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學的途徑(二)

2021-02-18 新父母教育

「反思教學」的秘密,就在於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審視「教學事件」並以「教學設計」的方式去化解「教學事件」。

在這裡,「有效教學」的理念是「反思教學」的關鍵。教師接受和相信何種「有效教學」的理念,就決定了教師的反思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

教師閱讀「有效教學」的相關理念並轉化為自己的「教學信念」,是教師「反思教學」的基本前提。

它要求教師不只是「反思」自己的教學,而且要求教師「反思」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及教育歷史實踐中流傳下來的種種「有效教學」的理論。

如果將「反思教學」理解為「針對教學事件並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活動」,那麼,這種「針對教學事件並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活動」實際上就蘊涵在教師的「備課」、「上課」以及「評課」的所有日常教學活動中。

就「備課」而言,「針對教學事件並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活動」意味著:

上一節課或在更早的時候,我的課堂裡發生了什麼教學事件?這與什麼問題相關?

這個問題我以前見過或聽說過嗎?

別人曾經遇到並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嗎?

別人是怎樣解決的?

我能否借鑑別人的想法或做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是否涉及到某些「教學理論」問題?

比如,在教育改革史中不斷有人提出要教給學生「知識結構」而不是零碎的「知識點」。

我的備課是否隱含了某種「知識結構」呢?

我怎樣使我的教學保持某種「結構」?

就「上課」而言,「針對教學事件並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活動」意味著:

課堂裡發生了什麼教學事件?

我應該怎樣去解決應對這些教學事件,而我這樣應對合理嗎?

我該怎樣調整我原先的教學方案?

課堂教學過程當然需要根據上課前的教案去有步驟地展開,但同時也需要針對教學中發生的事件不斷調整事先設計好的教案。

而在處理教學中的教學事件時,表面上看需要教師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機智去當機立斷地解決問題,

但為了獲得相應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教師還得在課堂教學中以及課堂教學外不斷地吸納相關的有效教學的理念。

就「評課」而言,「針對教學事件並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活動」意味著:

剛才教室裡發生了什麼教學事件?

這些教學事件暗示了什麼?

如果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該怎樣處理?

評課時可以提出「成功」的地方,也需要提出「教學遺憾」,但評課不是定性評判或等級評定,重要的是針對成功的或遺憾的教學事件,提出那些隱藏在教學事件背後的具有象徵性、隱喻性的教學理念。

更重要的是能夠根據這些有效教學的理念,重新設計教學。

這種重新設計的教學方案儘管不可能完整地運用於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但它對後來的教學實踐具有某種「類比」的、「象徵」的效果。

而且,也只有在不斷的「重新設計」中,教師的「反思教學」所依據的「有效教學」理念才有可能轉化為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

反思教學是否能夠發揮效用,關鍵就在於教師是否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日常地使用它。

否則,即使教師將某些「有效教學」理念的口號寫在教案中,也並不意味著教師已經領會了這些理念。

「反思」實際上是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所想的觀念的一種回眸和顧盼。人正是在這種回眸和顧盼中形成某種「自我意識」並由此而逐漸「認識自己」。

人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惟有那些藉此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展開反思的人,惟有那些形成某種「自我意識」的人,才成其為真正的人。

惟其如此,康德在其《使用人類學》一書中開篇就說,「人能夠具有『自我』觀念,這使人無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他是一個人。」

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誌。

但這不是說教師必須長期地過一種「反思教學」的生活。只有當教師的教學中發生了某種教學事件,只有當教師以經驗的方式無法化解這些教學事件時,教師的教學才需要由「日常教學」轉向「反思教學」。

「反思教學」是教師在日常經驗教學中的一種「覺醒」,這種「覺醒」並不導致「經驗教學」的貶值。

恰恰相反,「反思教學」能否發揮效用,能夠長久地影響教師的教學生活,關鍵在於「反思教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轉化為教師的「新日常教學」或「新經驗教學」。

「反思教學」與「日常教學」必須保持某種相互轉化的狀態。

「反思教學」與「日常教學」之所以必須相互轉化,理由在於:

第一,「反思教學」是對原有經驗的不滿足甚至是對原有經驗的某種挑戰,這會在不同程度上給教師自己的日常教學生活帶來焦慮和不安。教師不可能也不必要總是生活在「反思教學」中。

當教師的原有經驗足夠解決教學問題時,教師有權利以自己的「新教學經驗」和「新教學機智」去當機立斷地、隨意地解決教學問題。即使將「反思教學」理解為教師在日常經驗教學中的「覺醒」,那麼,人也沒有必要長久地處於「覺醒」狀態。

第二,經過「反思教學」所獲得的「新教學理念」只有轉化為教師的「新日常教學」或「新教學經驗」之後,新教學理念才能落實為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

若某種「反思教學」不能轉化為教師的新的日常教學經驗,或者,反思教學沒有被教師原有的日常教學經驗所認可和接納,這種反思教學就暫時的、無意義的、無效的反思。

第三,教師的「反思教學」只有與「日常教學」相互轉化、相互結合之後,教師的「反思教學」才有可能日常化,而不是某種偶爾為之的、裝點門面的、有校外「專家」在場的特殊方式。

「反思教學」一旦能夠與「日常教學」相互轉化,就意味著「反思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

一旦教師無法以經驗的方式解決教學事件,「反思教學」就會從「日常教學」中覺醒過來。惟其如此,「反思教學」才不只是發生在所謂的「公開課」狀態中。

有效教師意味著他生活在日常教學與反思教學這兩種生活方式之間轉換,他能夠過一種雙重生活、中間生活。

通過「反思教學」,教師可能由此而獲得某種「教學機智」,而「機智本身可能也變成一種習慣。」

能夠不斷通過反思教學而獲得教學機智的教師,將尋找並發現「自我」,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經驗。

「新教師們必須要花時間去發現他們是誰,什麼屬於他們,他們能獲得什麼樣的習性。

教師用一個簡單的眼神就讓一班吵吵嚷嚷的孩子們安靜下來,教師用一個難以捉摸的微笑就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這些行為是不容易模仿的。理由是這些行為本身必須從教師身上由衷地體現出來。

教師因此運用某些習慣性的行為和表現方式在與孩子的生活中表現自己,對於這些他們自己最多也只是模糊地意識到了。

教育的理論很少論及這些教學當中的風格特徵是由什麼構成的,原因是這些特徵更多地與獨特的、個人的東西有關,而不是與普通的、可概括的東西有關。」

點擊「閱讀原文」 免費學習              你「在看」我嗎?

相關焦點

  • 新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
    新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優途徑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既回味反思,又探索前行,讓教師的事業常幹常新,充滿創造的樂趣。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
  • 反思教學的特點(二)
    二、改進變革和改進課堂教學也許可以藉助教育行政指令的方式推而廣之,也可以邀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教育研究專家來指導教師的教學。但所有的教育行政指令或專家指導,只有經由教師自己的行動,即經由教師的親自使用、操作和摸索,課堂教學才有可能發生真正的改變。
  • 反思教學的由來(二)
    如果說「有效教學」容易成為教師的外在追求,那麼,「反思教學」作為教師的生活方式,它更多地具有改進教師的生存方式、豐富教師的生命意義的內在價值。反思教學的真正目的,內在於反思教學活動本身,反思本身就具有創造衝動和創造歡樂,教師在反思教學中感到快樂,體驗人的生命意義。過去人們致力於有效教學的探索,認為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普遍適用的最佳模式。反思教學給出的提醒是:這種按計劃向預定目標邁進的理想狀態實際上並不存在。課堂是流動的、複雜的。每一堂好課都是不可重複的。
  • 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
    一、農村地區現狀之困當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效果和運用又如何呢?我們通過調查和了解發現:學校教師少,教師課量多,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教學反思,無法每節課都進行深入細緻的教學反思;同樣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手段僵硬老化;課堂效率低,無法真正開展因材施教。
  • 教學反思到底在思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專業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 【教學風採】教學反思如何寫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好的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事件的深入剖析,傳遞給人們一種價值選擇,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所以,教學反思的寫作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質,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本期我們就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做一些探討。  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
  •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過去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其中包含對「失」的反省,也包含對「得」的歸納。高校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強調,教師不僅應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而且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從理性的層面上多問幾個「為什麼」。這種「追問」的習慣,可以促使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2011-10-11 16:26 來源:www.diyifanwen.com 作者:
  • 語文教學反思(二)
    在教學中,教員應該置信先生的潛能,要努力發掘先生的情感要素為他們創設風趣的學習情境,發明寬廣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發掘、發現先生思想的閃光點,引導先生獨立自主地開展思想,啟示想像,宣布特性化看法。一、點撥教學,激起先生的發散性思想。
  •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出題頻率較高。但是很多同學複習的教師自我反思往往是常規類的知識,如其概念、分類等。而教師的自我反思在新課改背景下也有新的解讀,接下來就從其意義和形式方面與大家做一分享。
  • 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
    這兩天讀了劉曉婷老師的《真問題驅動的教學反思》第4章「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這一章中共分為了三個小節,劉老師選擇了三位老師分別從「教師成長故事","教師教師反思成長案例","反思成長小故事"予以闡述。
  • 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在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
    所以,教學反思的寫作是提高教師素質不可或缺的一大途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儘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 初中數學完全平方公式教學反思(1)
    【新東方中考網—初中數學完全平方公式教學反思(1)】關於數學學習中完全平方公式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教學反思知識哦。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和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1)   一、內容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中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兩種形式。
  • 教學反思策略
    2.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與反思教案自我提問反思策略主要運用於實踐活動之前,著重指向內部思維,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貫穿於實踐活動始終,而重在對實踐活動的過程與效果的反思。這一反思需要依託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結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為行為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反思教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設計反思表,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
  • 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而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卻往往能成為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曾經說過:「經驗+反思=成長。」由此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人工作1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10次重複。而對於教學反思到底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教師課堂教學之源頭活水。
  • 教學反思該「反思點」什麼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麼呢?
  • 教學反思的意義、內容是什麼?實踐中,我們如何開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後,對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一種帶有研究性質的教學總結活動。作為一名教師,經常性地、習慣性地開展教學反思,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意義重大。下邊筆者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教學反思,以期對年輕教師的教學起到借鑑的作用。
  • 教學的反思
    人們認為,教師從反思的實踐中受益,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即深入思考並仔細審視自己課堂上的互動和事件。教育學家威爾德曼和奈爾斯描述了一個在有經驗的教師中發展反思實踐的方案。有人認為,反思性實踐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更理智地參與到自己的角色和工作中,使他們能夠應對教學學科中科學事實的匱乏和知識的不確定性。
  • 《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裡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