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2-19 婷婷語文工作室

《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與反思

《寡人之於國也》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該單元的學習內容為古代議論性散文,學習目標是聆聽其中的濟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胸襟與睿智,體會傳統文化思想精華。

首先看兩種教學設計的對比

第一種:

第1課時介紹寫作背景、作者孟子及《孟子》、生詞注音、師生朗讀課文。

第2、3課時翻譯全文。

第4課時基礎知識訓練,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5課時總結文中體現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孟子譬喻說理的方法。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背誦課文。

反思學習效果,強化了基礎和背誦。但停留在字詞表面,對文本做淺層化的解讀,欠缺思想的深度和文化內涵,不能較好達成教學目標。

這是從前的教學思路。

以下是今天的教學思路

第1課時預習性學習    介紹寫作背景、作者孟子及《孟子》、生詞注音、師生朗讀課文。

第2、3課時基礎性學習    翻譯全文並進行基礎知識訓練。

第4課時延展性學習與比較性學習   總結全文,探討文中體現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孟子譬喻說理的方法。延展《孟子》的其它四個經典比喻論證並與《莊子》譬喻說理進行比較。

第5課時專題性學習   孟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背誦課文。


Be your most faithful listener,be the suppoet of your heart.

具體設計如下:

一、延展性閱讀

由文中的「五十步笑百步」這一比喻說理引出《孟子》一書中其它經典的比喻論證:「揠苗助長」、「二子學弈」、「齊人有一妻一妾」和「魚我所欲也」,具體學法是給出原文和個別詞語的注釋,先讓學生練習翻譯,然後給出該故事出現的具體背景,明確孟子在此處比喻的用意,體會比喻在說理中的作用。這一教學環節的用意在於讓學生了解《孟子》一書中更多的經典比喻,體會孟子善於運用比喻的論辯技巧,大量生動形象的譬喻具有極強的鼓動性和藝術感染力。同時擴大知識的儲備量,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框架結構。同時也是一種閱讀的引導,吸引學生對《孟子》一書產生好奇進而去主動閱讀該書。

二、比較性閱讀

將孟子的比喻和莊子的比喻進行比較性閱讀。莊子語言豐富多彩,長於譬喻,生動形象,富有創造性,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和美學價值。精選莊子的三處經典比喻:「惠子相梁」、「今子有大樹」和《逍遙遊》中的部分描寫,體會莊子譬喻的特點和水月鏡花之妙。通過比較,從內容上學生能夠看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主張,更能發現孟子和莊子譬喻的不同,孟子的比喻來自日常生活,更加注重哲理性,讓人覺得非常合理;而莊子的比喻更重於奇思妙想,但讓人覺得特別淺顯、一目了然,但是,似乎遠離人類生活。學生明確孟子比喻來自現實生活,莊子比喻來自想像。了解了這一特點,對於學生閱讀《孟子》《莊子》和其它先秦諸子文章會有更大的幫助。

三、專題性閱讀

《寡人之於國也》只是《孟子》一書中的一篇,滴水藏海,我們能看到更豐富的內容。以文章為契機,聯通更多的相關知識:對孟子和《孟子》的再認識,從孟子思想的出發點「性善論」到「仁義禮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的道德修養,再到「仁政」的治國理念。形成孟子思想的一個專題研究,對孟子思想有完整的邏輯性的認識。再由對孟子思想的認識上升為對儒家思想的認識。了解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交待三個重要時期:成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和荀子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理論體系。大發展時期:西漢,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宋明時期進入相對更為封建與嚴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程顥、程頤兄弟、朱熹和王陽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格物致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小結:儒家對每一個中國人的影響:是中華文化的根源所在。現代人的倫理觀與是非觀,對於人性的解讀,也主要來自儒家。世界上古文明並非只有一個,但是真正幾千年下來保持一致性的傳承的,只有中國。儒家在這方面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的。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

布置作業   話題作文:「儒家思想對我的影響」。 

Be your most faithful listener,be the suppoet of your heart.

反思教學效果,重視基礎和背誦的積累,在此基礎上通過延展性性閱讀、比較性閱讀和專題性閱讀,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擴大知識面,把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引進課堂,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讓他們呼吸更新鮮的空氣,看到更為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而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教師要給與學生的決不僅僅是一片樹葉,而是一片樹林,一座高山。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少、廢、差、慢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教師憑藉以往的經驗和教參規定的教學重難點,按部就班,缺少創新和反思。這種教學滯後的現象源遠落後於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更何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如何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將經典進行到底。語文課堂承載著繼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如何繼承?不只是表面的字詞,還有更豐富的內涵;不只是眼前的一篇課文,更有豐富的源頭和發展歷程······語文教學不應只是語言的教學,更應當是文學的教學和文化的教學。語言是表層,文化才是根基,止於語言的教學,學生的視野擴展是有局限性的,思考的深度也是有障礙的。只有基於文學的研究和文化的追本溯源,才能讓語文課有源頭活水,有無盡的寶藏,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營養,提供更加有利於成長的食糧。

我們應以文本為依託,進行延展性、比較性和專題性閱讀等多種閱讀形式,將更多的優秀文化引入課堂,讓學生做個懂文學的人,做個有文化的人,有語文素養的人,這和新課改的初衷是一致的,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和信息佔有量,同主題內容的歸納與升華,邏輯思維的培養和深度思考習慣的養成。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實現語文學科的功能。

延展性閱讀、比較性閱讀和專題性閱讀的教學設計對於教師也是極大的挑戰和考驗。如何利用文本,又不脫離文本,如何抓住重點尋找延伸的契機,這都取決於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而教學相長,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自學機會,通過查閱資料,開闊了視野,自身的知識內容得以擴充和梳理,知識體系得以完善。

我預想:未來的語文教師應當是專業化更強的學者型教師。

相關焦點

  • 高中語文《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
    在高中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寡人之於國也》這篇文章,是戰國時期亞聖孟子與梁惠王談論治國安邦之策時的言論。語言嚴謹、條理層次清晰並且內涵深遠。這是一篇高中必修3中需要重點掌握的文章,同時也是難以理解的文章。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議論性散文的論點和論據,體會古人聖賢的治國智慧。通過思辨性的文字,涵義深刻,啟發世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寡人之於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於是有了《寡人之於國也》這篇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遇到饑荒,就把那裡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
  • 《寡人之於國也》學習要點
    《赤壁之戰》 shǔ計算2.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於國也》 僅、只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愛蓮說》與「曲」相對,不彎曲③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價值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指南錄〉後序》徑直、直接⑤理直氣壯 成語 正確3.發   ①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寡人之於國也
  • 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於國也》教案五
    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於國也》教案五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中重點句子的意義。  二、教學重點  1.學習巧用比喻說理釋疑的方法,體會孟子散文雄辯的說理藝術。  2、初步了解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  三、教學難點  1.對孟子「仁政」內容的理解。
  • 《寡人之於國也》章法淺說
    中學教材中編選的《寡人之於國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選文如下:⑴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⑵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⑶曰:「不可。
  • 《寡人之於國也》上
    寡人之於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於是有了《寡人之於國也》這篇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啦。
  • 《寡人之於國也》:「謹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指的是什麼?
    以前學過一篇文章,叫《寡人之於國也》,其中的主要思想均出自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思想家孟子,文章的核心是孟子提倡的「仁政」。《寡人之於國也》中,有一句「謹庠序之教」,這句話中的「庠序」是什麼意思呢?就教學設施與教學制度而言,這些私人的教育機構,算不上學校,但是從教育的理念和傳遞的知識來說,這些機構配得上學校的稱呼了。這些機構無論官方的還是私人,都很聰明對學生的學業程度做出了劃分。雖然只是「小學」、「大學」這樣簡略劃分分,比不上現代的劃分那麼詳細,但還是可以看的出來這種劃分是有的。
  • 文言文《寡人之於國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 【第84期】必修3 《寡人之於國也》知識歸納學生版+教師版
    《寡人之於國也》文言知識歸納練習(學生版)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意思。
  • 專升本大學語文精講 —— 論說文《寡人之於國也》
    一分鐘概述     「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出自《寡人之於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以「民不加多」、如何使「民加多」為主題的對話。《寡人之於國也》集中體現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以及「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國理想。   原  文  《寡人之於國也》
  • 中考文言文《寡人之於國也》全文詳細翻譯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 向《寡人之於國也》學寫作文段選讀(3)
    胡嶺老師酷愛閱讀,長於思考,勤於寫作,先後在《語文教學通訊》《湖南教育》《中學生閱讀》《班主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新作文》《語數外學習》《高考金刊》《高中生之友》《新高考》《語文報》等報刊發表數十篇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章。
  • What would you like 教學設計與反思
    期間一定會請授課老師提供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從教近三十年,受益於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於反思。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如此這般攜手前行。而本學期開始在教研員的崗位上工作,於是,告訴自己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樂於分享。希望江南一燭能夠在照亮自己的同時,照亮更多身邊的老師們!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本原小學張小婕老師的教學設計和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教學反思策略
    2.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與反思教案自我提問反思策略主要運用於實踐活動之前,著重指向內部思維,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貫穿於實踐活動始終,而重在對實踐活動的過程與效果的反思。這一反思需要依託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結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為行為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反思教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設計反思表,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
  • 教學的反思
    人們認為,教師從反思的實踐中受益,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即深入思考並仔細審視自己課堂上的互動和事件。教育學家威爾德曼和奈爾斯描述了一個在有經驗的教師中發展反思實踐的方案。有人認為,反思性實踐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更理智地參與到自己的角色和工作中,使他們能夠應對教學學科中科學事實的匱乏和知識的不確定性。
  • 教學反思的意義、內容是什麼?實踐中,我們如何開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後,對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一種帶有研究性質的教學總結活動。作為一名教師,經常性地、習慣性地開展教學反思,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意義重大。下邊筆者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教學反思,以期對年輕教師的教學起到借鑑的作用。
  • 反思教學的途徑(二)
    「反思教學」的秘密,就在於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審視「教學事件」並以「教學設計」的方式去化解「教學事件」。在這裡,「有效教學」的理念是「反思教學」的關鍵。教師接受和相信何種「有效教學」的理念,就決定了教師的反思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教師閱讀「有效教學」的相關理念並轉化為自己的「教學信念」,是教師「反思教學」的基本前提。
  • 【融會貫通】教學反思該反思個啥?
    ————————————【引子】最近給一所院校看教學設計比賽教案有一個環節叫做教學反思我看了好幾位老師寫的內容說實話,老師們寫得可能不是特別準確毫無疑問教學反思不是對內容的重複教學反思潛在的主要目的在於優化教學、提升教學
  • 【教學風採】教學反思如何寫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好的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事件的深入剖析,傳遞給人們一種價值選擇,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所以,教學反思的寫作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質,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本期我們就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做一些探討。  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