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博士畢業時,我還有同年級的同學在延期讀博。在一年後,我知道他還仍在實驗室未畢業。後來,聽說他在最長博士培養年限前已經退學了。但這不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再後來,他創立的企業在行業內已經小有名氣了。
當然,現在博士生退學也不是什麼小概率事件了,按照我們一位老師的說法,不經意間,有的同學讀著讀著,就退學了。
根據教育部2010年和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我國招收博士生6.38萬人,在學博士生25.89萬人,畢業博士生4.90萬人;2019年,我國招收博士生10.52萬人,在學博士生42.42萬人,畢業博士生6.26萬人。2019年對比2010年,博士生招生人數增長1.65倍,博士生在校人數增長1.64倍,博士生畢業人數為1.28。2010年到2019年具體的博士生招生畢業在校情況如下:
通過以上這個圖表,我們也可以直觀地看到,博士生在校生人數的增長率一直高於招生人數的增長率;博士生畢業人數一直低於招生人數,畢業人數的增長率明顯低於招生人數和在校人數。也就是說,在校生的人數增加既有擴招的原因,也有延期畢業的原因,而那些延期畢業的博士生中有一部分人已經結業(類似半退學狀態)乃至退學了。
近幾年,許多高校對在讀研究生進行了學籍清理的公示,將一些碩博同學做退學處理,而博士被學校清退的主要原因是超過學習年限仍未進行論文答辯(當然了,論文答辯需要取得答辯資格,比如發小論文、通過學位論文盲審等)。
一般博士生退學來說有三種情況,被動退學、半主動和主動退學。通過學校「學籍清理」的退學屬於被動退學。我的那個創業同學屬於中者——在學校清退前的半主動退學。當然,我也見過有主動退學的例子。
我讀博士時有一個師妹,本碩都是985高校畢業,人很聰明,讀書期間成績名列前茅,長得也頗賞心悅目。她拿到了碩士學位後,進入我所在的實驗室讀博士。在讀了大概一半年的樣子,她申請了博士退學。當我聽到消息後,覺得有些驚訝,於是在她離校前某次在教學樓的走廊上遇到她時,問了一下她的情況。她告訴我,她以碩士生的身份考取了本市某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準備工作去了。
我的導師當時挽留了她好一陣,給了她很多建議:試著再堅持一段時間,看看你的主意是否還會堅持。如果這是一個你真正感覺有興趣的領域,你自己的智力對你來說完成博士學位是足夠了,將來也會有更好的回報。一旦你離開,要想重新回到博士學位的道路上,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即使你將來獲得了博士學位後,並沒有獲得太好的回報,但這仍然是一項值得你這輩子驕傲的重大成就。
但她早已主意打定,婉拒了導師。
她退學後,進入到行業中的翹楚單位工作後,嫁人生育,相夫教子。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都是幸福滿滿,回到實驗室探望老師和同學們時也是神採奕奕。看得出她過上了快樂平靜的正常生活。
有次幾個同學小聚,她向我們吐露心聲:她已經對科研生活厭倦了,做實驗和寫論文都讓她提不起精神。她還是喜歡「居裡夫人」轉變成了「居家夫人」的小日子(這種理由肯定不會作為她當初婉拒導師的理由,她當時的說辭是找到一個千載難逢的好工作,機會難得,不能錯過)。
其實,在當時我也迷茫了很久。當時更悲催的是,由於已經延期了,學校讓那時我辦理了結業手續。雖然結業(指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任務而又達不到畢業要求,實際就是小論文遲遲未能發表)比肄業(未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而中途退學的情況)強點,但我仍充滿了挫敗感,處於退學的邊緣。我並沒有立即退學,是因為我不想浪費已經花掉的六年讀博時間,被動離開。而那個博士生師妹是主動離開,心情舒暢地領到了肄業證書直接走人,興高採烈地去新單位上班去了。
在我的博士生生涯最艱難的時刻,我想了很多。首先,其實博士生幸福感的高低與你是一名博士生的事實無關,它只與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價值,以及我們對現實的看法和感知有關。
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比博士更重要,例如家庭、朋友、有道德品行、健康、享受生活,但同時也擁有和獲得理論技能,可以就宇宙中一些事物提出問題並回答一些我認為值得的問題。如果你不喜歡你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要勉強自己。根據「延遲選擇」實驗的原理,其實一個人的當下意識決定能夠顛覆人生的過去和將來。就像在「四維」空間中,一個人存在於無數條平行的人生道路,選擇那個最尊崇內心的,也許是最好的那條道路。
當年我並沒有放棄博士學位,後來我在接觸了一個專業領域中新的研究方向,發表了論文,滿足了畢業條件,於一年後順利畢業了。原來,退學的念頭是和讀博時間成正比,但和退學的可能性成反比。有些人剛讀博時還信心滿滿,但隨著讀博的深入,開始有了挫敗感,潛滋暗長地有了退學,但隨著時間的流轉,沉沒成本又太高,實際主動退學的可能性又在下降。
攻讀博士學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而我發現,那種主動或半主動的同學們,即使退學了,雖然沒有拿到博士畢業證學位證,損失了幾年時間。但是他肯定會因為在讀博的那些日子裡,視野、專業領域能力、眼識和見解等等發生實質性改變。也許有勇氣選擇放棄並重新接受開始的人,接下來的工作與生活肯定不會太差。當然,這只是筆者見到的有限樣本,歡迎各位讀者在留言中補充。
本文不是鼓勵大家都「退學」,只是提供一種當你發現科研真的太不適合自己,甚至感到壓抑絕望時,可以走的另外一條路。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具有普適性,發現硬磕無效後,可及時止損選擇退學;當能夠努力一把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時,一定要咬牙堅持下去,也許奇蹟就在堅持的下一秒發生。
每到畢業季時,總有一些在讀研讀博的學生或者師弟師妹問我過一些關於是否退學的建議。
我想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給任何建議,退不退學只要順從自己的意願就行了,畢竟讀博不讀博都能繼續自己的人生,在不在學校都不要放棄學習。
來源:募格學術 作者: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