以為然,沉香的真實身份幾乎給劉璽了致命一擊,沉香身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讓囡囡醬帶你揭開故事的真相吧!沉香的真實身份,方塊腦袋下暗藏玄機,魔羊公終於發現隱藏的秘密二郎見魔羊公的詭計急忙召沉香來到身旁,三聖母與魔羊公都不明白二郎這麼做的目的,難道沉香身上隱藏了什麼秘密不成?
  • 《詩經》成語取名:這十個有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這十個成語,在語境和意境上都非常適合用作男寶寶和女寶寶名字,讓名字出自經典,又出自成語。給人一種直觀的印象,讓人一見歡喜,乍聽好記。本文由江南易林原創。原來,風雨未至,陽光明媚是這般景色。延伸理解為,女寶寶好比參天之樹,本身自強自立,有自信心。一日三秋可取名:三秋出處: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釋義: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