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患呼吸道感染時,分泌物多且黏稠,往往不易咳出,表現為呼吸時喉嚨內痰聲呼嚕作響,既咳不出,又咽不下,尤以睡眠時更明顯,常使家長感到焦急和煩惱。在此情況下,可採取下列措施使痰液稀釋,迅速排出。
1.病兒居住的臥室要保持溫暖和一定的溼度。室溫最好控制在18—22℃。相對溼度維持在60%—65%,以使患兒氣管內不致過分乾燥。
2.供給患兒充足水分。可少量多次餵水,嬰兒可在兩次餵奶之間餵開水。
3.嬰兒由於缺乏咳嗽反射能力,黏稠的痰液往往積蓄在咽喉部,這時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採取頭向下拍背方法,以利於分泌物的排出。對於較大的兒童,則應積極鼓勵他咳嗽,或改變體位,利用體位引流方法將痰液排出。
4.蒸汽吸入。通過吸入溫熱、溼潤的氣體,可使痰液變稀,易於排出,同時可以減輕局部黏膜充血、水腫,減少刺激,減輕咳嗽。
(1)蒸汽吸入法:一般20毫升水中加0.2毫升複方安息香酸酊,放在酒精爐上燒沸。操作時距離口鼻部20—30釐米,每次10—15分鐘,每日二次。
(2)水罐法:將沸水倒入罐中,抱好小兒使口鼻部對準水罐,作蒸汽吸入。
(3)帳篷式蒸汽吸入:讓壺中蒸汽進入床帳內,使之充滿蒸汽,約持續20—30分鐘移開水壺,維持20分鐘後再移去床帳。在作蒸汽吸入時,小兒應採取側臥位,要有人在旁守護,以免發生燙傷等意外事故。蒸汽吸入後1—2小時內勿外出以免著涼。
5.藥物療法。要注意選用祛痰止咳的製劑,如淡竹瀝、氯化銨、敵咳糖漿、痰易淨、痰咳淨之類的化痰藥物。這類藥物可增加支氣管黏液分泌,使痰液變稀或溶解痰液,使痰液能迅速排出,從而達到祛痰鎮咳、抗菌消炎的效果。但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來源:太平洋親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