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走在洋人街,盧小慶感觸良多。
3月1日,重慶人心中的草根迪士尼樂園——洋人街,將整體搬離主城,僅上周末(16日、17日),便吸引近20萬人前去打卡留念。
這其中包括一位64歲的老人,近來他時常光顧這裡。今天去的時候,穿的是卡其色呢子大衣,東瞧西瞧,如數家珍;昨天去的時候,特意戴上復古眼鏡和英倫帽,自娛自樂。他說:「盡情享受吧,這是最後的瘋狂。」
其實,在這裡,除了他的老闆夏明憲,他具有絕對的發言權。退休4年的盧小慶,原是重慶美心集團企劃部總監,自始至終,為洋人街代言。上遊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獨家採訪盧小慶,為大家講述洋人街少有人知的幕後趣聞。
為何選擇無路可走的地方開荒?
答:緣起於濱江路護堤工程
盧小慶是直性子,他直言不諱地說,洋人街即便退出重慶主城的歷史,也無法抹去一個事實:它早在十幾年前,就在重慶主城和重慶人心中,留下了重重一筆。
盧小慶把時間拉回15年前,曾有不少地產大亨提醒美心集團董事長夏明憲,要想讓這塊道路不通、商業配套資源匱乏、幾近荒蕪的土地甦醒,一定是「一個錯誤的人,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現在看來,夏明憲的堅持,終究獲得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這片曾經沉睡已久的土地不僅奇蹟般甦醒,還在短短幾年內,一躍成為炙手可熱、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帶」。
2005年從大佛寺大橋上看南濱路四期,洋人街附近一帶還是農地。
盧小慶說,2000年初,國內做門生意的企業和企業家,心知肚明一句圈內話:「北盼盼,南美心。」2004年,重慶美心門的國內年銷售額突破了30億元,他的老闆夏明憲,也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圈內人稱「門王」、「門業教父」。
為取得多元發展,就在2004年,南岸區長江沿岸的濱江路護堤工程,吸引了夏明憲的注意力。由於該工程體量大、投入大,當地政府動員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作為連帶承諾,參與企業可獲得沿岸土地的開發權。當時,地產市場面臨大規模的調整風險,而美心公司並無地產運作經驗,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這種狀況下,夏明憲拍板接下這項護堤工程,並積極參與到南岸區南濱路四期工程項目的建設。
據盧小慶回憶,當年,從長江南岸大佛寺大橋至白沙河河段,全長2.8公裡,有3000多畝待開發的土地。2005年5月24日,伴隨長江防洪護岸擋牆工程全線貫通,夏明憲心中的另一個願望隨之啟動,那便是打造「長江美心風景區」。
「2005年,從南岸區五小區(美心公司廠區)到騰龍大道,15公裡左右距離,因交通不便,單面去一趟,需花耗2小時左右通行時間。」盧小慶說,倘若,當年在這種地方蓋房賣房,明顯血本無歸。似乎最好的方式,便是嘗試打造一處風景區,為今後的地塊發展埋下伏筆。
會成功嗎?會有人去嗎?如何快速積聚人氣?怎樣深入人心?盧小慶清楚記得,當所有人都在為之擔憂的時候,夏明憲明確了一個方向:硬是要在別人認為無路可走的地方,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洋人街初期照片
稀奇古怪建築群出自誰的手筆?
答:壓根就沒有整體規劃藍圖
洋人街要搬離的消息傳開,熟悉它的人,往往第一反應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洋建築真要拆了?
是的,那些看不懂的水泥盒子,這次真要拆了,至於是否會原封不動搬到洋人街「姊妹篇」(涪陵區紅酒小鎮)去,盧小慶說:「有緣再見。」
目前已明確的拆除計劃,包括3月1日至22日,拆除亂吼一條街;5月14日前,長江大舞臺、唐人街等,完成地塊平整;8月7日前,非洲村、最牛廁所、物管公司等,完成街區內環移交;11月5日前,清明上河圖、北京四合院等,完成相關地塊建構附著物、設施設備等拆除。
當然,很快,那兩條並行的觀光大道,今後不再有西式馬車和花車出沒;那條引自長江,並取名「聖安東尼奧河」的人工運河,也即將消失;以及仿曼哈頓標誌性建築的「倒房子」、依山而建的「舊金山花街」、龐大的「金色大廳」,以及帶有喜劇色彩的仿鐵達尼號的船頭、仿非洲獅身人面像等等,包括「Y」字路、起伏路、情人橋在內,很快都將陸續拆離。
洋人街上倒著的房子
話說回來,這十幾年來,能持續在一條街區上搞怪,並不斷把「怪」建築引入的主意,到底出自誰的手筆?盧小慶哈哈大笑,事到如今,他乾脆暢所欲言了:「總設計師是夏明憲,操盤手是我。」
實際上,夏明憲和盧小慶是摸石頭過河的,算是出乎意料地中了彩。就拿重慶作家莫懷戚的話來解釋:「它的建築是出格的,我看著那些好像地震遺址的建築,心想這樣裝神弄鬼的稀奇,又經得起看幾眼呢?然而時至今日,不得不承認,所有的人一看到它們就要亢奮。」
業內不少人說,洋人街當年的崛起,贏就贏在創意的成功。盧小慶說,非要談創意的話,洋人街的一磚一瓦,壓根就沒有整體規劃藍圖,創意來自無主題、隨心所欲、東拼西湊、矛盾無章。
「2000年初,創意和文創兩個詞,在國內企業的發展思路中,還是陌生詞、啟蒙詞。」盧小慶認為,重慶洋人街的橫空出世,不僅只是一鳴驚人,它甚至掀起了一股文創浪潮,在當年,無疑是為重慶爭了光。洋人街所營造的某些新意和意境,他認為至今無人超越,其中最精華部分,源於人的直覺和靈感。
在盧小慶筆記裡,這十幾年來,國內的秦皇島、菏澤、武漢、貴陽等十餘個城市,紛紛向重慶洋人街伸出了橄欖枝。至於為何沒有開枝散葉,盧小慶說,多少留點懸念吧。
盧小慶回憶在金色大廳前舉辦過各種活動
曾在酒吧街做生意的外國人怎麼散了?
答:摸索出一套經驗後換了門路
2006年,重慶人茶餘飯後的對話中,往往會多出一個話題:「你去過洋人街沒有?」大家都說,那地方外國人多,洋玩意兒多,小孩和年輕人尤其喜歡。
盧小慶說,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長江美心風景區」自然被重慶人喊成了洋人街。
關于洋人街開街,盧小慶毫不誇張地說,這裡沒有打一分錢廣告,甚至談不上一個「正式開放」的日子。當然,撒花剪彩的開業儀式更是沒有了。
如今還有印度人在洋人街賣飛餅
說來也怪,這條無釐頭街區開放三四年後,在裡面經商的外國人接二連三散去,守在原地的,除了洋建築以及賣印度飛餅的外國小哥,餘下的,便是長期在內助演的衣索比亞友人。久之,不少遊客便調侃道:「這……不就是沒有洋人的洋人街嗎?」
既然提到這事,盧小慶決定好好解釋這道謎。
2006年春節,「長江美心風景區」最先建成的,是一段長200米的標高示範工程,指的是人工運河兩側的酒吧街。其實在2005年12月3日,酒吧街的建設工地上,便突如其來地迎接了第一批「遊客」,那是來自英、法、美、俄、加拿大等國的外國友人。經實地考察,其中20多名外國人表示興奮不已,當即敲定,將在這裡開張營業。
盧小慶說,來自夏威夷的美國人克裡弗(Cliff),成為洋人街開店的第一個外國人,他花了50餘萬元,在這裡裝修了兩層樓,主要運營美式運動酒吧和西餐館。這些外國人開的店各具特色,最有意思的,是一位澳大利亞美女凱茜(Cathy),她竟然開了一家重慶火鍋館,並搭售北方水餃和煎餅。另外,盧小慶甚是懷念一名波蘭人,這人早期在洋人街賣土豆泥賣出了名,吃他家的土豆泥像吃冰淇淋,圓圓一大顆,澆上沙拉,每個賣5元,天天賣斷貨。
「他們之中,大部分人的名字我記不清了。但可以肯定,那幾年,他們在重慶的洋人街掙了不少錢。」盧小慶認為,這些外國人不僅在這裡察覺了商機,還逐漸摸索出一套在重慶做生意的經驗,以至於後來打開門路,轉移了做生意的陣地。
除此之外,盧小慶不可否認,這些外國人的離開說明了一個問題,洋人街的確存在諸多瑕疵。這裡未必有多高檔,也未必特別好玩,但在人們眼裡,它至少如此真實,真實得接受各方批評和一切爭議。
就在2006年間,洋人街一期工程在一邊開放、一邊建設的熱鬧場景中竣工,臨江500米長、佔地300畝的地塊,逐漸形成了集度假、運動、影視拍攝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休閒娛樂景區。
當初來自夏威夷的美國人克裡弗開的酒吧
1元饅頭的出處?
答:啟蒙於杜拜
那些年的洋人街到底有多火?盧小慶說,最頂峰時期,街區經營戶達600餘家,最高日接待遊客超過35萬人次,從1500萬人次年接待量,逐年遞增至2500萬人次以上,人氣甚至超過磁器口、歌樂山烈士陵園、縉雲山等重慶著名景區。其中本地遊客佔80%以上,遊客年齡結構為青少年和青年50%、中年35%、老年15%。
那些年,在洋人街戴博士帽的人是弄潮兒,連盧小慶也覺得不可思議,瘋狂到賣帽子的老闆站在店門口收錢,出來一個收一個,數錢數到手軟。
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盧小慶說,洋人街在開業之初,便做到了兩者兼顧。
洋人街初期照片
起初,為給洋人街的消費環境「定位」,夏明憲組織了一個龐大的考察團,逛完國內各大主題公園之後,還帶隊遠赴歐洲、美洲、非洲取經。其中有兩個地方,給考察團留下深刻感受。
一個是在美國聖安東尼奧,大家見識了西班牙文化遺址與墨西哥民族風情的融合,這座城市的神秘感來自文化的多元,是吸引遊客的最大亮點。另一個是在阿聯的杜拜,夏明憲狠心花了大價錢,讓大家住了一晚鼎鼎有名的杜拜帆船酒店,這是真正的「黃金屋」,任何物品和擺件都是金燦燦的,包括把手、水龍頭、菸灰缸、衣帽鉤都被鍍滿黃金。
「可這一夜,考察團的人卻失眠了,我們這些長期與工廠、建築材料打交道的人,住進八星級豪華酒店顯得無所適。」盧小慶說,回渝後,夏明憲讓大家交作業,究竟怎麼幹?當大家議論紛紛時,夏明憲給了一個提示:「我們的樂園,一定要接地氣,讓每個普通老百姓有尊嚴地消費。」
很快,洋人街樹起了第一塊巨幅標語:「立志做窮人經濟學的踐行者。」而這句標語的啟發,源自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舒爾茨曾經說的話:「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困的人,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麼你就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
洋人街的馬車
2008年底,由于洋人街周圍飲食店不多,解決飲食成為洋人街管理者所面臨的難題。遊客吃不上飯,自然減少逗留時間。「中國人傳統潛意識裡,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會過日子的人,大部分是節儉的,精打細算的。這樣看來,最低價、最方便的食物,或許只有饅頭和麵包能滿足。」盧小慶說,就這樣,每個重約9兩、比普通A4紙還長、一個就能吃飽的1元饅頭、1元麵包,成為了洋人街開業至今的「神話」。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至今,洋人街共賣出饅頭3970081個,麵包則賣出24526429個。11年間從未漲價,早期還能靠塑膠袋賺錢,現在每賣一個虧5角錢。
「饅頭虧錢,其他產品來彌補。」盧小慶坦言,人氣、低價、走量、不收門票,無疑是洋人街成為熱點的不二法寶。所以,遊客花費1元錢乘小火車、遊船、馬車,花費1元錢玩迷宮、去廟街許願等等,成為支撐洋人街生存的收入來源。洋人街饅頭也衍生出蛋卷、甜甜圈、麻花、豆腐乾、餈粑塊等十餘個「兄弟姐妹」。
「1元經濟」是洋人街獨特的商業模式,國內乃至世界沒有一個景區敢輕易嘗試。為不打破這個經濟鏈的完整性,盧小慶說,美心饅頭不會漲價,未來也不會。
洋人街的各種活動
瘋狂標語作者何人?
答:上萬員工的作品
走,去「南洋」,重慶人曾這樣戲謔地稱呼南岸區洋人街。盧小慶說,它的魅力,就在於它為眾多消費能力不足、又希望為孩子帶來歡樂的家庭,開啟一扇門。
另外,不可否認,洋人街標語自開街以來,爭議就沒消停過。有一種觀點是,這些標語娛樂過度,例如「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向前衝」「給情敵的肥臀來上一腳」「偏見甚於白痴」等等。
說到這,盧小慶拋出一個疑問:「大家是否細想過,為什麼遊客一讀就笑,看一眼就興奮?」他認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南洋」,猶如沙漠中的綠洲,讓人們在詼諧、諷刺、幽默、真假虛實的口號中,過了一把癮,尋得短暫的快感和愉悅。同時,他認為這些標語好似城市的晴雨表,成為時代發展的痕跡,例如當人們看到「我在無人的街口默默靜候紅燈」「制度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文化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願意犯錯」這樣的標語時,總會會心一笑。
如果盧小慶不說,人們或許永遠不知,這些懸掛在高空的標語,曾是重慶美心門上萬員工的作品。
洋人街的標語
為什麼形容這裡是綠洲,盧小慶還談到,這不僅僅是每天向遊客免費發放100個饅頭、大量容納流浪歌手進駐、免費為公益人士提供活動平臺、成立農民工「留守兒童」文藝培訓基地等如此簡單。2008年10月,洋人街推出無人監督售貨,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無人收錢模式」的景區。街邊的瓶裝水、餐巾紙成堆擺放,遊客隨意取用,是否付費全憑自覺……盧小慶認為,這裡所鋪墊的,更像是一場場「道德測試」,一場喚起良知的自我監督、思考和反省。
「洋人街搬離主城,也沒什麼不好,城市或許將多出高檔住宅,多出繁華商業街,多出高檔的文化藝術空間。」盧小慶說,如今揮手作別,大家不用把洋人街捧到一個更高的位置。
他用洋人街經典標語作為收尾:「如果我們一直順風順水地生活,那我們就不會如現在般堅強。向著太陽奔跑,才會把陰影甩到背後。」
洋人街的標語
新聞延伸>>>
洋人街「姊妹篇」
將推全國首例「空中索道交通換乘」
這幾天,洋人街搬離重慶主城的消息鋪天蓋地的刷屏,人盡皆知,重慶美心集團董事長夏明憲是看在眼裡的,但他幾乎閉口不談這件事,只是淡淡地指示下屬,按規定、按程序處理好這件事。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冒昧地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洋人街退出重慶主城,看法褒貶不一,你怎麼看?第二,有不少網友說,美心公司打造的涪陵區紅酒小鎮是第二個洋人街,是否屬實?夏明憲對此是這樣回答的。
「最近,我看過不少文章和評論,在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天,洋人街能讓各位網友見仁見智,本身就代表了洋人街之前存在的價值。其中,我們得到的最大收穫是,洋人街的朋友圈超出想像的大,摸索過程中走過不少彎路,想必大家也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該堅持的還是堅持,正如我們的1元饅頭,堅決不漲價,堅決保留在洋人街附近的商業區。現在,涪陵人及周邊區縣的市民,都叫紅酒小鎮為洋人街,說這裡是洋人街的『姊妹篇』,我們接受這樣的稱呼,但請大家重新認識紅酒小鎮。那裡,既有洋人街大眾消費、平價旅遊的共性,比如剛啟動的摩天輪項目,乘坐一次只需5元錢,應該是全國最低價。同時,那裡圍繞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定位,正籌備開建一處高速公路服務區,將服務區與景區緊密結合。另外,還將推出全國首創『空中索道交通換乘』項目,只要不出站,5元錢坐一整天。歡迎大家常來。」
夏明憲說,洋人街也好,紅酒小鎮也好,每個硬幣都有兩面性,好壞俱有,利弊共存。對於一家企業、一個景區來說,只要眼下做的事,不為眼前利益出賣未來,或許就是對的。千言萬語歸結為一句「感謝」。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琅 文 錢波 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