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閱讀教學意識問題的反思

2020-09-18 禮志話語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能力很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個難點。近來更是有關於真閱讀與假閱讀的辯論。對一個語篇的閱讀,我以前也說過,是從下到上和從上到下的閱讀模式反覆進行,讀者通過閱讀文字符號來喚醒自己的話語感知模式,進而達到對一個語篇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

教學人教版語文九年級的第二個閱讀單元,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其中的《敬業與樂業》一文,相對於本單元的其它幾篇選文,可以說是本單元的難點。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學問大家梁啓超先生。文中引經據典,內容廣泛,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意識。

本班學生整體基礎較好,經過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對「句有重點,段有中心,篇有主旨」的閱讀模式已經有所掌握。但是知道一種閱讀訓練模式,到能熟練地運用這一模式去完成閱讀,再到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這不是說說就行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對這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

語文老師的閱讀指導,針對的只能是一個班裡的大部分學生,在大部分學生現有閱讀能力的水平上進行訓練指導。對此我也意識到了。

通過學生對《敬業與樂業》一文的閱讀,學生在文本上的語句切分,要點勾畫看出,也就是意識到自己的課前預測較為準確,就準備對學生進行《敬業與樂業》一文的從下到上的閱讀操作示範。

以前每學期也進行過這方面的示範教學,由於學時的限制,每學期僅是選擇兩三篇。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對每一個語段,先由一個學生進行示範操作,另一個學生評點,其他學生補充,老師再進行講解示範。花費時間較多。另一個原因,學生已到九年級,接受能力得到提高,我因此就選擇由老師根據學生的文本閱讀痕跡,就是學生的語句切分,勾畫評點進行分析,並示範該如何進行語篇閱讀。

為了提高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學習意識,我認真仔細地提醒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學生應該關注哪些要點,怎麼去做筆記,怎麼與老師一起對問題進行思考。我自認為已經提醒到位了。這是我對此的覺察,我對此的意義識別,我的意識。

對一篇課文的閱讀示範操作,事先寫成文字,需要文字太多,需要時間也多,照本讀,就失去了現場進行閱讀操作示範的意義。這是我意識到的看法。

現場進行閱讀操作示範,老師要分析學生閱讀操作的失誤,要從語句、語段、語篇三個層次上反覆進行文字內容方面的解讀,解釋語意,從文意到作者要表達的意圖,喚醒語文老師自己的話語感知模式,聯繫生活實際對有關問題進行再認識。手要示範,嘴巴要講解,大腦進行思維,還要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是一個複雜的操作過程。

我正在進行操作示範,並觀察學生聽課情況,我覺得教學過程進行得較好,較順利,師生互動也進行得很正常。這是我當時的感覺。事後反思當時的各種情景,我的覺察,我當時意識到的事件情景及我的意識,對當時事物意義的識別,就是這樣。

這時,班主任從後門進班,對教室最後面,只有兩個單獨坐在一起的男生進行了小聲的訓斥。我在進行閱讀操作示範,懷疑是那兩個學生沒在認真聽課、記筆記,被班主任抓個現行。就繼續進行。過了幾分鐘,班主任回頭看,又抓著這兩個現行,進班指著這兩個進行訓斥。我才意識到,這兩個學生不是不認真聽課這樣簡單。就停下來,看看怎麼回事。班主任示意我繼續授課,就出去了。我繼續進行授課。

課後,我詢問了坐在他們附近的學生,是怎麼回事,說這兩個,手腳在下面進行互動,班主任從後門看個清清楚楚。我問這兩個學生,是不是這樣的,他們說是。我無語,這兩個男生成績全班後幾名,語文成績也不咋樣。我覺得他們不笨,怎麼成績就那樣差。我看他們的書,這一課的書頁上面很乾淨,每一面只隨意切分了幾個語句,還不對好幾個,重點語句更是沒有勾畫。問他們,聽懂了多少,他兩個不好意思的低頭,我也沒再多問。

這兩個學生,一個是在八年級並班過來的,一個曾經輟學個把月來脅迫父母給他買個上好的手機,4000多元的手機偷偷帶到學校,沒到兩月就丟了。對他們,我估計只能是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至於老師講的是什麼意思,大概不能意識到,更不要說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了。

事後,我對我的這篇課文的教學及我的教學意識進行了反思。選擇中上等的學生來設計教學,實際上把差的已經放棄了。對這些學生我還能在語文教學上給他們什麼樣的幫助呢?

但如果我選擇這些最差的學生作為教學的針對對象,對那些努力學習的,有機會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又是公平的嗎?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我的教學意識問題的反思。

相關焦點

  • 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隨著年齡的增長,語文科目開始出現閱讀理解的題型,這讓不少教師在小學閱讀理解方面犯了難。怎麼讓好動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聽課中,保證他們在這一難點上不掉隊呢?通過視頻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閱讀教學。
  • 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環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閱讀教學必須有所突破。筆者在實踐中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陶行知先生曾經說:「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
  •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成長與發展
    調查發現,部分學生不會提出問題,具體表現是他們不明白在課堂上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該以怎樣的方式提出問題。由此帶來的影響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題」的意識淡薄,缺少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的熱情,較少有學生能主動提出合理而又恰當的問題,課堂上仍以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提出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 精確閱讀,讓閱讀回歸語文教學的正道
    四川師範大學的李華平教授指出:「近年來,語文教學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部分學術視野較寬的語文名師所上的語文課迷失在了哲學、美學、生命教育等學科叢林中,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正道,失卻了語文教學的味道。」 名師如此,一線教師更是盲目跟風,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社會課、科學課的比比皆是。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重點及注意的問題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識字寫字的安排,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二、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要重視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培養語感。指導朗讀要體現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要求。在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以多種形式反覆練習朗讀,做到不破詞,不拖長音,流利朗讀課文。
  • 2020年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品」粽從「讀」粽開始,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增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並提高了閱讀的能力,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11 彩虹 課後反思:彩虹是孩子們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現象,由此入手,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 思辨性閱讀教學須直面三個問題
    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學院  王 林語文教學為什麼要提倡「思辨」?為什麼要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學?這是我們展開論述前先要弄明白的問題。語文是師生學習、研究漢語言文字及其構成的語篇文本,發現其語言組合規則並運用語言表達創造的一門學科。語言是人類思維的載體和工具,語言和思維緊密結合。語文教學以語言的學習和訓練帶動思維的提升。
  • 話語分析說認知|提高教學意識,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在前面的文章中,談到意識和語文教學意識的問題。從話語分析的角度闡述了意識的含義,意識就是對事物及事物關係的意義識別。還以自身的教學實例介紹了語文教學意識的存在。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意識,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效率。一個人,只有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才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 樹立單元整體教學意識 努力構建教學評一致的語文課堂——重慶市第11屆小學語文優質課競賽(閱讀)評課稿
    本節課解讀教材下了功夫,認真解讀了「快樂讀書吧」與本單元教材在認知層面和方法層面的關聯,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同時通過課前調研把握閱讀推進課的的起點和難點,有效推進閱讀,有很好的語文課程意識,給我們思考和啟迪。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 反思教學的特點(二)
    但有效的專家指導是有前提的,只有當教師願意在自己的行動中反思自己的教學、願意在自己的行動中使用專家的建議時,專家的指導才有可能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影響。反思教學不僅「改進」教師的教學質量,且關切教師的「生活」質量。
  • 真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
    劉曉婷老師在《真問題驅動的教學反思》這本書中做了詳細的闡述,劉老師圍繞著「如何做深度教學反思」,「深度教學反思文章的呈現方式」兩個方面展開論述。閱讀之後,茅塞頓開,收穫頗豐。一、如何做深度教學反思。所謂深度教學反思,其核心就是有問題的驅動。
  •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與突破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已經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但目前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經常出現審美困境。就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如何有效擺脫審美困境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並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 《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與反思
    《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與反思《寡人之於國也》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該單元的學習內容為古代議論性散文,學習目標是聆聽其中的濟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胸襟與睿智,體會傳統文化思想精華。首先看兩種教學設計的對比第一種:第1課時介紹寫作背景、作者孟子及《孟子》、生詞注音、師生朗讀課文。
  • 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3篇)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最佳材料則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特別是文學性的課文,更容易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色彩。因此,個性化閱讀教學和文學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語文個性化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培養目標的教學結構。
  • 語文教學反思|愛讀書,會讀書,善表達,胡柳煙
    語言之美妙可稱藝術,典範的有詩,自古傳今,讓語文教學回歸語言文學藝術,是希望在教學中既傳授語言知識(音、形、義等)、培養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等),實際有益於學生;又能陶冶情思,豐富美感,獲得藝術上的享受。 惜哉,理想是魚,現實是鉤,鉤子總把魚釣起來,按砧板上,大卸了八塊。 本文是筆者教學反思,希望藉此理清教學思路,有的放矢,探索前行不止。
  • PISA2018閱讀素養測試內容變化 與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鑑
    其中閱讀文本包括文本單位、文本結構和導航、文本形式和文本類型 ;閱讀策略涵蓋文本處理策略、任務管理策略兩個方面。首次從文本單位來規定試題分布比例,單文本佔 65%,多文本佔 35%。由這些變化得出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可借鑑之處包括重視自主評價,關注高階閱讀 ;重視數字閱讀,開展多層次閱讀 ;重視多文本閱讀,推行群文閱讀教學。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踐與研究
    【內容摘要】語文這一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可謂是學好其他一些科目的敲門磚,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想必一定是索取敲門磚的捷徑,對語文教學的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狀態來看,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及閱讀的過程中仍然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閱讀缺少方法或運用不當的方法,造成高耗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