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6000個,周末上萬個,每個虧五角
洋人街一元饅頭 虧本為啥繼續賣?
一元長條饅頭長約35釐米,重約400克,半個臉盤子粗
3月1日,重慶洋人街開始搬遷。這個原本坐落於南岸彈子石的公園,即將分批次搬遷至涪陵紅酒小鎮。
在很多人心中,一元饅頭是洋人街的代名詞之一。很多人提到洋人街,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一元饅頭。
前日,洋人街一元饅頭店前仍然排著長隊。洋人街即將搬遷,一元饅頭卻將留下,作為這條特色街道的見證。
一個饅頭一家三口吃得飽
洋人街美心一元饅頭店,大老遠就看到一列長長隊伍。排隊的,有六七十歲住在附近的老人,也有十七八歲遊客。
饅頭店店員告訴記者,不知是不是因為洋人街即將搬遷的原因,最近來買饅頭的顧客一下子增多了,周末的話,一天能賣上萬個饅頭。
「有些顧客每天固定來買饅頭。這樣大一個饅頭,可以讓一家三口吃飽。」洋人街美心一元饅頭負責人黃昕對記者說,一元饅頭推出市場10年,也是帶火洋人街的元素之一。
「早期來洋人街玩的遊人不多,入駐商家也少,景區內也找不到適合餐廳,公司商議推出一種便攜食物,讓遊客來玩時順手買一些。」黃昕說,一元饅頭的誕生,便來自這個想法。沒想到,一元饅頭推出後,不僅解決了景區餐飲問題,擀麵杖般大的饅頭還成為了洋人街的一張名片。
記者發現,這裡的一元饅頭,和住家樓下食品店買的饅頭相比,起碼大4倍。
因為每天都有遊客甚至附近居民前來購買,一睹傳說中一元饅頭的風採,一元饅頭店也成為洋人街熱門景點。後來,洋人街一元饅頭風頭更盛,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很多照片都是和饅頭合影比臉小的遊客。
「一個饅頭成就一條洋人街,這就是一元饅頭的魔法。」黃昕說。
份量價格10年都沒變
起初,美心饅頭生產線只有一條,還是在一個簡單房間裡。由於供不應求,現在增至3條生產線。遊客站在重新裝潢的店面外,可以通過透明櫥窗玻璃,看見饅頭的加工過程。
據介紹,現在,一元饅頭銷量大概一天6000個左右,在2008年後的巔峰期,一天能賣5萬個。「打的去洋人街買饅頭」這句話也曾風行一時。
需求太大,成為一種煩惱。「一天耗費兩噸麵粉,節假日翻倍,24小時加工。」黃昕說。
隨著原材料漲價,饅頭成本增加,一元饅頭很快出現虧損。「2008年50元一袋麵粉,現在漲到100元一袋,每個饅頭的成本達到1.5元。」黃昕說,擺在一元饅頭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要麼漲價,要麼減少分量。
網上也不斷發出質疑:「不漲價的美心一元饅頭,到底能夠撐多久?」「老闆能頂得住嗎?」
面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黃昕決定推出豆沙饅頭、雜糧饅頭、餈粑塊等衍生產品,把衍生產品賺的錢用來補貼生產饅頭,讓一元饅頭不漲價不減量持續發展。「雖然賣一個饅頭虧五毛,但是由圍繞饅頭的衍生產品利潤填補了。」黃昕說,此舉讓一元饅頭價格和個頭都固定了下來,10年未變。
不合格饅頭做飼料餵魚
10年過去,一元饅頭10年如一日。黃昕告訴記者,一元饅頭在堅持一元價格和品質同時,生產工藝不停改良,還形成了獨門配方,應對不同季節特點。
「有一次,供應商提供的麵粉,用手工做出來沒問題,但是用機器做出來打開蒸爐時,本該飽滿的饅頭瞬間就縮緊了。」黃昕說,對於這種不合格產品,店裡不會二次加工再賣給顧客。「洋人街有魚塘,不好的產品都做成飼料餵魚,絕不賣給顧客。」
現在,圍繞美心一元饅頭的洋人街食品線,員工超過100人。「新員工需要接受專門的饅頭生產培訓,老員工也要定期考核,公司還派人去日本學習食品機械和管理。」黃昕說,一元饅頭的背後,有一套專屬的工匠精神。
原店附近繼續賣 承諾一直不漲價
洋人街即將搬遷,作為一元饅頭走紅的起源地,美心一元饅頭店也會在原店址附近200米的商業街繼續開張。
「我們向所有人承諾,一直不漲價。」黃昕說,一元饅頭將以一元價格堅持下去。背後的原因,是公司人的社會責任感。
「來我們店的顧客,很多是普通家庭的大叔大媽,一個饅頭就可以讓他們一家人吃飽。饅頭店每天一開門,他們就來購買,如果我們漲價了,大家肯定有意見。」黃昕說,一元饅頭店營業10年,累計賣出上億個,就是受到大家歡迎的結果。
在黃昕眼裡,前來買一元饅頭的人,有的開豪車,有的坐公交,有的步行,大家沒有尊卑之別、貴賤之分,一元饅頭只是一種填飽肚子的食物。在遊客心中,一元饅頭不僅是一種食物,還是玩具,是一種快樂的打卡道具。
不同人眼中,一元饅頭有不同意義。「這也是一元饅頭堅守下去的使命。」黃昕說。 (記者 郝樹靜 實習生 但佳瑤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