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而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卻往往能成為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曾經說過:「經驗+反思=成長。」由此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人工作1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10次重複。而對於教學反思到底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教師課堂教學之源頭活水。
現今教學成績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能力和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而這顯然與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的關係。說到課堂效果,就需要與教學反思聯繫上了。作為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固然重要,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對課堂教學反思和變通,教師很難進行有效高效的教學。只有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緻充分地加以推敲,具體地對於某一突發情況、某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疑惑,甚至課後作業反饋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各種各樣的經驗得以消化積累融合,成為下一步教學能力鋪墊,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會如源頭活水不斷湧來吸收壯大。
二、教師教育教學之成長基石
之所以進行教學反思,主要原因就在於回味和回憶課堂的整個過程,此時,教師可以把課堂上的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小組活動、教學環節等採用的一系列的導入語、教法、學法等進行回味歸納總結,便於在今後教學時借鑑使用或完善提高。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完美的課堂教學總會有點遺憾失誤之處。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恰當、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提問、教師一言堂、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沒有照顧到學困生、課堂效果不理想效率低下等,教師應在課後及時記錄下來,並對這些問題作深刻的研究剖析,以此為基石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成熟。
三、學生學習興趣之遍地開花。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掌握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尋求答案,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多問幾個為什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有沒有同一題目可以用更多的方法來解?教師要善於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各種能力,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探求、領悟、發現、創造的習慣。因此,課後就反思一下今天所提問題是否得當,是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如有不當之處下次課堂再補充。這樣讓學生主動參與,關注問題的進展,讓他們體驗一下學習的成功之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人常說,好文不厭千回改。其實,好課也要千回練。只有通過辛勤的反思和訓練,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才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形成自己對高效課堂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見解,要知道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只有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花開遍地,勤學樂學愛學,成長成才成人。
四、教師成長之試金石。
俗話說:人有十個手指頭,可每個手指頭都不一樣。教師雖有年齡之差,但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也有自己獨特的創造能力,更有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能力。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我、超越自我、發展自我、構建自我,重塑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正因為課後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教師才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自已獨特的風格。
有人說: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中的得失與成敗,正視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使有效教學落到實處,才能讓高效課堂筆上生花。這樣積極的反思,合作的心態,開放的精神,正是教學反思中教師專業成長的試金石。