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固始自古以來觀音文化盛行,境內有許多觀音洞、觀音閣,很多家庭也有請觀音、供奉觀音的傳統,而許多人卻不知道,固始觀音文化有2000多年歷史,可以追溯到漢高祖劉邦時代。
據固始小南海寺相關資料記載,公元前203年楚漢戰爭,激戰固始(古蓼城)過程中,慌不擇路的劉邦不慎落井,觀音菩薩即刻顯聖施妙法,劉邦腳未溼,井口出現蜘蛛網,漢皇帝也保住性命。劉邦登基做了皇帝後,此事時刻縈繞心頭,整日寢食難安、坐臥不寧,為酬謝觀音菩薩救命之恩,於公元前201年春季的一天,下諭旨在古城固始建了一座觀音廟。寺廟佔地面積五畝之多,一宅三院,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鼎盛,風靡整個蓼城。
固始人都知道,城東的東門坎子在古時候是城牆和護城河所在地,因此地勢低洼。觀音顯聖地就在城牆根東南角,因此即使觀音廟被破壞,來燒香的信眾卻並沒有減少。
據寺院的華晨法師說,直到現在,小南海觀音寺都延續著這個習俗,許多人半夜3、4點(寅時)來敬香,古語有道:「聞雞起早,寅時卯時醒目」,第一根早香是當地信眾們不變的傳承。
慢慢地,因為燒香者眾多,這裡就又建起了一座約200多平方的小南海觀音廟。
直到2002年農曆8月16日,為了重振宗風,在外出家的釋了了法師於回到此地,向上級申請並在2005年9月正式將小南海觀音廟更名為小南海觀音寺,同年12月份正式組建成立固始縣佛教協會,會址就設在小南海觀音寺。
釋了了法師對固始觀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心地仁慈的他,給寺裡定了一條規矩,每個月初一、十五都會免費施粥,從早上4點鐘一直持續到8、9點,也會吸引很多老年人過來。如今了了法師80多歲高齡,卻依然紅光滿面、精神矍鑠。
小南海觀音寺的門前曾經有兩道兩米寬的小溪,水清澈透明,與桃花塢水庫相連,只是現在這兩條小溪被填起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民房。現在的觀音寺對面是一座土地廟,保佑一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小南海寺有一個正門及一個小門。正門對面是齋堂,從正門進去右邊就是居士寮,初夏季節,裡面的石榴花開得正好。
從居士寮上樓梯就是大殿,這處大殿於2008年建立至今,已有11年,2018年曾修繕過一次,其中的釋迦摩尼佛、藥師佛、阿彌託佛三位大佛是2009年請過來的。在大殿兩邊供奉的是長生牌位和往生牌位,保佑現世和已故之人。
大殿往左走是四個小殿,每個小殿中都供奉著相應的神像,旁邊掛滿了信眾期待美好生活的祈福牌。特別是娘娘廟中的三位娘娘,傳說曾在固始山區顯過靈,也是當地人最信奉的。
從娘娘廟旁邊的階梯上去是西方三聖牌位,這三聖是2018年請過來的。旁邊的一棵刺槐樹因為有九個樹枝,看起來很像龍的形狀,特別是在秋天的夜晚,清朗皓月下,宛若遊龍,因此,寺裡也叫它龍形樹。
寺院的偏門較小,不注意的話,還真不容易發現。偏門進去便是念佛堂,每天下午都會有許多信眾來念經。
在寺院正門和偏門中間,有一棵合歡樹,頂如傘蓋,蒼翠挺拔。據了了法師說,這是一棵吉祥樹,因為此樹能夠吸引方圓50裡地的靈氣。
如今,觀音寺香火鼎盛,每日來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為了方便信眾結緣,寺廟設置了專門的圖書室和影像室,每年能結緣1、2萬冊書籍。
說到寺裡的圖書,大部分都是捐過來的,包括字畫等,其中不乏大家手筆,固始縣著名畫家呂志國《六祖達摩圖》、著名書法家段寶林部分手跡就位列其中。寺裡還有一座清代末年的觀音雕像,也是發現者捐的。
破舊立新,風雨無阻,如今的小南海寺在固始縣觀音文化中佔有重要一席,也越來越成為許多人美好的精神歸宿。每逢觀音聖誕,即使是在凌晨12點,也阻擋不了眾多朝拜者的誠心。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觀世音菩薩慈悲善良、救苦救難的形象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固始人心中。小南海觀音寺在弘揚佛法的同時,更多地是引導大眾向上向善,積極實踐,多行好事,以得菩薩垂佑,生活幸福美滿。而寺院也一直踐行這個理念,累計向汶川、玉樹等災區及個人捐款近20萬元,受到社會一致好評。
大美固始,觀音福地。如今的小南海觀音寺以老城改造為契機,背靠古城牆根,面對南海桃花塢,自然形成氣勢恢弘古建群,逐步建成小南海民族古文化一條街,成為人們賞古覽今、旅遊觀光又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