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歐的義大利,面積30萬平方公裡,呈南北狹長狀。大致以首都羅馬為界,義大利可以分為北部與南部。而義大利北部與南部的經濟差距問題,一直是個熱點。義大利北部有個大區是倫巴蒂大區,人均年收入24750歐元。全國最低的是南部的卡拉布裡亞大區,人均年收入「只有」14950歐元。
從經濟角度看,義大利北部經濟實力和人均收入都接近歐盟發達水準,接近德國法國的水平。而南部則像是歐盟的希臘,當然義大利南部和希臘比起來還是可以的。
義大利北部很多人瞧不上南部的人,認為南部的人是「鄉巴佬」,不但窮,脾氣還大。義大利北部對南部的意見非常大,認為義大利南方太窮,拉低了義大利整體的經濟實力。有些義大利北方人更傾向於北方單獨成立一個國家,踢掉南方,這樣一來,北義大利的發達指數,就不比法國與德國這兩大歐洲經濟發動機遜色多少了。義大利南部的人則對北部非常強烈的牴觸情緒,認為北部的人多是騙子……
義大利北部強於南部,這從城市分布上可以看出出來。義大利經濟強的城市,多集中在北部。比如被稱為汽車城的都靈,工業城市兼重要海港熱那亞,工業城市博洛尼亞、帕爾馬,當然還有義大利的經濟中心米蘭,以及聞名世界的「世界藝術之都」佛羅倫斯。而首都羅馬,一般也被認為是北方城市。南方城市,整體發展要慢於北方城市,比較大的城市有那不勒斯、巴勒莫、巴裡。
義大利北強南弱,從意甲聯賽球隊的分布上也能看得出來。意甲公認的三大頂級豪門,全部位於北方,尤文圖斯位於都靈,國際米蘭與AC米蘭位於「時尚之都」米蘭。公認的南方球隊是那不勒斯,如果不是八十年代中期請來了不世出的球王馬拉度納,那不勒斯是沒有機會兩次奪得當時最具含金量的意甲冠軍的。北方強隊到南方踢客場比賽,往往會受到「特殊待遇」,不把你罵個底朝天才怪。
為何義大利北方經濟要強於南方?原因很多,包括歷史原因與地理原因。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地理原因,則是北方擁有一條非常特殊的河流,就是著名的波河。
波河是義大利最長的河流,全長652公裡。這個長度不算很長,但由於義大利大部分地盤都位於狹長的亞平寧半島上,波河又位於歐洲大陸與亞平寧半島的結合處,652公裡不算短了。
波河發源於義大利與法國交界處的山區,然後一路向東流去,最終匯入亞得裡亞海。
波河向東流的時候,接納了很多支流。據統計,波河共有支流141條。比較大的支流,西部北有多拉裡帕裡亞河,南有塔納羅河;中部北有提契諾河、阿達河、奧廖河,南有特雷北亞河(由皮亞琴察匯入波河)、塞基亞河、帕納羅河。波河流域的平原面積非常大,4.6萬平方公裡,流域面積達到約7.5萬平方公裡。波河平原是義大利以及南歐面積最大的平原地區。在波河以北,還有兩條較長的河:阿迪傑河、皮亞韋河。這兩條河的下遊形成了威尼託平原。
這條著名的平原帶,構成了義大利北部的平原經濟發展帶。義大利很多重要的工業城市都位於這條平原經濟發展帶上,由西向東有:都靈、米蘭、布雷西亞、帕維亞、貝加莫、皮亞琴察、帕爾馬、摩德納、博洛尼亞、費拉拉、維羅納、維琴察、帕多瓦、威尼斯、烏迪內斯。熟悉意甲的朋友,對這些城市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
波河對義大利有多重要?文藝復興之所以發生在義大利,與波河流域發達的經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現在的波河,容納了義大利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更不要說幾百年前了。1849年,有個義大利的官員就把波河稱為義大利的「國家之河」。其地位,相當於德國的萊茵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印度的恆河。
波河雖發源於山區,但出了源頭30公裡,就離開山區,剩下的多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更值得一提的是,波河的周邊都是高山,比如北邊就是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西邊有格拉耶山、科濟耶山、濱海山脈,南邊有北亞平寧山。波河的很多河流就是從這些山區流下來的,由高而下,衝擊力較強,形成了巨大的衝積平原。尤其是從北邊阿爾卑斯山脈流下來的支流,這些支流多是雪水,水源不成問題,為波河平原提供了工業或農業足夠的水源。
波河平原的土地非常肥沃,適宜大規模種植農作物以及各種經濟作物。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不要說義大利南部沒有,就是放在歐洲幾個經濟大國中都是不多見的。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