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黑暗的故事》:每個人如何面對自己面臨的各種機會

2021-03-02 合肥市圖書館

假如……

你找不到合圖君怎麼辦?

點擊上方 「合肥市圖書館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阿摩司·奧茲,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文學與哲學學士,牛津大學碩士和特拉維夫大學名譽博士,本-古裡安大學希伯來文學系教授。著有《何去何從》、《我的米海爾》、《了解女人》等十餘部長篇小說和多種中短篇小說集、雜文隨筆集、兒童文學作品等。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三十餘種語言並獲多項重大文學獎,包括"費米娜獎"、"歌德文化獎"、"以色列獎"和2007年度的"阿斯圖裡亞斯親王獎"。奧茲不僅是當今以色列最優秀的作家、國際上最有影響的希伯來語作家,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政治評論家。

《愛與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學界視為奧茲最優秀的作品,短短五年就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的譯本。

尤其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德朗士的英文譯本在2004年面世後,這部作品更廣泛地引起了東西方讀者的興趣,不僅促使奧茲一舉奪得2005年"歌德文化獎",又於2007年入圍" 國際布克獎",最近還榮獲了"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

這部近六百頁的長篇小說把主要背景置於耶路撒冷,家庭與民族兩條線索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織,既帶你走進一個猶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樂,又使你走近一個民族,窺見其得失榮辱。

以色列的世界級作家,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經典力作

家族的謎團,民族的敘事;如歌的行板,如泣如訴的歷史

你可以迴避歷史,歷史不會迴避你。你可以逃離,或者轉過身來回顧以往,但是你不能消除他們……我們不可以成為歷史的奴隸,但是在歐洲的這片土地,人們必須跪下,將歷史扛上肩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去我們想去的地方……

在我眼中,以色列是一個正在成熟中的少女。

--阿摩司·奧茲

不可磨滅的記憶--那刻骨銘心的悲悼!

--《紐約時報書評》

在他的小說和散文中,奧茲已經證明了他是我們最精妙的作家之一。

他以無止境的深刻和寬廣,為我們展現了這個時代和他那片地方的精彩場景,並且避免教條式答案的誘惑,使他那些問題的範圍無限深遠。

--《華盛頓郵報》

用希伯來語作為光輝的工具,為文學藝術、為準確地揭露我們時代最全球性的緊迫現實問題做出了貢獻。

--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授獎詞

10月31日,我們發布了贈書活動。在此,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截至11月2日下午4時,合圖君篩選出3名最走心留言,每人獲贈《神奇樹屋》 一本。

下面是獲獎讀者的留言:

@Junez

我家寶寶上一年級,最喜歡上的課就是繪本課,看了合圖君寫的推文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希望能得到這本書能讓寶寶的閱讀有個很好的過渡吧。話又說回來,也挺羨慕現在的孩子的,自己上小學二年級時,還不能獨立閱讀,書籍種類有限,但對母親當年陪伴我讀的馮婉貞抗英的故事卻一直都沒忘懷……

@怪力美少女

感謝貴館給我們讀者這個機會。我7歲兒子一直非常愛讀書,已經在貴館「混跡」了三、四年時間了,從以前一樓的兒童閱覽室,到悅書房,每周來了以後,不到晚上下班,都不願意離開。現在上小學後,周六活動多了,來圖書館閱讀的時間漸漸少了,我希望能為兒子申請一套適合現階段閱讀的圖書,讓他不出家門也能感覺到市圖的閱讀氛圍。



@相知相守好運來

家裡有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六歲小朋友,他的認字完全是從書裡面自己摸索出來的,當他給我講故事的時候,我完全驚訝於在不知不覺中他可以認識這麼多字,有些還很複雜,讓我這個懶惰的老母親很欣慰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忙碌的父親很少能參與進來,看到小編寫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分角色閱讀真的非常打動我,這本書可以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梁,增進父子交流,這比小朋友認識更多的字更讓我開心。

相關焦點

  • 面對各種不順利,營銷人如何緩解自己的工作壓力?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順心,不順利和不順意。在我們感到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時候,往往不會感到太多的壓力,而只是覺得自己勁頭十足,信心十足,對未來的發展動力十足。當我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的時候,當我變得更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的時候,當我學會自我調適和緩解壓力的時候,那些不順和壓力,自然就會躲開我。它們也怕我一腳上去,把它們踢得魂飛魄散。我們面對什麼事都不順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作為營銷人,密集地遭遇拒絕、回絕、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密集地遭遇各種問題、矛盾、否定和不快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調適自我呢?
  • 如何面對人生的迷茫期?(上)
    所以只有看到全局的人,才能看到一副完整的畫面。此外,如何看待這些不同的組成部分,並且持什麼樣的觀點和價值觀來看,尤為重要。這將勢必影響你一生的走向。 一個月前,自己曾寫過兩篇文章:《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和《如何建立正確和完整的三觀?》(有需要的朋友,請到個人公眾號的歷史紀錄裡查看)。這兩篇文章其實是在總結觀點和思想的時候,用來勉勵自己。
  •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當恐怖都成真
    恐怖故事讓人又愛又怕,不管是從過去 「活死人之夜」 喪屍出籠或是經典之作 「科學怪人」 與從過去其貌不揚如今被想成美少年的吸血鬼。但如今在次因為電影而重新出版的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 我們可以從原作或電影故事看到與其說它是賣弄恐怖,不如說它只是一本記錄著各種鄉野奇譚和詭異事件,甚至有時還是社會案件與黑色幽默的故事。
  • 如何借著養育孩子,讓父母重新得到養育自己的機會?
    看見孩子的問題,實際上也就看見了我們自己的問題; 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其實本質上就是在如何對待自己。 父母如果能夠通過孩子這面鏡子看看自己,就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問題。 所以,如何看見我們自己的問題;清楚如何對待自己的真相,就是重點的重點。
  • 治癒系貓片,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轉折點,每個人都可以有第二次機會
    他形容枯槁,神態萎靡,人們對這樣的流浪漢唯恐避之不及,也沒有人給他工作的機會,他逐漸成為了社會的邊緣人。然而,詹姆斯是如何變成社會的邊緣人,電影沒有做出過多的解釋。在原著中作者自己做了解答,3歲的時候詹姆斯的父母便離婚分居,隨後年幼的他便跟著母親四處搬家,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 《銀河補習班》:會獨自面對黑暗,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開始
    《銀河補習班》裡有一句話:當你能夠做到自己身處黑暗之中,還能把光明留給別人,你就是一個成年人了。一個成年人的標誌是成熟,那麼,會獨自面對面對黑暗,把光明留給別人,便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開始。生命周期,黑暗處處在一個人,自出生到長大,再到老去,整個生命周期過程,黑暗無處不在!黑暗伴隨生活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但這條路上,老天爺也會很不公平。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故事,不要打擾最為好
    每個人都有壓力,來自生活各處不同程度的壓力,如何化解壓力,轉化為動力,繼續前進,靠自己,靠身邊人但最終還是得自己……都由,沒有一個人是一成不變的,也許有的人偶爾會冷落你,有的人偶爾會靠近你,有的人突然會討厭你,不可避免的你都要接受,你也改變不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快樂不快樂,晴天下雨天,我們自己也是,只有不斷完善自己,做好自己,我們才有信心去接受所有人的改變!
  • 故事販賣機: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只看自己如何選擇
    這裡是影視界趣聞,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有點意思,名字叫做《故事販賣機》,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只看自己如何選擇。小編當時看這部電影首先是被這個名字吸引了,另外就是其簡介,雖然很簡短,但是已經將自己想要表示出來的東西表達了出來。
  • 這個關於「怪獸」的繪本故事,送給每個懼怕黑暗的孩子
    支稜小耳朵,捕捉周圍空氣中的細微聲響,大氣都不敢喘,總感覺黑暗中潛伏著什麼可怕的怪物。等我們長大之後,也許可以把小時候的怕黑經歷,當作談資來聊。但是「怕黑」這個詞兒,絕對是每個人的童年噩夢。其實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怕黑,不敢獨自入睡,絕對是一種正常現象。
  • Mark Bustons,每個人都應該有第二次選擇人生的機會
    每個人都應該有第二次選擇人生的機會他的名字叫Mark Bustons,一個住在紐約的菲律賓男孩,其貌不揚的他其實是位非常頂尖的髮型師。他表示這些流浪漢並非都是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或者是太懶惰而開始走向街頭,四處乞討為生。這些流浪漢都非常樂意把自己的腦袋交給Mark,並不知道這是一位常年服務於高端客戶的理髮師。他們許多人驚訝於理髮後脫胎換骨的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Mark講述了他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一位流浪漢理完髮後對著鏡子凝視了很久,突然抬頭問Mark"你知道哪裡在招工嗎?我想重新站起來了"。
  • 面對死亡的恐懼,生存的焦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人本存在的四大終極課題,第一個就是死亡,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最為強烈,死意味著「我」整個消失不見。正好延續上周「恐懼」的主題,這期一起看看恐懼的正向意義,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跟生存的焦慮。怕黑、怕鬼、怕死,其實是同一件事,都是對狀況的莫名無未知:怕黑是擔心被黑暗所吞噬,因為不知道黑暗中會竄出什麼樣的人或物;怕鬼也是不知道鬼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 鱷魚愛上長頸鹿:愛與被愛,是每個人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的課題
    愛,是一種天賦但是愛與被愛,卻是每個人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的課題。「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故事感悟愛的真諦,學會如何去愛愛需要執著與堅持《鱷魚愛上長頸鹿》小個頭的鱷魚先生,竟然愛上了高大的故事從鱷魚先生喜歡上了長頸開始, 並試圖讓她看到自己開始的。千方百計,卻屢屢受挫,屢敗屢戰,最後的笨法子,是用繩子去套長頸鹿,想讓她低下頭來,看看自己迷人的微笑,長頸鹿小姐受到了驚嚇,猛一甩頭,直接把鱷魚先生送進了醫院。
  • 大師故事|「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的體驗
    如何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完成旅程?心中的答案是 「他一定是帶著紅視線眼鏡,這樣領隊看得到而參加者看不到。」在體驗活動的最後,在離開這個黑暗世界前,我在黑暗中與Daniel聊天,自以為是地想通過「提問」去印證我的猜測。結果完全不是我所猜測,而是我永遠也想不到的顛覆性答案!原來,Daniel和我們一樣看不到,而且,他的眼睛永遠也看不到!
  • 《我們是陌生人》是短篇小說集,講述了光明與黑暗的故事
    理察五世赫斯特對《我們是陌生人》進行了深思熟慮和衷心的介紹,這是一本新委託的短篇小說集,以歡樂分部首張專輯《未知的快樂》中的10首曲目命名,他描述了歡樂分部如何成為「一些黑暗能量首次抓住傾聽意識的手段」。
  • 心理測試:看4張黑暗圖片,測你現在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導語:心理測試:看4張黑暗圖片,測你現在面臨的壓力有多大ABC並且不知道如何去化解這些壓力。很多時候會特別煩躁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甚至有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很迷茫。而且這種造成這種迷茫感的主要原因是就是你現在面臨的壓力。其實,每個人有會身處低谷的時候,面對苦難和挫折,很難做得完美,但總會有風雨過後的彩虹。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不管再大的壓力都要學會自己我調節。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
    人生在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故事:有的人把故事寫成了詩篇;有的人把故事深埋心裡;有的人把故事變成了現實;有的人卻把故事變成了事故…世人多多,故事千變萬化,各人適得其所…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城。
  • 如何找到自己的擅長
    我還是希望可以做一個能夠有專注力,有一項專長的人,可能我前面浪費了太多時間,導致我已經沒有機會可以做一個專才,那麼就努力在自己看似全面的這些愛好裡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長項,並且集中力量打造它!我第一個下手的是文字。
  • 《小瞬間》:每個人和每個人的相遇,都有機會修成一段獨特的善緣
    直到看了錢莊的《小瞬間》,裡面講述到了她與自己的初戀男友的故事,9年以後,作者寫到:而公子和我如今對彼此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人,只是不再是戀人。 實在佩服作者的勇氣,在一本公開發布的著作中如此大膽的描述了自己與初戀男友的這段緣分。
  • 在黑暗中行走的人
    精神分析,是在黑暗中工作。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是在黑暗中行走的人。開啟一次會談,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需要從現實世界(A)轉向內在世界(-A),從亮堂可見的環境(A)轉向黑暗混沌的環境(-A),從明確的意識(A)轉向難以觸及的無意識(-A)。諮詢師與來訪者一起行走時,並不僅是進入來訪者的-A,而是通過自己的-A,與來訪者的-A長久的相遇和編織。
  • 每個人都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電影《奇蹟男孩》觀後感
    我一直認為,能夠了解和洞察他人的人生,從他人的經歷中去汲取營養、得到反思,這本身就能促進一個人的成長。《奇蹟男孩》這部電影無疑具有這樣的力量。電影尾聲的時候,我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在黑暗中默默留下了眼淚。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孩子都能這麼頑強樂觀地活下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社會,抱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