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知戰士們的精神品質,從而受到思想薰陶。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想像情境,探究課文內容。
2.品讀、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體會其對祖國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海防戰士的愛島愛國之情,激發我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想像、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2.反覆朗讀,品析將士的言行,體會將士們第祖國海島的熱愛。
教學準備:ppt。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母親;駐紮在海島上的邊防戰士,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對海島的愛。我們一起來學習《無名島》,感受邊防戰士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生字的字音,辨別字形。 2) 理解詞義,了解文章的內容。
2.小組交流討論。
3.班內交流討論。
1) 讀準生字的字音,辨別字形。
瞞(mán)域(yù)艇(tǐng)矛(máo)盾(dùn)哼(hēng)喉(hóu)
嚨(lóng)勺(sháo)攪(jiǎo)舀(yǎo)
2) 理解詞語。
凝視:聚精會神的看。
沉吟:低聲吟詠(文辭、詩句等);(遇到複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聲自語。3) 文章的內容
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相關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將士們在島上藉助大棚種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將士們共享勞動成果。
第三部分(26)將軍向「地圖」,行了一個軍禮。
三、再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歸納疑難問題。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將士們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反覆朗讀,品析將士們的言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難點:體會將士們對祖國海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認讀生字,聽寫詞語。
2.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
1.小組讀第1——10自然段,學生思考:小島是一個怎麼樣的島?無名島南邊有什麼秘密?菜地的土、菜種是從哪兒來的?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呢?
2.小組討論。
3.班內交流。島內條件艱苦,戰士們克服困難,創造美好生活,建設海島。 4.讀第11——25自然段,思考:將軍為什麼變了「臉色」?將軍看到什麼,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從中你又體會到什麼?感受到了戰士們愛戴首長,將軍關愛戰士的情懷。
5.讀第26自然段,思考:將軍這一舉動的含義是什麼?對海島的愛熱愛,對祖國的敬意,對戰士們的感激…… 歸納明確:
海島環境艱苦。
a.這裡樹少,草少,土也很少。
b.島上最涼快的時候,也就是二三十攝氏度.
c.植物是無法生長的……滿嘴起泡。
戰士們愛島,艱苦創造,建設海島。
a.只見礁石圍成一圈……竟露出一片綠綠的菜地。
b.戰士們用大棚種菜的辦法……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
c.將軍順著看去……竟構成了一幅中國地圖。
d.將軍離開無名島時……行了一個軍禮。
將士們之間的情誼。
a.「全國大半的省份……而是一個長輩。」
b.飯堂裡,……「孩子們,我謝謝你們……」。
c.將軍看到了飯桌邊上的一桶湯,……舀到碗裡。
6.造勢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感情朗讀。
三、再讀課文,升華感情
1.學生自讀課文,談自己的讀後感受。
2.試著給駐守邊關、海防前線的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
四、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與同學交流。
五、課後作業
1.自讀課文,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
2.試著給駐守邊關,海防前線的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
六、板書設計:
15. *小島
小島 沒水 沒樹 沒草 沒土
戰士 綠色菜地構成中國地圖
將軍 與戰士共享菜湯 行軍禮
《小島》教學反思
《無名島》是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描述了戰士們在艱苦的條件下駐守邊關,體現了他們保衛邊疆的愛國情懷。
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異國他鄉的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母親,駐紮在海島上的邊防戰士,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對海島的愛。學生初讀課文,師導讀,生整體感知。生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難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讀感悟,學生自主學習,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課後作業讓學生試著給駐守邊關,海防前線的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更好地體現了軍民一家親的情感,也能夠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報效祖國,樹立遠大志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